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上午十点,海淀区北三环西路43号中航广场里正在举行一场CEO面对面活动。5 [1 A& F$ z8 K3 ?( H7 P% f+ T
这场活动格外受关注。张一鸣“隐退”,这是新任CEO梁汝波接手后的第一次CEO面对面。更为重要的是,字节11万员工关心的“取消大小周”问题,有望在这场活动上得到结论。* z: S- a9 r, I' Q. o
活动开始,直播评论区里点赞4000+的热门提问都是关于“大小周”。热门一:所以是真的会取消大小周嘛?, [" U2 ]# s( h2 w2 U
大小周是字节跳动的一种工作制度,一周工作六天,一周工作五天。6 Z" C7 V6 S3 H1 `8 H. `# F# b
“大小周”,也是字节CEO面对面环节的高频字眼。上一次面对面,梁汝波还只是坐在张一鸣旁边的人力资源条线负责人,当时有员工提问什么时候取消大小周,梁汝波兜了一些圈子。
3 m! o" W1 B; a3 t/ S( w. O这一次,梁汝波依旧兜了个圈子,最终的结论是“再研究下”。9 w1 b, k5 [3 o3 S1 @
在互联网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为了获得更多的产出,打工人们不得不投入更多工时,不止有大小周,还有996、超级大小周(一周单休,一周无休)等。名词繁多,万变不离其宗,文内统称为996加班文化。
% |, r3 C$ j ^一周前,腾讯旗下的光子工作室试点“周三强制6点下班,其他工作日不晚于9点离开办公室”,打工人沸腾了,甚至有人说这是打响反996加班文化“第一枪”。随后脉脉上有消息透露,字节在考虑取消“大小周”,引起更多讨论。" S* P S5 _2 E7 C6 l# n& x
实际上,2019年就有一场声势浩大的反996浪潮。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舆论讨伐,甚至有组织的反抗、冲塔,为什么996加班文化从来没有消失?
/ [+ V# C" c+ ]# t& `如果我们试图探究996、大小周现象背后的逻辑,就会发现:我们对996、大小周的抵制与批判,可能从来都没有用。
+ }8 i7 ?" }& Q B# B# k
, [+ K$ o. Q. g8 }4 b6 K! Q2 x& M. q, @/ t
# A3 ?) o4 q. E9 f1 y
; J/ c- C( _+ o+ B加班之风猛于虎
% E; ~+ x- w0 [7 R# b6 N) B. @( G6 Z2 \
对于互联网打工人来说,加班是心照不宣的默契,“这周我单休”是拒绝参加周末聚会的最佳暗语。
3 s$ f P! N; Q8 ^! g- O o而根据互联网的记忆,很多网友认为996加班风气是由华为带头掀起的。
3 b+ E* m1 h/ O2 I3 e& K2010年8月,网络上盛传一篇《华为对抗〈劳动法〉的〈奋斗者申请协议〉》的文章。
5 A6 }. s( y3 _5 x- k4 P文章指出,华为内部流出一份需要员工自愿签署的奋斗者协议,内容包括自愿成为奋斗者,放弃带薪年假自愿加班,放弃带薪休假、加班费,能力不足接受公司淘汰。没有自愿成为奋斗者的员工,则在考核、晋升、股票分配等方面“可能会受到影响”。* l1 t) [) t' y- Q! W2 Q) J
1 w# D6 O& x; v8 \) X* `1 f
+ B# ~6 q1 p7 R% E% R3 h) w% _6 p9 x" L( W
虽然不久后文章就神秘消失,但是关于奋斗者和加班的话题却引发了大量讨论。
6 Q) B# S. C* G) D* J8 d* _后来的996、大小周等加班制度,也被网友们追溯到华为的1246延时工作制,即周一、周二、周四延迟工作到晚上9点,不算加班时间,周六自愿上班。8 k2 A% r. G* N& T! m
