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张献忠在四川成都称帝,史称“大西”。然而仅仅一年之后,张献忠就把自己在四川的那点家底输了个精光,灰溜溜的逃回了陕西。张献忠大军本有数十万之多,而且手下猛将如云,为什么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就被迫离开四川了呢?
" | E( q0 a' `' q入四川
& f: c+ a$ U: _/ {0 }. H! Z; }, K$ n; q+ v, H
自古以来四川都是非常适合发展割据政权的,正所谓“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张献忠率先控制四川,其实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开局。张献忠本是延安人,粗通文字,雅号静轩,张献忠的人生也有着不错的开局,此人原本是延安府的捕快,算是公务员。6 U4 ]! f8 E; S3 g/ m
# {- m; B- f- O+ H7 R, @* y& i3 W# ^2 U8 e% |/ _
: S0 J5 E1 Y+ x4 V( c$ u, C
- N) Z. g i2 Z而且张献忠和李自成不一样,张献忠可没有被开除,他是主动投军当了军人,但是讽刺的是,他是因为胆大妄为而从军,却也因为胆大妄为而触犯了军法。于是张献忠被判了死刑,总兵王威准备当众将其斩首。但是主将陈洪范看张献忠不肯求饶,起了爱才之心,主动到王威面前为张献忠求情。
% p, ?0 P# \; h3 w0 P5 f; S3 z/ y, C, p( x1 Z
5 l$ D" r; \9 a
所以说,张献忠其实是可以免于一死的,但是问题是他自己并不清楚这一点,所以张献忠就趁着看守松懈的时候直接挣脱跑路了。不久之后的崇祯三年,陕西的流民发动了大起义,张献忠作为一个逃犯,自然没什么说的,干脆也投了起义军。& Y+ t# m$ r* R5 a" z; Z
3 t- F- N; T2 D& F2 M) C5 [# `4 \% \, ~3 d& ^ w |' X
8 s/ G& u6 J5 X* H: ]. K3 \% W* q
8 a+ n5 Y( j) S0 b5 M) v E" U而且张献忠这种人,他是不会甘居人下的,所以也自己拉起了一支队伍,在陕西米脂县聚众起事,号称所谓的“八大王”。第二年,张献忠率部加盟了王嘉胤的联军,成为所谓“三十六营”之一,因为张献忠能征善战而且胆子特别大,所以他的这一支很快就成为了三十六营之首。
, n" \) z. f( c. r: N8 V8 u! v, A& w7 S; f! i: k
3 {7 e v( E1 ~0 r* d9 q
当时李自成也在三十六营之中,张献忠和李自成也就这样的成为了战友。王嘉胤死后,张献忠和李自成主动的投靠了高迎祥,当时高迎祥就自称闯王,而李自成和张献忠则是闯将。崇祯八年,荥阳会师之后,张献忠跟随高迎祥一起向东部地区进军。1 \8 u% t/ ]) T$ r; [9 O
) W) Y( s) Z- L/ v. F; R
3 R9 L c2 J, I
8 Y; Z, G$ T% Z+ h) s* ]
$ [4 x+ D& z3 K# o2 g8 H% b/ h7 F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张献忠与李自成的矛盾开始逐渐突显,二者最终分兵,两人一南一北,一个在长江一个在黄河活动。崇祯九年,张献忠被总兵左良玉与陈洪范两路夹击,被打的一败涂地,甚至张献忠自己额头上都中了一箭,差点命丧当场。7 H/ I& m8 r0 b" _/ u8 u7 `0 p8 E
B6 j4 ?. Q' x$ P
. l# R, V R F0 Y; j Z( ?( m
张献忠手下的将领刘国能看张献忠不顺眼已经很久了,干脆就直接投降了明军熊文灿,张献忠得知情况后非常的担心,害怕刘国能将自己的底细向熊文灿和盘托出,那么他恐怕就完蛋了。所以张献忠决定抢先一步和陈洪范联络,毕竟两人早就相识,张献忠是决定直接向明军投降。
4 I; T6 ^! l( S9 A8 p X1 h* e4 I8 O$ O& X# q! P' g& L
6 b6 L0 e$ I1 }
q# a/ v. V/ }
, h4 \* {9 N! J2 N* |
* e* x; Q' P; ]- x& ^+ G. |. T
5 \: x3 L' ?$ O& M( N' y9 ~, Q
陈洪范和张献忠早年相识,当然也不愿意看着熟人就这么被逼上绝路,于是又在熊文灿面前为张献忠说了好话。熊文灿也就此接受了张献忠的投降,条件也很宽厚,他仍然可以统帅自己的旧部,屯兵在谷城,军衔是副将。: x/ j' A5 `: f% C. Z
" |9 L7 v" R6 D- N8 v# o
