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越是渴望融入美国人的圈子,越是感觉大家都不理我呢?

[复制链接]
查看6801 | 回复20 | 2021-10-21 16: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没给他们提供任何价值。同时也欲速则不达,过犹不及。' ^# ~+ Q! Z: n; C

6 W8 |! _1 J8 L  I1 w/ P3 g刚出国的时候,我也一直想加入本地人的圈子,但是一直加不进去,逛街不出来,酒吧不出来,发短信也不回,干啥都是sorry,facebook发活动不带我玩,在酒吧搭讪了一姑娘,我给她买好酒,她喝了一口说我要去洗手间,就再也没回来。我就可郁闷,为什么呢,为什么呢?
0 T; e/ R+ B; O# Y6 B. X; u+ W0 n& n& r
; o1 p2 N# Q6 |然后我就放弃加入他们的圈子了,跟我室友玩,跟中国人玩。: w5 \7 o+ L" U; ?7 G6 O4 b
, m5 g/ V4 b" S  L3 K# x5 k' h6 q) s
后来有个认识但不熟的本地女生突然敲我寝室门,说你能给我一支烟吗?果断给了;
* g/ f2 _- {2 B! [; S6 S  ~# o( ?8 Q7 [3 Z2 w! l
过了几天她又来了,你能借我5块钱吗?果断又借了。  y0 n) [4 ^  N0 |8 b

2 p5 H2 X# F) ~, h. N又过了几天,她说我们今晚要去酒吧,你要来吗?我心想妈蛋,让我去买单?买单也去!!!结果到了那里各买各的,也没让我付钱,他们啥都不会玩,我教给他们用嘴巴撕餐巾纸,我玩会就累了,但是有个女生说她超级喜欢这个游戏,我们男生肯定是舍命陪君子,就一直玩;教给他们老虎棒子鸡,教会了但是不喜欢玩;还教给他们斗地主,咋都学不会。就这样撕餐巾纸撕了一夜,也就是这一夜我第一次亲到了金发碧眼的女生。从那天开始,在厨房偶遇也知道问问我要不要尝尝她做的菜,他们抽水烟时也会叫我一声,有事没事也跑我寝室坐会,又过了几天,在街上碰到就主动亲我脸了。/ T8 a5 f4 d; N4 Z3 G: f! S4 [' n

5 v0 d& ]  J& k. Q9 \在学校是考试数据结构,我在国内学过,所以很轻松,我后面坐个本地人,抓耳挠腮就是做不出来,我就给他传了个小纸条,高兴坏了。我说咱俩是好朋友,我希望我的朋友们都能通过考试,如果你加我,我可以直接在Facebook上给你发答案了。这货说我没手机。。。。我说太遗憾了,我不能给你发答案了。
# M4 t( }! B6 [& ?$ r$ U
. x, v7 H( B  W4 m3 k3 L第二天一见面超级热情地说:how r u?我说fine,thank you,and you?他就开始一直说说说。然后考试时跟我坐挨边,美美的抄了我的答案。考试完,他问我数学会吗,我说不熟,我从来没接触过,也没有参考文献。他说你没有加群吗?老师在群里发了链接啊。4 w/ m. p  i) G4 N+ m* u: ?0 l
0 q& K7 f$ A  r# r7 U- B2 d; B, o
妈蛋,一个学期上完了我才知道我这一届有个群。
/ H0 Q7 O6 A( I. m  J% @$ F% \: x4 \# O+ k% Z8 S$ l9 G9 X
后来加了群,再后来他写好代码,我去帮他修改;请他吃中国菜;我学德语他帮我补课;邀请我去他家做客;办居留卡时开着车带我跑东跑西;跟我一起去找院长给我调课,等等等等。
2 q% X7 x: O7 z! O+ Q: z2 \! m9 y( J. n" e+ C
以上就是我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夏日狂野顾 | 2021-10-21 20: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没给他们提供任何价值。同时也欲速则不达,过犹不及。
$ m% I( L$ s) O  n5 f+ r
; C6 ~- C8 H% W$ N( R刚出国的时候,我也一直想加入本地人的圈子,但是一直加不进去,逛街不出来,酒吧不出来,发短信也不回,干啥都是sorry,facebook发活动不带我玩,在酒吧搭讪了一姑娘,我给她买好酒,她喝了一口说我要去洗手间,就再也没回来。我就可郁闷,为什么呢,为什么呢?4 A. Y; ]6 Y5 g' j5 a

* E. w- V1 C% _! N! V$ c2 B* Z然后我就放弃加入他们的圈子了,跟我室友玩,跟中国人玩。, Z4 ]( `/ F* N8 Z" N8 B
. Y$ J: j7 @& j4 R0 R
