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官媒资料,并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章最后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 R8 R! ^% p <hr>10月10日,朝鲜将举行纪念劳动党建党80周年阅兵庆祝活动,不出意外的话,这场阅兵还是在晚上举行。# G+ Q" I u# T5 X9 V
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其他国家都是清晨举行阅兵,朝鲜为何在晚上举行,这背后都有何原因呢?& n: R6 C; h$ C
5 {- P E" J6 \1 S2 o. U
$ ]7 w1 X# [ S% a& y. X+ x5 v此前朝鲜阅兵
5 ~1 Y' X/ a1 \1 Q; ]+ n关注朝鲜阅兵的人应该都知道,朝鲜并非一直钟情于夜间阅兵,晚上阅兵这个习惯其实是近年来养成的。) x1 C P4 t4 E) w
回溯历史,在2020年之前,朝鲜阅兵还是在白天进行的,转折点出现在2020年10月,朝鲜劳动党建党75周年纪念活动,那一次,朝鲜首次尝试了大规模夜间阅兵,效果出奇地好。
$ U, j- P+ u& s. I) h
4 M8 V5 l. u) t' u8 G, }7 Q, r& V3 k7 N( c0 {! }: F8 Z5 ~
从此,夜幕成了朝鲜展示军力的新舞台,2023年,朝鲜更是连续两次在夜间举行阅兵,一次是2月的人民军建军75周年,另一次是9月的国庆节。
6 N6 C# M( V5 s9 ~7 x夜间阅兵绝非单纯的时间选择,它是一门精心设计的视觉政治学,在黑夜中,灯光可以精准塑造每一件武器的形象。
' W, O! `3 C# C, s+ J3 U* H- Z探照灯照射下,导弹的轮廓更加分明,体积显得更加庞大,那种“视觉压迫感是白天难以实现的”。
4 J- K$ P# ~: N: {/ C# y! \1 z6 g/ m+ Q7 P5 J0 K
% T* W3 c5 ?' Z: C O7 J5 O+ m韩国军事专家曾分析,朝鲜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塑造“不可战胜”的国家形象,在媒体传播层面,夜色与灯光的强烈对比,镜头语言更加震撼,更易于制造新闻热点。
8 g' F7 b& W& C/ _( D2023年的朝鲜夜间阅兵,展示的“火星炮-17”洲际导弹在黑暗中令人印象深刻,那画面传递出的信息,远不止导弹本身的技术参数,更是一种无形的心理威慑。
7 Y& ^" }! b4 h9 r' }0 b. l2 c" S( i- |
7 Q F7 I1 g/ b7 T* E0 y% M. p
黑暗不仅遮掩了细节,更放大了恐惧*,这种视觉策略,让朝鲜以有限的资源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宣传效果。
+ g7 o1 d; z W" [, O& f- y2 S而阅兵对朝鲜来说从来不只是展示,更是实战训练的一部分,朝鲜军方历来强调“全天候作战能力”。
, H) c7 y3 _( w- R! A+ P8 J3 ^夜间阅兵可视为对部队夜间机动、协调和快速反应能力的检验,士兵在非正常作息时间保持高度专注,体现的是“绝对服从”的军队文化。3 e$ J# W4 ?+ k$ z' k; k+ w
: C8 t3 o: P( Y, |& i+ }* I# ^& Y
9 R0 U7 ~' Y; t) |* ^从气候条件看,朝鲜夏季白天高温可达35摄氏度以上,对参与阅兵的士兵体能构成挑战,而凌晨温度较低且稳定。4 Q( k: {: L" \5 S
同时,深夜环境有利于精密武器的电子元件维护,避免长时间暴晒导致的技术问题,夜色为朝鲜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战略平衡:既展示力量,又保留秘密。
, {0 N. K* S3 u0 V0 e7 T3 [保密是朝鲜选择夜间阅兵的关键因素之一,2018年一次日间阅兵中,西方卫星曾通过高清图像分析出朝鲜导弹发射车的细节,暴露其技术短板,这一教训直接导致了朝鲜阅兵时间向夜间的转变。9 L) o( @9 v; [" ]# y; v
, U6 @$ Z" W# G
; _; S' Y; M1 y3 D8 b朝鲜白天阅兵
5 O3 M4 y& P$ i8 C1 L* J3 Z夜间环境使光学和红外侦察卫星的监测效果大打折扣,2023年亮相的“火星炮-18”导弹虽被公开展示,但其推进系统和弹头细节在灯光下仍显模糊,为外界评估性能增加了难度。0 u6 w6 |: S5 `1 L3 C/ l
朝鲜玩的是 “半透明展示”游戏:让你看到我有这个东西,但不让你看清所有细节,既威慑对手,又保护自己的技术秘密。$ q, E3 U0 H1 F' l
这种策略成本低廉,效果显著,韩国联合参谋本部曾坦言,夜间环境确实使监测变得更加困难。, I: y; J+ C" V; s3 E# h" S# S! l
4 w% q; v1 K3 f
! ~$ f @5 e& V7 r; I* _5 {朝鲜对夜间阅兵的钟爱,深植于其历史经验与地缘政治处境,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后,半岛长期处于“非战非和”状态。* H/ T) G+ n6 r$ z
近年美韩联合军演频次加剧,迫使朝鲜通过更富冲击力的方式宣示主权,选择深夜阅兵,某种程度上呼应了战争时期志愿军擅长的夜战传统,也暗示“随时应对突发冲突”的备战姿态。
6 L- H2 t7 F* h, {: g. K与此同时,朝鲜正试图通过阅兵搭建外交舞台,2023年阅兵期间,金正恩亲自向俄罗斯防长绍伊古介绍新型武器。1 v3 r T2 f0 v. u& H0 ]9 c
( e5 K* }- p0 y s. }( ^* f$ H2 Z# B+ v; l/ P% h
绍伊古访问朝鲜
& f! T A" b- {5 S( Y而今年,俄罗斯的梅德韦杰夫、越南高级代表团等都将出席,中国也派出了高级别代表团,夜晚的阅兵场,成了朝鲜与国际社会对话的独特平台, 在这里它用自己设定的规则与外界交流。
5 Z6 ]- n6 i; ?4 E2 g5 I当其他国家多在阳光下展示实力时,朝鲜选择了黑暗,这本身就是一种打破常规的姿态,深夜阅兵的“非传统”时间安排,恰与朝鲜突破国际孤立的外交策略形成呼应,这是一种主动设置议题的尝试,一种拒绝遵循他人规则的姿态。" N" H; N* w {; W! v. \
% m# b0 x( h g% l% J" V
2 @6 x+ L6 x) D" t# G4 D
在全球战略沟通中,朝鲜用夜色构筑了自己的话语体系。在那里光与影的边界就是他们想要传递的信息边界——模糊但有力,含蓄而尖锐。
: Q7 _) j+ p8 a2 _0 [1 `当夜幕降临平壤,金日成广场灯火通明,士兵们的脚步声在黑暗中回荡,远处导弹的轮廓在灯光下若隐若现,“这种声音震耳欲聋”。
# T3 x4 c/ w" _. c3 {9 [6 K朝鲜用夜色书写着自己的战略逻辑,那是一种与阳光下的阅兵截然不同的语言。
" q0 |' J8 j" }: o) F
! t' h+ X( x& T# |5 F( N$ W) B# B4 h6 \5 a, T; p
在国际社会的注视下,这场光与影的表演仍会继续,而它的观众既包括平壤的市民,也包括整个世界的决策者,最后祝朝鲜阅兵圆满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