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一位职场人士来说,迅速提升自己的能力,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是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n+ M! P& o8 n
1 W' i( ]2 d E2 [% e8 J' R8 z
( ?/ L3 F, s1 X. ]5 [/ t" _" I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快速形成自己的能力呢?答案就是学会学习。* ~9 c- Z ]' h5 Y& ?$ J7 N
3 Y/ `$ p7 ^9 f% D: G( e
5 V9 G, E6 G% Q1 T) p
虽然“学习”是人们挂在口头上的一个日常用语,许多人受了多年的教育、似乎有很多“学习”的经验,但坦率地说,很多人其实并没有真正弄清楚学习的内在机理,也没有主动地提升自己的学习力。; P S2 r1 c% W/ \9 X4 U' o* O
; T! B5 f" z* Q3 }0 H$ G0 J3 S& {; Z+ w- }8 z x5 }% l4 a! ^- o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众多而且错综复杂、实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要想提升学习效果并不简单。
% r! c! q$ {5 a+ o/ R7 a9 x
# R# b/ ], z6 C0 h6 e0 ~* J& B+ X2 `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学习呢?以下,Enjoy:
/ ^2 X7 b+ n2 h: A5 Y g5 o+ U常识君|有话说
4 M7 \& l0 `/ _3 `4 h! O
. P5 _$ C) u1 k1 @* f, g( T 3 i: R. O* |7 e o* {# X* `
0 j. G# x0 M+ M3 }& G7 b/ B( {5 j7 L; t7 T4 Q& u
作者:邱昭良 博士,组织学习、复盘与系统思考专家- Q( s) X- t1 R+ }, i. }' C
来源: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
$ C( s! u1 h0 J9 Q0 j, G9 F6 ]- H$ {' U# q" ^3 _; H
4 o2 N% Z$ w4 h7 v; {" S
/ H/ w2 `* D* {1 N: P3 g ~- `% R8 ?& H" M; q% `/ U( S# b7 j
01 $ H7 T% r% {6 ~* `* \
) {. U0 Z9 o9 I9 y
* p* V1 L8 T1 w
学习的 - Q d2 K4 O4 X0 }) q
核心过程与关键要素
! K4 X. q. ~8 n0 A/ H* w% G2 Y+ ?; n# y5 K+ P
- k5 ~4 g- o% G6 c- r z: W
) j. F, l! c6 J7 d8 T从本质上讲,学习是个人主动地进行知识构建、提升有效行动能力以及绩效表现的过程,它离不开自身的能力、努力与坚持,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g2 ~ B" \; Y9 G! ]
# ?$ m( R" i0 D q3 q" s5 U9 j+ c$ ^8 z1 e: O, } t% a* {" ^# s
从个体的角度上看,学习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心智过程,包括获取信息、理解赋义、记忆与提取、分析与综合等诸多环节,会受到既有知识基础(或心智内容)的影响,也与个体地思维能力与偏好、心态与动机等多方面因素相关。因此,学习是一个高度个性化的过程。
" f `1 Q$ {2 i9 O/ g _# S9 X. ^9 ], _ R2 Y5 T3 Q; Q
) u& }5 `: o+ f- l, A ^$ m3 y* ?与此同时,个体的学习也离不开与环境的互动(包括物理空间、时间场域以及环境中的他人)。这种互动既包括个体与自身行动产生的结果或反馈的互动,也包括个体与他人的相互作用,比如从他人那里获取信息(事实和观点)、资源等。; {6 z2 }4 m; b& Z. n
