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楼顶,运营方负责人说两架无人机对撞,96层屋面被砸出坑洞,现场一度让人捏把汗。/ ^, B' `+ B# D
! l) Z' T) l# }事情发生在400多米高空,运营方告诉我们,8月24日下午在96层屋面平台发现两架坠落的无人机,一架机翼轴倒插进防水层,砸出明显坑洞,砰的一声撞击落地的想象里能听见那股闷响。管理方已经报警并把残骸交给警方处理,运营方称幸好没有砸到人,有待核实的细节还有不少。
# j# K1 Y! W* a+ A/ ^: }) m% t; W; }# e5 Y+ g7 ]% J* T* V! Z
& n; v, g% F! u- @/ K( {6 `! \1 V I# [6 F/ p
现场有细碎的视觉线索:地上那架灰黑机身、机翼末端带橙色装饰的无人机,机身有划痕和油污,像是用了不少次;还有一架白色写着“DJI”的机子,被放在一旁检查,旁边桌上还有螺丝刀和抹布。运营方统计说,自2016年以来大楼记录了95起坠机事故,近三年更集中,换谁看了都心里发怵。 e! O6 a2 ?& b! g9 T
% O% t3 z2 c/ }* D' c) e4 T
1 I9 W: j5 K$ H! x5 H7 `
/ G. g5 `- Z0 d( _' i/ [! }4 @
不过有转折:风并非人力所能完全掌控。专家提醒,环球金融中心那个“风洞”本是为减轻楼体风压设计,但在400米高空会形成湍流,风速可能是地面三到五倍,无人机在强侧风下极易偏航。类似情况2019年迪拜哈利法塔也出现过,短时间内几架机群被风吹散坠毁,这种高空侧风的感觉像手里线被猛地一拽,机子就不听话了。
/ ~4 ?2 w" {, [, O. D2 T% S4 H' ^% A/ b! U
: x. K8 U5 x( K. D% d/ Q4 A8 m
0 r+ p# T* _4 p$ _- ~0 H- t再说追责和成本:现行规定黑飞最高可罚10万元,但顶格处罚很少见,实际里只有小部分被重罚;法院数据显示大多数以调解了事,赔偿平均不足两万元,而高楼一次修缮可能要十几万到五十万不等,赔偿和损失严重不匹配。运营方说多数是“黑飞”,有的飞手事后消失,有待核实。换谁看了都心里发怵。
# x( R+ n3 r: D: C+ P/ z9 j/ G. W" \, g+ A `
1 w( c0 m! X1 e6 _, c5 T: c
6 o7 b* E" G& R( E# l遇到类似情况能怎么办?先别慌:发现坠机马上报警并通知物业,保留残骸现场并拍照取证,别随手去搬电池以免触电或起火;通过随申办等官方渠道备案和申诉,物业也可把监控交给警方比对轨迹。运营方建议强制给无人机装电子围栏和避障系统,并在核心商圈设动态禁飞,这些技术手段现在已可实现。
1 w+ \; s# O! g' `% r2 B
2 g* ^; p: r: l7 y% H# x% }: }! r, i0 P! y& y
/ y1 P$ H, A" K" d" U
细想也不稀奇——高楼、强风、门槛低的飞手混在一起就是事故多发的温床。业界建议在超高层建筑500米半径内设动态禁飞区,并加强技术监管和惩罚力度,但现实是执法资源和技术落实还需要时间与投入。夜幕下的玻璃幕墙、倒三角屋顶和灯火,听着像城市华丽的脆弱外壳,谁都要当回事儿才行。换谁看了都心里发怵。
6 a$ G" _+ a, j3 B0 b2 \0 s$ C- A+ E8 U
/ p: y& [) i/ C4 q0 @& m
' {8 U7 @. t+ V+ D( h5 ?! z0 a4 M
5 B8 A) N' I' f) @, W5 h结尾一句话,给普通人两条可做的:一是若要合法飞行,按规定在随申办申报,别超过120米;二是发现高空异常立即录像并报警,尽量保存证据。制度上,要推进电子围栏、动态禁飞和更明确的赔偿条款,能落地的规定才是真保护我们混口饭吃的安全底线。
& H6 H( Z) ^/ ?5 U) ]: x7 H; v2 d& n4 i& S+ k$ s
大家都知道,现在飞无人机真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意外,尤其是高楼大厦里,一阵大风,可能就改变了它的航向。对比一下迪拜哈利法塔的事故,真的是不可小觑。不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碰到过类似情况?我觉得提醒大家:如果你在飞行时碰到强风,绝对得小心了!而且,喜欢无人机的朋友记得要遵守规定哦,像这种坠机事件,操作不当真的是可能影响到安全和财产。你们怎么看?有没有朋友已经经历过类似的坠机事件?来聊聊吧!- x, w1 U% x6 M+ q S0 m O
0 W( I2 M5 z# v! s7 b+ k; q9 O信息来源:引用来源:8月28日 东方网·纵相新闻 参考资料: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迪拜民航局2019年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2024年司法白皮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