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

[复制链接]
查看4585 | 回复0 | 2025-1-8 01: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女儿的家长会上,班主任私下找孩子妈妈交流,提及孩子基础薄弱、专注力欠佳,还建议带孩子去医院瞧瞧。孩子妈妈回来讲述此事时,那焦虑与不安溢于言表,我完全能体会她的心情,可对于老师的提议,我实在难以认同。
' L5 h& ^% P$ J" ^+ ^8 c; Q
其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负责任的老师”,古人亦讲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当下,不少老师似乎只聚焦升学率与学生成绩,不过这也不能全怪他们,毕竟这已然成了学校乃至整个教育行业的顽疾 —— 片面追逐升学指标,却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抛诸脑后,特别是心理健康。要知道,每个孩子都独具特性,有的领悟力强、学得快,有的理解吸收慢些,成绩自然相对落后,但这绝非学校和老师断言孩子有问题、该去医院检查的理由。原本好好的孩子,动辄被带去医院,怎能不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小学阶段的孩子,其实已懂事不少,频繁出入医院,他们内心定会犯嘀咕:我是不是病了,为啥爸妈总带我来这儿?学校,本应是育人的净土,而非制造焦虑的源头;本应是塑造健全人格的摇篮,而非摧毁心理健康的祸端。

0 l& J- w2 z: U# p其二,如今各个班级都设有班级群,可这班级群却仿若催命的阎罗,成了诸多家长的梦魇,无端制造焦虑、压力与恐慌。老师常于群里布置作业、通报批评、发布通知之类。布置作业尚可理解,然而在群里公示未完成作业的学生名单,这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写作业本是孩子的任务,家长虽有监督之责,但有些孩子写得拖拉,陪读家长本就心急,情绪一上头,打骂孩子的情况便极易发生。必须着重指出,作业是布置给孩子的,并非给家长的。倘若当日作业未完成,老师大可次日在班上批评相关学生,而非在群里通报,这种做法只会加剧家长的焦虑,引发抵触情绪。学生的知识学习主阵地在学校,学校与老师理应各司其职,莫要将问题一股脑儿甩给家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7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