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体育
+ D. g0 J3 {5 ~' Y4 K. S7月6日晚,海口的热浪里,中国女篮用一场63-76的失利,给球迷敲响了警钟,当李梦缺阵的标签贴在阵容上时,这支球队的进攻火力,竟脆弱得让人心惊。2 X6 d2 G& i# T6 O0 E8 |. q
3 ~1 J, z6 G/ g2 R: C
' O3 c! q5 ^2 G* y, A- F比赛刚开始,中国女篮还能和澳大利亚掰手腕。张茹的封盖、韩旭的中投+大帽、杨利维的三分,一度让分差维持在10分以内。但首节结束,澳大利亚3次抢断+快攻三分的反扑,还是让比分定格在19-28,这已是隐患。
* m0 J' X- J& R2 O" q! i真正的崩盘在第二节。澳大利亚队长凯拉·乔治带着身高和身体优势疯狂冲击,而中国女篮的进攻突然卡壳:前半节7投0中,外线球员眼神迷茫;澳大利亚13号后卫伯恩5投5中独得11分,像一把尖刀扎进防线。直到最后2分钟,王佳琦和翟若云才靠两个三分勉强止血,但半场31-49的比分,已经把悬念逼到了悬崖边。, }- c3 b' X9 D r
; ?1 ~% {1 a4 }* O* Z u
0 I: k6 T. N$ j+ J; s' X全场唯一稳定的,是韩旭。她15分5篮板1封盖的数据不算惊艳,但每一次背打、翻身跳投都像定海神针,第二节她单节6分,第三节又连中中投,硬是把分差从20分缩到10分。但问题也在这:当澳大利亚用身体和速度消耗内线时,能站出来单挑的,只有韩旭一个人。
; a8 d/ _. z$ K/ V# Z" ?( C c5 q& K" T
7 F& G8 {1 H1 R( L这正是缺乏李梦的代价。作为世界级小前锋,李梦的持球单打、中距离跳投、无球空切,本可以是中国女篮最锋利的攻坚武器。但本场,当澳大利亚用防守压缩空间、切断传球路线时,中国女篮的锋线罗欣棫、张茹、翟若云更多是功能性补位,抢断、空切、顺下终结,却没人能像李梦那样硬凿。* o9 n$ H ~3 D% p' L
当然,本场也有亮点:王佳琦替补出场连中三分,翟若云的空位命中,杨舒予3次抢断的积极防守,张茹甚至练出了一手运球中距离,这些年轻球员的努力,让末节的三后卫体系一度把分差追到7分。
( k# d$ j( L. z4 _2 \+ s6 K, ^ z$ g但短板同样刺眼:内线除了韩旭,陈明伶的身高和对抗完全被澳大利亚压制;锋线的防守硬度够,但进攻手段单一;最致命的是,全队三分28中7(次节7中0),这种“集体断电”的手感,和澳大利亚全场38中17的三分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1 J. n* s0 ~2 o: z) b( c
这场失利,不是某个人的责任,而是阵容结构的真实暴露——当李梦、李月汝等核心缺阵时,中国女篮的进攻火力过于依赖韩旭的个人能力,而其他球员既无法分担压力,也无法在关键时刻“站出来”。1 N% m/ \+ x* k& V: ?6 w7 P" U
& s* f0 z3 o+ P
3 V% k( ?( e" V: |* e3 q/ | n+ F澳大利亚球员赛后的表情很说明问题:她们拼尽了全力,因为知道“没有李梦的中国女篮,有机会”。而我们更该明白:李梦是“核武器”,但一支强队不能只靠核武器,当“李梦们”偶尔轮休或伤停时,谁来扮演“李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