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该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非此即彼的对立起来。今天的“应试”与n年前的“应试”完全不一样,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应试教育。) k& h( Z; W- m+ P5 Q$ B6 L: ^8 B
举个例子。
& A) b' W7 e3 g8 ~下边这是1978年高考历史科目的一道真题,考的是太平天国。6 T4 ?- G) X0 \0 e3 l
}2 g q' ^3 V$ q) y
' S' d+ g7 M& ?, S
下边这是2014年的一道高考历史科目真题,考的也是太平天国。- j4 o( n+ B1 W
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兑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
' r/ a5 B$ g) Y# w3 K" K& d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 " m4 X p1 _6 H! \, T% p
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
) d) s% ] x; _2 W! @/ O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
3 s- T: _% T. _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 考的都是太平天国,但是考法儿完全不一样。
, ]) s& e0 p/ }0 s* ^前边的题,纯粹是考记忆,一翻书,答案就一目了然,所以死记硬背确实很管用。
7 S+ L( Y* l; e$ o后边的题,如果不会的话,就算是让你在高考考场上随便翻书去查,也照样不会。考生不能依赖教材和笔记当中的死知识去机械的应对,要把所学知识与题中的新信息合理的联通起来思考才行,这难道不是素质的体现吗?; x; t/ W1 N+ J, l
纯粹机械式死记硬背的应试早已经是过去时了,应试教育也在吸纳素质的成分而不断发展,不应该把“应试”二字妖魔化。
& }% x) O4 U* a' j如果今天还有人认为辛苦读书、考到高分的孩子都是些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或是学习机器,我很怀疑持这样观点的人是否真的参加过高考。
) V, B# ^" {. P$ Q) K
- B T. A! R' j6 \' k相关问题:5 k1 x/ a! O, y2 D' I, t
如何看待衡水中学,培养经验型学生还是引导学生思考培养智慧思考型?<hr/>补充(2020.1.2):有知友认为仅用两道题做对比就得出结论,没有什么说服性,那我就把两套题都贴在这里,有时间的话可以逐一看看,感受一下。
) L5 ^4 U1 s, S1 e- S这是1978年的高考历史真题:
* [6 R2 u* |% W8 U/ H3 g. o7 s- C8 ~. Y
+ w8 A5 q* W ~; F( f! n
+ t k h! ~7 o% |) ^# Y
6 m7 ~. }8 o) q8 j
这是2019年的全国一卷历史真题:- ^. M$ v7 N1 q# X) I, S/ C' x. o
5 @; }, N8 @ y# n& K, x& I
" K; k% F' A) B$ f [/ F
/ C) H1 G3 o' B3 J& N1 R7 H' [
' v( R6 N6 b3 M7 y' \, b
+ p7 K" Z& k7 }! b9 |
! W# ^3 N( y4 l' B
. E3 ^3 q6 `7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