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古代史,绝大多数的能臣谋士在辅佐君王建功立业后都没能求得一个善终,这也对应上了司马迁在《史记》中写的“狡兔死,走狗烹”的警告。- z( Q& G- g0 I3 j J/ o, @1 Q
为唐朝开国的那8个大将,3个被唐高祖李渊杀了,4个被唐太宗李世民杀了。那么,剩下的那个又是落得个什么样的下场呢?
2 R2 k+ l! B y8 i. M: |2 \ K
! S& F4 @; V/ ~! w2 S D7 a+ l3 C& k; Y5 {
3位名将,因奸人而死
. [- I9 l; y0 u* p: E" p& i! s4 i) J
先来说死于唐朝开国之君李渊手上的那三人吧,他们分别是刘文静、阚棱和杜伏威。8 w% }: v: K; S+ W) {) H# B+ o
刘文静,是辅佐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的功臣。所以,在公元618年5月,刚称帝不久的唐高祖李渊才会下这样一道诏书,上面写着因念刘文静太原之功,特恕二死。" g3 |1 Q- ^3 e2 B
此诏一出,意味着刘文静获得了两次免除死罪的特权。
/ X) \. t% C* s3 Z& s2 R但谁也没有料到的是,刘文静只犯了一次死罪,李渊就把他杀了。
8 h0 {" v0 Y1 x* V: c当时在朝的不少臣子都上书为刘文静求了情,但都没能打消李渊要处死他的决心。
! J( C) a7 P5 ~$ ~) D那么,刘文静到底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死罪呢?
+ t! l' h0 B# Q; t0 M
' ~6 c& G. G# ^. W- i" X2 e1 [( f$ w3 }4 p5 z
公元619年,民部尚书刘文静被丢进了唐朝大狱,罪名是他在醉酒时妄议君王,不满唐高祖宠幸裴寂。/ M/ c6 M6 z/ P/ D% {
这裴寂原是刘文静好友。( N) @3 A$ D: j5 ]
过去刘文静在担任隋朝的晋阳令一职时,裴寂则是晋阳宫副监,因而两人常有往来。
; _0 e1 M- A" }6 V& @在两人察觉到隋朝要亡的时候,便一同投身到了李渊门下。
% T$ t5 l# R+ a0 k* \在反隋事业中,刘文静为李渊拉拢了突厥,为他解决了后顾之忧。
! u- y7 i# k' _; H- I C& V可李渊在称帝后只是给了刘文静一个正三品的民部尚书,裴寂却获得了从二品的右仆射官衔。! Z. l6 q: X" Z( Y. S. T
要知道,裴寂的官在唐朝相当于宰相。. ]9 w' |8 A2 M( h2 \
2 ~( V7 b6 T$ z+ o- v
: h" k$ }3 k X: ~) V ]这让刘文静如何不怨。
9 N" t, U, W; X" X! z' | n+ T" h为了表示不满,他经常在朝堂上和裴寂唱反调。
5 w' |+ d) P" M+ ~/ D裴寂便因此向李渊诉苦,并诋毁刘文静是个艰险狡诈之辈。5 U6 h9 t* h; r- o! K
时间一长,李渊也对刘文静生了嫌隙之心。
! T% ~2 J2 J k6 F6 @- c" E: N* {因而,在得知刘文静在酒后的抱怨时,李渊觉得自己的天威受到了挑战,再加上裴寂的从中挑拨,一怒之下就杀了他。 X$ p2 y3 B7 G% c8 I% H' M- t6 w
当然,也有传闻称李渊是忌惮刘文静的才能,毕竟刘文静是能说服突厥与李渊结盟的人物。
' `9 L9 D1 T8 e
: V' H* v) }& g: e$ O3 [* y, h% R' j6 c, W& Z
再来说阚棱和杜伏威,他们是义子和义父的关系。
: b- N' j* E. I) m/ H隋朝末年,除了李渊外,盘踞在江淮一带的军阀首领杜伏威也揭竿而起,想在这乱世中闯出一片天地。
7 E3 ]5 ]& H- Z0 h眼见李渊势强,明哲保身的杜伏威就在公元619年归降了李渊,并受封为淮南安抚大使。
4 ` Z5 @3 {7 u6 y: c! K; m0 r在此时的杜伏威看来,只要不谋逆李渊,他也能荣华一世了。( i1 Y$ p4 m3 H& Y/ N% Z6 E
太平日子没过多久,杜伏威察觉到自己军中的部将似乎都更敬重副将辅公祏。% K3 x( ^, u+ d' K' U
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杜伏威就开始针对辅公祏,夺走了他的兵权。而辅公祏为了稳住杜伏威,只能佯称自己无心功业,想像个术士一样求仙问道。6 ^4 Y* [8 g+ J, J0 D
等到杜伏威进长安述职时,辅公祏就控制了他的军队,自立为“宋王”,还起兵反唐。# N8 Z$ l; R# N# g. W& e- M+ s/ Q4 N
( N+ }" q8 ~/ D1 ~, W7 P! }# {. I. b T8 X9 v/ m# W
