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叔叔造侄儿的反,为什么朱棣成功了而朱高煦失败了?

[复制链接]
查看2822 | 回复0 | 2024-12-3 10: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明朝,发生过两起“叔叔造侄子的反”的著名事件。
. g# O2 ]0 w8 O) O% C: E' m+ s. G一次是朱棣造建文帝朱允炆的反,成功了,朱棣由燕王成为明朝的第三任皇帝。) p/ R* I+ I. j& r
这也是历史上唯一一次,大一统王朝里,藩王从封地上造反成功的案例。* O5 {! q* {0 R9 U: r
一次是朱棣的儿子朱高煦效仿父亲造明宣宗朱瞻基的反,失败了,他本人和所有的儿子都在囚禁后被杀。
+ t7 V4 R3 \8 o" G6 e+ \他甚至没能打出自己的封地乐安。0 J; ?- c0 S+ J7 B
要知道,朱高煦年轻的时候,可是朱棣靖难中的左膀右臂,几次救了朱棣的命。6 K) j" P# G8 P4 j1 G! P
可以说,如果没有朱高煦,朱棣就当不上皇帝。: d5 b8 l6 f/ C! J
那么为什么轮到他自己造反,却在大侄子面前毫无还手之力呢?
0 ?* B+ u# c; i0 {+ Q. E" Y; m1 }7 u! e( B$ L6 s3 e1 q: A
同样是叔叔造侄儿的反,为什么朱棣成功了而朱高煦失败了?-1.jpg
$ v5 O+ ]' j# {8 e& J9 ^
原因1:造反的条件不同! a5 J& o" F1 t5 r- K" N% I  P

$ {( ?' Q' q6 d- K0 D朱棣造反的直接原因,是朱允炆要削藩。
0 G8 j  ~" f; C. \4 H* L而朱允炆之所以要削藩,是以朱棣为首的这些藩王势力实在太大,威胁到朝廷了。
- p0 K* k" D: b3 t% p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把自己成年的儿子分封为王,一方面是给儿子们一块上好的封地,让儿子们享受皇帝之子这个身份带来的荣华富贵,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儿子们能在外围拱卫大明,江山永固。
$ S, B! W1 \4 z% C所以,朱元璋给藩王们的权力,大得过了头。他们不仅可以插手地方上的政务,每人手下还有3支卫队,每支卫队几千到上万人不等。3 o/ v: B8 `) a9 P, [7 Q- ]8 h' R
也就是说,实力强大的藩王手下,有好几万可以上战场的卫队。" f( P0 |3 u3 l6 E2 n$ o; a
要知道,我们看古代这些王朝打仗的时候,动辄出动几十万人,但是其中大部分是后勤或者战斗力不强的普通士兵。真正在战场上拼杀的精锐,能有个几万人已经算是规模很大的战役了。/ k, u: f9 l9 F
也就是说,这些藩王手下的几万护卫,即便能打的精锐占比只有一两成,也够让朱元璋之外的普通皇帝抖几抖了。  ^1 ?/ Y" O& z; b
1 N7 U5 ~0 l+ r
同样是叔叔造侄儿的反,为什么朱棣成功了而朱高煦失败了?-2.jpg
% Q0 s9 W- u8 o
更何况,这些藩王可不是养着卫队在封地里花天酒地混吃等死的皇家子弟。他们是真的要上战场的。
% Y; E% N. T+ H. J( l" Z5 M& F0 G以朱棣为例, 他自到北平就藩之后,多次远征漠北。
5 ^- |8 V9 J! b5 a! b打仗的时候,朱棣带着他的卫队出征,久而久之,他的卫队就成了百战的精锐之师。2 t9 q( J3 I" R% g! ^; \
而在战场之上,将军们往往要受到他这个亲王的节制。0 ~3 o2 v1 Z9 A& {$ t
朱棣又能征善战,立下赫赫战功,在军队中的声望水涨船高。
' Q1 p9 _' G9 E6 P/ ~. F就连朱元璋都兴奋地说:肃清沙漠者,燕王也!/ [! b1 c7 Q4 ^1 H# ?! {9 K
后来朱元璋更是让朱棣节制沿边士马。: q6 C; Y, M* `
而朱棣也可以凭着他打仗的威名,将北平里的文臣武将收拢于麾下。8 E1 }7 f! e5 c4 }# e, K3 a8 A
在朱元璋眼中,以朱棣为代表的这些藩王们,是他能干的好大儿。) W. [: v5 B& e7 y" ^/ o/ z/ q) }% K
而在下一任皇帝,尤其是朱允炆这个文弱的大侄儿眼里,这些藩王的存在,就犹如芒刺在背。5 a5 l) E* m! r
他们是真的有实力,也有声望造反。, m0 C2 ^/ {7 Y% `: l6 z
一旦打起来,朱允炆还不敢让一个藩王去征讨另一个藩王,相反,他得提防着他们也趁乱造反,甚至联合起来。) @, {$ n1 M: F3 B, I  a- [, N