" D# B7 c( S$ I: F张献忠为了表达诚意也主动的招降了罗汝才,但是张献忠在养好伤之后,既不解散自己的起义军,也不参与对李自成的征讨,而是把守在谷城加强训练,直接闭城自保。崇祯十一年,张献忠因为明廷对自己的刁难,以及受到李自成起兵的影响,再次反叛了大明。6 L1 o% P( \/ {& f9 I9 k* z
+ y/ W/ X: O* T- E* [& D
3 {- I' o0 ~' I4 N
1 M6 {2 I. F) S1 Y2 z2 X6 z
+ c2 B8 `( u& M( X
- l6 x: e$ h7 B/ }
0 r! `" m- F# d+ C B" E" W9 v+ d
面对明军的精锐,张献忠采取了避实击虚的战术,明军被打得疲于奔命,但是张献忠所部却并未受到什么太大的损失。崇祯皇帝急了眼,直接砍了当初招降张献忠的熊文灿。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所部攻入武昌城,这也是张献忠打下来的第一个大城市,而在武昌张献忠也展现出了自己残暴的一面。
3 g( H; t- P q) ?0 D! u3 n3 T2 Q- I% b! c2 P B
: ?& A; z/ `6 n# X) q
他强征了城内十五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青年男子入伍,随后将其他人不分男女老幼全部屠杀,尸体被投入江中,一时间整个长江之上全都是浮尸,江里的鱼儿倒是吃的膘肥体壮...除此之外,在武昌的楚王也被张献忠投入长江活活淹死。
2 L/ M" c! H9 q/ T/ N0 N, _" z( T" g3 r+ Z4 c3 y% s$ q
5 V1 ?4 i" s" e; { ?1 l' `2 T( M4 x% B5 H
* T( {; |; I1 ~7 z" v0 n3 Z9 B$ S" s* k' X' G+ ^; Q
6 t" F. W2 y* A8 A4 A# H. n& T
张献忠之所以会选择进入四川,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受到了李自成的刺激。张献忠和李自成原本都是“流贼”,所谓“流贼”就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根据地,如同蝗虫一样在各地流动。张献忠从崇祯三年起兵到崇祯十七年入川,整整十四年的时间其实都在不断的流窜作案。$ @' H( R Z% A- K
8 h, j: H- v( }9 i& ^; ?5 s; J7 Q& J' E3 F0 E
十多年里他走过了陕西,山西,河南,安徽,四川和湖北多个省份,主打的就是一个快速移动,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有两层原因,其一是为了躲避官军的追杀,第二则是为了“打粮”。“流贼”都是由流民所组成的,如果没有粮食的话肯定也就溃散了,所以他们攻打城市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劫掠粮食。" s, j' X) }' |0 s2 s) v
5 {: F8 U9 a& E0 k& }
& I* l1 k3 d! B3 a
0 D6 a6 l0 Y* ^" L) h# b
/ E) Z5 o0 ^( W
5 {* g5 B( j& c, V/ Z) Q9 x) O" L张献忠和李自成不同,他的劫掠对象从豪门大户到市井小民全都包括,张献忠除了在打下武昌后拿楚王的金银赈济了一次灾民之外,就没有赈济灾民的记录了,更多的还是烧杀抢掠。然而李自成称王之后,张献忠也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 h) i. u; M. O
& W1 Q4 U6 k: I) @* a( g" u+ v) A1 N4 ?" @
此时的李自成已经痛定思痛,决定改变策略,不再骚扰民众,而是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这让李自成在很多人心中成为了新的“天子”。张献忠其实一直不是很看得起李自成,因为他比李自成更加能打,然而在看到李自成拥有如此高的民望之后,他却非常的嫉妒羡慕。
+ y5 J: Z, H, y9 t, h. ^: B( ?( T! E0 [8 ^! @6 @
& q1 p7 n: A( D在李自成横扫北中国的同时,不愿意向李自成俯首称臣的张献忠决定和李自成尽快脱离接触,于是在1644年,也就是崇祯十七年,张献忠带着自己的大军进入了四川。成都城墙坚固,张献忠就命人在城外挖地道,在地下用火药炸塌了城墙。1 m) ~( w5 S4 H- Z5 V* u
l6 Z) U: t0 N) d( c, m7 `" C0 b( F4 V5 A
. L' @1 O1 `# u) j
X5 A4 B$ d2 y% t; O4 p9 T3 j
5 ?/ g; l5 K9 ?