- j7 g- H$ k& T
, F( f3 I( G. _. I4 w! G* e; ^+ D- U1 z
学习能力强的人善于从外部各种途径获取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并消化、吸收,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 S7 m9 ?1 {$ K$ J% v( k3 E5 n7 D$ H! v; _/ Y1 \
) F/ e2 m! M9 P2 N1 \" v
从信息来源上看,学习有两个渠道:自己和他人。; K7 [2 s, d- @$ s2 }
- Y3 J1 a2 t$ ^- w+ F
& E0 n9 L# j. s) ? J) V8 F% U& @拿围棋棋手们来说,要提高自身的对弈能力,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打谱,二是复盘。
8 w- H7 {; l" j& f
, T+ \" L" d4 K1 {! V5 A( [1 s6 [" @& f! V! H; B
所谓打谱,就是向前人、高手总结的经验或规则学习,对照规范或最佳实践(比如典型对弈“棋局”或“棋谱”),进行刻意练习,这样就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快速入门,避免自己低水平摸索。这是向他人学习,我们常见的看书听讲、请教他人、标杆学习、案例研究等,都是一些具体的表现形式。( ]/ v! a+ P" f! G" g) M1 Q) w0 I" I
& M1 ^' {( I- c! M8 B( ~: d9 a. e
% r3 B% ?5 j: q+ _. I; X所谓复盘,就是下完一盘棋之后,对整个过程进行系统地梳理、反思,从中学到经验与教训。
% A' J2 H6 U, W' _, c H* t
9 [3 t1 a( q4 j" f+ a4 ~. {5 h7 a S8 U& l# O# T% z1 t! w( n
因此,学习既离不开主动地检视、反省自身,也要广泛地向他人学习,就像荀子所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O; k* u9 h; j% O' S6 f
, _8 u5 V* ?$ e6 N, S
+ M% L1 b5 H0 B& `# U. @) R也就是说,君子要广泛地学习,又能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就会智慧澄明,行为也就不会犯错了。
: ^- n8 `" ~4 s5 X! c6 i0 y- H
1 m# `! W7 v; {6 e. Q) n( A; o5 A# K m% a, k0 j# g2 x
综上所述,在我看来,学习一点儿也不简单,它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系统工程。
7 D) D5 D/ X _ B0 e, I4 b& `; L* D3 o
1 B. l) F- _4 S( ?9 P% z( ^7 W为了主动、有意识地提升学习效果,个人不仅要具备系统思考的智慧,对学习这一系统工程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觉察或识别出制约自己高效学习的关键要素,使得各项要素相互协调配合、产生良好的效果,而且要善于利用自身经历和外部资源。
, o( l; X. e$ O; R5 p1 N
9 K2 X/ T1 W M1 ?% p+ W" O) r+ i* c' W1 o" E
为此,我认为,复盘、向他人学习以及系统思考是学会学习的三项核心能力,它也是发展其他能力的“元能力”,我将其称为打造职场竞争力的“三把剑”。
0 i1 w% y0 n9 `$ M5 L' f" P9 @$ \* Q) Q( B: ~0 V
8 @% M# v) |4 [& C4 Q. ]
& V# h! G9 l! b2 |, c7 q* Q X" G' S* ^& g
! e' A; Y# i$ u; T
! A+ a1 V: o: Y6 P) i, B02
}5 e! P6 }0 S& R8 `" p1 u, i2 }& O3 }# |1 H+ J( X
$ P. ?& ^8 H% o$ h, |! n$ l' A向高手学习
