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想法:要是大家都不结婚,不生孩子,人口干脆少一点,是不是资源更宽松,竞争少点,生活就更好过了?
l! C9 d( ~8 e! O, r, V
+ L8 e2 r5 O" M6 }( k$ S' f. e7 ]* |8 T& f& t2 Z: i/ |
这个想法,在今天的年轻人中并不少见,房价高,教育卷,工作难,越来越多人开始对结婚生子这件事心生抵触,甚至有人干脆决定不婚不育。
6 G2 X3 c" r: ?5 g7 z# m) X+ f$ E* m人少了真的更好吗?问题会少还是多?
2 M) X4 y+ Q9 ]- W; p, k+ r
3 A5 X) M$ ~, n$ b
5 e$ D k6 Q) \/ e人少了,日子是不是能轻松点?
* E1 [7 M4 E8 N3 W D- j
/ W' P, S! I0 h q说实话,很多人不愿意结婚生孩子,理由真的挺现实,房价贵,抚养成本高,工作压力大,再加上养娃几乎是全职重活,一不小心还得背负你这代人不传香火的精神压力,换谁都得打退堂鼓。
$ w! l2 Y9 x* {' l. R! K. A6 o2 a- _& _& w1 v+ x
/ V4 ~* G) n7 r* O" Z& Y# k0 Z/ R3 y于是,不少人就开始琢磨了:人少点是不是反倒好过?先来看资源这块。中国地是大,但人也是真多,你可能没感觉,咱们国家人均耕地面积在全球排得并不靠前,人口一多,吃饭住房这些最基本的事,立马变得紧张。 + e# Z; E/ c3 X Z- @$ W' S5 B5 p
& v- { R5 W$ b4 x+ }- f
t6 R6 P7 ?, L9 @# [+ o; i+ C) T
但如果人口降下来,人均资源自然就提升了,你能分到更多的水源,粮食,能源,居住密度小了,环境也更宜人,城市不再像现在这样挤得水泄不通,高峰期地铁不再像压缩饼干,去医院看病挂号也不用凌晨排队,是不是听着挺舒服的?
# ?4 D& U! ]/ D4 @" D
9 \% }5 D/ K" `/ X1 t# y& ]) ?6 v; w t
再看教育,一个孩子要想考个好学校,得上各种 培训班,从幼儿园就开始卷,可如果学生人数减少,学校资源多了,竞争压力小了, 家长也就不用天天焦虑起跑线这事儿,孩子也能轻松成长。
$ W- F4 z9 ], A( P
( X; |' C$ ~8 U7 _- c
& z# }6 V, H- ?5 F7 v% H$ U而且连房价都可能受影响。现在学区房动辄上百万一平,就是因为孩子太多,资源太稀。人口一旦下降,需求减少,房价自然也会往下掉一些,不再是掏空六个钱包才能买得起,工作上呢?年轻人少了,劳动力自然紧缺。
$ D: ^/ ?; p1 H) s) Y5 V+ h2 }6 g1 Y) a5 m* [, `% U
5 Z4 M+ o: v8 L) w你去应聘,竞争者少了,机会多了,企业为了招人也会提高待遇,改善环境,说不定以前干得死去活来的岗位,现在能坐着吹空调干了,还有一个好处是,年轻人话语权变大,倒逼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不再把员工当工具人。
& W) Y5 p L6 i
" v) p4 h! ?: V+ I
) ] n K1 j& G- Y从城市规划角度看,人口减少还真能让城市喘口气,现在很多城市的基础设施是超负荷运转,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公共服务跟不上,如果人口密度降低,城市空间更合理,公园更多,绿地更大,生活品质会有明显提升。 ) q! j: P5 C/ v2 Q+ i7 [5 n
' {3 U3 ^* c1 M$ }( x# w5 T
. M. y) m1 H0 S- A; m/ y6 P3 }1 k. C环境方面也不容忽视,人多了对自然的压力肯定大,比如工业排放,生活垃圾,交通污染,过度开采等等,这些问题全都和人多脱不开关系,你看韩国,自从低出生率开始,森林覆盖率提高了,城市更绿了,空气质量也上去了,人少一点,地球的喘息空间也多了些。
' o9 }1 |7 |/ b! S& M1 x6 Y+ V2 C+ v3 n4 j7 \
# V; V$ E3 m1 Y* u" H
听到这里,可能你已经心动了:这不就是理想中的生活吗?但是咱们得把这事儿想全了,人少了,舒服是眼前的;但长远来看,一系列隐患正悄悄逼近。 . R4 H3 g2 c' |: G& S" P
; T0 u1 S' [) B1 [# z
& E0 \8 O9 p2 T4 P$ b- [) W+ ?人少了,也许“麻烦才刚刚开始”
( ^' a+ k6 ?8 L8 N/ I9 [) s' |. Q# \6 o5 S* l* w' B$ d/ ]! I7 ~
