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没擤出来的鼻涕,都去哪儿了?

[复制链接]
查看6453 | 回复0 | 2025-1-21 18: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听到孩子“嗤嗤嗤”地吸鼻子,大家心里头会不会毛毛的?时常有家长提出这样的疑问:
) [' P  f" b; Y; B6 l/ p+ g" Y
! d7 V" O4 [' a3 l0 c“孩子感冒有鼻涕,老往鼻子里吸,不提醒就不擤出来,这样下去感冒还能好吗?”4 x/ t) ^% b6 x3 b* n1 f
: B; _7 s5 D8 W/ h& r
“医生,我家孩子还不会擤鼻涕,生病时只能把鼻涕往里吸,这会不会不好啊?”
6 \/ z; z+ B, |; B: I5 v0 o# A' b9 C) _% ]8 c( t
先说答案:吸进去的鼻涕可能是从“后鼻孔”排走了,只要能排出去都是好事,别太担心。, f! g6 k' G& i* l

# ]3 e" }3 K) h没擤出来的鼻涕,都去哪儿了?
: t5 Q+ l# V, c: |
: p6 u5 `, [% j8 ^0 F9 y+ J: @很理解家长的担忧,感冒很严重时鼻涕似乎永远擤不完,往里吸岂不是会更糟?那可不一定,因为我们不仅有前鼻孔,还有后鼻孔,位于鼻腔后头通向咽喉。6 j2 K2 r7 B9 a7 G

) O& e, U# W3 T1 K/ ?  M鼻涕是鼻粘膜产生的分泌物,哪怕在我们没有生病时,成人鼻腔鼻窦的粘膜,一天也会产生大约1000ml的液体,其中有大部分(约700ml)主要用来加温加湿空气,剩余的往后流入咽部,经吞咽功能排走。鼻涕之所以容易流向后鼻孔,和鼻腔的构造有关,鼻粘膜上的纤毛(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会像小扫帚一样,把分泌物从鼻窦扫到鼻道,再从鼻道扫向咽部。
; h0 @" t; A7 }$ A9 y  s' j  w' O: o) W1 K* c6 x6 |& m
当我们生病时,炎症侵袭呼吸道,鼻粘膜的分泌物会特别地多,但我们把鼻涕往后吸,经咽喉流向消化道,并不会加重感冒或鼻窦炎,倒吸进去的这点鼻涕,跟咱们的“日常水平”相比,根本不算个事,不会对病情发展产生什么扰动或影响。同样的,孩子不会吐痰,把痰吞下去也没问题。
2 P! |1 W, O" f2 H6 Y  m
8 I% ?3 H+ h  l) @" }% u有一种情况会影响病情的发展——鼻涕堵塞在鼻腔和鼻窦里,致使引流不畅,这不利于炎症的恢复,还有可能继发细菌感染。不过即便对于会擤鼻涕的孩子,对付这样的鼻涕,单靠擤鼻子也是不够的。那怎么办呢?洗鼻。我们用盐水/海盐水滴鼻、喷鼻或冲洗,都是为了把鼻涕带出来。无论鼻涕是从前鼻孔排出来,还是往后倒吸、吞进去或从嘴里吐出来,都能达到鼻腔清洁的目的。但鼻涕吞进去或吐出来,主观感受上不太舒适,所以咱们还是尽量帮助孩子让鼻涕从前鼻孔冲出来、擤出来。
/ R& s3 D! t" x" ~! D2 |
% l- O$ K7 O2 }  J0 o* ^2 e' s为什么有些孩子三四岁了,还不会擤鼻涕?
( W$ p, p6 i, g- m- U: N! t7 L) G# |! f! S3 i  y
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擤鼻涕可能就像呼吸一样简单,但正常呼吸时气流是很缓慢的,这么缓慢的气流并不足以把粘稠的鼻涕从后往前推。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简单看看鼻腔的解剖结构。鼻腔不仅很深,而且里面弯弯绕绕的,很复杂。很多朋友以为鼻腔是像下图左半侧这样的,可实际上却如右侧,光是鼻道就有三个。其中,我们的中鼻道汇集了“额窦”、“前组筛窦”以及“上颌窦”的开口,这几组鼻窦的分泌物得先到中鼻道才能排出(如下图)。可以看到,往后才是“顺势而为”,往前擤则要翻山越岭爬个长长的坡。没有足够的力量,鼻涕要“逆流而上”本来就是不容易的。
3 x% ]+ V/ c5 W" |" i* N$ Z9 \- O0 v+ i  k9 q& A6 S, [& M- a! R8 Q
擤鼻涕时,我们是利用加速的气流,让鼻涕“翻山越岭”来到前鼻孔。尤其是想要清理鼻腔深处的鼻涕时,需要气流足够大、足够快,所以我们一般是先深吸一口气,按住一侧鼻孔,嘴巴停止呼气,让肺里的空气集中从单侧鼻孔迅速冲出。这一系列动作还是比呼吸复杂多了,呼气力道不够,鼻涕就擤不出来。
2 P: T! L4 [; C% j$ V
9 B1 J/ J9 x" O! `2 w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学会擤鼻涕?  C$ h% A4 r4 t, N- U7 {9 z