, c( [/ o; f( s7 U' }: s

" I" R/ L9 a2 A朱棣的儿子朱高煦可没有这么好的造反条件了。0 h2 r5 S9 L/ k/ D( K8 r/ B
朱棣本人是造反上位的,生怕他的兄弟们也效仿他,所以登基之后一直在想方设法削弱藩王的势力,收他们的兵权,削他们的卫队。) z1 F% U; N/ r5 T
朱棣在位22年,明朝已经没有什么能威胁到朝廷的藩王了。' ^8 J" y/ A- e* J& z8 V9 S8 o
朱高煦作为救过朱棣命的亲儿子,也没能在朱棣手底下讨着什么便宜。
. J1 K2 g( i3 N$ x0 y+ p朱棣下定决心立嫡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之后,就把朱高煦封为汉王,封地远在云南。
) t' f) ?: p! p+ n8 u8 Y4 d/ w朱高煦知道,以云南的条件,他去了之后再也别想抢皇位了,便赖着不走,还真在京城多留了十几年。7 C9 n& k& K, {
这十几年来他看起来风光得很,好几次陷害太子都成功了,但始终没法染指军权。
5 [6 j  F) Q7 C( a5 ~: y后来朱高煦做得太过火,朱棣就把他打发到了山东的乐安,还削了他的两支护卫。8 t* L  S( o) t5 s" s+ e
乐安不是什么资源丰富的地方,朱高煦手上也没兵没权,也没有别的藩王可以响应他。& b5 H- P' ]3 V# S: O  `& j
造反的条件比起当年朱棣来,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r/ h1 i7 v- o

) K% V; H! p6 y3 i7 ?4 y
同样是叔叔造侄儿的反,为什么朱棣成功了而朱高煦失败了?-4.jpg
% U, W6 o9 S- \
原因2:个人的能力有差距
( d, f* V7 _& h% c" c
2 {2 r" @, w- @' S朱高煦的造反条件远远不如当年朱棣靖难之时,那么他的个人能力能不能抹除客观条件上的差距呢?; I9 ~( l7 E- i( W' Z0 s
这可差得远了。$ A) G  E2 n1 J9 O
就拿造反最重要的军事能力来说,朱棣成为燕王之后,几度挂帅出征,逼降了原北元太尉乃儿不花,擒获元朝大将孛林帖木儿,展现出了极高的军事能力。
9 \/ A* L7 K+ }可以说,早在朱元璋在位期间,朱棣就已经成了明朝北方的重要屏障,延边的士马,都要听他节制。
% D( u4 E0 C9 k# O# H在当时的明朝,除了几个开国的功臣,和蓝玉这样的猛将之外,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在军事上和朱棣抗衡。, s* Q& j4 {! G# D8 ^9 U
当然我们知道,打仗拼的不仅仅是主帅个人的军事能力,还要拼组织和后勤。
" f) C- [. Y5 o6 W: b& Z, t4 `朱棣对封地北平的管理,也颇有成效。8 P* v# D; R1 s# t
蓝玉就曾对朱标说:燕王在国,抚众安静不扰,得军民心,众咸谓其有人君之度。, L, L0 _- o. g9 ]( V7 F" ?- {
所以他在一路往南京打去的时候,北平成为了他坚实的大后方,从来没有发生过后院起火之事。
5 \8 ~9 |, G+ ]# Z" r. {2 S# y' ]+ b
同样是叔叔造侄儿的反,为什么朱棣成功了而朱高煦失败了?-5.jpg
, B; x/ F7 C2 W5 M9 w% q
我们再来看朱高煦。+ L$ l2 }( t1 Q: k( T0 G$ ^
他在靖难当中,跟随朱棣出征,好几次救了朱棣的命,立下赫赫战功。
3 f0 L) I! N) {0 R& r& Y不过我们看他在靖难当中的表现,就会发现他的最大优势是个人的勇武,和对战机的把握,所以他可以好几次在不利的境地当中扭转战局。4 ?6 D- J7 ~/ Q9 I7 S
但是他在整个靖难过程里,都是朱棣手下的一员猛将,而没有过独当一面的表现,也没有过战略方面的贡献。
* [4 b1 R7 }  h4 I/ P% W$ \偏偏对于造反而言,比起个人的勇武来,朱高煦所欠缺的挂帅和战略能力,远比个人勇武重要。, {/ O+ b1 e# v1 Y
朱棣也没有给过他锻炼的机会。
. b& q2 \; g) M6 p5 U等到朱棣靖难成功,登基为帝,他再也没有出征过了。
* {+ ~9 l1 M2 _( q9 m. a8 m+ k蒙古屡次犯边,朱棣宁可御驾亲征,也不然朱高煦领兵立功。这要么是朱棣甚至朱高煦没有这个能力,要么是朱棣不愿意看到藩王坐大,威胁江山稳定。
; u6 i5 Z, O+ w: P/ Q: q在组织和后勤当面,朱高煦也没有过亮眼的表现。
, A9 Q) V3 R: k. l& F) Y( ^7 q5 R9 R* c他去了封地乐安之后,把精力都放在了监视京城、策划造反上面。
$ e) @& _2 _1 o但策划到十多年,等到侄子朱瞻基都当上皇帝了,也没能策划出一个能打出乐安的造反计划来。
3 F5 C; U" q; ~& \可见他的个人能力实在是有限。. `/ s% U3 p4 I) o* ]