后来有个认识但不熟的本地女生突然敲我寝室门,说你能给我一支烟吗?果断给了;
6 z1 M6 q* A. t/ _
9 _& @  A% ?: P9 t  L! u过了几天她又来了,你能借我5块钱吗?果断又借了。
9 O. \7 Q, [  ?% ^! Y
" i* n  A0 v, r+ d$ j: z4 o又过了几天,她说我们今晚要去酒吧,你要来吗?我心想妈蛋,让我去买单?买单也去!!!结果到了那里各买各的,也没让我付钱,他们啥都不会玩,我教给他们用嘴巴撕餐巾纸,我玩会就累了,但是有个女生说她超级喜欢这个游戏,我们男生肯定是舍命陪君子,就一直玩;教给他们老虎棒子鸡,教会了但是不喜欢玩;还教给他们斗地主,咋都学不会。就这样撕餐巾纸撕了一夜,也就是这一夜我第一次亲到了金发碧眼的女生。从那天开始,在厨房偶遇也知道问问我要不要尝尝她做的菜,他们抽水烟时也会叫我一声,有事没事也跑我寝室坐会,又过了几天,在街上碰到就主动亲我脸了。& n1 B  J3 F  F6 Z$ T, X# Z, d3 [5 b

1 h3 a. I7 H1 ?% C2 g/ R6 _在学校是考试数据结构,我在国内学过,所以很轻松,我后面坐个本地人,抓耳挠腮就是做不出来,我就给他传了个小纸条,高兴坏了。我说咱俩是好朋友,我希望我的朋友们都能通过考试,如果你加我,我可以直接在Facebook上给你发答案了。这货说我没手机。。。。我说太遗憾了,我不能给你发答案了。
8 r4 W: P. b% s8 B$ h
: v$ n* k* k* t" a* a第二天一见面超级热情地说:how r u?我说fine,thank you,and you?他就开始一直说说说。然后考试时跟我坐挨边,美美的抄了我的答案。考试完,他问我数学会吗,我说不熟,我从来没接触过,也没有参考文献。他说你没有加群吗?老师在群里发了链接啊。
9 _; _, l6 O9 c
& w7 F$ I( ]; p妈蛋,一个学期上完了我才知道我这一届有个群。
! l! T* w% W" g  }0 l; O1 v- T& V& `
后来加了群,再后来他写好代码,我去帮他修改;请他吃中国菜;我学德语他帮我补课;邀请我去他家做客;办居留卡时开着车带我跑东跑西;跟我一起去找院长给我调课,等等等等。' H" K! T& i! \, L
0 F- x7 H! m$ f
以上就是我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吾非雾 | 2021-10-22 01: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nobody likes a smart ass
" \- Q8 x0 F7 C$ U* F
- [) B) t2 P" W7 n! q# @3 ~1 i+ j% {————————————————: x: f+ M1 H* \2 _
9 f5 P& v  W6 Q6 }
看题主的评论,我又觉得自己的答案可能简单粗暴了一点。其实这句话翻译成中文,就是“谦受益,满招损”。而人性,在什么文化下都大抵相同。4 ]* K6 A- m( U8 g

% G. b: S1 P  l我可能比你大一点,你这个评论让我感觉你好像是一个很紧张的孩子,总是小心翼翼的计算着每件事情的效果。我不敢说自己就把生活想得特清楚了,但是我还是希望你放松一点。你当然可以表现你喜欢学习思考,你当然也可以谈娱乐、谈时事,但你不应该过于在意你谈论任何一件事情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社交优势。你相信我一句话,你刻意地做任何事情,别人一定会察觉到你的刻意。这一点点刻意,就是别人不对你敞开心扉的理由。& z0 _2 F& F; Z- [: u
3 T8 p$ m1 \- o; H9 m6 H
现在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每一种人都能找到他的同类——文玩、体育、照相机、花鸟鱼虫、航模、乐高、技术控、日本漫画、美国漫画、民谣爱好者、哥特粉、留山羊胡的人、爱吃菠萝油、爱唱粤语歌……连抽烟的人都有专门的论坛我问你死没!0 G% o& K0 k% G5 X% W# t# `) h
2 l& k  ^7 G2 V; r  e
鸡汤一点说,交朋友,真的只有一个条件就是真诚。放松,敞开点,你是什么样的人就是什么样的人,一定有和你一样的人,希望你尽快找到他们。
7 X0 l% d' r8 ?# C( R9 R0 m$ D2 ~& |
顺便说一句,只有在一种情况下,你刻意的把自己伪装成另外一种人会得到大家的原谅。就是在那个圈子里有一个你魂牵梦萦的姑娘!当然,这么做,泡妞本身的效果不见得好!