竞争激烈的互联网企业延伸出各种加班话术,福报论、淘汰兄弟,最后强调本分的拼多多成了集大成者,打出了996+997的超级大小周组合拳。
- B, G8 W! f# L: C8 i3 j快手老铁作为后起之秀,本来一股佛系做派,最后也搭上了大小周这班车。新浪微博上,一条关于#如何看待大小周工作制#的话题,阅读量已过1.7亿,起因是快手宣布2021年1月10号开启全员大小周。, }! x. i9 n" L5 ~
一名快手员工还记得人力负责人当时在会上的解释:在西方周日是一周的开始,周一开例会,员工周日就着手周报和例会。小周最开始的定位是为了休整、提前计划下周工作,为周一做准备。! I7 i, W7 U% r- L: ?' D/ f
他还表示:“当时公司已有70%的人在大小周,为了让前中后台联系更紧密,所以全面开启大小周。”
5 e9 u- N" e m风口赛道、创业公司,都意味着更猛烈的竞争,也意味着打工人需要超长待机,进入“硬核奋斗模式”。
4 \* R" g0 `8 [! g! ^过去一年里,在线教育和社区团购都是互联网行业的加班重地。
! W& I" `+ t4 y& @虽然美团、滴滴整个公司没有明确996或者大小周等强制工时制度,但是内部的社区团购业务线美团优选、橙心优选都需要996。
: U& R G. w% V6 q* o3 I- ?2020年末,花名“润肺”的多多买菜员工倒在了新疆凌晨一点半的下班路上,生命永远停留在23岁。一些员工曾表示,负责买菜业务的员工每月工时需要满400个小时。
& P# F: W0 Q' K而在线教育公司火拼最凶的时候,一家公司的工位边还支起了帐篷,旁边还写着“不畏加班,不念下班”。
; }2 z% T$ ^' b* \- h打工人不是没想过“揭竿而起”,几乎每年都有对996加班文化的反思、反抗,以及舆论声讨。
" R7 w, O# y- \! a8 C: C- V2019年3月26日,一个程序员在世界上最大的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上,注册了名为996.ICU的代码库,标记实行996制度的公司,以“工作996,生病ICU”的口号号召全球程序员反抗996工作制。
* w6 ? D8 ^& o! `1 u两天之内,这一项目被翻译为多国语言。
% J, U/ e6 \6 D( r4 c随后,关于996的讨论在各大媒体、论坛爆发。《人民日报》刊发评论称,“崇尚奋斗、崇尚劳动不等于强制加班。”/ Y7 R& {$ d8 c8 C+ U2 P
但此后没到半年,996.ICU就几乎停止了更新和标记。
6 }$ K9 _- n! d, B' I( r更多的人只能微博留言,表达情绪,怒骂996,抱团取暖,或者“用脚投票”。
+ V, ?/ J. P- J% R ]& h6 c小厂打工人郑宇告诉《豹变》,自己是996加班制度坚定的反对者。2020年找工作面试时,HR问郑宇能不能接受大小周,他直接拒绝,“到点完成工作我就下班,我离开办公室时很多同事依旧在加班,但是我就是非常好意思地离开了。”
' s: r8 h2 m4 C2 B' E& _郑宇说,个人对抗996、大小周的方法太少了,“要么你就继续忍着,要么你离职转岗,而离职想找个不加班的工作,选择也非常少”。( V2 n- v6 z r4 e
& ^( `6 Y/ i6 D, k$ M+ a忍着,是他身边朋友最多的选择。
# U4 z. W0 k: C, L- v" I; u8 @# E* Z) {) M
% y0 N& i+ V; r$ z4 \' z
: O) ]5 p; w0 P5 U; f( [; y3 X( M8 y! k; r7 L3 O S, D$ c
加或是不加,KPI都在那里
% f& ]1 O, C8 ]+ n8 U) ^( T- F( i+ o
而字节跳动这次“取消大小周”讨论,也让我们窥探到强制工时背后更深层的问题。
