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 F, ^9 F8 a2 l知乎上有个妈妈发帖:为什么我累死,也教不出一个自律的孩子?
* l7 |4 E1 b: \/ N5 L很多网友发出感慨:6 }7 V6 ]) ?. H7 u
“哎,搞孩子比上班都累,现在的娃太不自律了。”
5 N5 a# c* O" Y$ R0 |- \7 o“写作业磨蹭,一会儿玩文具,一会儿发呆,提醒没用。”
9 R! [4 g: h8 x* s$ d4 N' ^“早上起床难,穿衣洗漱慢,上学迟到。”
; U7 v7 I9 F5 T7 q* m2 j& P“玩游戏没节制,喊吃饭不动,强行制止就哭闹……”: P3 }# S7 v( d
抱怨的背后,是家长们在教育孩子自律过程中的艰难与无力。
; `, ~; |: G$ p$ W; F孩子不自律是本能,父母让孩子自律是本事。% s+ l. F4 I8 k: [3 ^
曾经我也因孩子不自律陷入焦虑,后来我用了几个“套路”,成功让女儿变自律。
: J" m& A+ h! s+ P8 P以下和大家分享3个“套路”,帮你养出自律娃。
7 N( N# }/ ?4 ^: d! c+ \% e# |1 T$ `( @6 n* K) X0 w" H
* K4 ~/ ~ ?4 f9 `& s
适当放手,赋予孩子掌控感 - a F2 X2 Y+ J( N
以前女儿写作业,我像监工一样陪在她身边。
|0 i1 z, q' ]6 a/ ~: ~) Y% O7 d一旦她分心或做错题,我就立刻批评她。
1 [6 h* m/ r" I" ?女儿变得越来越紧张,完成作业的时间越来越晚,还经常和我发生争吵。
, ?# {9 e( _( `4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 M: [7 |- K9 |) k这样下去不行,我决定换一种方式。
X) R6 [9 G; z3 Q2 b有一天,女儿准备写作业时,我对她说:, }7 ]7 ?/ @2 @5 J X C( o
“宝贝,从今天开始,妈妈相信你可以独立完成作业。妈妈就不陪你了,但你要认真对待哦!”9 }# ]; v* A" D2 y
女儿一脸惊讶,犹豫了一下还是点点头。
, t, m# B6 h. M" b0 J, v' Z我离开房间后,心里其实有些忐忑,担心女儿会不认真写作业。
7 f& Q R9 t, Q! o5 s: M. U但我忍住了想进去查看的冲动。, i9 Q2 D1 i! o# `; _- E7 o$ A3 Y
过了一会,我听到房间里传来女儿小声背诵课文的声音,我的心也安定了。 e8 a6 o% D9 B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女儿打开房门,兴奋地拿着作业本跑过来对我说:“妈妈,我写完作业了!”7 x7 T/ e6 P3 _# O) l" S% ?
我认真地检查了她的作业,虽然还有一些小错误,但整体完成得很不错。
) C. I, W5 M- ?# F我立即表扬了她:“宝贝,你做得很棒!妈妈为你骄傲。”
2 ^! }8 x9 j, N5 X' M+ `从那以后,女儿写作业越来越自觉。
9 a/ g( T& f w1 s% K她会自己安排时间,遇到不会的问题,她也会自己先思考,实在想不出来才问我。8 }- N: o/ z7 m( m1 K$ S
她还会在完成作业后,主动检查一遍,确保没有错误。# w' Z% c* f' [. `
% h1 X6 D- Y: j: E7 l z6 p
" b. q* W P1 s+ j) g) o7 G看着女儿的变化,我深刻体会到,适当放手可以“套路”出孩子的掌控感,我们累,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管太多。) n7 y( D$ e6 T8 x8 o5 O) K& C% ?
正如蒙台梭利所说:“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 \9 M- J) g |6 ]# T7 ^
当我们过度干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时,他们会失去自主探索和成长的机会。
" I4 H: k# y1 g3 K+ y: W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犯错、去成长,他们才能真正学会掌控自己的生活,从而培养出自律品质。7 H5 i1 _; r2 k1 p7 @
0 y( ^7 D ^$ I* h. N
; n- Q) @" F/ w7 {3 `- S撒娇示弱,激发孩子责任心
0 i k0 l6 \8 ~6 V; B有一次,我加班到很晚才回家。0 F4 x& f& \2 v; Q% Q k' O
看着客厅里一片狼藉,玩具、书籍扔得到处都是,心里一阵烦躁。
+ a0 E7 @+ D1 A3 i( n( _但这一次,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发脾气并自己动手收拾。( \" n7 b# C! d. D! u8 X
而是,疲惫地瘫坐在沙发上对女儿说:0 |. s- s8 g0 W% z' Z6 t
“宝贝,妈妈今天工作好累啊,家里这么乱,妈妈实在没有力气收拾了。你能帮帮妈妈吗?”+ @ `& I* o; a; e" d
女儿点头同意,开始收拾地上的玩具,把书籍一本本放回书架,还认真地整理起沙发上的抱枕。, x7 T1 Y* S! o/ L. R6 e4 G8 l, J
虽然她动作有些生疏,但态度非常认真,客厅整理得很干净。
' ~- w0 m" p+ A9 t' n* H我立即向她竖起大拇指:“谢谢宝贝知道心疼妈妈,还好有你在,你真是妈妈的家务小能手!”% B' G6 l6 V1 x9 c0 z
从那以后,我经常会向女儿撒娇示弱。
' j" P! Q q) K& X* W8 M当我需要她帮忙拿东西时,我会说:“宝贝,妈妈的手好酸啊,你能帮妈妈拿一下那个东西吗?”
