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986年,“老令公”杨业战败于陈家谷口,被辽军抓获后宁死不降,硬是绝食三天,把自己活活饿死了。 + x5 N- p" K) u* [3 c
杨业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战场经验十分丰富,可这一次是怎么了?
W8 u, q7 P v9 Y+ M他这次怎么输得这么憋屈?他难道连自己的后路都没有想清楚吗? + R `% u6 a/ E
$ t$ b% k& }1 C" v1 [9 x, c- w' B( @7 y3 l$ e3 \
无敌之人5 f2 |. S4 S! G1 h' t- `: m
2 i) ^8 s! U N) Q
杨业,本名杨重贵,年幼时被北汉世祖刘崇看重,特赐名刘继业。 8 B# [9 V/ v( `$ f
刘继业小时候非常喜欢打猎,因为每次打猎,他都能得到比其他人多好几倍的猎物,令刘崇啧啧称奇。
0 Y# ~/ R$ ^# W2 o4 j' C刘继业的厉害有目共睹,很多人都觉得他会成为北汉的一员猛将。 + R5 x0 q* N' U" c' q, P
( z2 T ]" U+ t# f
# z E4 n* d& m" Y8 J果不其然,刘继业长大之后,精通骑射,武艺高强,立下赫赫战功,很快便当上了刘崇的保卫指挥使,之后他又凭借战功,当上了北汉的建雄军节度使。
3 x, t G% T* c0 b4 }6 ~每次打仗,只要有刘继业出马,必能取胜,简直没有敌手,因此北汉百姓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无敌”,人们都叫他“刘无敌”。
|$ c1 u2 ?8 y* D/ T
i% G( Z6 g" J4 c! r
. o% L. |9 K$ T+ L9 t0 ^公元968年,刘崇去世,他的儿子刘继元继承了皇位。 . B F5 F" r( _' }5 s) `7 ?) |" O
刘崇亲儿子叫刘继元,他又给杨重贵赐名刘继业,他这就是把刘继业当亲儿子看的啊!
7 s/ P$ ^+ c' U! K刘继业也知道刘崇对自己的好,因此他一直对北汉忠心耿耿,别无二心。
4 J; M6 S1 U5 y0 F5 }% y5 [, c1 Y2 n2 r% n% o& c$ e/ r
, G2 d* l- k9 N刘崇去世后不久,北宋赵匡胤就得到了消息,于是他立马就带着宋军杀了过来。
5 ?. D+ V- e: P6 L F新上任的刘继元急忙命令刘继业前去阻拦宋军。 / `3 ?7 r$ n/ J( p* J4 s
然而宋军的数量实在太多,如果杨业直接冲上去的话,那就是以卵击石,必死无疑。 : K. a7 Q! n+ A/ e) z6 K( r
因此他自作主张,带着军队撤回了太原。
5 m. k' E7 l9 S* {3 g% `4 z2 _" Z0 N9 h3 X
* u4 J0 F$ k$ T, D( L刘继元以为刘继业是临阵脱逃,立时大怒,直接夺走了刘继业的兵权。
- K' R; ?$ ?, M! F( o不久之后,宋军保卫了太原,刘继业的计划是坚守城池,等宋军自己退去,但是刘继元不肯让刘继业安生,非逼着他出战。
L/ B! y2 Q1 V2 R8 g刘继业只好带上几百人杀出城去,结果被宋军击败。
. h0 a; K# {5 O( c* ] a, m! ~% q; Q" ~* v" V w2 {
& h0 T7 P( l$ W: [7 R* C之后刘继业也曾多次率兵突围,但收效甚微,甚至还因为不小心摔伤了自己的脚。 9 [. Y" B+ @, A1 d* l d
不过腿脚受伤之后,刘继元倒是没有再来催他出阵了,也是一件好事。为了击退宋军,刘继元派人去了北方,请来了辽朝的援兵。
# M" d: _" \2 B赵匡胤见契丹人来了,急忙下令撤退,太原之围遂解。 6 ~( `) Z) m- R! d C
- g0 C% n5 o) G& Z# i
8 e0 s3 h2 |' Z9 I: B虽然契丹人救了北汉,但是刘继业并不相信契丹人。 , Z! l! o( C+ g$ i% ^/ ~
于是他就对刘继元说:“这些来救援我们的契丹人刚刚打了胜仗,已经放松了警惕。不如我们现在出手袭击他们,然后再夺了他们手里的几万匹马,用以壮大我们自己的实力。”
0 {( r+ Y! {$ T1 L5 ~5 E* j6 m, N2 R3 g' V/ w
2 R: V! O8 b$ e刘继业的建议很好,但刘继元并没有听从。 , E% c* T$ ^. S" s
赵匡胤在北方吃了亏之后,便将矛头指向了南方,他在去世之前,收复了南方的“十国”。