当李渊得知了这个情况后,怒不可遏,命堂侄李孝恭、阚棱等人去平乱。$ ]0 d. f" \1 I' i) L
这辅公祏又哪里是唐军的对手,很快就败下了阵来。. p( q2 Y) U) F# F$ o- x$ f
在见到李孝恭时,他居然慌称杜伏威才是这场叛乱的主谋。
6 l: b) [" `( Z/ c9 Z& R阚棱闻听这荒唐话后,就和李孝恭争辩,没想到却被他以谋逆罪处死了。+ K5 D) y! }1 d1 I4 P
回京后的李孝恭也照着辅公祏的话说,声称杜伏威有反叛之心。$ o: S3 c8 n W4 w) n
于是,李渊就下令抄了杜伏威的家。: M0 |6 Q/ {; \9 C$ v
8 |5 J- S5 ]5 O. Q5 ?3 J
9 |# G% [+ N: i4 s: o6 b" P4位名将,因“谋逆”而死
8 j" m r _+ n, g& T0 T* [* m; v$ h( c5 \
再来说那4个死于李世民之手的唐朝开国功臣。3 M4 ?( F! T. R2 l) _6 |
第1个是罗艺,他和杜伏威一样,原是隋末割据一方的首领,后来才归顺了唐朝。( ~2 r- V& M5 g- W9 X c
从唐史的记载中可以得知,罗艺骁勇善战,极擅射箭,为李渊压制住了高开道、窦建德等多方争天下的势力。
$ j/ S* k" ~; Y3 H6 Y所以,李渊在称帝后给了战功彪炳的罗艺,“燕郡王”的头衔。. m) O# U# @3 v3 u# c
尽管罗艺在战场上用兵如神,但他却没能在政治上站对人,他一直以来支持的都是太子李建成。
! L2 T- p$ } l而历史的发展结果却是李世民通过一场玄武门之变,取代了李建成,自己坐上了皇位。
5 u- @, ~# }6 j9 S% Z当李世民成为唐太宗之后,他就对曾经太子党中的罗艺下手了。! O f. E% I- k, g3 r
% Y$ c H: W6 r/ g; K
! Z! k. q5 z1 k; W
第2个是张亮,他在公元619年的时候就跟在李世民身边了。有着极高政治天赋的他,没过多久就得到了李世民的赏识。
$ h% N) x4 y; N+ ]' e" ~% D由于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不和,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就让张亮帮他去洛阳拉拢当地的能人异士。
+ a' f9 }" _" w6 |这件事被李渊发现后,他就把张亮关进了监狱。+ m8 P$ r: y/ f) ~5 B( f; c
李渊想让张亮说出李世民在结党营私的事实,可无论刑部的人如何拷打张亮,他都没有松口。
; b8 ]: w7 K, t l4 X3 d$ I+ m7 G因没有确凿证据,李渊也只好放了张亮。0 B' N' \5 k. b3 q0 M$ [
经过这件事之后,张亮更受李世民的器重。. L& q" }3 \+ X2 f$ Z! @
; p4 A: s b6 [' t, p
- ^6 D2 \/ n5 M9 i然而,等到李世民坐上皇位,提拔了张亮之后,他却作出了一系列让李世民无法忍受的事情。. z0 A0 g5 _& s' ?
身居高位的张亮开始迷信起了方士玄学,在一次迷信活动中被人指控有意谋反,并称他秘密收养了500个义子。
" i/ Q2 G7 i) u经过这件事后,李世民也对他起了猜忌,就命人前去调查,没想到得到的是张亮的确有谋逆之心的说辞。; U" c H1 @+ z
于是,张亮就被李世民处决了。
2 ^! W' t+ j" M6 Y# K) a* f4 U2 b& u( ?1 ?3 |, J5 Y/ Z
9 H: g9 X- `7 d" {, D
第3个是侯君集,他的死因和罗艺的比较类似。
) u, ]9 \8 m$ m3 s侯君集在年少时就进入了李世民府中做幕僚。辅佐了李世民创造“贞观之治”的魏征认为侯君集有“宰相”的才能。所以,侯君集在助李世民登基之后,他才获得了参议政事的权力。
5 D+ J3 V- }2 F, g4 l9 n公元635年,李世民遣名将李靖去讨伐吐谷浑,侯君集也是随战的领将之一。2 Q% e; U; \3 w. g; _, k# J! B
在此战中,侯君集发挥出了惊绝的军事才能,带领唐军大败吐谷浑,逼得吐谷浑举国投降。4 Y& h/ |! M3 c9 ^1 [
这一战让李世民看到了侯君集的能力,于是就在次年让他独自挂帅去征讨高昌国。这次侯君集也没有让李世民失望,很快就结束高昌国的统治。
, }( K1 O8 `, [" y o, e% x o然而,当他带着唐军进入高昌国后做了两件让李世民难以容忍的事情,一是擅自做主给高昌国无辜的民众打上了罪民的标签;二是私吞了高昌国内的无数珍宝。5 G& j6 w! V0 U; f
4 W `2 o7 Z- y W& o5 G' ~
5 d$ C9 a. ~# X7 S S) K7 K8 D
尽管李世民因这两件事对侯君集很是不满,但看在过往的交情上还是忍了下来,还给了他凌烟阁功臣的身份,只不过他的排名在李靖之后。5 F) M' }) Z% ]6 m3 P6 S