123460586 | 2021-10-22 11: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不用力过猛也融入不了的。我先讲讲我的故事。
8 w: {- l' @, x* m我硕士的时候有时会去跟同一个学校的美国人打万智牌。他们对我也很友好。毕竟我那个学校是民主党大本营州的私立大学,去那的学生嘛,一般都是东北中产及以上家庭,从小在liberal环境里耳濡目染长大的。
& s; A2 q) X1 Y- w2 ^5 f7 v+ V我们打牌那个圈子里有两个黑人和一个单手残障的白人。这俩黑人有一个比较jerky且臭贫,可以说是一个很“黑人”的黑人。另一个则不然。这小伙就读我校艺术学院器乐表演类专业,谈吐优雅,衣着讲究,一看就知道家里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教育水平都很好的。& M6 ?/ w, x  c; S. D
有一回我和这个音乐专业的黑人小伙战了几把T2(一种一对一游戏方式),好久不摸T2的白人小伙们纷纷来围观。娱乐局嘛,大家自然是一边闲聊一边讨论这个阻挡应不应该,那个咒语该不该康之类的。气氛融洽。很好,很东北,很民主党。' g0 h" d1 ^5 E! E
然后黑人小伙该去琴房了,我们就去打EDH(一种多人游戏方式)。白人小伙和后排加入的中东小伙的聊天内容就变成了揶揄去琴房的黑人小伙了。
  P+ g; s) \" ?; |$ c( D( g嗯,就这么快。一个小时前那哥们坐在这打牌,大伙聊得还挺开心。一个小时后桌上没有他的族裔的人了,各种不带脏字的拐着弯嘲笑他的话就来了。+ ^" Z: q2 g2 ]  w4 K9 y
如果大家只嘲笑这个小伙,也没准是因为这个小伙有什么黑历史。不过那个臭贫黑人的待遇也一样。一个小时前还在一个桌上打EDH,一个小时后,桌上都是嘲笑他的话。' r- j, g6 v$ w+ m0 Y( C2 H/ ?# k
你可能想起来了,我在前面提过有个单手残障的白人。这哥们走了以后,一桌白人提到他的时候用的说法是“you know, the guy with weird H-A-N-D”。我特意用带tone的方式来打出这个说法,希望你能想象这帮小伙说这话时的神态。; d" {& Z1 Q! I2 K. ]. x
无论是少数族裔,还是身体缺陷,在liberal话语体系中都是与WASP male人格平等的。但是14年左右的liberal教育并不足以改变风气。这还是在社会问题下暴露相对少的,20岁左右的年轻人的风气。8 o) l0 o* E: N4 x& J, R
每个在美国呆得足够长的人,总能找出一个“真心完全没有种族偏见的美国WASP male”的例子。但这不是我们关注的。我们更关注这样一个问题的答案:需要多少年的liberal教育或者等价经历,才能抵消随机选择的人群中50%的人心中的种族偏见?