# x8 B' F( s; A就在赵匡胤准备对北方用兵的时候,发生了“斧声烛影”事件,赵匡胤死了,新上任的皇帝是赵光义。 9 g8 H' d5 D) |5 W5 b/ `. l6 M# s
a8 L% n4 k G* u8 e
- K2 O+ J- J1 ]1 o公元979年,赵光义带兵进攻北汉,很快便攻破太原,俘虏了刘继元。 * _8 A% A6 @; B1 g# n0 n
而此时的刘继业还在据城固守,宋军迟迟攻不下这座城。 6 O, ~- D! W) K
为了能让刘继业放弃,赵光义将刘继元带到了前线战场,让他去城下劝降刘继业。 q) D! ?4 G( A1 u* _
被自己效忠的皇帝劝降,估计没几个人有过这样的体验。 ) @1 q$ L' D5 V2 `% f
6 O, ^5 q4 \ k3 t: g
. L: o; E+ b" ^% C刘继业非常愧疚,因为他没有保住刘崇的基业。
+ d; s5 p c& U# u* j2 k, z6 ?, a但事情已经这样了,再坚持下去的意义也不大,因此,刘继业朝着北方的刘崇墓三叩九拜之后,也选择了投降。
5 Q, H2 I8 J; @/ F# L/ \赵光义早就听说过“刘无敌”的大名,因此刘继业开城投降后,赵光义非常高兴,亲自接待了他。
. V: V8 F1 V0 l9 J
: i* W. A, w; Z3 W7 Z( n! h$ d' U2 E, R7 T: R$ Q% o+ L
在得知刘继业这个名字是刘崇赐予之后,赵光义马上就变了脸色。 . S# j9 T& q, H( B. Z L" V) Y7 A
刘继业察觉到了这微妙的气氛,急忙向赵光义表示忠心,希望赵光义也能赐自己一个名字。
$ n( _. [( g! P t7 M- L6 K但是赵光义没什么文化,他只是让刘继业改回了原来的姓氏,至于名字,就改成了单名一个“业”字。
2 z8 c( }$ T( i8 L
+ u6 C& |, k3 x: U$ ?; ^9 Z6 K& M0 L, u' ]6 o0 [6 y1 r
于是,北宋名将杨业就此诞生了。
, s9 _+ x+ M; ?$ c; m; v赵光义将杨业带回开封后,被任命为郑州防御使。 ! P. A# e, d; z& j2 d0 @; z
但是赵光义觉得郑州没什么战事,把杨业留在这里实在有些浪费。 6 b. j/ m( H% e% C! h
于是他又将杨业任命为代州知州,同时还让杨业兼任三交驻泊兵马部署。 0 P- B7 \8 |; u
u5 O. T0 `3 Q& d0 i3 @7 j- A; m: P! s* d6 ?" w5 F# Z4 g/ x0 P# d
战场风云8 K; J; P5 q$ G8 r
% ^; P6 l% M' L Y杨业到任后不久,辽景宗兴兵南下,试图突破宋军的防守。 ! {1 x* o5 w; E3 {/ M, U# J5 n. F
而杨业带着几千骑兵绕到敌军后方,与正面的潘美一起夹击辽军,打得辽军丢盔卸甲,吓得敌军四散而逃。 6 F2 x: H# O6 Z* |
此战被称为“雁门之战”,乃是宋朝与辽朝交战时少有的大胜仗。
3 ^* _, b/ \" W) W
( J/ T, T$ ^7 H+ t& Q2 o* z0 d6 ^! {2 _1 B! b& V
杨业打了这一仗之后,他在军中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官职也升了一档。
0 ~1 c# O8 ]+ w: ]3 N7 F! z1 e来犯的契丹人只要看到写着“杨”的军旗,立马掉头就跑,一点都不犹豫。
3 U% u; V! Y8 F杨业舒服了之后,别人可就不舒服,自从杨业出了名,就开始不断地有人上书诬陷杨业,说他什么的都有。
6 a% P' `6 Y. o9 ]& ~3 B! B
: K. a9 W b- X
/ o0 C2 p1 G( g \3 v. b% F宋太宗看到这些奏章之后,从不多说什么,而是直接把这些奏章送给杨业。
+ P3 {9 G" t5 g8 N* r Y6 y2 a2 }宋太宗这一做法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表示信任,第二层含义表示怀疑。 # T; Q2 q4 e1 ~4 @ W% `
杨业收到这些诬陷他的奏章之后,心里的第一反应是很高兴,因为皇帝信任他,但是他很快就反应过来,皇帝并不是真信任。 ' H$ Z2 X$ G: v5 b+ S
, L$ s9 b3 q7 L! e1 b0 G: i0 F! [* U3 ~$ ^8 d
宋太宗什么都不说,这一点很奇怪,他越是不说,杨业就越要多想,有没有可能皇帝是在借着这些人奏章说什么事呢?
