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手机,不少家长就像见了洪水猛兽,总说孩子沾了手机就会被毁。
t0 Y5 c! H7 i3 I, \有的家里手机藏得严严实实,孩子碰都碰不到,有的则不管不问,孩子抱着手机能玩到半夜。
) f j$ x6 ]$ b/ }" [可真相是,手机本身不是敌人,关键看怎么用。0 x# R8 J- z/ M. m) m1 D
0 ~/ T5 J# ]. F" n n
那些从小被极端对待手机的孩子,长大后的差距比想象中还要大。
( P) l' d8 ]$ S$ F6 V* m1 j4 p2 j5 m, y; s- f
|2 K, u5 ?' W& H" e
1 a! Z6 X3 w- d, U8 S美国心理学家做的一项跟踪调查,选了100个学生,按玩手机情况分两组跟踪十年。( t. J7 k; ] a" |' _3 R
$ N$ x" r6 {' D0 {2 p结果很直观:经常玩手机的组里,仅2人考上大学;不玩手机的组里,47人顺利升学。
; F, L2 ?0 U! w. p$ `: {2 I9 |2 L% O$ O6 c, q3 e Z2 t2 Z
这不是说手机不能碰,而是极端的“让玩”或“不让玩”,都会给孩子的成长埋下隐患。
1 T$ D- J( p( B* K
$ q% S7 K) B( r9 A. C1:大脑专注力与思考力* S* r2 ~; d2 [9 C. ^
) _/ y/ j5 Y* b7 M6 s' g! V; F" i, r- d9 z经常无节制玩手机的孩子,大脑发育容易出问题。有研究对比发现,不怎么玩手机的孩子大脑饱满、纹路清晰。% ~; G3 y! j' t
9 S! l% Z, m% A' C( C$ Z- _而天天抱手机的孩子,大脑像皱巴巴的核桃壳,显得有些萎缩。
" R; T; `0 q- B+ b/ G/ e" V# i, ] R! z' `* T8 d
这是因为手机里的短视频、小游戏都是即时刺激,孩子不用动脑就能获得快感,久而久之就丧失了深度思考的能力。7 L2 Q, q2 ~+ }' B: L$ g! @; s
& c& _, Y9 [4 l6 |7 H
7 \& U- w B1 c" `4 m' H2 k( S: [0 l* i$ v3 Z+ A; H1 V2 ^
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也证实,每天看手机超2小时的8到11岁孩子,认知发育明显滞后。5 r# o1 Q9 e) Y2 [' e
, K9 {/ R1 {6 l0 I* P: C
他们上课容易走神,写作业坐不住,遇到难题第一反应是等答案,而不是主动思考。4 E, r6 d' W7 P$ F" p
" O; Y" B5 F6 L. u/ o' @. V' N反观合理用手机的孩子,会用手机查资料、学知识,大脑在解决问题中越用越灵活,专注力也更持久。
, f% Q6 O2 F0 {* H
. T5 u$ s, T) {* F- t
0 B( ]& z+ ?+ v9 o/ F5 R3 Y8 Z: s/ V# D* G- E- s/ o! t
2:学习自主性
5 H/ i- J! w* B1 K4 b+ I' [
' Y; \7 i* r4 ~0 x* d( n( T随便玩手机的孩子,很容易被短视频、网游等奶头乐内容吸引。/ }) o4 z3 E6 |* _
( R- c. p8 T% |" L$ p( p" c2 ?