2 O) |. ~' Z; O; ^& K$ ]9 m50%这个比例看起来不算高。但是我个人的经验是,14年或许不够,16年或许也不够。当然,24年可能是一个可靠的上界。24年是怎么来的呢?拿到学士学位后攻读文科phd并获得学位,在学校呆的时间大概是这么长。* f- m, }7 x, O# E% @& T% H+ v5 P
如果大多数在美华人或者曾经留过美的华人都认为,需要超过16年,但不超过24年的liberal教育,才能抵消任何一个人群中50%的人的种族偏见,那么消除种族偏见很可能就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这个任务没有完成,没有任何人需要被责怪。但是后果,确实就是由少数族裔在承担。5 R6 B& T3 q' \4 ^8 }3 j& C
面对一个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不可能的任务,你个人的努力几乎改变不了什么。你同族裔的人的共同努力可以做出一点改变,但也不可能去完成这个任务。如果你没有恰好遇到一群受到超过16年liberal教育,又或者本性好客的美国人,那么你在表面的和气之后被议论很可能是必然的。
2 |$ V5 D0 a$ p% t回到我,我融入了吗?我没有。我虽然做到了老留说的“不刻意融入,靠学业上的硬实力让美国人来巴结我”,也做到了能听懂美国年轻人的大部分梗。但是第一我听完梗也就只是乐乐,我接不上。第二我这两年也没有交到哪怕一个还能保持联系的美国本地朋友。这东西是双向的。一个美国朋友并不像一份工作那样必要。找工作可以,或许也必须靠海投来增加命中至少一份工作的概率,但是交朋友真得随缘。% b; U4 Z4 s4 u" Z3 Y' n
我觉得老留们对“融入”的各类看法中,最可取的还是“甭理他们,自己玩”。咱们从小到大一直被鼓励挑战难做的事情。这在工作和学习中经常是有益的。但是在生活中,不一定。很多时候挑战难做的事情不会让任何人快乐。5 W0 }6 B; t% r9 D$ f' [/ [: e" w' r4 z
<hr/>说两句闲话。关注万智牌和游戏王的朋友可能有个粗略的印象:美国的比赛里,华人出成绩的比例要远高于华人在人口中的比例。对此我有个假说:现在出成绩的这波ABC,主体是当年投资移民的后代。他们从小生长在美国文化中,除了脸哪里都是美国人。但是就是因为脸,处处被排挤,需要有个地方来找认同感。玩牌是一件很容易找到认同感的事情。只要你花个几百美金,最多一千美金左右,组一套顶罕版本的主流套牌,并且脑子没有笨到无可救药,你总能在练熟了套牌后得到一个还不错(>40%)的胜率。即使你只有40%的胜率,只要你参加的店赛足够多,总能卷那么一两个。这可以给一个心智还未成熟的孩子带来在别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认同感。即使这个孩子真的是因为运气好加上仅仅没有多到吓人的失误赢得冠军,他也可以高兴好久,沉浸在“我是最好的玩家”的喜悦中。
1 F( u) m, l8 d7 L4 S- _对了,为什么我前面要说“顶罕”?因为处处受排挤的孩子,即使赢得冠军,内心深处依然害怕被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幸运的穷孩子。一千刀的顶罕套牌相对于其他有钱人的玩物,开销根本不值一提,但是足以治愈这种害怕。
七年之前奶 | 2021-10-22 17: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其实原来已经回答过了,这里只贴部分观点了。 0 }4 p% h3 p' l0 L% b
关于任何圈子问题,里面都含有俩附属问题: 1. 圈子是如何形成的?2. 主流社会的定义在哪里。
; ?5 s) e! n5 O- x, B不少中国学生(尤其是女生)很努力的了解美国社会,不少人还说我来美国社会还和中国人在一起就没意思了(其实还是上面的心态),我可以说精神可嘉。不过不知道这些同学是否想过,为啥你主动融入了半天,还是感觉人家有距离呢?
