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这回真把中东的火药桶给点着了。9月9日下午,当地时间刚过中午,十五架F-35战机从以色列领空出发,直奔卡塔尔首都多哈。目标直指Leqtaifiya区一栋不起眼的住宅楼,那里面正坐着哈马斯代表团,他们来多哈就是为了跟以色列谈美国提出的停火方案。卡塔尔作为中立调解国,本来是想帮着缓和加沙那边的紧张局势,谁知道以色列空军来得这么突然。战机低空穿越沙特和巴林领空,没触发任何拦截,就这么闯进卡塔尔主权空域。炸弹投下后,楼房瞬间崩塌,六个人当场没了命,其中五个是哈马斯成员,一个是卡塔尔治安人员。这事儿一出,全球媒体炸锅了,因为多哈不是战场,它是调解的桥头堡,以色列这等于直接砸了谈判桌。# K% Q, i% a$ K& C% ]. z2 c+ `2 O
回想起来,这不是以色列头一回了。就在袭击前72小时内,以色列军队已经对黎巴嫩、叙利亚、突尼斯和也门等地发起过行动,造成不少平民伤亡,包括妇女儿童。黎巴嫩那边,本来有停火协议在执行,结果以色列地面部队推进,坦克直接碾过边境线,引发新一轮火箭反击。叙利亚的空袭针对伊朗支持的民兵据点,战机从戈兰高地起飞,投放精确制导导弹,炸毁了几个仓库。突尼斯的打击据说是针对哈马斯外围资金渠道,情报显示有转账记录,以色列海军封锁了地中海航道,顺带检查了疑似走私船只。
; L/ S+ m4 f+ a ]8 N0 {也门胡塞武装的导弹阵地也没逃掉,以色列空军越过红海,投放钻地弹,摧毁了发射架。这一系列动作,让中东的“抵抗之弧”从也门到黎巴嫩都绷紧了神经。内塔尼亚胡政府把这些行动归为“自卫反击”,但国际社会一看时间线,就知道这是有预谋的升级。加沙冲突从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突袭开始,已经拖了快两年,以色列地面部队推进缓慢,哈马斯隧道网顽强抵抗,美军援助的铁穹系统拦截了上千枚火箭,但平民伤亡数字一路攀升。联合国报告显示,加沙死亡人数超过四万,多哈袭击正好卡在停火谈判的关键节点上。; O$ r5 w6 T# R
, A3 T7 m, o+ ?) M
+ v9 a, y" x7 D1 y: N卡塔尔这边反应最快。袭击发生后,当地防空系统启动,但来得太晚,美军在中东最大的基地就在附近,装备爱国者导弹和雷达网,却没动静。这让多哈官员直摇头。卡塔尔总理谢赫·穆罕默德·本·阿卜杜勒拉赫曼·阿勒萨尼第一时间发表声明,称以色列行为是“国家恐怖主义”,强调卡塔尔有权根据国际法自卫反击。
) K: g# ]8 N1 g卡塔尔作为巴以冲突的调停国,过去两年里协调过多次人质交换和援助通道开通,这次哈马斯代表团来访,本是基于美国方案的延续。结果呢,谈判文件还没翻完页,就被炸飞了。卡塔尔没直接报复,因为实力不对等,但他们向联合国投诉,提供了飞行轨迹数据和卫星照片,证明以色列战机路径绕过了美军监控区。这事儿暴露了卡塔尔对美国的依赖,早几个月前,他们刚跟美国签了240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还送了特朗普一架价值4亿美元的豪华飞机,换来防务承诺。现在看来,这承诺跟纸一样薄。# m+ b. k' Q$ I7 h/ p6 ^7 b' L
1 } T2 J+ ?& ?& W' p6 \
