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文物修复师们的“全运会”——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四川泸州圆满落幕。来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文物修复师任俊锋从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名金属文物修复师中脱颖而出,获得金属文物修复项目一等奖。
1 c l* k6 K* j; }9 A" }; }* |% f9 p
今年5月,任俊锋在四川省的选拔环节就获得了第一名,顺利晋级全国总决赛,成为四川这边的“种子选手”。这次在泸州的比赛中,他成功完成一件汉代青铜方壶的修复,凭借自己多年打磨出的精湛技艺再度夺魁。
1 P! u1 B3 C& m$ v" ~- v* g! P
m' `0 h- {) Y0 o [$ v* [+ Y" E( w; j" W
* S: r( g. O& f+ I; m任俊锋在比赛现场
" N& h$ S6 u- X+ _3 U# ^* d
8 k* V+ V5 x9 n4 ^" a* L2010年,任俊锋师从著名青铜器修复专家杨晓邬,正式开启文物修复生涯。2012年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他在余震不断的现场,协助抢救清点雅安馆藏文物,避免了文物的二次损毁。1 I4 Z; S" G9 T
- [. Z. A8 m8 v9 t$ @; z }6 y
2020年初,任俊锋又奔赴疫情时期全国首个复工考古工地——江口沉银遗址的考古发掘现场,与团队高效协作,保护清理各类出水文物5000余件/套,如期完成汛期前的文物保护任务。
; M/ X2 ?: B; C1 X, s8 h( h
: U, [, T: j- B4 X# t- `4 |! m
" t# Y; L1 S8 \
3 Q7 f2 `4 ? q& v) S任俊锋在比赛现场
( I4 U- k# t2 t, N* {. `- h3 w& K) z) H
同样是在2020年,举世瞩目的三星堆3号~8号祭祀坑考古发掘拉开帷幕,一件件器物的残片、一根根早已糟朽的象牙被小心翼翼提取出土后,都亟需尽快得到有效保护。任俊锋深度参与探索并应用“高分子绷带固形保护兜底翻转技术”,为近700段象牙的成功提取作出关键贡献。
9 U% m* O2 o# O2 Y0 h7 i
) ~# L, k* p/ l" s他还带领团队创新采用了三维扫描、1:1建模、3D打印以及定制硅胶模结合的方案,为器物穿上柔韧的“贴身软甲”,实现了珍贵青铜器出土离坑“零损坏”;对于那些残缺、变形、失稳的青铜器,任俊锋还在运输环节创新设计了“可拆卸物理加固”固形技术及分体式文物搬运展示箱,有效防范了文物在运输及临时展示中的二次损伤风险。
/ ~" V7 B) V/ B6 J/ v A) r# @' E* x7 O8 |( E5 [/ _# N
) ~- Z( X) R; K1 ?* d7 t
8 Z( d5 I, d# i# F3 q& d给三星堆出土青铜器套上硅胶膜. O& x/ X' C" e
2 w- u7 Z2 A4 \3 B/ y8 R$ X( E+ G
2024年,任俊锋还带领团队出省当“外援”,协助完成了贵州省务川汞矿遗址群和赫章县辅处墓地出土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获得业内专家高度认可。/ y; ^. U! v! }: l6 J1 C8 |" e. K
9 O3 L& b5 F- I9 Q) c过去的这十几年,是中国文物保护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的十几年,一批像任俊锋这样的年轻人也随之迅速成长,从初入行的学徒一步步成为文物保护领域的骨干。2023年,任俊锋第一次参加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四川省选拔赛中获得第三名。短短两年时间过去,他便冲到了全国第一。而他自己则谦虚地表示:“大赛不是终点,是交流经验、看清差距的镜子。”
0 _3 j( _" B' |
+ _" t, O9 S- q3 E9 E( U5 F9 m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编辑 袁诗葭
9 o( c% u3 }$ L
4 Q2 ~$ J K; Q7 |. M(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 L( K: Y; A$ l! y% ^
+ Y, v- e+ ]2 q3 r4 M8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