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2020,是中国经济的上半场,以2021年为起点,中国经济将开辟下半场。就像打球比赛一样,下半场的打法和上半场一定是不一样的。
/ p) m X5 d/ l/ c4 D; N7 Q上下半场的切换,具体表现是我国发展的两大红利开始衰退。
! V" P: t" e8 L- X第一大红利:“人头红利”,针对的是制造业和房地产。% e% c" w- S; v' Q" Z) m
第二大红利:“流量红利”,针对的是互联网行业。
8 G! M3 W- J5 Z6 w这两大红利让中国完成了三大根本性的经济建设任务:
8 d f% b. T" @% O5 }7 Q第一是实体的基建,主要靠房地产;
8 @4 m, A6 q$ J; b* P5 ^第二是网络的基建,主要靠互联网;7 R7 a5 R, W; ^. k" _( A4 l$ V
第三是产品的丰富,主要靠制造业。
; M$ K% G: }, M5 u* x. y* Y三大任务的完成,让中国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中国经济的上半场,也就是1979——2019的这40年,我们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现在这个积累的过程我们已经完成。
$ b7 ?+ u; J. `- E4 m6 J- ]2 P/ @大概从今年6月份开始,中央大小会议都会提到四个大字,“共同富裕”。
8 F# j) N+ R2 @. N6 s% g. |+ D4 e8 m$ w' Y- Q/ j
1985年10月,我国就提出:. ^* Z( a8 c9 C; e0 t6 j$ |, `+ j
, W$ B% c; V& f1 h
“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I2 u, h1 L, L, z C, D/ j
* ^ T7 P& ~5 H' b1 c/ _- g$ u
然而这些年,在“效率为王”的共识下,经济一路冲锋,屡创新高,沿海地区一片繁荣,有钱人越来越多。
6 R; G0 h+ l+ Z1 c% b4 q# S, z3 }2 {
但先富群体并没有想要带动后富群体,而是通过资源垄断,想方设法筑高“阶级壁垒”,生怕后面的人爬进来。0 l; G$ R G$ F ` C( d
. b3 m* N z! C3 E这种资本形势的社会财富分配机制,将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形成一根紧绷的弹簧。6 c# a" o3 A) _% H' m
* @. g6 f& q* A+ l2 v. c" { |
今年“躺平”一词火遍全网,其背后,正是年轻人对现状的无声对抗。' H3 I5 [7 ]/ |* h
0 l+ s' A- z- k8 G$ U
不过当下,这一切正在被“一张大手”,强行扭转。
6 {9 D5 }4 m& J! N8 [! z4 |, V2 v1 {9 T
6月,中央下发“双减”政策,万亿课外教育市场,一夜之间化为泡影。* |$ s1 F0 _* m
" B9 ^8 o0 X' |. @9 z7 l& Z6 K与此同时,上海、深圳、北京等城市,轮番出台政策打击高价学区房。) W1 `+ P5 k# T5 v6 k: v& s
! U( q& n7 h; c3 N
那时候很多人以为,对教育市场的打击是为了“减负”,想让人们多生娃。
- J$ p2 M7 _- j/ q% C) P! [; p- H6 B1 V0 `4 Y
但紧接着,阿里、腾讯、美团等平台型互联网公司,均被约谈,要求停止垄断。资本恐慌退潮,很多企业的股价腰斩,有的甚至跌回3年前。
% \+ A( |1 C8 C$ S2 a/ W
: E, w: j7 L u) T3 K教育和房地产尚且为了生娃,但互联网呢?" ^( ~/ V# V5 L. K' U5 t
7 x6 g; _% N7 `9 `0 \这一切,只能用一个结论解释:
1 M) F" X% y: [: Q) A( h9 y0 A' H$ z
定向打击先富群体,实现“共同富裕”。# o' a6 s B% g, P
<hr/>
0 _2 F2 u1 g' N6 d* u8 _7 k9 ?. ?: o& @1 ?/ {5 `6 {4 e7 J
事实如此,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十次会议,再次重点强调:
6 h3 B$ S6 Z6 M2 l0 a X% _6 Z/ I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m6 U) x/ j w) n
/ H( y' S9 S3 e' s* }
随后互联网巨头腾讯,紧急对外表态,投资500亿,启动“共同富裕专项计划”,投入到中国社会的基础民生领域。
3 Y9 ]' o* w* ^5 U! G
6 ?5 B7 f4 U1 R/ H7 `接下来,还会有不计其数的大型企业,排队入场,投资捐款,响应政策。
