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六月初二要记牢!吃对两样食物,再做一件事,日子顺顺当当

[复制链接]
查看8932 | 回复0 | 前天 0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亲爱的宝子们!大家好,我是开心!, O6 g# s# I4 R7 z

7 T$ ^* m! D( n6 G9 L& w农历的闰月总带着些特别的意味,像是时光多出来的一份馈赠。明天就是闰六月初二,老辈人常说,这样的日子要讲究些习俗,才能接住这份额外的福气。其中最受重视的,便是 “吃二样,做一事”—— 闰月面要趁热吃,留娘糕要带着心意做,再回趟娘家吃顿家常饭,日子才能过得踏实又顺遂。+ w4 a0 Z6 m: s- N) V' w
先说这第一样该吃的闰月面。它和寻常面条不同,讲究一个 “长” 字。面条要选最细最长的那种,煮出来根根分明,像能把这多出来的月份都拉长了似的。老人们说,吃这样的面,是希望把健康和福气也 “拉长”,让一家人平平安安的日子能更长久。7 i9 {4 f8 O7 a) i

2 m. b. v; V# C% k
闰六月初二要记牢!吃对两样食物,再做一件事,日子顺顺当当-1.jpg

- j5 G9 {3 C0 ]" X: N
5 F9 A, s! c0 N/ r我家做闰月面有个习惯,一定要配个完整的荷包蛋。先在锅里烧半锅温水,把鸡蛋从碗边轻轻滑下去,小火慢慢焐着,这样煮出来的蛋黄半流心,蛋白又嫩又滑。等鸡蛋浮起来,再下细面。煮面的空档,在碗里摆好调料:一小勺猪油、少许生抽、几粒盐,撒上葱花和香菜碎。面快熟时舀一勺热汤冲进碗里,猪油遇热化开,香气一下子就漫开了。最后把面条和荷包蛋捞进碗里,白的面、黄的蛋、绿的香菜,看着就有食欲。; D9 m" T* j( w. M0 Q6 ]

  c% A' L5 d+ O
闰六月初二要记牢!吃对两样食物,再做一件事,日子顺顺当当-2.jpg
" p2 t$ c$ w# Z# \0 R# F
1 h* K7 [6 [: n
全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这碗面时,总爱说些家常话。孩子会举着筷子说 “面条好长呀”,老人则慢慢嚼着,说 “这样的面吃下去,心里都踏实”。其实这面的味道未必有多特别,但因为带着 “绵长” 的寓意,吃起来就多了份安稳的感觉。  K4 s  Q( Z  ^3 X3 Q3 ]
再来说说第二样该吃的留娘糕。这是山东一带流传很久的习俗,出嫁的女儿总要在闰月做些糕饼送回娘家。糕上要捏些面鱼、寿桃的形状,鱼代表年年有余,寿桃象征健康,把这些好意头都裹进面里,比说多少贴心话都实在。1 R# M# `) f* P  K. @

: U# Y8 H+ @$ M; j8 C7 k! n* _
闰六月初二要记牢!吃对两样食物,再做一件事,日子顺顺当当-3.jpg

4 y5 R$ Z3 J. n% \3 x, M0 l  J5 I9 T. g  X0 V2 T' ?
做留娘糕不用太复杂的材料,家里常见的面粉、南瓜、菠菜就行。先把面粉加酵母发好,再分几份调色:南瓜蒸熟压成泥和的面是暖黄色,像秋日的阳光;菠菜打成汁和的面是嫩绿色,带着点春天的鲜气;要是想更喜庆些,加少许红曲粉揉成粉色面团,用来做鱼的眼睛和寿桃的纹路正合适。1 ~/ a% E) T9 _8 R. A8 [/ w8 l
3 W* @3 R. h  Z
闰六月初二要记牢!吃对两样食物,再做一件事,日子顺顺当当-4.jpg

) x  Q" m- X7 q5 E  V
7 S! G- {) K  S, |/ d面团发好后,先擀个圆圆的糕底,像块小小的满月。再把彩色面团捏成小鱼 —— 用剪刀剪个尾巴,用红豆压出眼睛;捏个寿桃 —— 顶端捏出尖儿,用梳子压出几道纹路。把这些小造型轻轻粘在糕底上,旁边再摆几颗红枣,上锅蒸四十分钟。蒸好后别急着开盖,焖十分钟再取出来,糕体才不会塌陷。: x6 d1 h4 y  ^7 G
每次做好留娘糕,我都会用竹篮装着送去娘家。母亲总会先凑近闻闻,说 “这面香里带着甜”,然后小心翼翼地摆在橱柜最显眼的位置。其实她未必天天吃,但看着这糕,就知道女儿心里记挂着她。这份惦记,比糕本身更有意义。- j* a0 r  u$ I

$ V3 U6 o5 ~1 k  _' u3 K/ y8 a
闰六月初二要记牢!吃对两样食物,再做一件事,日子顺顺当当-5.jpg

) {; [7 E2 C+ V' Y) i
7 I: S3 z3 D/ k; w- U9 S% G吃了闰月面,做了留娘糕,最后别忘了做一件事 ——回娘家吃顿闰月饭。在福建闽北那边,这顿饭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 “六亲饭”,意思是出嫁的女儿带着夫家孩子回来,和娘家人凑齐一桌子,热热闹闹吃顿饭,亲情就更亲了。
1 h: h' E- ^+ `* U" b" h
3 w' y2 y. ?  D我每次回娘家,母亲早早就开始备菜。她知道我爱吃茄子烧豆角,会提前把茄子切成滚刀块,豆角摘得干干净净;父亲则会去菜场挑最新鲜的排骨,炖得酥烂脱骨。其实这些菜在自己家也能做,但在娘家吃起来就是不一样 —— 母亲会把排骨上的肉剔下来往我碗里放,父亲会说 “多吃点,家里的菜新鲜”,连侄子都会把刚剥好的虾递过来。
; R; d8 c3 c# m* S8 }& Q2 \3 y  K; c) m9 p$ M& d  P0 N8 Q
饭桌上不用聊什么大道理,说说最近的天气,讲讲孩子在学校的趣事,偶尔沉默着扒口饭,也觉得自在。母亲常说,闰月回娘家吃饭,是让女儿知道,不管嫁出去多久,这里永远有口热饭等着。这份踏实感,就是最好的福气。4 o% I, o8 x- _6 ]$ d3 K' ~
/ K+ O; }4 M; `; ]
其实这些习俗,说到底都是对生活的一份用心。煮面时想着 “绵长”,做糕时念着 “牵挂”,吃饭时记着 “团圆”,日子就在这些细碎的讲究里变得有滋有味。明天闰六月初二,不妨照着老辈的法子试试,或许你会发现,那些代代相传的习俗里,藏着最朴素的幸福密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60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6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