5 }, j8 f! A# T+ d! q/ j
' n$ s# Q4 T4 V) C) f, v: v$ P+ F! Q5 j1 S1 Y. W! V: [
对于新手来说,没有什么经验,主要靠打谱学习,也就是学习前人总结、提炼出来的基本原则、操作要点以及最佳实践。这样可以快速入门,避免自己瞎打误撞、低水平摸索。
/ J: U( z; I3 K
/ w; @$ Z, e9 k3 F b/ ~& i! @/ y
1 q2 Y' N4 ]( D! I; |1 f就像荀子在《劝学》篇所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对于一些问题,你自己苦思冥想、找不到任何头绪,但是,对于高手来说,可能早就经历过并且已经解决了。
) U5 }# u. S" m; I7 ` g
( f' W: K/ R* D& j# i8 y- n& R. v! q9 P3 Y, ?2 [
尤其对于职场新手来说,如果能找到你所在领域内的业务专家或高手,有机会向他们学习,将是最宝贵、最高效的学习途径。就像荀子所说:“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意思就是说:学习的途径,没有比找到对的人,并心悦诚服地向良师请教更为迅速、有效的了。, y- S+ r9 _. K* b
( c' F& Z/ T! `! ~
, z* _+ Q! s7 | ?4 l
事实上,即便你是某一个领域的老手,已经见多识广了,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个人的经历无论如何都是有限的。因此,通过读书、向专家请教等方式广泛地向他人学习,就成了我们每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0 w% [# w( O5 ~" K
/ |, g( A8 N; k) v; T; T' i" o
! _0 }' Q+ y7 Y0 A ~按照我在《知识炼金术:知识萃取和运营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的总结,要想有效地向专家学习,需把握下列五个核心要点:
7 c3 E+ w; v6 i' E! C. c# i$ i4 Z( _6 f: E# ?- d- N; _
. S5 B6 \; t+ }+ V4 e. t8 k
1. 找到真正的专家
7 ?: u6 P/ j* k+ W/ T4 H! C, p! m' S. }+ B' K8 y8 w: } n' X
' s, v8 ~! q8 K0 _& `2 d在我看来,真正的专家是那些真正依靠自身实力获得持续而稳定的高绩效的人,他们通常在相关领域打拼了很长时间,掌握了必备的技能,弄明白了其中的关键要点和诀窍,对特定的流程、职能、技术、机器、材料或设备等有全面、深刻而透彻理解,对各种问题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洞察,因而在多数情况下都能持续表现优异。4 r% |% { ]% Z
9 B( p' h. e1 |9 Y6 n2 L
& g; d0 ?' p! g" X# X" J6 Y% X; K因此,你需要花一些时间,通过人脉、口碑等多种渠道收集信息,综合判断,找到真正的专家。% m7 \. n+ Q5 n3 j* t
4 Z) M5 \; z6 k3 r
* m. M2 m8 b2 w事实上,如果能找到真正适合你的行家,并有机会向他学习(甚至只是在他身边、和他一起工作,也是宝贵的学习机会),可能就会事半功倍,否则就会费时费力却效果不佳。, i8 y9 y+ c8 ?4 E$ C& p% U5 g& y
F5 c0 l" D0 L$ `# H5 @
9 E, [- ]! H+ e3 T" {, h2. 明确目标与策略
- `3 }5 t% X ?) ^4 l4 b. t9 }; \' C* B- T" k$ A- h' A
6 E* g$ Z# J5 e: J, \! V0 q0 _8 f在识别出了真正的专家之后,你需要明确的是,你和专家的知识积累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想一次性地学到专家所有的知识,也肯定是不现实的。为此,要想更好地向专家学习,你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与实现目标的策略。