9 s$ B4 n0 b3 L3 x3 u  c! X. ^5 W0 ~6 M. W" p) L
圈子这个问题这个很简单,让我们来想几个问题,( I+ P5 P9 ~9 J1 o8 }0 Z8 w
4 J$ ]$ A+ D5 M; z% E- j
你知道美国人从小到大看什么动画片么?你知道美国从幼儿园到大学怎么走上来的么?普通美国人长到现在都看过什么电视剧,喜欢什么球队? 玩什么游戏?+ l$ L/ h7 b1 V/ W% K' E8 M$ ^8 q. g

3 C" ^7 p) b' A如果答案是不知道,你能有啥共同语言啊?就像如果一个老美来中国想融入你圈子,你是从三国杀开始介绍还是从葫芦娃开始? 一样的道理。所以说,没有时间积累沉淀,就想靠“观察体会“乃至”主动融入“就能进圈子,这圈子也太容易点了。8 o# z( r( `" ^1 \/ t
" T$ n/ E* V8 Q$ M' ~
有朋友说感觉我和米国人没啥代沟,这算歪打正着,我是恰好妹妹在这边长大,从小看到大的同时就熟悉了美国的教育体制以及很多互动关系。 7 G9 l" L9 v- H3 O0 R9 k
当然,我还是觉得猪肉白菜炖粉条好吃。。。所以才愿意和中国人圈子在一起,也算是自我选择,不过我觉得如果出点事能叫一堆美国大兵同事来帮自己打架的华人( V; l: H: F3 J2 f7 D% l% V
在整个美国也不多吧 ^^' B$ ~+ I6 U# s" e. i
6 U0 Q2 ?3 ?9 \1 Y3 P" t! }
因此说,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不要刻意“融入”任何一个圈子,那样会让自己很awkward,
# a% w# K6 O9 i3 c( O* L$ o就像如果现在给你一屋子官二富二,你任何试图主动融入的行为都是掉价行为。
; a5 N8 q4 ?5 n9 e4 A反而是你有自己特点,人家欣赏了,才会平等的和你交流,后面发现共同语言,有共同利益,才是融入了。 4 t, ?/ X7 |8 Q. _! l% y
在哪里喊“融入圈子”的,就和“上面有人”是一样的。 还是门外汉的说。
# f) ~9 f. p, e" @还是那句话,什么圈子朋友都不是求来的,也不是放下身段去融入的,而是自己够优秀了,圈子自然就来了+ E7 J( [: u& H" r  t! u0 p

' G& g4 z4 y) I中国女生这边名声有点不好的原因还是有些人太cheap了,姿态放太低反而被人瞧不起,其实华人女生乃至亚洲女生都应该是世界女性模范啊,真的是半边天啊。 / ?2 T. q; f! j
外面双职工,里面一把手。很多做饭能把这边餐馆墨西哥大厨甩几条街出去,学习更不用说,过五关斩六将,一路从小学拼杀到高考,杀G杀T,独身一人来美国,
" T1 q" `, @" v1 V6 X换美国人去试试,估计早死了几回了。
* I' J' w. V+ B0 ]' R- H
0 ^$ c6 N) x9 B2 Y, C. K因此说,有时候傲一点别人反而把你当回事,要有霸气,这个世界现在是你的,未来是我的,终究还是属于我的,不服来挑,文打官司武斗手,咱还怕了这群美国人不成
: X2 [6 r/ e1 a3 v, O9 g8 D
2 V2 H( F; A) o& w' |不平等就没朋友,只有奴才,这一直是我的看法。
全文链接:3 H& x: p  i: f
O编辑总结: 关于华人如何融入美国人的圈子
夏日听雨2017 | 2021-10-23 02: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干嘛不在quora上问?
a714 | 2021-10-23 12: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许多在美国读书的中国孩子都会遇到相似的问题,我也曾有过相似的苦恼。看了楼主写的问题觉得有点为你感到难受,希望你的情况会慢慢变好。
2 A0 L% f: P) }8 x; M  A8 m" e  r4 f1 Q$ d9 H! H
我想和你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经历,希望能对你的境况有所帮助。交美国朋友我个人认为有三个阶段/能力是必须有的(当然是之后总结出来)第一当然是语言能力,第二是美国文化,最后是幽默。6 l  f' L+ ~, v1 s2 y

& X. g2 |# ]6 Q& Y0 U9 U第一点的语言能力不言而明。至少要能听得懂,说的别人大致能明白。口音什么的都是小问题,实用才是硬道理。再来美国同学们向来好为人师,聊天时候有些词不会就直问,没必要不懂装懂,这样的人只会让人觉得不真诚不坦白。我直到今天都不敢说自己把英语学通了,甚至昨天才把poodle和puddle的读音给弄混了。这种时候要放得下脸面,be chill,可以适当的拿自己开开玩笑,说错一个词有什么呢,就当娱乐大众呗,反正和我一块儿的那同学笑的直接滚到地上去了。
2 i8 u3 C8 ^! B+ W% S! T  B4 X( A% V5 |9 {4 I
