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自打上世纪三十年代被发现以来,就一直让考古界和历史爱好者们挠头。
% _- g$ R% i/ o$ s四川广汉那个鸭子河边上的遗址,占地12平方公里,年代从公元前2800年左右拉到前1100年,横跨好几个文化期。# v* d: w% `# k
最开始是宝墩文化,然后是三星堆文化本体,再到十二桥文化。1986年一号和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那些青铜面具、青铜树、金杖啥的,直接把世界给震了,大家开始意识到,古蜀国不是个小打小闹的部落,而是有自己一套发达的青铜文明。) `7 y- D4 u7 l" c" {) i
8 S% J$ G" ? Z& p" l
& n- G( K7 ^* w$ T+ k8 k
到了2021年,新一轮发掘又挖出六个祭祀坑,里面东西更多了,金器、玉器、象牙堆成山。其中五号坑里的一件黄金斧形器,直接把话题引到周武王伐纣那段历史上去。
6 m R" k+ e) P" _* Q为什么?因为这玩意儿长得太像古书里说的“黄钺”了。& N+ I" [: |' A3 R+ E
黄钺就是一种用黄金装饰的斧头,象征王权,在商周时期不是一般人能碰的。武王姬发讨伐商纣王时,手里就拿着这么个东西。要是三星堆这件黄金斧真是那个黄钺,或者跟它有啥关系,那可就热闹了,等于把古蜀和中原的联系拉得更紧。+ M& {6 r. H( Q7 K
' J2 M/ k) e `' d f8 |
: g6 T! R2 O$ m Z/ W0 y这个遗址正式发掘是1934年华西大学博物馆的葛维汉领队,挖出几百件玉石器。但真正大爆发的还是1986年,那两个祭祀坑出土上千件文物,青铜器占大头,像青铜大立人、纵目面具、神树,这些东西造型奇特,眼珠子凸出,耳朵拉长,看起来不像中原风格,但工艺水平高得吓人。$ i) }: |4 F% U/ L5 |
金器也有,金面具、金杖啥的,薄薄的金箔包裹青铜或木头,显示古蜀人有发达的冶金技术。专家们分析,三星堆文化高峰在公元前1600到前1200年左右,正好对应中原的商代晚期。遗址里出土的陶器、玉器分布广,证明当时古蜀社会有分层,祭祀活动频繁。
0 R- Z6 m. a+ z3 H7 M- c那些坑不是墓葬,而是专门埋祭祀用品的,里面东西被砸碎或烧过,可能是某种仪式结束后的处理方式。
f( |2 ]0 f9 w" F6 _3 ^7 B. ?- ~- s {
, k! x4 o/ d; S那件黄金斧形器五号坑里挖出来的,位置在坑底,露出部分长7厘米,宽5厘米,厚3毫米多,总长估计15厘米。刃口是圆弧形的,表面有三道平行凹槽,中间那道还残留绿色痕迹,可能是原来镶嵌玉石或绿松石啥的。, o; i& u; _1 {5 D' e
跟以前三星堆的金器比,这件特别厚实,其他金器大多是薄片,不到1毫米厚,用来装饰。这件独立成器,重量感强,考古队说它是全球最早的黄金斧类文物。
3 W( |& Y+ z0 p( W* i4 ?- v在三星堆,黄金制品本来就不多,以前金杖、金面具、金凤凰啥的,都是薄金箔,象征性强。这件厚重,可能是实用加仪式的双重功能。专家推测,它不是打仗用的兵器,而是权杖或礼器,持有者地位高,估计是国王或祭司级别的。
7 {+ |2 A5 a- ^( ]( W6 }/ h$ N, h h6 v$ L; c
8 s, a0 y- C1 g6 ?) q: c《说文解字》说“戉,大斧也”,戉就是钺的古写法。钺从斧头演变而来,比普通斧大,刃宽,商周时期多用青铜铸,兵器兼礼器。商代墓里出土不少青铜钺,刃部装饰云雷纹啥的,用来砍杀也用来炫权。周代更强调礼仪,玉钺、石钺多见于葬礼。' P D& }. h/ C4 ]6 X% ?
黄钺特指黄金装饰的,颜色金黄,象征至高权力。最早记载在《尚书·牧誓》,周武王在牧野大战前,“王左杖黄戉,右秉白旌以麾”,意思是左手持黄钺,右手拿白旗指挥军队。9 K# ], R9 Z* p Z
另一处记载在《史记》和《逸周书》,武王胜后,用黄钺砍下纣王脑袋,悬挂示众。纣王自焚后,武王射三箭,再用黄钺斩首,象征正义审判。黄钺不光是砍人工具,还是兵符一样的东西,代表统帅权。$ f; c0 |+ z( v6 X- b4 }0 \3 ]
( ?' v) K c) I* Z& H6 p
& Z J& B7 x3 a# g. q6 x: a, B3 _& @
参考资料
3 `1 m0 \ _ Y4 b: \& X5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三星堆博物馆:古老文明焕发文旅新活力 新华网
6 d: `+ j; L# `, N5 x7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