; X9 L" c* O' A" {5 u# V2 |4 v9 M$ ` P" W1 Q% w$ e3 I% Z
0 p' @$ t, x7 } D% ]& n
在制定学习目标时,需要结合自己当下的实际工作、近期的发展方向,梳理出来自己需要具备的技能,当前的能力差距就是你的学习需求。
( T# g O, ?6 X4 _! }( e. q4 M' {
# K4 s/ V z9 R) s; k
6 H6 p4 t* e2 ?% e7 u5 u要实现这个需求,一般来说,需采取由易到难、由外围到核心、由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循序渐进的策略。2 i( c. E0 `6 g7 ?& A: } d' z; U
6 J1 w, B7 ~) Z. M! _4 i9 J
9 K8 P( v2 t! b3 J) ^3. 态度恭敬,保持谦逊
. x3 S* G/ T/ n6 `' N( J5 R4 v4 I: ^/ T& |- ?& j4 `
. X- b$ }$ s/ j4 z. f3 R向他人请教,首要条件就是有开放的心态,保持恭敬而谦逊的态度。
, c, ~4 g% p {. l6 P
4 S! }( m! x" w; r) F- _/ z* Z1 J3 T7 r1 q q1 Y! A* X( N, w
就像荀子所云:“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荀子·劝学》)) L4 f4 Q; E% T; G( o) ~5 |7 T
; F) y3 I( P8 Q- _( ^# e
2 R. O# |8 m/ ~: ^' R/ c! _7 I4 S: Z意思就是说,待来请教的人礼貌恭敬了,才可以同他谈论道义的学习方法;待他言辞和顺了,才可以和他谈论道义的内容;待其面露谦逊顺从之色了,才可以和他谈论道义的精髓。因此,要想得到他人的指教,需要“礼恭”、“辞顺”、“色从”。! t- W* ^" W$ W# n
& @/ t, l3 A& f6 N2 i I3 E' a( L& ~- M
4. 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虚心请教% m+ r; [& o, m B& [
: e$ J8 D+ L2 a7 J* D
0 I1 U/ b3 f4 K
在向专家请教时,很多人只是把重心放到对业务专家的访谈上,希望通过访谈,让业务专家自己谈出“干货”或“绝招”来。
& u6 h) a" Q; S* T3 l/ n5 b7 [0 H( a3 o
" O1 T* s" F: [" r9 G* G# l/ V" b尽管我不否认访谈的重要性,但依我的经验来看,只靠访谈,很可能效果不佳。# n6 n" P, S1 E. |: L( d
1 Q$ [+ e/ K9 ~/ ]
2 K M0 e) U$ ^2 ]* z
为了更充分地学习,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到专家的工作现场进行观察、体验。这不仅有利于收集第一手信息,而且可以增强对专家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的感性认识,以更好地理解专家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
3 a; a+ V4 P9 Y7 p" ~4 a6 Y
! V7 i9 B" ]/ U: c. s5 R# O$ ~
8 t, F: S. s) @6 t: A当然,不仅要认真观察,还要积极思考,如有疑问或困惑,应虚心请教。5 |; Z3 A7 z5 l5 P0 \& x# H; |6 ?
1 I% e7 B0 R% D- W2 `5 z# I4 y; S0 S( X' c
5. 建立和维护人脉
( F" Z/ {. M2 C6 N1 F$ O
, x/ ]: ~% A4 u/ ]# x8 x# N h* t) i
向他人学习,很忌讳“临时抱佛脚”。当个人遇到困难需要求助时,如果没有提前的储备,很可能找不到可用的资源。
5 n$ r/ \+ q! L1 _
6 {9 n2 B2 H& K7 b) ]3 \" h$ o% W( R1 v
为此,应在日常工作中用心建立、维护人脉,并明确他们的长处、经验,以备不时之需。9 W' M1 H6 G- f6 P, Y