4 w6 f' [4 O2 f当我希望她能帮忙照顾一下弟弟时,我会说:“宝贝,妈妈现在有点忙,你能帮忙照看一下弟弟吗?他最喜欢你了。”
g! H. F) r! J1 X4 [每一次,女儿都会积极地回应我的请求,而且越来越懂事,开始主动做家务。
: L/ V+ a' c+ m' J
% q. K f# y9 E* }4 y" r/ O7 x
, @! i, ~; M! {1 U# D) S \" R她不仅学会照顾自己,更懂得照顾他人的感受。) l4 X* t: d8 i2 @. _
我们养娃觉得累,有时是因为我们时时都要强。) m. S# K3 ?+ t" V z9 o
我们强,孩子就会弱;我们弱,孩子才会强。
( w$ S) `1 a' [' I+ c用撒娇示弱“套路”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需要,从而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保护欲和责任感,你说,谁还没有一个英雄梦呢?
7 |& `- N% w2 n所以,以强制强不是办法,以柔克刚才是王道。
1 r* W/ D3 H. \/ G6 C
+ q" o; p2 A- ^" Y3 l# W
3 |& h5 P/ F: g, S) A正向激励,培养孩子内驱力 ) K5 b# O1 t1 w# u" F- ]' s
女儿以前特别爱玩手机游戏,一玩起来就难以停下。
( s: t3 _7 k& B# R( d! t我试过很多方法,比如强行没收手机、设定时间限制等,但都效果不佳。
* t5 ^" D: U' c/ z6 @孩子总是会想尽办法拖延时间,或者在我不注意的时候偷玩手机。
' _9 W3 v; s4 A# b1 n. G于是,我决定改变策略。" E4 o- C8 o8 t( B$ R# t" L6 ]
有一次,女儿在规定时间内主动放下手机去看书了。
% k6 s' {3 f/ w; v* w% G1 c' M我看到后,立刻给予表扬:“宝贝,你真棒!你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放下手机去看书,这说明你很有自制力!”
8 d S# t. Y( s% \7 O1 U5 v. |孩子听了特别开心。% k4 n) w: u2 }
根据心理学中的“强化理论”,积极地强化可以增加行为的发生频率。
# E. u/ i/ ?* P接下来的几天,她又有几次主动控制玩手机的时间,我都及时给予正面反馈。4 o# T, N* o0 u3 ]6 M
渐渐地,孩子玩手机的时间越来越少,而且她还会自己制订玩手机的计划,严格遵守规定。
% W6 W+ A3 s7 {- J+ P7 m4 _% @她在学习和生活方面也变得积极主动,更加自律。
2 }0 }& A# T% W/ l7 x# W8 t! e3 J6 ?: F: G* [
& x+ n" m. q$ z& W8 p孩子喜欢玩游戏,也是因为游戏采用正向激励的方法,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1 @3 u+ n6 A$ { N& i _0 |5 u- I& j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 m8 M9 w3 `. |4 Y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更要持续运用正向激励“套路”出孩子的内驱力。
0 r9 z! |; b3 E* O+ b. }1 C留意孩子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小进步,哪怕他们只是主动整理一次书桌,提前完成一项小任务等,我们都要及时给予他们赞美和鼓励。
; @* p' l' O/ a* _这种积极的反馈让孩子明白,他们的每一次努力都被看到,每一个进步都值得被肯定。! B0 ^; y! N! `; A2 D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6 G* H! y$ j+ ^( y& R0 V& }当我们相信孩子的能力,用正向激励去解放他们的潜力时,他们就会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夜空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7 d& e" V- D h0 ^; F1 f: X
▼
2 h1 D7 {- n2 K% W“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 p9 z; `3 X; a6 J, S+ z, T教育家叶芝的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真谛。: ^: d. [1 `, J1 j/ R
无论是适当放手、撒娇示弱,还是正向激励,这些外在的“套路”都是为了激发孩子内在的力量。% e- C) Z+ A& T* Z1 K# C
与其包办孩子的一切,不如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热情和动力。
, Z" W# ~. p2 N! B以爱为引,以智慧为柴,为孩子的成长之路燃起烈焰,孩子会借光前行,带给你更多惊喜。
' R' J- v h5 V4 Y8 b% O1 p<hr>作者 | 诗漫·甘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