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掉孩子懒散、厌学、依赖的最佳方式:饿鼠效应,喂牛效应

[复制链接]
查看7393 | 回复0 |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出类拔萃。. G4 O) }% x5 P9 r6 J
但现实情况,就是孩子越来越懒散,甚至讨厌学习。等孩子长大了,还什么都依赖父母,啃老的节奏来了。
% }# k( `: L; B5 z0 e这一切,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调动起来。
8 q! Y, F# H1 r2 V" k* k很多家庭里,孩子要干嘛,都是被父母推着走的,父母疲惫不堪,孩子无动于衷。
/ I# w) e4 V# M; J聪明的父母,都在用“饿鼠效应,喂牛效应”,激发孩子自身的动力,从而一步一步引导其独立。
: M4 u7 ]* v/ ~) J* E, a, L. @* r4 O* }1 q6 k
改掉孩子懒散、厌学、依赖的最佳方式:饿鼠效应,喂牛效应-1.jpg

  |2 l+ R% M2 e4 X5 h1 M4 C010 l- D1 d( o) D
饿鼠效应:逼着孩子自己想办法。
, C# a- J2 U3 m很多孩子,正在被父母喂养成“饱鼠”。+ n+ s* k3 Z6 W$ r4 J
父母不断努力,就惯出了孩子的各种坏习惯。/ A( M+ L/ Z5 g) [# P; n
儿子一出生,父母就担心房价上涨的问题,就买了婚房。还想尽办法留一笔钱,给儿子做彩礼。
: U8 o3 s+ }/ j$ P3 z( e女儿一出生,如获至宝,如养千金。女儿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求必应,美其名曰“富养女”。9 R7 r) m& |/ B' H
有一次和朋友聚会,还没有吃几口,朋友就打包了——让闪送员,送到家,给孩子吃。5 q. H+ l. a# y% Z2 o* Z: ]
大家觉得奇怪,这朋友家,不是有公公婆婆在吗?也不会少了一顿饭。
* G! j# X' {0 d* {( Q. e朋友解释:“儿子吃不惯爷爷奶奶做的饭菜,还是我给他准备点吧。”- q: t, J+ S4 \) l% ~$ |: s
是的,朋友的儿子很挑食,朋友就想办法,满足儿子的挑食行为。( ]# c! U6 H9 n  B  I
还有另外一个朋友,看到孩子一哭闹,就马上把手机递过去。
, O, h3 [3 U8 }' {& l朋友抱怨,孩子没有手机,就闹腾,这可怎么办啊。抱怨一番之后,却没有任何改变。
  F/ \/ x, m4 T7 F在丰衣足食的当今社会,父母怕孩子饿了,冷了,受委屈了,就使劲去满足。孩子就长期做家里的小皇帝。
- B6 E- b* E" i7 H  A! |+ @! K/ D
作家高世祥说过:“父母的过度保护,会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和退缩行为,退缩是自卑不坚强的表现。”# G1 T8 ]1 \7 d$ K: Y4 h
如果为了孩子好,那就给孩子适度的“饥饿感”。相信他自己会去觅食的。
+ }7 D1 k" b  p# ]# \科学家克莱尔·麦凯,做过一项实验:把一群幼鼠分成两组,一组有丰富的食物,一组食物不够,只有60%。# C' J  }1 E% s% I" y$ t
结果很意外,就是食物不够的幼鼠,活得很好,也学会很多生存的方法。食物丰富的幼鼠,身体圆滚滚,似乎活不久,也没有求生方法。; j) s6 q9 e" B5 I2 r5 s
这就是“饿鼠效应”。( |3 N$ W" }1 _
人就是这样,在缺衣少食的时候,会计划着用食物,把东西用在关键处。也想办法去获取新的东西,填补“不足之处”。
+ I  s- h' Q& S" n% Y这也见证了古人的育儿方式:儿孙自有儿孙福,莫给儿孙做牛马。
0 b) e) t2 y1 q; R+ ]! L具体来说,父母可以这样给孩子教育% W/ `% B8 D( W; p" f% `, |2 b
第一,告诉孩子如何去获取想要的东西。比方说,要买一双跑鞋,就可以通过卖水生意的收入实现。8 _. F) \, @  e
第二,不要有求必应,在非必要物品上,设定附加条件。比方说,孩子要看电影,就要先完成家务活。7 P4 S/ {/ G$ R0 K; x* n
第三,大方地和孩子说家里有点穷,没有准备婚房彩礼等。给孩子一点生活的危机感。
* U; q8 e% U$ z% ]8 E+ Q, t2 m当然,根据每天家庭的具体情况,还可以想到很多的教育方式。整体就是“孩子有点饿,需要另外想办法”。# p/ ?# n: u" Y+ c: A8 C