' |: M: P9 |! h! `联合国安理会没拖沓,9月11日就开了紧急会议。十五个成员国围坐一圈,焦点全在多哈袭击上。会议从下午两点开到晚上,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和索马里带头推动议程,摊开袭击报告和伤亡名单。最终,通过了一份谴责声明,票数15:0,全票赞成。这在安理会历史上少见,尤其是涉及以色列的时候,美国总爱用否决权护着。声明没直点以色列名字,但明确谴责“未经许可进入主权国家领空实施打击”,重申支持卡塔尔领土完整和调解努力,还对平民伤亡表示遗憾。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会前发了声明,称袭击是“公然侵犯主权”,呼吁各方克制,避免地区滑向更大冲突。安理会成员国在声明中强调,缓和局势是当务之急,向卡塔尔表达声援。这份声明虽不是正式决议,但分量不轻,因为它代表了全球共识。" X% X! \0 G* k1 C1 p" j; h
; R3 T5 }1 m) h! w! \
中国代表傅聪在会上发言最重磅。他用了“公然侵犯”“公然违反”“公然破坏”这样的词,逐条列出以色列违反《联合国宪章》第2条的事实。傅聪指出,这次袭击跟中东长期力量失衡脱不了干系,个别国家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和外交纵容,让内塔尼亚胡政府胆子越来越大。没有这些支持,十几架战机飞不进卡塔尔空域,尤其是美军基地就在那儿,防空系统世界顶尖。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也跟进,表达对地区局势升级的深切关切,强调暴力解决不了问题,武力换不来和平。这话听着中规中矩,但接地气地说,就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站得稳,不偏不倚,维护国际法底线。过去几年,中国在安理会多次推动加沙人道决议,这次对卡塔尔的声援,也赢得了阿拉伯国家的感谢。卡塔尔外交渠道私下表示,感谢中国基于正义的发声,这让中方在中东的影响力又加分了。3 e2 Z6 {% G2 }% C3 P, p9 i5 y
; d, L P4 t& h& O1 x3 Y# e
. \+ \2 q( A0 c6 g9 H/ r% |4 o$ [% D2 C. j. O/ I
美国这票投得最纠结。常驻代表多萝西·谢泼德在投票后重申,美国对以色列的安全承诺不变,但认可袭击的严重后果。这等于一边谴责,一边护犊子。特朗普那边,袭击后发了社交媒体,说“消灭哈马斯是值得追求的目标”,但私下跟内塔尼亚胡通了电话,据说气氛激烈,他批评打击多哈“不明智”。9月12日,卡塔尔首相还特意会见特朗普,讨论事件后续。特朗普表面表达遗憾,称收到消息时已经于事无补,但大家都知道,美国情报网遍布中东,早该知道战机动向。过去以色列打伊朗,总要事先通报美国,借加油机和重型弹药,这次对多哈的难度不小,却没见拦截。美国的立场,说白了就是战略平衡:以色列是铁杆盟友,卡塔尔是石油伙伴,得两头哄着。但这次全票通过,让美国脸上挂不住,暴露了盟友体系的等级分明。以色列永远是老大,海湾国家得排后面。0 J: r# a- A+ |. V
4 R) F! g( Q! m6 t+ S
内塔尼亚胡的回应更直球。他公开承认以色列对多哈袭击负全责,摆出一副“我打了我负责”的架势。这话听着硬气,但实际是火上浇油。内塔尼亚胡政府依赖美国每年上百亿军援,加沙战打到现在,没这些F-35和导弹,早撑不住了。袭击后,以色列继续推进对“抵抗之弧”的围堵,从也门胡塞到伊朗代理人,全线施压。但这也让国际社会看清,以色列的底气来自华盛顿的默许。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发了声明,称袭击严重违反国际法,敦促避免升级。伊朗外长直接点名,指责美国事先知情未阻拦。欧盟国家如法国和德国,也在安理会外表态,支持卡塔尔主权,呼吁调查飞行路径。阿拉伯联盟紧急开会,谴责以色列破坏调解积极性,沙特和埃及虽没公开反击,但私下加强了边境警戒。' S2 A5 K7 o$ {7 x- B: M |
6 A" U6 j. ]4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