按理来说,侯君集应该要对李世民感恩戴德,可他却因排名靠后对李世民心生不满。
- G- d3 G# v7 N5 c0 s正巧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这个时候与四弟李泰为皇权最终归属而争斗,李承乾趁机拉拢侯君集。+ E* K3 N& N8 l8 v# E6 L
侯君集觉得李承乾一个小儿,要比李世民好控制,辅佐他上位,自己也能获利。; ~% U! o2 M8 E. F, q
然而,这件事最后被李世民发现,侯君集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4 m0 c! t. E; T0 K
! |# D- F7 G7 ~' k7 |* ]2 q! ]* u# ]# d) a" l( P- T( |
这第4个人是李君羡,他是死于一个预言。
% G! ~, r! `* K李世民在位期间得知了一个预言,那就是李家的王朝会由一个姓武的女子接管。$ p' a3 Z* l& w5 D
李世民先是不信,毕竟此前根本就没有过女人当皇帝的先例,但他还是非常忌惮。0 U# y" O M# s0 S
在公元648年的一场宫宴上,左府中郎将李君羡趁着酒兴,说自己有个乳名,叫武娘子。/ I1 s/ N: d1 @+ ]# f1 X" L
李世民听完之后,心下大惊,觉得这位唐朝的开国功臣可能就是预言之人。
) s( I1 }: r; A0 D) t于是,李世民就废除了他的官职。
- x# v/ N. D4 [6 V( J' X不再受皇帝重用的李君羡开始变得无所事事,还跟着术士一起修行。
+ a1 r2 J9 A, \/ C3 U1 P这件事被言官得知后就上谏李世民,说李君羡和妖人勾结在一起,可能是为了大唐江山。9 `! B6 ~! b& l2 W
听闻此言之后的李世民,下令处决了李君羡。
$ g% B! z+ O; o0 H0 U
# \" h5 D4 A2 j( N
4 W D# y; p9 \- F6 B: F剩下1将,因站队而死) v' p# ^/ B( [5 k
: w$ |; z3 w I8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这些曾经为唐朝开国抛头颅,洒热血的7个功臣在被皇帝的猜忌之后,就不可能再拥有善终了。; \: A- m. i0 e; {
但唐朝开国有八大将,剩下的那个将又会是什么样的下场呢?
; e4 I5 ~/ B7 K他也没能寿终正寝,死在了唐高宗李治的手里。
5 V2 M: p) |) @这位唐将的名字叫做薛万彻。0 y3 P I4 X1 S- S9 T; u" j: [
薛万彻曾跟着唐将李靖征讨突厥,立下过赫赫战功。后又在李世民亲征高丽一战中,表现英勇,打得高丽大败四散逃走。8 k5 _& E5 ^( d' U& l
但在他凯旋回朝的途中,却被军中副将诬告到了李世民那,称他恃才傲物,还对朝廷颇有怨言。
: R8 {+ }4 K8 V# N
) T1 Y9 _; g$ V8 J5 @4 z8 A5 u
& @( j3 T' i' @, K4 M李世民一开始是不信的,但问了与薛万彻同征高丽的李勣后,居然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0 ^# _+ Y$ L5 E于是,李世民就罢免了薛万彻的官职,还将他流放出了京城。
2 C+ j; `1 E$ p% z+ X% g直到李治登基,他才再次回到了京城官场。
1 I$ \- l! T& l% u0 o# a在这个时候,旧友房遗爱暗中跟薛万彻透露,他们想拥立李渊的第六子李元景为帝,取代李治。! N3 @) d: ]/ A
还未等这谋反开始,行动就已泄露。
0 `+ Y; s7 ?4 U3 z$ z参与其中的薛万彻就被李治判处了死刑。' [: P! G, w' c, Q0 Q; Y5 t
明明可以安稳一生,却站错了队,导致自己身死魂灭。
6 u3 D" a M& P7 V$ ~+ R7 ~% s; @* v1 b" ]0 J
' ]' N1 K- z" \+ c2 T看到这里可以发现,除了被冤枉的杜伏威父子和李君羡外,其余的5人都犯下了触怒皇帝的行为,才落得个被处决的凄凉下场。倘若他们小心谨慎做人做官,也不至于此!
) }( X- d, m- A$ }( a1 J6 w8 k
2 R- F# `+ W3 [) X* a2 }4 f+ F9 P. B+ v4 J$ @
参考资料:% [ c% m4 I4 J# Z. m
. l9 F, D/ i+ o! m中国知网:《隋唐之际杜伏威的身份嬗变》$ I! q$ K5 G3 n" w6 F
3 W$ `+ w$ H4 L3 U6 _7 N# D8 j/ W
' P% F& v0 w( T" K( U中国知网:《李君羡案件及其历史阐释》
" n3 I! K7 [5 _8 O& u8 b+ W2 Y3 w3 O*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