# G/ ] a6 J6 K; r1 R# S: t" k5 U8 m9 e# h& o
因为“共同富裕”下,赚够了钱还对社会没有贡献的,大概率要被划到“黑名单”。( p" B9 A6 x4 |4 }7 D3 ]% k! W: L D1 s
. D; l8 p1 W+ K这是一场历史性的变革。
5 z8 f/ b6 i4 O' J+ a( R v/ d6 B- e# N s) o7 k( i- O* v3 H
" @) a8 }( z0 _0 t( H5 b
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为什么偏偏在今年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1 q9 w: R& Q, o: I
$ f6 {, i7 D: D8 I! f1 g; ^$ J1 E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0 ~. P2 H! b' j8 K- f- n; J: ?3 _
- K4 L4 s# i! L% }读过中国经济发展史的人,肯定知道,中国工业经济起步是非常晚的,底子薄、基础差,走得非常慢,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 Z( k6 S; Z6 g# Y- G; z
+ P8 i" ~4 {- f" m' J6 R; b“平均主义”。4 K+ C1 M% U% c+ w# c+ Q
# W; W* w; k! \/ L8 {& t
老一辈人都经历过吃大锅饭,穿大家衣,但也知道,总有一些投机取巧,少劳多得的人,在打破分配公平性,导致经济像一列绿皮火车,臃肿而低效。
. l1 `+ @* o* u9 o" l0 W$ l% W2 M4 l* P6 D0 _+ T8 K1 T; g
直至1984年,邓老第一次南巡,看到沿海特区在改革春风中,爆发出惊人的潜力,回来后大胆破除了“平均主义”藩篱,率先提出“先富带动后富”战略。
7 Y5 b6 g2 @4 t F* k
3 u3 C& H7 F9 y4 n( o好比,绿皮火车装“高速车头”。
; ]7 p5 Z- r+ Z$ X
2 r% y5 c8 O; E随后中国把大量资源和政策给了沿海地区,激发了当地私营企业家创富热情,中国经济才正式进入高速轨道。$ i& e6 \3 D, w7 `% v
( |( }/ z6 v- B$ y. } ?
2001年中国入世后,参与全球分工,带来了实质意义上的腾飞,完成了大国的原始资本积累,追平百年差距。" ]/ s) g, z" m( |
6 u9 a0 {% J/ a( y; Y2 j
与此同时,中国金融、房地产、互联网产业占据龙头地位,飞速发展,完成了中国信息化、城镇化建设,功不可没。
$ u; f" t- |/ d8 a; c/ ]) j" X
5 p: R, P6 h! i& P! c, i% Q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战略下,鼓励“最大经济增量”的行为,效益越来越小。, v G( B$ ?$ x0 v. S0 ^/ E- u
# E' E! e0 L1 _ [最严重的是,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后,全球经济陷入滞胀期,而我国,这几年,产业也一直在维持“低水平重复建设”。
( j2 n0 |+ Q/ a% N' T* I5 Q- m( g/ ^; T7 P. ]5 x9 ~+ i
没有增量,“车头”跑不动了,于是内卷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就是近两年人民感到焦虑和压力的主要原因。
3 M( P; S, J8 ?6 I0 G2 v. ~, {/ s+ t' g0 O/ ^7 g, J, E& ]
迫不得已,在疫情的推动下,我国提出“内外双循环”战略,并把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
/ k* b! J E! Z9 W/ i) h4 E% g, ]! R* ~
然而,消费的前提,是老百姓裤兜里有钱。. G# q" f5 b7 Z5 f8 f7 \
0 c6 P/ b8 X4 ]# Z& F: v* j
先富群体虽然有钱,但基数小,整体赚的多花得少,还占据庞大的社会资源,对经济动能的促进作用,极其有限。
' P i4 ^2 f0 B7 g
: @3 P* Y6 p0 b+ U而工薪人群以及低收入人群,这部分消费主力军,反而面临着被资本压榨,收入增长缓慢,物价、房价疯涨的窘境,根本拿不出来钱来消费。- h4 X+ K! V* T+ s4 x$ H
, J1 |4 y: `* [1 y) g
最后发现,经济火车“两头大中间小”,车头跟车尾是断裂的,这时候急需要一种力量,强行将这种“社会财富分配机制”,进行重组。
( R+ i) J* F, d; f) Z c3 m6 g; m9 h) u' E ^
看到这里,你应该理解了,为什么今年会出台这么多的政策。/ T/ B1 j7 R9 K' f: s( y( @+ l5 ]
) ^8 [) b/ j5 ?' P1 ?
