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华盛顿,一场原本属于技术开发者们的交流会,却被英伟达的创始人黄仁勋变了味。他站在这里,不仅仅是发布新产品,更是来表达“美国优先”的政治宣传,他嘴上支持着特朗普的议程,行动上却又急切地警告着中国市场“脱钩”的后果。 - W! p* h! \- X( h+ E( h1 V; _! i+ b5 V4 @  E
 + U* i( t9 D  s
 那么曾经在中国市场叱咤风云的黄仁勋为何如此?中国的科技进步将向何处?: X3 L. @1 |9 |9 n' Z* L6 X5 c. D
 # f% E# n2 l: r  H/ w3 S1 ]4 z
 0 V+ m  b) s" ~* s9 ?& y
 真诚还是算计5 A, l6 B6 g0 V! p1 g  u* R
 % H& F# o& y* z: s" y3 C3 v
 黄仁勋发言的真正目的,其实更像是表达对美国相关政策的不满”。他所在意的,是美国对华技术管制政策给英伟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商业损失。这番言论,与其说是为中国所遭受的贸易限制发声,更像是其对损失的中国市场表示痛心。
 $ x3 b! i5 H) w# w
 ^7 B) _8 E5 O, t! d4 c7 }. U5 Q& u1 y- _
 / v0 h4 o$ K1 W/ U: N8 e
 数字是冰冷而直接的。想当年,英伟达在中国先进芯片市场的份额一度高达百分之九十五,但随着政策收紧,这个数字一度惨跌至零。公司今年发布的财报清晰地记录了这一现实,其在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的收入占比,已经连续第三年下滑。- `; Q" Z) t! |! ^
 
 - D* y8 c0 h* H9 o8 q+ P9 _
 / l4 e2 f$ M1 X/ L) B: i失去的不仅仅是海量的收入,更是未来的巨大机遇。黄仁勋曾估算,中国市场对英伟达而言,是一个潜在销售额高达500亿美元的金矿。这笔钱,本该是支持公司在美国本土进行下一代技术研发的关键资金。如今,却成了遥不可及的目标。6 r2 A+ ]8 w( [2 D) z4 }2 L/ I
 
 % O" p* m: v" {- G% {% v- S- m7 m! s& h4 c  R7 Q$ X
 更让他焦虑的是,市场的需求会迅速寻找替代。就在英伟达被迫退出的空档期,中国本土的竞争者们却异军突起。华为的昇腾、寒武纪、中科曙光等企业的股价应声上涨,并且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前,技术进步的速度将显著增加。
 + r# s" ]  k, ?& w5 T* H8 T' _" C8 L  A& e, c4 z/ y+ p
 3 C+ a- T8 S8 K3 D
 就连黄仁勋自己都说:“将英伟达排除出中国,对美国的损害更大,因为中国绝不会坐以待毙”。如今他的话变成了现实,英伟达的“不可替代”在一点点被磨灭,取而代之的是一众国产的竞争者对其虎视眈眈。
 & V9 Y4 D) j3 V, U5 F2 V/ f7 m& W
 5 F' b, G$ x, J% A0 v
 * R% D3 X3 M# g- r! R华盛顿的“爱国秀”
 2 d( S  V! t) }& J' `- R+ S* A( t: w9 l
 当然,黄仁勋深知,想让华盛顿的高层们听懂他的诉求,光是哭穷是没用的。他必须用一套他们能更能接受的话术,将自己的商业诉求,巧妙地包装在美国国家利益和政治正确之上。于是,便有了交流会上出现的那一幕。
 ! w% C6 W3 j/ p  T' x
 9 f( V% i7 a% N+ v; _; T& h8 s1 i* R- p) Z4 {
 黄仁勋主动展现出对政治的关切。比如,他会特意透露,自己曾在深夜与特朗普先生进行通话,热烈讨论如何“让制造业回归美国”这样的核心议题。他甚至将“美国优先”的政治口号,解读成美国AI领域技术领先的动力。
 e& E) ]0 t8 ?& [
 3 W6 l. Y& s0 X$ ^. {# L; w. H7 b/ ~! L* {9 v. j& F' p
 光说还不够,还得有实际的“成果展示”。黄仁勋在演讲中,将英伟达最先进的Blackwell芯片高调宣传为“美国制造”的典范。他强调,其最新的超级计算机核心组件,主要都在美国的工厂里生产,亚利桑那州的工厂也已经实现了量产。
 & ^# V( S. V! p$ K/ Y- l5 o$ {7 Y# c) \1 B0 m
 
