教育的水平建立在很多错综复杂的基础之上,受很多情况的影响。不仅仅是经济上,文化的不同也会改变教育的模式与水平。该回答暂且讲三点,算是抛砖引玉。1 o' h4 S" o: J4 ]3 B& y
; }( c6 l# {# M$ t ^
首先是经济。这个是绕不开的话题。经济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水准。因为教育是一个见效慢支出大周期长回馈不确定的项目。在经济急需发展的情况下,任何地区走的路子都是线倚重外来人才,打好基础后再谋后动。而且经济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个体家庭对于教育的观念。相对于高精尖,反而技校的知识怕是更实用且转化为劳动力快。没有足够的生源自然也不会良性循环。+ a" \) d7 X9 A6 ?
- Z7 x7 |0 n! y4 }4 z m, c$ k
第二个就是人口。河南的人口众所周知。大量的人口不但拖住了经济发展速度,同时也制约了教育的水平。不管你是留过学还是上过研究生等,只要你体验过高水平小班的上课,你就会明白一个教室人数的多寡所会造成的质量上的天差地别。而且高人数也导致了教育硬件的不配套。我认识的河南同学告诉我他们高考是没有英语听力的(或者是统一给分),一大原因就是很多地方保证不了听力质量。可想而知,其学生平时学英语的侧重。
5 J( \" x" h( K& z; x, J9 `: f
- Y& t( ], l1 E4 U! j最后一点也是基于前两点,就是教育的架构。高等教育不是搭个架子就能耀武扬威的。好的高等教育要有良好的低阶教育一层层铺垫而成,通过对于基层教育的逐步建设而形成良好的学术气氛进而为高等教育输送养料,一切水到渠成。而现在,在高校扩招扩张大兴土木的风潮下,为了建校资金,盲目的扩大招生,通过降低分数线等不正常的手段拉取生源,同时对于学校教授评级采取多多益善走过场的态度,这些行为正缓慢但无情的摧毁整个高校的生态。. Y) b, l2 z- U9 X0 r
4 }" p* y8 f: M1 I- K
回答简陋,望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