对地方,要从沿海慢慢转移到内地,对产业,要从房地产、金融、互联网等高薪服务转移到科技工业。" S. @) D L# ?/ [% M. Y
! r! ~: D5 f. `, q. \4 _
共同富裕是历史进程下的必然产物,让广大普通人民参与到大国进程,也是不可阻挡的一步。; Q/ X- }- I4 x# H1 I
1 R0 s- N1 s z4 t# w6 P
壁垒的破除是现在中央调控各种手段的重心,, R$ H+ Q/ l) w
: f; |: P% [0 O+ K. [) f+ D当我们知道这一切后,接下来就很好推演了。
) }; a7 o) @& w/ G3 l
% f" G8 Q' N; R首先,针对富人群体,会出台一系列税负政策,这是进行重新分配最直接的方式。
: K( A% F+ |% z7 _6 q- q1 E
' g6 w4 s0 u R) m l/ y, L: b. E这些年,先富群体是活得最舒服的一批人,主要原因就是可以“钻税收漏洞”。
4 d" M- X8 f2 X4 C9 O8 h% ^$ G8 J' k% y5 W
比如中产人群买个高档汽车,只能老老实实交奢侈税,但老板们就可以将豪宅挂在公司名下,增加企业资产,折旧和费用都由公司承担,冲抵利润,还能少缴企业所得税。
. B2 N! }; S3 `* h0 o
! O8 i, h" ]& x P: C( x& r3 B富人们还可以把自己的工资降为1块钱,只享受年底分红,然后把分红通过公司层面套出来,股票、债券等投资收益,也可以避税。! z7 Y$ D% f E2 N# J
$ J) X5 {# E8 V! |9 s, l
富人本来在财富资源层面,占据绝对优势,再加上没有税收限制,很容易滚雪球,进行垄断。
# o$ v+ w3 @% I" Z: w) @/ H( ~7 r' ]- t3 ^
不过接下来,都会挨刀子了。 f( l' |4 l7 t3 n0 H5 h8 [" {
/ F" P6 d1 d) w+ H8 w/ D# @& p! i
锤房价、变教育、反垄断!国家这几波重锤落下,未来10年变局越来越清晰……
( F' e8 ^; q* T- a9 o5 [+ _3 E经济会转向,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以年均9.8%实现连续30多年GDP高速增长。但是随之而来出现了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这些问题,最后积聚一起就是银行体系的安全问题,而银行体系不安全就会导致整个社会混乱。3 O, [( c2 V0 n7 u2 n9 k
6 ]4 H( ?% n9 P* ?9 O$ D
2 B3 \2 u5 I+ k- E
甚至可以说我们过去的飞速发展是建立在惨痛的代价上的。$ n9 u8 I9 V$ p+ Y2 g
第一,苦了农民。
* ^8 \( g( G6 S: i, B第二,破坏了环境。
, s8 P1 ~$ S, G/ Q3 g第三,纵容了腐败。* ^' E; X* z+ }+ A( P) c6 C
第四,压榨了底层。* {. O: {+ H3 [4 x! z
第五,懈怠了创新。/ i2 t9 c/ c5 J1 h5 d( C
故转型和调整是当前中国经济要持续发展的必然,也是逻辑的必然,也是我们在为过去的行为“补课”。
# R+ S/ k( t2 P) {最近几年国家就在发力一个「中等收入群体翻倍计划」,目前中等收入人群大概有4亿人,远景目标是把这个群体扩大一倍,达到8~9亿人。
3 T1 g0 h1 B* ^+ Q& J0 q0 T4 B: m6 J4 b X
共同富裕,你可能不信,但绝不会是国家的一句空话。
6 w+ }* S7 E3 d# B6 _9 s! u5 T
所以,别再问“房价降了吗?996停了吗?教育减负了吗?工厂工资高了吗?”这些问题了。
3 K4 \; B! ]: ?
1 e7 M* M& Z8 D) L" o, a& J- C且不说新制造业需要积累和周期,也不说我们技术人才梯队还不健全,单说我们人口这么多,想实现目标,不得需要时间吗?