这些内容设计得就是让人上瘾,孩子玩久了就觉得学习枯燥又费力,慢慢失去兴趣。
! {+ M$ Q* f) F# h+ ~7 l" u e3 K {) O! m# i0 [
上课想着游戏剧情,写作业敷衍了事,学习全靠家长催,完全没了自主性。) B& ^6 q/ U( ]2 e5 U. `. Q) S1 k
( T: [" _+ @4 @1 S% c9 R
而被正确引导用手机的孩子,会把手机当成学习工具。! L8 i0 M; q9 u# S; v/ d( e
4 V& k% s2 _5 ]9 Y. k- }比如近几年的高考状元彭子年、维乐思等,他们也常使用手机,但不是用来娱乐,而是查难题、看学习视频。
9 M7 c7 j; o* W6 e
5 K* G( X* f1 H8 u% E* G/ K e遇到问题主动搜索解决,久而久之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学习效率高,也不用家长操心。3 U; h, S* M. d- K
" ^: @/ |7 E. e) v0 G3 {* }. G* W
8 \2 R; h" p! c" U3 F
o7 y: P( T; ]; c2 z: I3:社交与生活能力3 A; Q% e/ N2 @6 l
) b$ |8 s5 w1 n& h) v
沉迷手机的孩子,大多喜欢宅家,很少和现实中的人交流。
3 ?' @7 w" s* o; C$ H, U+ Q. Y3 i0 D2 {4 z" M- [
时间长了,他们面对面沟通时会紧张沉默,甚至社恐。3 d" @8 \( D. L$ k) O' n5 }- |- x
' Q! @& L6 _3 \, d M
孩子正处于社交关键期,错过和同伴玩耍交流的机会,同理心、表达力都会受影响,长大后很难融入集体。
7 U! [# X5 V) m4 R5 S) s+ M- d* n% Y1 x. I1 Q; c
完全不让玩手机的孩子也有困扰。
Q# D& O- W7 @
* E' N/ H2 g/ c' Z# [: R2 y现在同学间聊的动漫、热门话题多来自手机,孩子完全不接触就会跟不上节奏,慢慢被孤立。
3 [! p/ c0 f) z& \; I) T3 o, O/ L5 A& z
而且手机在生活中用处很大,付款、打车、预约办事都离不开,连基本操作都不会,长大后生活都会不方便,像和社会脱节了一样。
) @- o7 G' A1 c2 ^) k- ]1 r# |# f3 K/ h8 Q/ l
# }7 }; n5 ~4 d2 y( Z p7 x2 D( z# c5 K$ e1 P# e
4:身体健康* w% e: i0 o3 ~ z0 A3 ^1 r
( |$ h t a2 [: P, {* W
这是家长最容易察觉的差距,同事家孩子小学三年级就近视100多度,就是因为天天抱手机玩游戏,近距离看屏幕太久导致眼轴拉长。' A+ A1 b, E0 f$ f) S7 p" H, J# Z N; m& x
" ~9 G$ R0 W, ~' W( N闺蜜的女儿初中痴迷刷短视频,常弯腰驼背窝在沙发上,结果查出脊柱侧弯,得长期康复矫正。
. x4 K; O8 j7 G: B' \2 C6 v+ ]1 D) M! g# t& @; n( S, O
还有孩子玩到凌晨才睡,白天上课打瞌睡,免疫力下降,个头都比同龄人矮。( S( ~+ y3 ~- n6 g
+ \6 [9 V9 I2 D, A5 L1 h
合理控制手机的孩子,每天规定1小时使用时间,保持正确姿势,在明亮环境下使用,就能避免这些问题。他们有更多时间户外活动、锻炼身体,身体发育更健康,精神状态也更饱满。
$ V+ H" E; M. M/ `* D/ l6 |# h3 R, m. d6 Y
; {) V. R7 Z) ?) r' j
u$ L6 b7 {( [5 O& {2 M6 p; q1 y5 n. S手机不是“敌人”,关键在家长的引导
9 x' x+ \2 V- Q- J# A" X
& ?4 O$ n& a2 b1 y: F既不能完全禁止,也不能随便放任,聪明的家长会做好三点:% L- D, H* H3 T9 F/ x0 D _1 k
" A- J( q. `" g
一是监督内容,给手机装过滤软件,避免孩子接触低俗信息;
; r- _# t {2 p9 U( K" F* ~4 _) m$ ~$ J8 e. {. s# Q& P {
二是控制时长环境,每天最多玩1小时,不躺卧玩、不在暗光下玩;
2 f' O+ {- `* f* i, f6 f5 D* g1 H6 ]% k
三是引导工具化,家长少在孩子面前刷视频玩游戏,多示范用手机查资料学知识,孩子自然会跟着学。$ X1 x. I9 _7 D1 E q
. m! R/ F+ r# f! W* v结语
" N' T5 x. }# `* @& S' ~4 N% m7 b; V* a* p+ s6 E. A; A' e
养孩子就像掌舵行船,手机不是会撞翻船的暗礁,而是一把能助力航行的船桨。/ b$ Z3 A$ ~4 i) t9 {: w5 J" A
, h I8 A! ~1 P q, M' ^
完全不用会错失助力,胡乱使用又会偏离航向。/ i7 v! ]7 x) o; W) X# {) y; w: g
! Q* p; V9 H9 P
家长要做的就是握紧方向盘,做好引导和管控,让手机成为孩子成长的帮手。
+ D$ m9 Y' @8 a( i. l, w% }, g/ w. Q4 F% j9 ~2 @! n9 \
毕竟我们最终要培养的,是能在这个数字时代里,既不迷失又能借力前行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