 . ~) z- i! i6 U- W# x然而,《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似乎更不留情面。报道指出,尽管黄仁勋大肆宣传“美国制造”,但Blackwell系列芯片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被称为“先进封装”的CoWoS技术,目前仍然严重依赖台积电在台湾的工厂。
 / A; H2 R% \' z
 ! ?- d( b7 F& F4 l' z
 + f- x6 M9 N" t: g% N0 r! F" j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n# O6 O5 C2 y* u1 G' f0 f1 z0 G; C7 ]9 H: g4 t- p
 黄仁勋在对中美技术关系的论述中,不经意间揭示了美国科技发展背后一个深刻的矛盾:美国想让全世界的科技发展受制于美国,但美国相关产业的运作也离不开全球产业链,人才的鼎力扶持,孤立的发展没有未来。
 5 V6 s$ v. R7 \9 n5 x, _0 U& V7 L2 N; D6 z" L/ u- L! E5 L$ i
 
 1 e  c' C# J7 a7 f/ p+ l& G他的话术核心,就是让中国继续依赖美国的技术体系。他相信,中国企业打心底里还是青睐美国的技术,因为它们最顶尖、性价比最高。这是一种极端的技术自信,黄仁勋等美国科技前沿人士在过去的相当长时间都抱持这种态度。
 . V' G9 h/ u; U7 L; @( [) _6 C' [
 D! R: v; w9 x* v* J5 X" V
 但现实的另一面是,美国自己也高度依赖全球的扶持。黄仁勋多次提到,全球大约一半的AI研究者都是华人。他甚至批评过拜登政府时期的移民政策和出口限制,认为这些举措导致了开发者从美国平台流失,转向了中国的技术方案。" B9 g% D9 a+ b' |
 
 1 @- ]0 t  y) n1 M# E  W* ?; K* i( D& E8 a
 这种脆弱的相互依赖,一旦被打破风险是巨大的。黄仁勋最担心的,就是中国正在加速建立自己的AI芯片和软件体系,这可能导致美国永久性地失去中国市场。英伟达也在寻求妥协,专门为中国市场研发的芯片却因政治因素惨遭失败。" x: ?9 e+ i0 a
 ' ~# k" m: _0 O3 e4 f: `
 
 & {7 b7 z! |$ `6 ^% M黄仁勋在华盛顿的这场演讲,可以说是硅谷科技巨头在全球化和国家利益冲突的背景下企业的呼声,英伟达一方面要遵循政治因素进行产业转移,一方面又无法割舍中国市场的庞大潜力,作为企业他必须在其中找到最优解。1 W- J" l# Z" X8 R* l, [: {
 
 0 F! K/ @0 k6 Y
 % w" d6 c1 @5 \& N$ p随着特朗普表示计划在即将到来的会晤中与中方讨论英伟达芯片问题,以及中美外长王毅与国务卿鲁比奥的通话互动,英伟达的两难问题似乎要得到解决,但是究竟能否在其中获得三方都满意的结果还是个未知数。1 n9 R. t+ N2 M2 \9 R0 t8 h5 i8 j3 m
 0 i; _, h8 O* o, z' ^3 Y" B4 Q
 ! B% }9 |+ l8 c/ g* r
 以上就是关于黄仁勋喊话特朗普要求其继续让中国依赖美芯片的相关情况了,各位对此有什么看法?# q# A* m+ `2 j6 v4 X) J: m6 G* o
 
 . g; t1 P- K0 W" S/ I1 c1 n5 m
 
 参考来源:' L* }4 P# h$ f: v) F6 I$ j
 0 n! H- S8 k2 G% X: `. ](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