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医院的医生要一边做着基础科研一边抓着临床,而不能兼顾的人怎么办呢?

[复制链接]
查看5974 | 回复20 | 2021-5-19 01: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中国医院的医生要一边做着基础科研一边抓着临床,而不能兼顾的人怎么办呢?
季小喏喏i | 2021-5-19 03: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人在医院比比皆是。
% n* {' ?, h$ V2 O$ N" g比如年级轻轻,三四十甚至二三十岁的“双正高”,一看就是科研大牛的,光鲜无比。2 q; Z3 ?5 l( Y% u
比如“万年主治”甚至“万年住院医”的,临床很强,但怎么都升不上去的。1 k5 N* t9 f. d$ {; N+ c
一般前者会一路风生水起,最后成为一方巨擘。后者不是默默无闻,就是跳槽进私立医院赚大钱了。前途都比较光明。$ u& x1 l& N4 m- ^3 M$ H0 a
当然更多的是,科研临床都不行的...
英琳 | 2021-5-19 05: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别的国家不清楚,至少美国医院的医生从medical school开始搬砖,从residency开始就要一边临床一边科研了。根据观察,想省力的话,或者数学足够好,可以精修数学,统计,靠public data mining有一定机率发10分以上不错的paper。或者数学一般,但是有耐心学码工,靠public data或其他实验室的勾搭可以收割一系列2分左右小paper。总之下手做实验是比较耗时间的,十分不推荐。5 ^7 X' ^2 r9 J( i2 q
最少最少,学一点领域相关的bioinformatics,可以显著提升提问题的效率和精确性,避免合作bioinfo 实验室的砖工垂死梦中惊坐起,看你的邮件当场去世……(怨念
chenjinglei1980 | 2021-5-19 09: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国内的临床就是这么畸形。我个人认为医生不是不可以搞科研,医生和护理的科研应该把重心放在临床科研,比如多中心研究、药物临床试验、新手术术式、血药浓度、标记物研究等等,科研结果直接服务于临床,对自身临床水平也有很大提高。而不是脱产去实验室养细胞、养老鼠,做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基础课题应该是基础医学院和生环学院的工作。现在国内课题申请、实验研究混为一谈,有的医生一年到头不上临床一线,天天待在实验室,sci、课题倒是一把,也拿到了高级职称等等(这里面的评价体系又是另外一个故事),这种“科学家”对临床诊疗有什么用?!有的医生临床技术水平再好,但没有基础课题、论文,升不了职称。有的科室干脆招一帮基础医学院毕业的给自己打工,她们当不了医生,成为了临床科室的PI,给科室、医院做实验当实验员。所以真的是很畸形。
五粮液美酒弦 | 2021-5-19 13: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一辈子能精通一门技艺就很难了,能临床科研两手抓得,精通的要么权力要么是牛皮。
* `2 M: _4 x6 q5 e能到顶尖的都是人精,同样的条件下你花一半时间就能达到别人的高度,只能说明别人也没用功。: X( `6 n- x# D: A% x6 P! f
别的科我不了解,但我本专业的呼吸,那呼吸科的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这么多,你觉得他临床科研两手都抓,你就问问他,上呼吸道感染分几型,小叶间隔不光滑增厚考虑什么原因,反晕征常见于什么疾病。
4 e" K- s! U1 ^' x; T答不上来,至少说明临床没精。
弟深助 | 2021-5-19 23: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老实话,一开始我也觉得医生搞科研是纯粹的内卷。直到跟MD Anderson交流回来的师兄聊天才发现,即使是全球最顶尖的医院,头颈的大佬Myers也是雇了一堆PI专门做实验拿课题。 要是搞得不好连续好几年拿不到课题,大老板不满意,还有可能被炒鱿鱼整个实验室解散。听起来和国内的非升即走差不多惨。一样在MD Anderson的整复外科传奇华人医生俞培荣是做科研做到AP,又转回头重新intern,一路坐火箭升到教授。除了个人努力,我猜测跟他得天独厚的科研背景也是有密切关系的。
6 m5 ~% g6 V3 Z) a& G4 r. h; g6 f4 F有很多人都说,医生也可以做科研,但是就要做临床研究,多中心实验。问题是基础到临床的转化交给谁呢?/ z9 C, Q- X  x8 ~$ k$ _8 m7 K
以肿瘤科为例,这个步骤大多需要一个叫做PDX(patient derived xenograft)的小鼠荷瘤模型,没有临床样本哪来的pdx?所以有些任务注定要有头部三甲医院承担。这些医院的头部人才也必须既是医生同时也是科研工作者。单纯的医生大概率不是国家培养这些人的目标。目标应该是临床科学家。
冷暖自知740 | 2021-5-20 0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兼顾就被淘汰,就这样。7 X( x" f' h3 Y6 p
科研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可量化(IF影响因子)、无上限(影响因子可以无限上涨,不会出现考试人均95的现象)、有利于前浪将资源让渡给后代(科研资源高度集聚,科研成果让渡相对容易)、面子上说得过去(医学科学家,多好听)的内卷方式。& `$ E- ~, T. A& r- q9 u
目的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在严重过剩的医学人才中,筛选出少数参与利益分配的未来前浪。
- I. j8 b* B( T- w, u1 m- Z& r' O财政拨款几乎为塞牙缝,患者费用不断降低,阳光收入只会越来越少,想得到合适的待遇,利益分配只会越来越地下,参与的圈子越来越小。3 `# E  y4 y5 z! m
先是从前几年的直接回扣,到现在的绩效制,再到之后的什么新模式,我也没法预测未来。
河南地区 | 2021-5-20 09: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仅是中国,在国外也是,如果你接触过医院的大牛,你会发现,他们真的是手术做的很牛,而且科研能力也很强,一般来说他们的英语能力也很强。有人说这是晋升必须的,是评职称的必须,但慢慢的就知道这是相辅相成的,科研和临床手术真的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相成就的。
. G* f3 ~, T2 ~' L5 |/ \% ]9 s你只有临床手术做得好,经验十分丰富,才会了解到临床上的空白和不足,而进行不断地反思,从而发现一个问题,然后去思考去研究去做科研,直到解决一个问题,从临床到科研,又从科研到临床,并不是断层的,它是一个连续又自然完整的过程。
5 A6 {& D: o( l  r! P不光医学,其他学科也是这样,理论和实践本就是相互验证和检验的,也是相互关联和成就的,只有这样才会源源不断的创造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我们才会进步。
123468624 | 2021-5-20 12: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科研临床家庭三者只能取二的情况只存在于一线头部,不能兼顾的自然下沉到二三线躺平
达鱼 | 2021-5-20 21: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边缘化,甚至淘汰嘛。根本原因还是内卷,医阀。, u9 i  k5 t+ [$ h6 J# s
临床能力这种东西很玄乎。首先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有自己的瓶颈和天花板。很多医生在临床能力上很难突破,再怎么努力也干不过那些有天赋的人。既然如此,不如另外搞一套评价系统,至少自己还能有机会成功。其次临床能力很难作假,也没有办法遗传。医阀们辛辛苦苦当上了教授,博导,自己的子女怎么办?临床能力也没办法遗传给下一代,比又比不过。这样看来,科研才是最保险的方案。靠自己的人脉,资源,给自己的娃找个好导师,搞几篇文章还是可以的。这样不就鹤立鸡群了吗。# x8 t6 q6 b* B" W5 `
至于那些科研不好的,边缘化呗。医院终究还是需要人干活的。再不行就淘汰呗。你们不淘汰,我们单位子女怎么哪里有位置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9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7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