# n, R" o, o/ E) j. Q# Q8 X& i6 r
& P: t% m. Q& |3 r同时,尽管你相对于请教的对象,无论是能力,还是资源等方面都处于劣势,但是,仍应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价值,尽可能地以真诚的态度,力所能及地帮忙,并且常怀感恩之心,保持持续的关系。
2 O1 ~# I1 ~6 k, i8 l% V) f1 W! l: z7 v. A! u2 P5 J
/ z* y( ?+ j2 u, g* Y- m( a/ q
' b J; q9 X; H
. J7 z& j+ v" N* F. A) H1 O' [0 A5 I6 V5 _9 q
% ?& S" n8 ^; I f# D' f# L# W) S# g
03 ( s% t* M) l2 g+ x! K
+ V% t( i3 Q) H B8 u
* `- o+ E, q0 D( M勤于复盘 : \' ?" w# P* i" }" L! g
从自身经历中学习
. Y9 B l- M, M8 z# z2 Q5 o. K9 ?' I/ C! K3 p# Q
4 k3 X' D/ S$ [$ J* Y0 h9 x
不管你个人多么擅长向他人学习、有多么优越的学习资源,如果不能亲身实践,也不可能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3 y& p1 y( J J) ?8 U- N
/ J' X) ]9 D: V
2 A+ S/ a r5 }3 Z, T就像南宋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所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 r3 {$ G/ \0 ~# n- F, e2 p; s2 X/ D9 _: ^
1 k, ~/ m1 T. d' l8 z从书本上和他人那里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要想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经过自己亲身的实践,而复盘就是“躬行”之后将经历转化为能力的结构化方法。
/ ^! C6 } ^ `) {2 A4 }! I; h& \4 D6 l, }
$ j+ p2 |* K2 G# n
的确,按照学习发展领域公认的“70:20:10”人才培养法则,成人学习最重要的来源是在岗工作实践(约占70%),其次是与他人的交流(约占20%),正式的培训与教育只占很小的比例(10%)。* Q- k& V% n2 @8 ~
. H$ W- `4 a9 f" q, h, b/ O
+ R6 c* X9 y+ H6 ~9 ~9 T, B2 P) R因此,复盘作为一种从经验中学习的方法,也是个人学习、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9 H# @1 r% R9 L
6 u9 a! N9 T' s' r3 Q' k
5 V0 b; [( B4 g3 f3 \" o试想一下,你如果能够把自己的每一段工作经历、每一项任务、每一次挑战,都变成学习机会,可以从中学习、促进自己能力提升,那会是怎样一种状况?
: }8 k r) X; {; l/ \; w4 d0 V. b( F1 H o b0 v7 q
& J/ ]2 @) H; g/ V( p9 b- ?' V" z) R所以,在我看来,学会复盘、把复盘做到位,并形成习惯,是个人打造职场竞争力不可或缺的一环。
/ a& I$ P3 ^: {% H) R8 c( i" r( @' v! G
+ [% j% {. M5 u' z# s当然,复盘看似简单,但要想把复盘做到位其实并不容易。已故的管理学家詹姆斯·马奇就专门写过一本书来论述从经验中学习的四重局限,我在专著《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中也列出了“复盘的25个坑”。
! l! D# f; [- V# e9 H" [, h! E1 O, I, ^# w$ r% d
) g/ ~$ \6 ~2 ?5 p4 p3 c
说实话,如果你只是照着书中或网上的模版,把过程走了一遍,也可能无法充分发挥复盘的威力。
. Y+ Z9 Z! _" {1 S" r2 [
G. O* @9 K& }. l" b' t6 w/ b( |4 C% B1 Y/ s8 }1 T% I, C d s4 }4 j5 a
那么,我们在职场中怎么做复盘呢?