: u* q, F; ?4 l. r擤鼻子最重要就是控制气流,让空气快速从鼻子冲出。学会“用鼻子吹气”是关键。让小朋友学技能,主打有趣又简单,最好是把学习的过程变成游戏
# A3 H# b8 R: O3 g, _
) N. b) K6 n0 u9 u& s. _6 I* K1游戏一:用鼻子吹气球
- e0 k* J) M; |+ K4 {5 ]: a7 H" G* w3 u; v
这是一个带有“小气球”的吹鼻器,孩子自己拿着,先贴住一侧鼻孔(紧贴鼻孔周围避免漏气),再用嘴深吸一口气,按住另一侧鼻孔(两个动作可先后进行,也可同时进行),闭上嘴巴,用鼻子呼气,气球就会被吹起来。多练习几次,呼气时动作再快一点,擤鼻涕的过程就完成了。
0 t9 e  g$ K4 y. k7 G2 z4 o& Y2 I. W

! n$ r1 g8 i4 p6 {3 d' E* `3 a, u% \; [4 D6 T5 y: I
2游戏二:用鼻子“吹蜡烛”: f0 K" }" T' T6 t: M) B5 W
2 b, m$ v# P5 @( A- l
可以用超轻黏土或者橡皮泥,跟孩子一起做一个“蛋糕”,用几根牙签,在末端粘上细长的小纸条当作“蜡烛”。跟孩子说,这个蜡烛只能用鼻子吹,看谁能把蜡烛先“吹灭”(吹动)。
3 k0 H5 _) x& a( u
+ a" l' X( z% ~1 ^" d% c5 b6 a, h3游戏三:用鼻子吹乒乓球/ X6 W9 ]; d0 ]& A
' \1 u0 t! \0 a7 f+ J/ o
用硬纸折成两条长长的“赛道”放在桌子上,给每条“赛道”的一头放一个乒乓球,规则是用鼻孔吹气使得乒乓球沿着赛道往前滚动,家长和孩子比赛,先把乒乓球吹到终点的获胜。这个过程中,可以把嘴巴贴上胶布“防止作弊”(强迫用鼻子吹气),家长也可以适当“放放水”,让孩子赢几把,孩子参与的积极性更强,更容易学会。看了上面3个游戏,聪明的家长可能已经开始“举一反三”设计更多的游戏了。你还有哪些小妙招?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给其他小伙伴~7 t) n4 L( A) I9 `" Z9 y- W  {- F
* e. a3 Y  J* t! T) l1 G3 N; }) b
编辑/王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1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