- j- g0 h; @, o* G就在光子工作室传出“强制不加班双休”政策的同时,字节跳动的一些员工也收到了一份“关于取消大小周”的问卷调查邮件,消息很快在脉脉上传开,大家讨论的热火朝天。5 p) {) d& C" \( v* u
快手等公司员工表示“羡慕”,不少字节员工称,“终于可以过点高质量的周末了”“多休两天真的不一样”。4 P. E! Q8 X3 `# A# i6 E+ P
但也有人传递出不同的声音,“取消等着白嫖吧,工作量还是那么多”“别取消,穷人需要加班费”。: K: N% d- O: R* `
一位字节员工告诉《豹变》,自己比较适应大小周的节奏,周末可以获得两倍工资,都是为了自己的目标和KPI,并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 O( {; ]! G6 U4 x7 \8 o
3 _% R7 k& V9 w
* O# _$ z$ v- Z$ z
. `# e( d# e' d$ {
按照字节的规定,每个月有两个周日需要上班,会支付双倍工资。而不少员工认为,取消大小周,工作量不会减少的情况下,相当于降薪。, ]2 h* W+ T: d2 O: f0 k$ X
于是在这场CEO面对面上,评论区里的热门话题直接问道,“所以取消大小周后会有普调吗?”“取消大小周普调20%?”9 Q% u9 n# k6 `: v8 g
而这场问卷调查的结果是:三分之一的人赞同取消,三分之一的人赞同保留。最终这一次关于大小周取消的讨论,以“再研究下”告终。
) f5 ^7 g/ H4 l; X \此前也有其他互联网公司在内部调研取消大小周,与字节一样无果而终。《豹变》了解还有一些小公司,直接宣布取消大小周,但加班依旧。
! D5 I2 ]5 [7 f: g) s+ A; b“996只是个形式,看似取消也依然存在。”应言告诉《豹变》,她所在的公司属于在线成人教育赛道,虽然口头取消了大小周工作制,其实公司的员工还是在默默执行单休状态。, P. g# S0 U; x/ r) t2 N
据应言描述,公司规定的工作时间8小时,实际作为业务推广的咨询师都是工作 12小时,很多员工为了多挣钱自愿大小周和加班,“毕竟不想加班的员工都离职了”。2 Z) \8 ]1 Q2 z- H1 j X
也就是说,在这里下班时间并不是加班的边界,至少不是最后的底线。部门强制6点下班,一样可以通过KPI、项目进度让员工“自愿加班”,毕竟只要竞争在,压力在,大家就会自愿走上加班路。+ S+ u& Z' M! V' a) k
退一步来说,大部分员工可以接受一定限度的加班,但大家绝对不能接受被白嫖。6 x$ f W0 W! @/ I; }# q
BOSS直聘出了一份《996工作制态度调研报告》,里面有个有趣的问题:一份月薪3万996的工作和一份月薪1万955的工作,同时摆在你面前,你会选哪一个?/ J1 j' b* a4 p* K5 A
60.6%的受访者选择了月薪3万996。同时,报告中扎心的指出,“71.2%的受访者没有加班补贴。”5 F! u Y: T! A( a1 c( p" F: f
而大家更反对的是,无效加班。
, F, T* f2 i1 T9 T' b: B' w# A一位前美团员工告诉《豹变》,对无效加班特别厌恶且拒绝,尤其是领导为了交差坚持要做一些无用功,到了下班时间,领导没走大家都不敢走。
3 [1 n% X; K/ ~- l& s% D
4 Q! f; L9 [7 s! N
6 R0 B( K& W0 I. S% V% @
1 n; @/ A6 ^% R! Z: A
; F9 t+ R' k. }9 H
什么时候是个头?' ]" E7 j2 t0 s5 z3 N
^% a. v3 I1 T6 b: B" ?- @对于企业来说,需不需要加班是工作任务和员工数量的比例问题。3 T' N1 `% U! I6 S* Z6 f; Y+ M% X
大厂推行996加班文化,其实就是业务扩张速度超过员工数量上升的速度。% m: p# X2 B6 Z" m
多招点人不行吗?4 m8 ], H2 s0 [. M