& N3 K7 V0 u! M: C3 `3 O1 P
/ O1 _/ G* b- k) U# I/ t( d
* ~* J4 Z! U* w4 A) |首先,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要详细了解如何复盘,请参阅我的专著《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邱昭良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w1 r9 }+ G9 M# m' v+ U9 F
$ N6 a# ?3 i3 J! M( \/ i% n5 J, a. }4 N0 X0 Q
其次,要做复盘,就要把它做到位。为此,你需要掌握做好复盘的三项核心能力:复盘引导、系统思考和知识萃取。如果做不到位,多做不如少做。
( ^0 S9 \* ^; \7 `6 f/ v2 E' O. ^, L+ }* F& p
' X! L. _" `5 ~5 D" @
第三,在做复盘时,必须明确目的,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反思,同时要善于“举一反三”,既不要就事论事,也不能过于空洞、抽象,把握好“度”很重要。6 P5 u( z- t7 W& q7 [0 t1 c
- _ j. H: W& y! @
) \; |: O/ I2 `: D; |; ]0 E7 t第四,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须形成习惯、持续复盘。如果只是偶尔做一两次复盘,虽有价值,但难以形成体系,也无法进行比较验证,很可能会有偏差。
8 j' g' p0 [$ B' l) W: w
" T1 u/ ~' Q3 L4 u7 L1 E- P$ q7 O) {/ a
% i) L- P$ P5 F( X; i
; Y( d7 l. c7 q, Y9 A: P3 g; Z6 h T0 l# C5 F
7 h9 C6 o& l. z- X( F04 3 ]! | F0 E7 o2 {8 @/ k4 k
0 V4 M% p1 y) b) w# C- R* Y3 _0 u
`+ j5 U- I- I0 K4 C! k. P系统思考 - W% W ?+ _# o1 X/ Y b% T* p
; q( a" F: i: z" ]# _: p; g
$ G) T' N4 ]: }; S3 s
如上所述,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如此,我们在职场中的每一项工作、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是一个又一个系统相互交织在一起。. r8 q1 j; }# u, M7 l
/ y B% I% H0 w* D5 h
( `% O2 Y0 _! x* A5 h
就像我在《如何系统思考》一书中所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各种系统的世界里面,与系统密不可分。为了更好地在这个世界中生存与发展,我们就需要具备系统思考的智慧。
5 B- j) a# V, N- U6 N" A+ K; t. i2 s$ I S9 Q1 {" S; X9 A
" V% B4 F* I3 t* e( @6 q
事实上,无论是复盘,还是理解专家的知识,都离不开系统思考的技能。因此,如果学会了系统思考,就可以具备一双“慧眼”,让你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 Y/ v4 ?/ v) s3 T& {
/ \" T" v4 K- a- [7 t9 L1 v
" b" ^5 y9 v \8 |& [& P; r简言之,系统思考就是从整体上对影响系统行为的力量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与解读,从而增强我们对系统的认知与决策水平,更好地与系统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 y# A v2 G& b( h. }5 f3 V& s( ~% k3 _/ T- E ~) \4 K9 K) Q. H: E
; b6 Y3 `+ z( ^& u8 o$ V相对于传统的思维模式,系统思考具有下列三个特点:* ^5 w+ x( i6 G- }9 H4 N& U
~0 c1 j8 r" M" j2 b
3 j, N, |1 ^' p1 r; @
纵观全局,而非局部;# d* P$ i0 Y- u. B( [: {
洞悉结构,而非表象;- D/ M( Z2 N, }$ \
看清动态,而非静止。
: v" V: X0 s& x# @0 A& c $ c; J4 H6 E% b. f: a' w' X
; x% j! K/ \+ x9 K( D5 a在我的专著《如何系统思考》中,我以“思考的魔方®️”作为框架,整合了冰山模型、环形思考法®️、因果回路图和“思考的罗盘®️”等常用方法与工具,可以帮助你实现上述三重思维的转变,即思考的广度、深度和角度,真正做到系统思考。5 }, l! J& s4 j8 w- F
( A- Q+ c2 o. B: K4 M% A
2 f# m- ]+ h N% E6 P* n当然,作为一项微妙的思维技能,要想养成系统思考能力并不简单。在我看来,要学习和提升系统思考能力,需要经历长期的训练,其中包括真知、会做、笃行和复盘四个步骤。