, |1 B" s. G, w0 y
几十万起义军攻入了成都,蜀王及其嫔妃全部自杀,其他的官兵则成了俘虏。短短一年之内,张献忠就在四川建立了自己的割据势力,除了遵义和一些边远土司之外,全省都被张献忠所控制...5 n+ W* b4 R6 v: ?, u3 h! {+ S
灭亡
2 s# U+ E+ `% I
, w8 n) k6 s$ f8 D) x控制四川后张献忠先称秦王,不久后又在成都称帝,建立了大西政权。与此同时张献忠在成都大兴土木,原先的蜀王府被大规模的改建成为了所谓的“皇宫”。然后又将自己的四个义子封为大将军,随后又从自己抢来的女人中挑选了三百多个作为妃子,阉割了一批孩子当太监。
! k7 ?$ s R1 U2 o, {% k. v( N8 L# ~) Z& \/ l# V! d
( V! u. v9 _' j$ W8 h9 Z! a既然当了皇帝,无论如何也要正经一些,所以大西政权建立之初,大西军的军纪其实是很严明的,除了顽抗者之外绝不滥杀,这也是大西国军民最为融洽的一段时间。但是面对反抗,张献忠能够拿得出手的手段也只有暴力镇压,民怨也在一点点的积累。9 r7 K. e) Y+ b% f: N' Y7 S
r0 N; H) M2 ~; W2 D" B" J
% a1 X- _0 }. K* u ?/ r. T5 \2 ~4 C& @5 b
0 V# w; M3 ^8 }( J: _! R' j2 Y! }/ O/ }) P; I' i3 M/ c& h2 q
/ V0 h: {$ c D5 K. W/ l
除此之外,张献忠在经济和治理上其实也没有什么水平,最开始依靠没收官员和蜀王的资产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军队开支之后,张献忠手头就没钱了,为了让部队吃上饭,张献忠决定允许部队“打粮”,但是大西军在四川“打粮”不是只打地主,而是什么人都打,于是四川一时间民怨沸腾。
, Z1 I+ i6 D& Z; U N; N
& q' T1 w- r5 H
' z3 q" [! Z U! \+ h大量的百姓逃入山林,田地大片的荒芜,大西军反而更找不到食物了。随之而来的便是军事优势的丧失,张献忠之所以能够在明末乱世中脱颖而出,其实就是因为他的骑兵数量多,所以移动速度很快,然而拿下四川之后,从来不打防御战的张献忠也只能将自己的部下派到各地保卫控制区。3 E, P" G+ n9 N$ R
2 z# z5 @- V' @9 z
@( y2 I& O: ~4 S: v/ |" Z6 J; P, {: W: ^2 l
+ B% [0 U9 `& L/ N+ J9 b$ ~
3 P3 m1 x: \( c& d: P) C& j% b" B
. Q2 d- J( d. z- s+ }, U* A流寇本身就没有什么纪律性,所以他的兵派出去之后,基本上很快就不见踪影了。随着曾英攻入四川拿下重庆之后,四川竟然出现了全民反抗张献忠的情况,各地都在当地富家大户和原地方官的领导下聚众自守,张献忠所部非常被动。
' d3 R0 ] N) G9 o
5 o, H- I& Q; }8 Z5 M& e6 C5 y4 D: U! o1 f; b' D6 y6 R
战局越是紧张,张献忠也就愈发残暴,他开始肆无忌惮的随便杀人,甚至到了见人就杀的地步。张献忠还很讨厌读书人,所以就假借科举之名将数千四川读书人骗到了青羊宫,随后全部都杀了,唯独留下了一个姓张的书生,此人才华横溢,张献忠非常的喜欢,但是因为太喜欢,为了让自己不那么喜欢,张献忠后来把这个人也斩首了...
4 o3 J& a3 V6 R/ ]$ X4 S4 A1 J0 I1 v. ]) m0 m
4 k$ N3 X' H8 [' X/ y' `: L7 U! |
# F9 O' i) M G2 G4 D. O% T' a, i9 d3 H% }/ P5 M& W. B1 z1 L6 n
+ v+ J9 {- N9 x$ ]( ]' G0 ^9 C
2 n5 D9 v* f+ Q9 q1644年11月10日,张献忠驱赶成都百姓到东门外九眼桥屠杀,杀的过程中天上突然响雷三声,于是张献忠便命人朝天放炮三响,老天他也必须对着干!顺治三年,豪格和吴三桂进攻四川,张献忠临走前将成都屠城,并且放火烧城。
+ K, M& Y; U3 n0 w" D# r3 \1 I) q3 B/ t! I
6 o% n4 ?8 E& X8 O f1647年,张献忠在西充被清军包围,在作战过程中被清军放箭射死,就此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而张献忠的失败,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过于残暴,不可能成功...- c1 b4 S/ N% ]8 @ v2 Y' g" h& ^
' X/ s: y9 n1 Y, E6 L5 V9 v0 D: r$ X
参考资料:3 b! F N4 W+ k$ x
《张献忠的流寇人生》 李建华! x- d$ O/ ]* Z& \) l
《张献忠——农夫,武夫,屠夫》 曹世瑞, \0 ~2 k& e) K6 b( F) e% },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