你想啊,一个国家和一个社会之所以能运转,靠的不是房子多不多,地铁挤不挤,而是有没有人能撑起各行各业,如果人口锐减,而且是缩到5亿这样的水平,那影响可不止是一点,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干活的人少了。 . K; `; q. l% k" W% s
5 b" X; r( X. ~1 D) c. n; {! j/ O) X* f9 N% P$ ]4 M5 v# U
医疗,交通,制造,农业, 科技研发,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劳动人口撑着,现在的你可能以为以后机器人可以替代人类, 但现实是很多基础行业暂时根本离不开人,人少了服务质量就会断崖式下滑。 3 r% g' O& R8 S; t
: @# c _2 X3 r( H5 l
K6 X4 j: ]( Z# U% l" \; I你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未来:医院排队不是因为人多,而是医生太少,养老院床位不是紧张,而是没人照顾,公司不是不招你,而是因为整个行业都没新人了,而这还只是第一波冲击,更大的问题是经济活力下降。 - |$ }& s# q5 ?1 M
* a& F' Y3 p& [* a
) {- ^) R" c: j" v* b7 ~: F消费是经济的心跳,人少了,年轻人更少,消费力自然就断了,你可能觉得这跟你没关系,但想想你用的外卖,快递,超市,健身房,奶茶店,背后全是消费驱动的产业,一旦没人花钱,这些行业都会慢慢熄火。 7 ~. w3 m0 c4 j' |2 Z/ C
! |* B* }9 o+ L. A. X% v/ N# F5 ^' j! T1 N+ I) F
再比如创新创业,新的科技,新的模式,新的产品,大多是年轻人搞出来的,如果他们都不来了,谁来接棒?谁来推动经济转型?靠老人家再战江湖吗?
6 N, T2 a! J! r: E7 R* c. U, Z
* q4 j# ?- z9 [ }" b$ Z
7 x, A1 S) _' d+ ~# m& u. p还有一个被忽略的问题,就是文化传承的断裂,中国文化重家,讲究传承,但这些年我们也看到,一些传统节日,仪式,习俗,已经在慢慢被淡忘,如果家庭小型化甚至不组建家庭,那些需要家人聚在一起的节日也可能慢慢变得没有意义了。
4 m$ l% t$ C5 \& g9 W- D+ \3 K! I$ p' _
2 K3 z* b' d9 g3 M1 B
比如过年,没有孩子奔跑吵闹的年夜饭,还有什么年味?再比如祖宗牌位,家族宗谱,祠堂祭拜,这些一代代传下来的传统,也会因为后继无人而终止。 5 l& O$ ^4 H8 T
3 B1 s2 K8 f4 ~9 ^$ ?, R0 X
1 N: M0 V. Z& |3 G+ p生还是不生?/ F2 z$ T+ l; f' j6 S7 [* Y7 f: F1 ?
s0 Z4 Y: i0 P2 G当然选择不婚不育,是个体自由,但如果人人都选择不婚不育,从社会整体来看,就不再是个人的选择,但是从取消独生子女政策,到鼓励二胎三胎,甚至推出育儿补贴,买房优惠,都在传递一个信号:年轻人应该是要生孩子的。 + [% k% c# m( l( x. s6 l' N
6 u% n/ I! o5 j$ F1 \, U
. @& M k) u; g2 Z+ ^2 c因为人口问题不是你我单独承担的,它影响的是整个系统的可持续性,你可能说:那就慢慢适应呗,少点人生活质量不是更好吗,但我们要考虑的,不只是生活质量,更是社会稳定,很多问题,离了年轻人,很可能就解决不了。
5 V5 \. \. |# k& r- `: b$ Y8 }" P
5 K, P; r2 M2 s$ N0 C) Y
当然要改变的不是人的想法,而是支撑生育的环境,你不能要求一个房价高得离谱,育儿成本堪比买房的社会,让年轻人自愿生孩子。
& d c$ m) F+ X, |) d& G: r" J2 b" ?
& s+ X4 T: H# k, C
只有当住房,教育,医疗,托育等基础问题被真正解决,年轻人才可能放下顾虑,自愿选择传承下一代,更关键的是,不生孩子的理由,很多时候不是不想,而是生不起,带不了,让结婚生子不再是人生重负,而是一个可以期待,愿意去迎接的阶段,这才是长久之计。 9 p4 c- [, H+ U% B. \
2 o# G; c6 G+ W3 o% w8 ?! H; X* m$ T0 S' X* G
信息来源:1 F: {+ H* U1 @ w# i; g; I
1.《中国人口负增长的挑战与应对》——黄石松
2 k! N; V- F& ]4 v* l; K2.《直面人口负增长,中国该如何应对?》——蔡昉$ f6 S6 E: W- e+ D* c9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