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万达集团王健林曾断言中国房地产市场将步入“深度调整期”。如今,这一预判正在被市场验证。2025年以来,全国楼市持续分化,房价结构发生深刻变革。从当前市场呈现的四个关键迹象,我们或可窥见2026年房价的基本走势。
y- g g% J0 @& u: K( m* I9 ~5 B3 d& ^/ ~" F# g2 g% g
' q V" ^: ?- G2 ?2 X3 X/ _
8 m3 S) @' t1 Z$ c* x
* x# p6 N9 [6 m: [一、二手房市场深度分化,核心资源成定价关键) n: V( m4 v u& M0 [9 ]( D
当前二手房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以上海为例,内环内具备优质学区或地铁优势的“老破小”房源,平均去化周期仅45天,部分稀缺房源甚至出现多人竞价的局面。相反,非核心区二手房平均去化周期长达18个月,挂牌量同比激增23%,业主平均降价幅度超过15%。
, f; m5 w& o, u' Q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百城二手房挂牌总量突破1000万套,同比增长15.8%。其中三四线城市增幅最为显著,同比上涨28.3%。而同期二手房成交量却同比下降15%,市场供需关系发生根本性转变。
. ~: F4 |, k7 ?0 f/ ]( q2 `- L9 w“拥有稀缺资源(学区、地铁、医疗)的房产抗跌性显著更强。”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目前市场上70%的成交都集中在具备至少两项核心资源的房源上。”
2 l- ^' e" \7 ]# {6 c4 e) ?, r5 ?! j* u% [2 E/ l
2 k7 r3 L9 {6 I8 m, l
p6 z# Y# j4 N& L3 ~9 n
! {3 L( X2 c9 t; `. L二、新房市场促销力度空前,房企现金流压力凸显; q- o+ y: `2 a I
新房市场促销策略持续升级。除常见的“买房送装修”“送车位”等优惠外,多地项目推出“0首付”“三年免息”等金融方案。据克而瑞监测,2025年上半年,百强房企中已有63家推出创新促销政策,单盘隐性优惠幅度最高达总价的12%。
) p; ~8 T4 L! Q/ {4 U这种促销狂潮背后是巨大的库存和债务压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达7.6亿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14%。同时,房企迎来偿债高峰——2025年到期债务总额5257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度到期1574亿元。8 J6 q2 \+ C- e2 U3 e
某TOP20房企营销总监透露:“当前房企首要任务是保现金流。我们要求新推盘去化率必须达到60%以上,回款周期压缩至6个月内。”8 q9 l) `) a: O/ g- Q
# q! u3 B& I* f7 O6 R9 W3 R1 e; v c: p) ~( m- K# Q7 I& T
& p" v% V) E; E' ]. ?3 ]/ E+ D5 [+ Q: k6 J# z) [# j' x
三、低利率政策效应递减,购房观念发生转变4 Q5 n& `! D' Y9 z
尽管房贷利率已降至历史低位(全国平均3.1%),但政策效果明显减弱。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新增额度同比减少28%,居民购房意愿持续走低。' v. a0 B, }; j6 N
这种“低利率、低需求”的悖论背后,是居民杠杆率高企(62%)和居住观念转变的双重影响。自如研究院发布的《2025城市居住报告》显示,35岁以上租房群体占比已达35%,较三年前提升12个百分点。“租房养老”“品质居住”正在成为新趋势。& t# T1 U+ P7 u4 T Y
四、城市分化加剧,能级差异决定房价韧性3 o* e: Q' H0 [ Q2 y$ k t0 K
房价地域分化日趋明显。2025年1-6月,一线城市核心区房价同比微涨3.2%,其中上海前滩、北京海淀等热点板块最高涨幅达8.5%。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三四线城市房价同比下跌9.7%,部分资源型城市跌幅超过15%。
- {% v A% Q( P" Q2 V, g, _8 t# n这种分化源于城市基本面的本质差异。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近五年人口净流入占比超70%,而三四线城市面临年轻人口外流(平均外流率18%)和老龄化加速(65岁以上占比21%)的双重压力。4 H8 X1 u4 L- G, R" u' C! ^
“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将呈现‘K型分化’。”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指出,“高能级城市的核心资产仍将保持韧性,而缺乏产业和人口支撑的区域将面临长期调整。”5 I) `$ r% n: f) X2 c( h. Z" {0 Z
9 _ \, f* i2 @( |# g" j9 r/ H3 h
: [7 I$ l' D- o0 F% H2 B0 Y# D* y% X& T2 V4 U; _% F9 l7 Y
1 D# j3 w2 g. S7 t' t
业内专家建议,购房者应重点关注城市能级、产业聚集度、人口流入等长期指标,优先选择具备稀缺资源的核心资产。对于自住需求而言,2026年或是理性选房、择优布局的窗口期。
: @4 s+ D% W; s: ?(本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贝壳研究院、克而瑞研究中心、中国人民银行、自如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