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是秋奶奶。今天一大早,阳光刚洒进阳台,郭奶奶就急急忙忙地冲进来,手里晃着手机喊道:“秋姐快瞧瞧!国家出台了育儿补贴,$ g" t' r0 p5 H7 f$ q U: N
3岁以下每个孩子每年能领到3600元!”我放下修剪花草的剪刀,走过去看了一眼,还真是个不小的消息。
% P) ?0 t! t C. t( L这消息一出来,小区里可就炸开了锅,三四对年轻的小两口们聚在楼下,讨论得热火朝天,隔壁单元的小李和小张,结婚没几年,孩子刚满1岁。' m- h3 y+ `% M$ T) R& u
小李发愁地说:“养个孩子,奶粉、纸尿裤、早教班啥都得花钱,这补贴虽然不多,可多少能减轻点负担,。但生二胎,还是有点犹豫,养娃精力耗费太大了。”
3 Y( O; s# I7 S小张在一旁默默点头满脸无奈,这也说出了很多年轻夫妻的心声,想生又怕养不好,经济和精力的双重压力,成了横在生育面前的两座大山。" X8 B2 }* B6 L* f, V1 g
! ?2 ~! Y( z, e; s% I* f1 F4 `3 Y. ]
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是很典型的趋避冲突。既渴望孩子带来的家庭圆满,又对养育成本和精力付出充满担忧。国家推出育儿补贴,4 a2 \/ ~; l+ s% l: F4 K
正是从经济层面缓解这种担忧,增强大家生育的动力。叶红回到家,听到这事儿,笑着问我:“奶奶我叫爸爸妈妈给我生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
' `" O1 z' T6 |; q8 K) l# g您乐意不?”我笑着拍了拍她:“傻闺女这事儿得你爸爸妈妈自己拿主意,不过有补贴在,压力总算是能小那么一丢丢,”
7 K+ P) |" @ j6 d) ?5 J" B# C3 h& ~" Z% r2 ]+ e
7 C" s: T* {4 W% O, z仔细想想,这育儿补贴还是蛮重要的,对那些低收入家庭来说,每一分钱都可花在关键地方,切实改善孩子生活;对中等收入家庭来讲,
$ [2 }% c1 W: E/ y亦能缓解一许经济上的焦虑,譬如邻居家的小王,夫妻二人都是普通上班族,有了这笔补贴,孩子的奶粉钱便有了着落,就轻松许多。! f- J% [8 u2 N1 h
面对这个政策,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想,它不光是钱的补贴,还是一种社会导向,鼓励大家重视生育、延续家庭温暖。
) ?5 P3 l# O$ g# L
4 W. m9 `7 Z' P: b/ H; \) F6 H- F7 F P! p) W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算政策挺不错,落实工作以及配套服务也得跟上,像托育机构的开办、教育资源的均衡这类事儿,都跟年轻夫妻生不生孩子有关系,
+ u8 f+ \3 H" Q( }2 b9 U* t/ j真心希望国家政策和民众一起使劲儿,让更多家庭敢去孕育新的生命。年轻的时候我和郭奶奶在一个单位工作,那时候单位都有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 M( U, \0 d3 o+ |! T/ R% t+ k
女工们56天产假满了就正常上班,孩子送到哺乳室由阿姨托管,女工们上午下午工间都有哺乳时间,叶红的爸爸妈妈都是在单位哺乳室,幼儿园长大的。
- D1 `6 a" m+ A; |4 @1 f6 U& W郭奶奶也说好怀念那时候的日子,一边带娃一边工作想想都幸福得不要不要的,好希望现在的单位也有以前那样小孩的养育环境,
( z/ u- ?9 l, m* S如果真能做到的话。过一段时间,我们身边可爱的小娃娃就会慢慢多起来,毕竟谁都是喜欢孩子的。
; ?! ]8 r% P; f b& O1 K& I: _1 M' `! I( P,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