有了基本的语言能力之后,拼的就是对文化的理解。我刚到美国的时候,虽然爱听流行音乐,但流行文化基本没了解,连Nicki Minaj都不认识。后来在室友君的指导下开始大量补习流行文化知识,常年混迹于Netflix youtube buzzfeed tumblr 甚至urban dictionary。流行文化能让你轻松和美国朋友找到话题,简单到“你看了最近的那个什么视频吗”,复杂到“你对最近这件国际大事有什么看法”。做一个有见识有想法的人,别人才愿意和你做朋友,这是放之海内外皆通的道理。
1 S# o( C( Q3 N: N2 G' U3 X* L' d' |  Z7 A* k" ]
最难达到的就是幽默,在第二语言中成为一个幽默的人需要大量的锻炼和极厚的脸皮。我最开始的杀手锏就是备用一两个小笑话,时机合适的时候就上,让同学们记住你是多么轻松可爱有趣的一个人。在此期间有空就看一些stand up comedy(跟相声略像好吗),可以记一些小段子,学会哪些点是可以用来开玩笑的,哪些是绝对不能碰的禁区。抄着抄着你就有感觉了。如果小段子行不通,自嘲总是一条光明大道。基于我在生活中是一个比较二的人,更是常有不少糗事八卦能和朋友们分享。能自嘲而不自卑的人总是讨人喜欢的。为什么把幽默放在最后呢,因为在美国幽默简直是最重要的品质,从同学到教授,从路边大叔到顶头上司,只要你够幽默,基本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如果你连幽默感都没有,别人压根儿就没动力和你做朋友。
* s+ {' v/ F: d* g/ i5 x5 t5 I
4 e) y7 H/ o/ s) m6 a% V这三个阶段我慢慢走来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现在回头总结才恍然大悟。我认为自己是很幸运的,在一入校就遇到了细心认真的室友君和开朗热情的big,她们两个人带着我走过了这三个阶段,慢慢理解美国文化,踏出自己的comfort zone,一点一点融入校园生活,陪伴我度过了宝贵的四年时光。在此向中文水平仅限于我的名字和各种食物名字的两位好友致敬。" n- J) ]8 l+ l, r& l& l/ T! D* W
' K% B" ?# i0 G/ E0 g9 ~- d
另外回到你说的美国同学圈子和中国同学圈子的问题。我觉得这一点上你个人确实做的有所欠缺,要和A做朋友不一定就要疏远B,反之亦然,更何况在你和A不太合得来的时候。我建议你可以从个人开始,慢慢和一些中国来的朋友重新建交,让他们重新把你带进这个大社交圈。你当然不用每时每刻都和这些朋友一起玩儿,但和你来自同样背景有着同样经历的中国留学生们身上肯定也有值得你学习或是吸引你的地方。我觉得中国留学生常容易走入两个极端,一端是只和中国朋友玩只说中文,另一端是只和美国人一起玩,连中餐都不吃。双方都看不起对方,可心里又暗自有些羡慕对方。何必呢?中西结合才是硬道理。我们来自于东方文明,又能在西方文明中受教育,这应当是文明交流和结合最好的机会。能对自己的文明感到自豪,同时愿意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接受另一种文明,我认为这才是真正自信的表现。
3 ]9 _$ V+ M& Z/ e" _+ j. D; u$ {! e+ ]9 `9 j3 \8 x. V
说回圈子,我个人的看法是交朋友重要的是不要想圈子,而是想个人。我在美国除了读计算机和摄影社一堆朋友之外还真的没混过什么圈子。曾经短暂的混过马术队的圈子,觉得实在聊不来,果断退出。每遇见一个人都问一下,这个人和你聊不聊得来?这个人能不能做你的朋友?四年下来,我到现在都不认识我们学校所有中国来的妹子,可我也不认识所有美国来的妹子。有时候别老想着这人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只要聊得来的都能做朋友,这样你一定再不会缺朋友。:)
7 e# @3 f0 h- z( M( L! |2 D  T  W/ {: m5 G" C+ A2 s' a
祝你好运!
开始赎罪严 | 2021-10-23 18: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试图讨好别人就注定是一条失败的道路,不管哪个圈子。
绚丽源自寂寞技 | 2021-10-23 20: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不在于美国人,也不在于中国人,而在于用力过猛。
Jordyn83572 | 2021-10-24 03: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沒有看熟《The Fresh Prince of Bel-air》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22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2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