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国民党撕毁和平协定,以重新挑起战争,我军以战治战,最终以四年艰苦奋战赢得胜利,也迎来了长久的和平。* |9 Q- n; h1 k: V0 b' t# O
在解放战争期间,我军发动过数次大规模会战,尤以三大战役闻名后世,一举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 Z o( `3 {; W' f e5 U: h6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巨的战役,彻底歼灭了蒋军精锐,奠定胜局。但同时这一次战役也是打得最艰难的战役,老蒋投入了所有精锐部队,麾下优秀将领齐出,使得战役难度剧增。8 \- R- D6 F+ I, ]8 G* l' e; t; @) Z
! |9 c+ p& T4 N- w
/ e2 R1 g, p- H0 ]# y! R
帅才杜聿明
* F% [& Y& r& F) P: s2 |
) l2 r* F1 z3 t& _, ?1 ~. {国民党派系中擅长冲锋陷阵的猛将不在少数,但是要论到统率各方的帅才却是不多,除王耀武、薛岳等人外,杜聿明也是称得上数。
* r& i h6 j J6 j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以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在解放战争初期负责东北地区防务,一度给我军增添了不少麻烦,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杰出的指挥才能。+ o5 C" Z! C( W3 z( c, A6 ?
淮海战争期间,国民党徐州战场失利,国民党数十万大军被牢牢牵扯,白崇禧拒绝老蒋的调派,在这种时候老蒋只能将在上海的杜聿明调回指挥战争。( S/ P# B+ `, J& b0 w
回到徐州的杜聿明当即想出了破局之策,那就是放弃支援黄百韬兵团,集中火力攻打中野,破解夹击之策。
3 r7 G8 ^8 {9 C& A; |+ V
9 n: l E8 {. V2 ~# A `& W. k. E( W1 U: I9 H3 r
如果当时国民党采用这一战略,那淮海战役势必会愈发艰难,但当时国民党内部派系重重,虽然杜聿明是徐州总指挥,但是军队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受刘峙的调配,而刘峙则是不愿冒险,要按部就班去救援黄百韬军团。- O5 W+ h3 U5 C" p- ~, C" |
但事情的发展出乎了刘的意料,不仅是救援不成,连自己的队伍也陷入了泥潭中,直到第12兵团全面包围,刘峙才想抽身退出,但这时的老蒋又送来神助攻,要求徐州军团不惜代价支援黄维。最后的结果就是几十万国军被包围,杜聿明也被俘虏。
; J* V6 Q4 C1 P$ c3 }可以说,以杜聿明的能力,如果不受老蒋和刘峙的掣肘,很大可能会导致占据走向新的方向,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国民党的失败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内部山头问题,在这样的局势下,即使杜聿明能力再强也难逃失败!% [; T1 D7 D. _! J0 ]. J& C
2 F& h& n4 d! |/ | `9 @
2 b" p+ `' C* k
狡如狐胡琏
# {. y* E, G0 f" `9 M) T7 p! H% ?6 f8 y F1 `
胡琏是黄埔军校生,在毕业后就投入到国民政府,深受老蒋的信任。胡琏军事指挥才能出色,是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在淞沪会战中就指挥18军66团守住阵地一天一夜,击退日寇数十次进攻,1942年率领11师守护石牌要塞,歼灭日寇达1000余人。: F; c# }9 }8 x* Q
作为国军中可以独当一面的出色将领,胡琏也有自己独特的指挥风格,那就是来去如风,狡诈如狐。, v' G) q& Y$ r) ]) o
虽然他不擅长进攻,但是论起防御战来可以说得滴水不漏,在抗日战争时期胡琏曾负责长江中部一带防线,在九华山设立司令部阻击日寇达一年之久,并在皖赣江面取得辉煌战果,击沉六十余艘日本军舰。8 X" w5 e) X1 Y9 \# p
* |) \3 L* ^% |, Y+ D
- P$ S% ?- c7 X1943年石牌一战,胡琏部临危受命,再次阻击日寇西进步伐,保卫西南稳固。胡琏在枝城、长阳、宜昌、秭归、丘峰线一带布置重兵,并率全军祭拜天地,表示与要塞共存亡。鏖战数天,十一师伤亡惨重,但也力歼日寇一千余人,保卫了石牌要塞,胡琏凭此功劳获得青天白日勋章。
0 x/ \+ R9 w0 y: v r0 C在解放战争时期,胡琏也一度给华野增加了不少麻烦,章逢集一役中,国民党军队第11师已经被重重包围,但胡琏构筑了密不透风的防线,阻拦我军步伐数日,而其本人更是突出包围圈。+ h& M* h4 v3 i8 ?* z* g! n* o
