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2 H% p5 T5 w% t0 y3 z0 f$ {; H3 P
 7 }0 a: z8 v: m) M% b0 J2 r, s$ o! c+ M1 `! g# Z, L4 E- J
 1993年,一声开工的轰鸣在长江三峡回响,中国正式启动了全世界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水利枢纽工程。4 B) P. g$ m5 Z7 ~" l. N/ e" w/ _. @
 那个时候,很多人都在问:值不值?
 $ X" c, c6 K8 l( ^* I# T$ k6 J, o. u面对2500多亿元的巨额投资、百万人的大规模移民、复杂的技术挑战,三峡工程一度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
 0 v2 S' u0 K. C9 ?
 ' l5 p! `/ W$ m! \' _6 K& H6 P) [, ^2 C
 如今20多年过去了,这项“世纪工程”已经进入成熟期,一年发电量接近千亿度、旅游航运双丰收,似乎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6 x! X, X# v# w& X; M, g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当初的巨额投入回本了吗?三峡工程到底有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生金蛋”?
 : k# D5 B: c5 ^' v- A  t' j, L- f0 F" @
 3 R8 j1 u0 L/ W3 Q( @2 f
 2003年,三峡开始蓄水发电,当年发电量虽然不大,但开启了它稳定输出的第一步,此后每年发电量都在稳定上升,如今年均可稳定输出约1000亿度电,累计发电量已经突破1.8万亿度。+ f- b1 _2 t7 r) c) O  c
 按照每度电0.25元的市场价格计算,三峡大坝的直观发电收入已经超过4500亿元。/ W4 A) M! T2 {: }4 D& h
 4 V$ Z5 E0 H  ^0 @  m2 a; C, V
 % `, l0 A; O+ t( ?7 N$ V
 但值得注意的是,发电只是冰山一角,三峡的航运效益同样惊人,过去从重庆到宜昌,货船需要绕行不少弯路,费时又耗油。: n" t2 }- x; ?0 Z6 F
 如今通过三峡船闸,原来的航程缩短了150公里,船舶吨位提升近十倍,年货运量从3000万吨跃升到1亿吨以上。
 9 d4 [* l6 E( D$ l5 K, y据测算,每年可为国家节省运输成本200亿元左右,光是船闸累计通过的货运量就已经超过22亿吨,重庆港的年吞吐量也从早期的5万吨增长到数千万吨级别。6 a$ M* a4 ?, z% y7 h) E
 
 0 ^+ ~, H2 f) {! s  Q  f: {6 l$ @; o3 X+ F- }' s0 t2 s" P: K# u; N
 而且旅游经济也没有落下,三峡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年游客量超过300万人次,2024年旅游相关收入达到了500亿元,累计游客消费超过200亿元。% i; K! e+ v7 ?' l( j/ {( T
 不仅仅是门票收入,周边服务、住宿、交通、纪念品等产业链条也被带动,大坝成了“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汇聚点。. U! A( [  |) a- q3 [
 ) E" X' |6 t; I  m& c
 " P) g# _$ j( p9 v
 要说最让人感到踏实的,还是防洪效果,长江水患自古就是中国治理难题,1954年洪水,1998年特大洪灾,带来的损失都是难以估量的。2 V% n. B8 E0 ]5 T
 而三峡大坝的建成让这些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它已经成功调控了70多次洪峰,拦洪能力累计超过2100亿立方米,荆江河段的防洪能力从“十年一遇”提升到了“百年一遇”。2 d) X: U& ^* j+ b# F# P$ d
 枯水期的调水能力同样重要,三峡已经为中下游补水超过3600亿立方米,年均减少缺水达20亿立方米,这直接保障了沿岸城市的用水,也支撑了长江经济带的工业、农业生活用水。6 t* y' g1 I% l" O
 * s6 u) G( p7 P- |+ Z
 