4 ]; ]! I# m2 K2 N+ \. z% n8 {/ x2 S
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各种冷眼嘲笑说不行,更不要说不可能。
% F' F5 ?$ o& d1 k8月以来,已有宁波、成都、杭州、金华、内蒙古、贵州、武汉、义乌以及住建部、央行等部委发布房地产调控政策接近50次。2021年至今,调控政策已累计突破400次,全面刷新历史记录。+ S# k& q7 m9 z* Q
过去的调控政策,各地都大同小异,无非就是限购、限售,至多“限”的时间有长有短,限的范围有广有窄。而近几个月以来的调控政策,各地都依据本地实际,出台了更具针对性的调控政策。如北京重点打击“假离婚”购房、广州调整和优化人才购房政策、上海二手房房贷申请执行“三价就低”原则、深圳重点整治学区房,等等。也就是说,调控政策不再是大一统,避免造成应付的感觉。
. Y; t6 ^$ ^; C- h6 B# J' q, X
) R' E5 H6 L0 r7 F事实也是,楼市调控发展到今天,如果继续围绕已经出台的政策做文章,而不结合自身实际出台更具针对性的调控政策,难免会让人产生应付和糊弄的想法。因为,谁都知道,楼市问题已经不是单纯依靠笼统的政策就能解决的,而必须依据不同地方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调控政策。否则,就很难产生效果。以深圳为例,学区房价格已经到了连富人也难以承受的地步,显然已经不是学区房的问题,而成为了炒房者的工具。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刮骨疗毒,从根上解决学区房价格过高的问题。深圳除了严厉打击学区房炒作之外,还推行了大学区模式,显然,是针对学区房出台的更具针对性的举措。
8 i/ `& }% @& T' y1 g
3 p1 f- M3 P; a2 q楼市调控,不只是房价一个方面。如果过度在乎房价的高低,而忽视其内在矛盾和问题,出台再多的政策,也难以达到效果。学区房也好,二手房也罢,都只是房地产市场的一个方面,且不能按照常规采用简单的整治方式,而必须定向调控、精准调控。否则,就会出现前些年的政策紧一紧,价格停一停,或降一降。政策松一松,价格立即大涨。看起来调控很有力,实际房价一直在涨。即便调控加码后房价出现下跌,也比不上政策放松后的价格上涨,总体仍是涨多跌少、涨大跌小。因此,对广大居民来说,仍然难以打消负债购房的念头,担心房价会继续涨下去。
/ u. J: B |3 z% q' c5 p. O消除居民房价恐惧的有效方式,就是出台强有力的措施,让房价真正稳下来,消除广大居民的房价上涨预期。除采取更加严厉、精准的调控政策外,加快保障性租赁房建设,让更多居民选择租房,是釜底抽薪之举,也是治本之策。
* |8 I/ F( @1 j5 V- Z( E实际上,按照目前居民、特别是年轻居民、新市民的住房理念,相当一部分已经改变了购房的想法,而把“居住”放在最重要位置。也就是说,只要有房住就行,而不管是购房还是租房。有条件的,可以选择租房。没有条件的,可以选择租房。前提是,有符合他们要求的房子可租,租金能够吸引他们,租房能够享受与购房相同或相近的社会福利和待遇。如果能够做到租住同权,相信相当一部分居民是愿意选择租房的。留房产给孩子的观念,在年轻一代身上,已经越来越淡。
* Q9 w$ q8 W, I, l, a/ x( r) [# p7 J% L" G! A
这也意味着,广大居民的住房观念能否真正转变,主动权已经不在居民身上,而在政府手上,那就是建造多少保障性租赁房。可以这么说,建造的保障性租赁房比重越高、租金越合理,选择租房的居民就越多,房价出现平稳或下降的概率就越大,住房对广大居民生活、特别是消费的影响就越小。2 z: A/ v5 y. V2 H* i
3 g0 e7 f; ?+ c7 J
楼市一定会参与到“公平分配”的时代主题中来。, ~( o: H% e+ X, ~! J
/ ^0 n% F% G) x8 q! d比如“头部城市”的一线高价学区房,这种不符合时代主题的畸形产物,一定会被解决掉。
9 h+ Y% Q5 a- v) G7 T- B- v
7 R3 {% k6 q- u7 m房子首先要回归居住属性,其次才是金融属性。
% w# s: ~6 h2 J: d" L
. t. U6 m6 D: A& `高端盘、豪宅的成本肯定会越来越高,从而资金会逐步转移到刚需和刚改住房,100平米的小三居是未来大城市住房的“硬通货”。
: k8 P% i' O E, K) s4 G0 Z% E! m2 i5 N; R
房地产、互联网、金融行业会被继续打击,削减利润,逐步回归普通,以此为产业核心的居住区,未来房价上涨空间可能没有那么强了。
, z$ x9 m( X% C7 U" q6 {
; W X3 i; \& J& ?+ J& m中部、西北、东北等内地城市群,将会受到政策转移红利,不过仅限于核心城市,比如中部五大城、西北部的西安、东北的沈阳、南部的贵阳……
6 P1 j' E8 A3 o: Y& B: C& X3 Q- o8 b' L8 [$ [, t# [4 r
当然这是长期利好,短期房价走势,还要看各自的周期。
! V7 _. r& S7 p4 Y/ M
, R Z2 y4 u5 N8 E) X# m* p共同富裕,是未来10年我国最核心的时代主题,一个合理的社会财富分配机制正在诞生,普通人的向上通道,平民的逆袭机会,将逐步放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