6 Q p* p1 l0 V9 L! ~
( j! ^- f. n7 a4 d* y# d+ v6 C, z6 n% r- ^4 w0 k& O
事实上,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因为真正的能力一定要通过行动(实践)来体现,而行动的前提是要懂得原理与精髓,并且掌握了相应的流程与步骤,以及常用的方法与工具。 M# h) V! r; B7 u8 K6 B
5 W9 F& q7 @3 y1 I5 i
o; ]1 B: ^7 k, i! `同时,行动之后,通过复盘,可以加深对原理与精髓的理解,并且提高对方法与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 U Y9 V/ v# E1 ~
8 D/ D. A! {' y% D
5 O" K* d1 B3 p" K1 w& i因此,从本质上讲,任何一项能力的养成,基本上都要经历“实践-复盘”这样一个持续不断的迭代过程,很难一蹴而就,系统思考尤为如此。
$ @! h. J p: a! F: F
) w3 m- O6 A* u1 W' g1 g
/ Q$ ]% X: V: ]- _6 _# H. J1 s$ {% J% i# O
& G7 g, B' Z4 C7 b, D! p! D( B05 $ ~7 P9 _1 t* [, Y0 @3 m
7 v; ]7 z) M F- q1 P
7 v2 Q/ d4 Y5 ]6 ~
三剑合璧,相互增益 * B, D) B4 h/ J6 q# y
# c8 L& ?* O$ k& U7 v" L8 Q
' L7 u- K' i3 N3 f; W( I
上述三项技能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动态增益,共同帮助你提升工作能力(如下图所示)。
1 @4 @: P4 @' @0 h/ }1 m% N1 p9 Y' T( f- |" W2 @0 u; f
, y7 V! T6 s& a" C( ]! s+ P! N' N' y/ B ^: d
9 a; R- l" o; i* U, Q( p" \6 U! D" C5 i2 F/ w( v$ G; \
( F' i( |& s# K1 L) h9 h' u首先,你的工作能力越强,绩效表现就会越好,相应地就会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4 M$ y; S4 g
! r- i5 E* ]$ @" K# o) K( E/ {( f5 L4 {% d0 h5 ?) u
这会让你的工作职责范围扩大、人脉关系增加,从而给你带来更多的向他人学习的机会,这会让你的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如图中R1所示)。很显然,越是和高手过招,自己进步得才能更快。. ?3 l+ U* ~; S) `4 a
% t/ T) M; T, V! v! u: h. G' d p2 w2 |8 K9 F
其次,你锻炼机会越多,复盘的机会也就越多。
# I }3 ?! r) n9 F: h- ~7 {# q' A p- ~$ b3 O$ ^
( V" J; V% ^& w \/ C! x1 `$ W' O如果你能够坚持复盘,就能更快地提升工作能力、给你带来更多的锻炼机会……如此,形成一个持续精进的循环(如图中R2所示)。就像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所讲:将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如果会复盘,你打的仗越多,经验就越丰富,能力也就越强。
; R" o, G# W, T) N5 H
( P q: U" Z' [* h3 L j9 W' a# V9 T) z% W
第三,如上所述,我们在职场中的工作大多数都是系统性的,你的系统思考能力越强,工作能力也就越高。
2 K9 K. x2 L) `4 w* B" ~% p" J$ Z3 v% Q3 B
J) {+ F5 D3 [" u
那么,怎么提高自己的系统思考能力呢?靠的还是长期持续不断的刻意练习。
" {3 |+ u- m ^- M) t8 T8 c
5 u% l @5 {! b H
& C2 g3 @0 m& z其中,复盘就是应用和练习系统思考的“演练场”。因此,你复盘的次数越多,用到和练习系统思考的机会也就越多,相应地,你的系统思考能力也会越强。' C2 b5 i7 e! ~2 F
: R7 U6 A/ p/ _% t/ G' a$ `
6 d0 z! @' u n: L9 E- W! U
这样,你的复盘的效果也就越好,工作能力也就越强(如图中R3所示)。
' j9 D& C; M1 f
! K% p1 ?: n" y7 @0 V+ C' A4 N+ j3 g: p
总之,如果你能练成上述三项核心能力,它们相互增益,如同三剑合璧,就可以帮助你持续不断地打造职场核心竞争力,使你坚定地迈上成功之路!" w% j& ?' k7 U2 `- K0 d }
+ ]+ b1 E; a+ x; r, D: {
本文经作者授权“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原创首发,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