! H( `$ f* Q% Z
改掉孩子懒散、厌学、依赖的最佳方式:饿鼠效应,喂牛效应-2.jpg
3 s: c9 s# E5 s0 z$ E
02
! n4 [2 v0 g7 k4 r! N0 V0 z喂牛效应:引导孩子一步一步走向高处。" P+ s" x& Z/ w5 B- {; d/ D
为什么同龄的孩子群里,你的孩子资质平庸,一点起色都没有?而别人的孩子,读书厉害,非常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 z2 F8 i' r: N, ?" l9 ?9 M3 E! p孩子会分层次,这是肯定的。但是父母不想自己的孩子,到高层次去吗?
3 Z7 X7 b- B+ U7 n读书也要拿头几名;考大学要去985、211;工作要年收入几十万,体制内等。
  W3 i0 ?; a! F  m/ }$ I. H1 D0 D如何才能让孩子到高层呢?荀子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0 L: X% v! M* K7 J  ]% o0 E. b( K) o一步一步往上走,若干年之后,就效果非常明显了。9 B; d2 X( y9 P1 n5 H: j4 v* H+ |% L. K
往上走,符合“喂牛定律”。
1 o- P$ ?; q& ?5 [/ F& f6 I7 O, N) P9 G7 d, B
改掉孩子懒散、厌学、依赖的最佳方式:饿鼠效应,喂牛效应-3.jpg
* Z1 O! C& I; h1 c- d/ g  A3 H
老农为了让牛吃饱,也吃得津津有味,就把草料放在稍微高一点的地方。牛一抬头,就可以够得出草料。- ]; i& g0 v3 Q; p+ C9 u6 P
因为牛要努力,才能够吃到草料,牛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草料也就具有了吸引力。0 W) J" r. Y5 {: g1 D5 V: `. z; y
设定草的高度,有一个原则:“跳一跳,够得着。”
5 ]+ p0 o! Z) g' y0 c- a育儿的过程,就像喂牛一样,给孩子设定一个目标,富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成功的概率有80%,甚至90%。& I& a$ t7 M- R5 x, @: q
稍微挑战一下,孩子就抵达目标了,父母进行奖励,然后设定下一个目标,同样是孩子大概能够完成的目标。
2 M# E( Q: s& |6 \4 e0 ^  p/ H通过目标吸引,目标奖励,孩子就长期保持积极性,不知不觉就走了很多步。, I# k4 ^) j4 I/ Z$ [$ y  a
说一个具体的例子:我的小舅舅,在县城,带着两个孙女读书。6 \: T. A6 U3 i( P( u2 v5 K+ R" @0 H9 h
大孙女在小学三年级,成绩很糟糕。小舅舅说:“你能够考全班第三十名,就买电话手表。”: c, }- x, y; e: \8 T: a
三年级的课程不难,小舅舅和孙女一起学习。期末,孙女就得到了手表。
3 d5 K4 \/ h. V8 c( ~* I: t第二个学习,小舅舅设定单科进步的目标,数学八十分,就可以奖励一次学游泳。
( }5 _* z- {: ]9 J- K- i现在,大孙女考入了县里的重点高中。3 c6 N( C5 W* \. i
教育孩子需要有精准的目标,目标也是层层推进的。
1 F( I) i; V/ `6 K' p, s, l& k- l3 S+ \
改掉孩子懒散、厌学、依赖的最佳方式:饿鼠效应,喂牛效应-4.jpg
; ?: ^  K2 f) R. q7 h" m# X
04- r* ], ~& g) E) p( z: X
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慵懒散,不是父母无能,恰好是父母能力太能干了,把本应该是孩子的事情,都干完了。
  ^' X* k7 {8 s! J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千万不要变成养尊处优的地方。
' k; M4 |6 \  s给孩子一点饥饿,可以激发主动谋生的欲望。: I% j# P; K# j) J, {9 J) A8 a
给孩子一个目标,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抵达的快乐。) R- j& j, E% J, F4 y! N
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天才的潜质,需要父母去激发出来。) V; D9 B& s6 q# [
作者:布衣粗食。7 D2 n4 m+ @2 e5 @- q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82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38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