1948年国民党重组12兵团,本来是胡琏囊中之物的兵团司令职务被授予黄维,而胡琏则是受气前往武汉避战。; e) {- p# E1 X
6 e2 v: |& g m3 q6 n
5 j# O: |1 E D. E$ W' T6 V
黄维在解放战争后期就一直负责后方调派工作,对前线缺乏足够的了解,结果轻敌冒进,被中野给围困在双堆集。
7 T3 f& v" m- L1 ]$ S! ?* y这时老蒋才紧急调出胡琏前往支援,但大势已去,虽然胡琏空降双堆集,构筑了多重防御体系,但最后还是在华野以及中野的合力下被歼灭。但不得不承认,这也给原本顺利的收尾工作增添了不少的麻烦。 t, g5 X) Q! A- |* }( A
) S8 E v5 k! R1 V3 X3 a4 {1 D" @' o! a' n6 \9 F1 M% p$ b$ ^
悍将黄百韬7 U, R( o9 d& x1 f& P% O! s
/ g- q+ e3 N! x2 S% i: y( e黄百韬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是国军第一悍将,而他本人也是当之无愧。相比张灵甫以及胡琏,黄百韬可以说是能攻能防,在两方面都极为出色。" [) {* w% D7 Q J6 G2 b
黄百韬擅长练兵,他麾下的25军属于新部队,各方势力杂合,但黄百韬走马上任后却是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不仅加强训练强度,还重整整顿了军纪,使得25军的战斗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D' E# U* R; k
相比张灵甫的整编74美式军械,黄百韬麾下的第25师是全日械装备,在先天火力上就不如74师,但是在战场上的表现却是远胜74师,从这里黄百韬的强悍就可见一斑。
3 X7 i0 Y. _' }! W
# Y% x% G8 F' m9 W! _9 h1 f# J7 S8 j! c1 _+ s- S( k
在苏北作战期间,第25师连下泰县、沐阳等地;南麻战役中,黄百韬冒死增援救出了精锐军团11师,使得合围计划出现了破绽。
0 a4 D( f4 Q, ^* G: K9 h4 h黄百韬在解放战争时期一度给我军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在淮海战役中,为消灭黄百韬部队华野精锐齐出才将他围困在碾庄地区,但即使是这样他也苦苦坚守十余天,以一军之力消耗了华野6万多人。9 @3 ^& ^: b3 y7 J5 Q8 l. R# Y
+ t; H8 j2 t/ L& f( n1 o2 B m3 u1 F9 V6 N5 N5 F/ q; T
疯子邱清泉
% d2 ?: A9 H% c* f- L1 b9 v: M
) g& @; k4 f; p$ i邱清泉,字雨庵,著名抗日将领,在战斗时以敢打敢拼著称,人称“邱疯子”。邱清泉在抗日战争时期以昆仑关战役、滇缅龙陵战役而成名,一手训练出了国军主力军队之一的第五军以及王牌兵团第二兵团。8 J& V( f* c6 @# O7 G) r8 E5 i+ k
淮海战役中,邱清泉驻守徐州,后在杜聿明麾下听调,在徐淮战线陷入僵局时随杜聿明撤出徐州,黄百韬陷入包围圈后,邱清泉奉命前去救援,老蒋还特地发去电报要他应发扬黄埔精神,不惜一切牺牲解围,最终这一战也成为邱清泉的殒命之战。
6 m5 x. ?+ L! C5 Y( V2 h邱清泉率领精锐第5军驰援黄部,在徐东一带与华野进行了激烈的交锋。华野为取得歼敌效果,派出了三大纵队联合打击,但也险些被邱清泉打穿。& n3 n* w! E) [4 S& `
' P, Q, h' _1 U' M8 ]
1 x) I, G+ e4 e0 J为了留下邱清泉,指挥官亲自致电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挡住邱清泉,为此我军付出了极大的伤亡才成功堵住攻击口。陈官庄一战,邱清泉与杜聿明十万大军被围困,邱清泉誓死不降,战斗到最后一刻才被击毙!
" q" Y( R4 D3 S" F# h7 _2 w淮海战役是我军取得的一次战略性胜利,但也是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伤亡最为惨重的战役,我军以少于对手20万的劣势反败为胜,战胜了黄百韬、胡琏在内的国民党名将,也就此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5 [, E, [0 f/ D% b9 y6 J0 j+ D! q) n
7 O' A1 h* I6 \& ^2 a1 o
小结:
8 h/ Y1 n( K4 R: k' E
2 y" l" b# _# J: K但淮海一役,我军伤亡134000多人,无数英雄志士殒命沙场。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永远感念先辈,以自我生命为我们开辟了幸福家园。他们是人民英雄,是中国人民永远的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