. u4 p; ~ f- P( c$ f% d杨业自认问心无愧,但是他不敢保证别人也是这么想的。 - r/ |; I0 J) C6 X) ^
他本来就是一个降将,本来就不容易被信任,就算宋太宗真的怀疑他,也无可厚非。
2 G2 w1 O- i$ O' x# T: W5 _1 v4 Q$ d4 A! ~9 R/ Z* j$ D
( }. \. d. X9 n- D, t/ T# E7 z2 L
杨业心中带着“一丝”焦虑,参加了宋太宗的北伐行动。 ( F% C% N1 [- r" ?, o
这次出征的主将是潘美,老将杨业成了副将,这还没完,赵光义又派了两个“不知兵”的监军过来。
8 l, w+ ~$ ]; }战争刚一开始,宋军便捷报频传,他们接连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中的四个州。
" ~" L4 R: @6 J, ^- V0 H# P
0 a4 x% E7 b Y4 O/ _6 I
8 Z6 R, t8 b$ t+ O5 g F然而,辽军的反扑也很及时,宋军东路兵马遭遇大败,退了回去。
1 e5 o" m5 G4 V3 `为了保住战果,朝廷下诏,要杨业他们先将这四个州的百姓送回安全地带。 , o0 [/ s3 b- @) T' w, y9 F
杨业接到命令之后,立马就想出了一个又安全又稳妥的迁民方案。
% n$ }6 X: m5 S( v2 U/ \然而,宋太宗派的那个监军王侁却在此时发话了。 : @7 W5 q& @* `
7 J9 H9 u% K$ A4 J* ~/ h _8 g# q. m9 ^: \. ~* u% ^ D5 W, a
王侁认为他们手中有数万精兵,不应如此怯懦,应该主动出击,正面出击,另一个监军也赞同他的说法。 . _ X9 w8 ^; z9 G5 K+ Z
杨业说这样一定会失败,不想听他们的命令。 * I6 `' T1 s8 i2 O. p7 E# ^
但是这个王侁却说:“杨将军号称‘无敌’,今日见到敌军后却不敢出兵,难道你有二心吗!” 2 _2 a2 k1 W7 R, a
5 L/ p' L/ Y0 X7 g) z, j
6 u- N" I4 {2 O% |7 o# ?" v王侁这一句话,立刻引燃了杨业内心的焦虑,他本来就很担心别人说他有二心,如今王侁更是当着他面说了出来。
: F$ |, s6 T8 k# v事到如今,杨业不得不证明自己一下,于是他安排潘美、王侁等人带领大部队在陈家谷口埋伏,而杨业自己则是带兵出击,去当诱饵。
9 F9 K8 A0 M8 r( d* M7 g* `; r: A0 `! V& `* ~( y8 ~8 F) X
' t" U% J* x l6 J
然而,辽军为了确保能杀掉杨业,想用诈败之法将杨业引到深处,杨业虽然知道是诈败,但他若现在就回去,岂不是正合了王侁的意? 7 x. I. a2 c7 g M8 n' ?: |
到时候杨业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所以他还是追了上去。 . m7 l1 P# o( z+ D' Q- Z
而他追上去之后,潘美、王侁等人以为杨业真的击败了辽军,一个个地都想着先回去请功。 * g! {8 v0 A6 x1 J% E( c/ }" X
6 s5 Y# z) f E9 K8 y7 t
3 @: {/ h8 a$ O* E( d
因此,本应在陈家谷口埋伏的各个部队,还没等杨业回来就跑回去报喜了。
) H, k* U X3 U5 G: {$ Z2 Z杨业这边,辽军的诈败并没有骗过杨业,辽军的包围圈也没有困住杨业。
8 a+ c& \% m3 n4 Y9 m然而当死里逃生的杨业将敌人引到陈家谷口之后,本应在那里接应他们的人却都不见了。
9 U A- L* K1 S, q# z
6 o% U# M1 j W. [. O. B
* G. y: D" @6 S3 F5 e如果杨业继续撤退,那么辽军必然会紧随其后追过来,杨业也许能没事,正在搬家的百姓可就遭殃了。
' G2 x t0 H( y: t' Z& k为了保护后方的百姓,杨业决定将辽军堵在陈家谷,直到他们这支小部队全部牺牲。
4 `7 m7 v' a: [* x若不是赵光义猜忌杨业,杨业又怎会冒这个险? $ s3 h' J: H* F
如果杨业没有冒险出去当诱饵,那么他也就不用牺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