用最少的员工干最多的活,这是提高投入产出比的管理艺术。6 y' e# H; u n t& g# O1 \) T% i
不少人都听过那个气死生物老师的鲶鱼效应:放一条鲶鱼让沙丁鱼群活起来。对企业来说:KPI、绩效、末尾淘汰制、项目进度紧,都是鲶鱼。
2 i4 _* c8 Y4 ~$ N1 G% N有趣的是,加鲶鱼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企业大佬们谁还没上过几节商学院呢?再怎么折腾管理模式,最后都会发现还是加班好使。- M0 i: G2 d3 E+ I1 P, Y) z" |3 ^
很多部门领导也觉得自己这条命叫一将功成万骨枯,员工就是这万分之一的骨头。讲奋斗,讲企业文化,讲我很看好你;用PUA话术提高ROI,零成本,见效快。
; m# t, S2 m* n! b% e当然,长期在996文化里摸爬滚打的打工人也有一套应对办法。上班摸鱼、带薪拉屎,临近下班却突然打鸡血工作,把上班时间的任务转移到加班时间赚双倍工资,这叫价值转化。
0 g+ Y0 _+ `- V. w到头来,你辛苦工作,领导晋升,老总套现,公司雇佣新的年轻人进来内卷。逻辑闭环,加班永不眠。
8 l# B) P# l: e+ N& y( R
; Q; S9 G7 [% p4 ^9 a" L( O* y
1 J8 x0 B) F5 l" Y! s2 A, c' V3 Y7 \* y4 l+ o* u
人类学家项飙在和《青年志Youthology》访谈中说出了自己的假设和猜想:996和大小周,大厂这么做的原因,很重要的考虑是控制。包括把工作时间拉长、工作人数减少,单纯地靠工资高来吸引人,造成了一种非常紧张的竞争状态。大家到了工作岗位后,肯定是不加反思地、一根筋地去干活。同时,人少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少了,也变得更加容易控制。
; \ x1 f# S& W9 `不过,加班现象也不是简单的由一家公司兴起,其他公司效仿。因为当放大样本容量和时间限制,我们会发现,加班现象与时代背景、经济环境有很强的相关性。1 u9 i! c, p* d) t3 e: s. k
上世纪70年代,日本人的工作时长高居全球首位,社会上流行“以社为家”的理念,而后韩国在八十年代创造汉江奇迹,平均工作时长也在高位。
, |, y- E) Q' x. Q: k2 f4 N% {但这只解释了加班文化为何兴起,为什么在经济崛起过后,加班现象不但没有缓解,还变成996、大小周愈演愈烈了呢?
% O5 T: I; G+ Q从企业管理者角度,在技术落后的创业初期压缩用人成本、提高人效比是生存之道。日后企业走向成功,企业家也会把企业成功与加班有意无意的解释成因果关系:我成功是因为996,996不起作用了我就007。这大概就是赋能吧。' |5 ~$ H+ b' Z% q2 g4 O& m \
另一方面,在人力资源和用人成本占大头的行业,996就是压缩成本,提高利润通用方案,不仅互联网行业,房地产、建筑、医疗行业同样如此。你以为你是打工人,其实你只是工具人。! A* d8 i! x: G* v( l. q; U
可怕的是,如果说行业需求是刚性的,那么打工人自己助力996现象背后又是为了什么呢?大概是为了保住工作。" F# `! E9 V- n' O% O' W
这里面没有谁对是错,只有成本和代价。
% i# K- b u% c总的来说,企业有996的需求,部分员工有配合的意愿。& S7 c. b4 I) Z8 u/ L2 r% F% s
结果,几乎所有人都在一个不得不配合的环境里。所以你对大小周、996的反抗,可能从来都没有用。
2 r- f0 b2 R+ Z/ R8 g% F$ L文章来源:豹变& I6 ?- F( J7 N1 Y/ {2 x$ o* C
, S( f) ~) T1 X4 L@职来职往,你身边的职场管家,关注我,一起打怪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