 , G$ K2 U, l# L- U移民问题曾是工程中最敏感的话题之一,为腾出水库空间,必须让超过120万人口搬迁,涉及到20座城镇和700多个农村,这一过程持续多年,总投入超过1000亿元,其中700亿元为国家专项资金。8 V8 u3 \1 a$ B) `4 ^
 从社会层面来看,这一大规模搬迁是空前的,但从结果来看,移民安置总体稳定,后续生活也得到了保障。
 8 `9 n% m- l, A% B
 7 `! b3 I8 }0 N6 h) Y8 A: a
 + D& w  ]* X8 h0 [. v; t( |建造成本确实比最初预算高出不少,1993年立项时的总预算为1352亿元,但到实际完工时,总投入已经超过2500亿元。
 2 `6 \/ a$ i$ _6 A" I2 k其中枢纽工程从原本预计的500亿元增长到1263亿元,移民安置也从529亿元增加至856亿元,不过,考虑到后期的运营收益,这笔投入并非“无底洞”。
 & Q! w$ ?8 I& h8 [1 T三峡工程的技术难度更是世界级别,总共使用了210万吨钢材、2000万立方米以上混凝土,进行过7次核武模拟试验,确保工程抗打击能力,船闸建于坚硬的花岗岩地质中,采用锚索固定,被称为“天下第一闸”。+ S# V3 u4 t* I9 q
 2 d* ^2 l, q6 S+ M
 : e. }+ O, V; v9 G5 K0 W
 生态影响当然也存在争议,例如坝前沉沙、鱼类洄游受限、局部干旱等问题,但同时三峡也带来了生态正面效应,比如长江中下游含沙量下降超过90%,水质明显改善,库区森林覆盖率超过50%,每年进行的四大家鱼生态调度也在努力恢复自然规律。7 n# H5 ~9 E  C' D
 三峡大坝的经济带动效应也不容忽视,三峡工程不仅带动了周边基础设施建设,还推动了长江经济带的全面发展。
 1 E" v& m- f! F) n据测算,三峡对长江沿线GDP的贡献超过40%,带动了大量水利、电力、环保、航运、旅游等产业链发展,也培养了一批世界级的水利工程人才。
 : g7 @5 u9 r6 j" n" L7 r) }3 w4 ?站在今天再回看,当初的2500多亿元是否值得?已经有了答案。
 Z+ U& S* U4 H" k8 F) P0 Z* G- K- Q4 V, ?2 \! n
 ( V. o- ~. h$ Y) P
 单从发电、旅游和航运节省的成本来看,三峡工程的直接经济回报已经超过投资总额,间接效益更是难以估算。& |1 J3 o* N) M3 U3 @: p0 F
 再加上防洪、调水、生态调节等附加功能,三峡大坝早已不只是一个水电站,而是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生态治理多维一体的战略工程。( J7 x! \+ Y) y; O( i) Q: @. D+ B
 有些人曾质疑三峡的投资回报周期太长,但从实际数据来看,三峡工程在20年左右已经实现全面回本,此后进入长期盈利阶段。
 7 w1 j  w1 F6 p3 E& Q, U5 q换句话说,如今每一度电、每一吨货运、每一位游客,都是实打实的“国家收入”。
 : s) b- h* s5 J' [& J! o: b中国的水利工程从来不是简单的建筑堆砌,而是经济策略、安全防线与生态治理的有机统一,三峡工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它不仅改变了长江,也改变了我们对“国家工程”的理解方式。
 ! e5 E/ i& B1 B7 @
 信息来源:# X5 z. ?  B! S1 H, h3 y. t, g! t2025-09-01 央视新闻客户端 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1.8万亿千瓦时
 : e4 b1 U' r- W9 u( e6 G' |/ [2025-10-18 11:20 中国青年网 好评中国|这张“效益清单”,让你更懂三峡2 f9 K9 u  d$ N* i5 K# S
 
 & h! ^0 ~/ ]" H8 q$ M4 i* j1 j( r
 
 ; m6 U4 Y  ~# Z6 a- C/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