9 P; l9 c) x4 O/ e& I
同样是叔叔造侄儿的反,为什么朱棣成功了而朱高煦失败了?-6.jpg

, j( \. l* h3 ]0 R$ Q$ v" a
" n4 v# w) T) D0 l/ ]# X6 b( m+ n7 u* ~8 |# A: d
原因3:两人的对手不同7 m$ g1 k6 B: ^, l6 u  ]
3 S0 y& o' f9 l2 [- B% W" P
在造反的条件和个人能力都存在着巨大差别的情况下,朱棣和朱高煦面对的对手,也不是一个等级的。
& F$ j. G  Z) c/ c% x朱棣的对手,是建文帝朱允炆。1 o' |( M. \8 Y' M. ~0 j
朱允炆自太子朱标去世之后,16岁为立为皇太孙,22岁当上皇帝。
' E/ x5 I  P- @% b( J( X他性情柔弱,从来没有上过战场,不知兵,朱元璋给他留下的几个辅政大臣,也都是纸上谈兵的儒生。; q8 |- @! u$ C  ~' q, U+ B
朱允炆登基之后,下定决心要削藩。
- s& p$ {$ ^! o9 N1 \  w( X2 Y+ o按理说,当时藩王当中威胁最大的,就是朱棣这个活着的叔叔们当中排行最长、功劳最大的。而朱棣仅有的3个儿子也都在南京,在朱允炆眼皮底下。1 F8 J) o; p' [& C8 M5 \. |, C
可他却不敢直接对朱棣下手,反而从实力比较弱的周王、湘王等人下手,要么把他们隔爵流放,要么把人逼死,可以说一点后路都没给叔叔们留。
6 z8 T- X+ P2 V; u0 y  W7 A0 n这让朱棣惶恐无比,觉得在不造反,恐怕自己也没有活路了。
/ t7 @: x) |# G3 E+ U朱允炆已经决定接下来要削朱棣,派人去坚持朱棣,可又不知道出于何等考虑,把朱棣3个本可以扣为人质的儿子放回了北平。2 W( t0 u# a' @1 A! O' d; r' V
要知道朱棣就只有这么3个儿子,而且已经多年没有孩子出生了,要是他们不在身边,朱棣打起来必然束手束脚。* k: u1 Q. R. P" n( B3 O
% J$ R  I7 `: v4 ^$ _5 O) H
同样是叔叔造侄儿的反,为什么朱棣成功了而朱高煦失败了?-7.jpg
8 S, D- r$ G: A" @
朱允炆在对待朱棣的问题下犹豫不决,已经展示出了要对付朱棣的决定,却又迟迟不敢向朱棣开刀。
! k2 N* O7 G0 t; x3 `这导致朱棣有了充足的时间去准备兵马和武器,最终起兵造反。
6 L; u7 M0 o8 c! P5 l# t) K打起来之后,朱允炆又昏招迭出。
0 P' }- j; N! ]1 r明明朱允炆是以全国之力对付朱棣的一个北平,无论是资源还是兵力,都远胜于朱棣,可是在战场之上,却找不到多少便宜。1 x$ A8 H* ]6 a2 Y* g$ @- _; R, u  r
朱允炆对前线的将领也没多大耐心。朱元璋给他留下的老将耿炳文,在初战不利之后决定率军坚守,可没有耐心的朱允炆立刻换将,换上的还是“寡谋而骄,色厉而馁”的李景隆。
0 J+ g6 M  K& [: s1 |" G, n7 B4 @李景隆哪有什么打仗经验,和朱棣一交手就节节败退。
  H, ~8 u# K4 w! \不信任老将的朱允炆,对李景隆这样的表现,却又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他认为李景隆之所以表现不好,是因为权力太小,一个劲给他增加权柄。
" N4 S, B+ H9 n8 T/ `$ _: @& M, M最终,李景隆葬送了几十万军队之后灰头土脸地回到南京,朱允炆也组织不起对抗朱棣的大军了。, J% e; l) E9 k  K5 o6 K+ p
最后朱棣兵临城下的时候,还没打起来呢,李景隆和谷王朱橞直接开门献城,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朱允炆在南京不得人心。" ~% v9 C$ Z2 }/ v. M
可以说,如果不是朱允炆昏招迭出,朱棣不一定能造反成功。
: T7 p) e. ^0 Y: Y4 }7 Y; T$ f: p  ~7 a5 N1 N: x
同样是叔叔造侄儿的反,为什么朱棣成功了而朱高煦失败了?-8.jpg

