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用力过猛也融入不了的。我先讲讲我的故事。
8 w: {- l' @, x* m我硕士的时候有时会去跟同一个学校的美国人打万智牌。他们对我也很友好。毕竟我那个学校是民主党大本营州的私立大学,去那的学生嘛,一般都是东北中产及以上家庭,从小在liberal环境里耳濡目染长大的。
& s; A2 q) X1 Y- w2 ^5 f7 v+ V我们打牌那个圈子里有两个黑人和一个单手残障的白人。这俩黑人有一个比较jerky且臭贫,可以说是一个很“黑人”的黑人。另一个则不然。这小伙就读我校艺术学院器乐表演类专业,谈吐优雅,衣着讲究,一看就知道家里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教育水平都很好的。& M6 ?/ w, x c; S. D
有一回我和这个音乐专业的黑人小伙战了几把T2(一种一对一游戏方式),好久不摸T2的白人小伙们纷纷来围观。娱乐局嘛,大家自然是一边闲聊一边讨论这个阻挡应不应该,那个咒语该不该康之类的。气氛融洽。很好,很东北,很民主党。' g0 h" d1 ^5 E! E
然后黑人小伙该去琴房了,我们就去打EDH(一种多人游戏方式)。白人小伙和后排加入的中东小伙的聊天内容就变成了揶揄去琴房的黑人小伙了。
P+ g; s) \" ?; |$ c( D( g嗯,就这么快。一个小时前那哥们坐在这打牌,大伙聊得还挺开心。一个小时后桌上没有他的族裔的人了,各种不带脏字的拐着弯嘲笑他的话就来了。+ ^" Z: q2 g2 ] w4 K9 y
如果大家只嘲笑这个小伙,也没准是因为这个小伙有什么黑历史。不过那个臭贫黑人的待遇也一样。一个小时前还在一个桌上打EDH,一个小时后,桌上都是嘲笑他的话。' r- j, g6 v$ w+ m0 Y( C2 H/ ?# k
你可能想起来了,我在前面提过有个单手残障的白人。这哥们走了以后,一桌白人提到他的时候用的说法是“you know, the guy with weird H-A-N-D”。我特意用带tone的方式来打出这个说法,希望你能想象这帮小伙说这话时的神态。; d" {& Z1 Q! I2 K. ]. x
无论是少数族裔,还是身体缺陷,在liberal话语体系中都是与WASP male人格平等的。但是14年左右的liberal教育并不足以改变风气。这还是在社会问题下暴露相对少的,20岁左右的年轻人的风气。8 o) l0 o* E: N4 x& J, R
每个在美国呆得足够长的人,总能找出一个“真心完全没有种族偏见的美国WASP male”的例子。但这不是我们关注的。我们更关注这样一个问题的答案:需要多少年的liberal教育或者等价经历,才能抵消随机选择的人群中50%的人心中的种族偏见?
2 O) |. ~' Z; O; ^& K$ ]9 m50%这个比例看起来不算高。但是我个人的经验是,14年或许不够,16年或许也不够。当然,24年可能是一个可靠的上界。24年是怎么来的呢?拿到学士学位后攻读文科phd并获得学位,在学校呆的时间大概是这么长。* f- m, }7 x, O# E% @& T% H+ v5 P
如果大多数在美华人或者曾经留过美的华人都认为,需要超过16年,但不超过24年的liberal教育,才能抵消任何一个人群中50%的人的种族偏见,那么消除种族偏见很可能就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这个任务没有完成,没有任何人需要被责怪。但是后果,确实就是由少数族裔在承担。5 R6 B& T3 q' \4 ^8 }3 j& C
面对一个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不可能的任务,你个人的努力几乎改变不了什么。你同族裔的人的共同努力可以做出一点改变,但也不可能去完成这个任务。如果你没有恰好遇到一群受到超过16年liberal教育,又或者本性好客的美国人,那么你在表面的和气之后被议论很可能是必然的。
2 |$ V5 D0 a$ p% t回到我,我融入了吗?我没有。我虽然做到了老留说的“不刻意融入,靠学业上的硬实力让美国人来巴结我”,也做到了能听懂美国年轻人的大部分梗。但是第一我听完梗也就只是乐乐,我接不上。第二我这两年也没有交到哪怕一个还能保持联系的美国本地朋友。这东西是双向的。一个美国朋友并不像一份工作那样必要。找工作可以,或许也必须靠海投来增加命中至少一份工作的概率,但是交朋友真得随缘。% b; U4 Z4 s4 u" Z3 Y' n
我觉得老留们对“融入”的各类看法中,最可取的还是“甭理他们,自己玩”。咱们从小到大一直被鼓励挑战难做的事情。这在工作和学习中经常是有益的。但是在生活中,不一定。很多时候挑战难做的事情不会让任何人快乐。5 W0 }6 B; t% r9 D$ f' [/ [: e" w' r4 z
<hr/>说两句闲话。关注万智牌和游戏王的朋友可能有个粗略的印象:美国的比赛里,华人出成绩的比例要远高于华人在人口中的比例。对此我有个假说:现在出成绩的这波ABC,主体是当年投资移民的后代。他们从小生长在美国文化中,除了脸哪里都是美国人。但是就是因为脸,处处被排挤,需要有个地方来找认同感。玩牌是一件很容易找到认同感的事情。只要你花个几百美金,最多一千美金左右,组一套顶罕版本的主流套牌,并且脑子没有笨到无可救药,你总能在练熟了套牌后得到一个还不错(>40%)的胜率。即使你只有40%的胜率,只要你参加的店赛足够多,总能卷那么一两个。这可以给一个心智还未成熟的孩子带来在别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认同感。即使这个孩子真的是因为运气好加上仅仅没有多到吓人的失误赢得冠军,他也可以高兴好久,沉浸在“我是最好的玩家”的喜悦中。
1 F( u) m, l8 d7 L4 S- _对了,为什么我前面要说“顶罕”?因为处处受排挤的孩子,即使赢得冠军,内心深处依然害怕被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幸运的穷孩子。一千刀的顶罕套牌相对于其他有钱人的玩物,开销根本不值一提,但是足以治愈这种害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