% [& }7 k% u1 M+ z* q9 j5 n+ I朱高煦面对的明宣宗朱瞻基,可就没有好对付了。
( A+ C% k( S, {# L& L朱棣吸取了朱允炆不知兵的教训,对皇太孙朱瞻基精心培养,不仅为他组建幼军训练他的军事能力,还亲自带他上战场学习如何打仗。3 L& }' E1 h8 f/ ], ~
朱瞻基当上皇帝之后,深知朱高煦这个叔叔野心勃勃,却不急着收拾他,而是对朱高煦采取了捧杀的手段,一边一个劲地封赏朱高煦,一边对朱高煦关于治国的建议照单全收。1 M: u, ?( F4 ~& V* v
久而久之,朱高煦被捧得飘飘然,觉得这个侄儿没什么可怕的,在没有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就贸然起兵造反。
! `$ s8 A( [0 P朱瞻基一听说朱高煦造反,立刻以最快的速度御驾亲征。朱高煦还没反应过来呢,朱瞻基的大军已经把朱高煦的封地乐安四面围城。
; B7 c7 \8 R# Y: I. O皇帝亲征,朱高煦也失去了继续抵抗的信心,没挣扎多久就灰溜溜地投降了。5 m/ d7 ^; p3 k$ c3 X5 I0 d' z
朱允炆如果能有朱瞻基知兵、能御驾亲征的能力,也不至于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一败涂地。
& P/ b7 W  T6 [7 _; S$ t
0 A. r: Z( J' x# }2 B7 q, E6 X
同样是叔叔造侄儿的反,为什么朱棣成功了而朱高煦失败了?-9.jpg
9 a* _) w) q3 C4 I- a
写在最后
1 ]$ a# Z5 Q6 ?4 X+ a2 h, Q2 v3 g0 C4 X( I& e: U5 ~
如果不是在正在打天下或者是王朝末年这种特殊时期,皇帝和藩王之间的实力差距实在是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 F5 W- V/ B+ }
而朱允炆继承的,是一个已经稳定多年、蒸蒸日上的王朝,正常来说,即便朱元璋给了藩王们过大的兵权和势力,即便朱元璋没有给朱允炆留下能征善战的大将,即便朱允炆脑子一热硬要以不合理的方式削藩,以他手底下的强劲实力,也不该打不过朱棣才对。; n4 z, [0 X% x. P0 X" ^
要知道朱棣起兵的时候,天下藩王并没有群起呼应,局势是有利于朱允炆的。" R, {6 T3 Q# j& ]( h& t  I
可是朱允炆在朱棣的军事能力实在是太强、自己实在太不知兵、用人又太不当的情况下,硬生生地输了这一局。  G$ J5 U) \1 |- W  Y4 E: B3 C
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封地上的藩王造反成功的大一统皇帝。
/ y0 X( Q! i) P- }# J$ Y这实在是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的结果。
6 o, N% x6 T+ e像朱高煦这样被轻易诛灭的藩王造反,才是常态。. g; P" P# {$ R3 e* m0 X) `& a
你觉得是不是呢?* v; W8 n  `- f% L: o) x
7 y) v# c  g" D. [+ G* ?
同样是叔叔造侄儿的反,为什么朱棣成功了而朱高煦失败了?-1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0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