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究竟是啥病?曹雪芹没好意思说,脂砚斋一语揭开她丑相。这个谜团困扰了无数读者几百年。众说纷纭,直到脂砚斋的一句话,才让世人恍然大悟。然而,这话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薛宝钗这优雅知书达理的女儿,怎会患有如此怪异的疾病?她是如何被曹雪芹赋予这样一种设定的?且让我们追根溯源,一窥这团疑云的来龙去脉。6 p/ L5 |9 S; \: f5 W
7 L* k2 Y. Z- N. |4 p# c, ?
$ V0 K$ f+ V& c' R; F, a, n1 M) l
一. 薛宝钗的家世渊源9 \0 a) r/ ~1 g4 F
" Y1 Z. K( R5 l% M+ R
1 ]9 P2 I- o) E: n1 u2 _3 f2 Y) A* G4 p5 F
自清朝康熙年间起,江南地区就流传着一个家族的传奇故事。故事的主角正是薛宝钗这位红学世家的千金小姐。5 |+ I/ f/ t& s! M- x8 f P# U5 D
) i5 z: l) d( i6 G5 {
据说,薛家可是紫薇舍人薛公的后人。这位薛公曾在明万历皇帝朝为官,因功绩卓著,受皇帝赏赐紫薇编户的封号。自那以后,薛家子孙遍及江浙一带,家族渐渐壮大,成为当地有名的望族。
: |0 ~+ x8 a: h }: L' O; C6 B* r$ `9 i
到了薛宝钗的祖父辈,家里已积累了不菲的家资。祖父薛蟠是个劳碌命的读书人,靠在乡绅之家执教终老,攒下了一笔可观的遗产。他的独子薛宜和继承了家产后,更是殷实无比,成为当时城里最富有的豪门贵胄。4 S) f5 O9 L! q6 c& I
, S5 D/ @& C2 K+ I# y
) v v' E$ m' \" j" a- }0 T: B( f
) k' X. m& S' C! K6 c K1 \ a
薛宜和勤俭持家,妻子郑氏更是个贤德名妇。两人恩爱有加,膝下只生了一子薛蝌和一女薛宝钗。遗憾的是,长子薛蝌并不冰清玉洁,品行散漫,常年游手好闲。反倒是小女薛宝钗天资聪颖,自幼就学有专攻,读诗书习字画,一表人才。) B- @/ r+ s# P/ L! L$ n& M
* y& Y C1 D. O1 p! y2 M有一日,薛宝钗才读七岁,偶从书房经过,见父亲正批阅学生的文章。那些蝇头小楷密密麻麻,令人眼花缭乱,薛宝钗一眼就看出其中好几处错漏。她指点父亲,语意流利,自有一股小大人的风范。薛宜和见状,惊喜不已,立即命人为她备好砚池笔墨,请她书写一番。才一会儿工夫,薛宝钗就写好了一篇《霜天晓角》,字字精妙,了不起的文采令薛宜和目瞪口呆。从那日起,薛宝钗成了家中"别传"的弟子,师承父亲习文习字。
- z; [" x1 E7 R0 J9 ?( @& n( G二. 薛宝钗进贾府之因
+ ]7 u& {0 M1 r ]( ~: _ i! z# m A$ P
9 o0 l; `$ H1 n: c, A
4 j; b( k0 M7 L2 h8 C3 k; ?/ e
道光年间,朝野间流传着一件轰动朝野的奇闻。据说,当朝皇帝恰逢龙阳生辰,遂有旨意征选天下绝色佳人,入紫禁城献媚。此事一出,京师各家世族无不为之振奋,孰不想把自家的千金小姐打扮一新,送入皇室呢?( d! }$ S9 s9 Y- _* l% Q) S
: m" O/ O9 s& Z! B- ~' b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薛家耳中。薛宜和虽年过八旬,但尚未归天,对家族仍有权柄。得知这个消息,他立即与妻子商议,决定派出独女薛宝钗入选。
. q, P) R& s9 m- I9 N6 K. x8 `9 r
6 {- u& C% ^8 \) M; k# r0 D0 k薛宝钗那时已年过十八,算得上是当代绝色女子。她生得肌肤胜雪,丰姿窈窕,周身散发着一股温婉贤淑的气质。别看她读书时举止稳重,一旦跳舞作乐,那轻盈飘逸的身姿,活像是从画中走出的神女仙子。最难能可贵的是,她不仅有温柔贤淑的外表,还有过人的才学修养,谈吐不凡,是潜龙勿用的人才。1 X9 ~2 k$ v" n- o& ~; p& y0 m
! J& i+ ^& [ d9 B8 d7 O/ m) b) k2 X1 O- j9 X# p% M! i; `) ~. _
" F/ [1 s' O: h5 m3 o; ~除此之外,薛家与皇室还有着一层亲缘关系。薛宝钗有一伯母,就是王熙凤的亲姐姐,系王夫人。这位王夫人,便是贾府中贾宝玉的生身母亲。数十年前,王夫人我出嫁时离开了薛家,自那以后,双方音讯阻隔,一直未能见面。+ }9 {$ Z! X4 r+ M( a8 V
* }" ? G# h- Z N/ v1 ]
眼下趁着这次皇家选妃的良机,薛宜和顺道打算接薛宝钗到京城扫墓祭祖。如此一来,不仅能让薛宝钗入选为妃,也可以与多年未见的亲家王府重逢。于是,薛宜和夫妇和儿子薛蝌全家人,以及薛宝钗、郑氏,一行人浩浩荡荡,前往京城贾府一游。
* W1 ~7 V) l$ C/ R
2 T& j4 |" O( f* \- d: _进京的第一站,自然是先在贾府下榻。那时的贾府已是门庭冷落,家道中落,但依旧保留着昔日的规模和声势。薛家一行在贾府卞其华丽的房舍和园林时,无不惊叹不已。贾赦看着多年未见的亲家母们,泪眼婆娑,亲切问候。待薛宝钗入内瞻视时,更是喜出望外,连声称赞她的娴雅秀美,比女儿们可爱百倍。0 N8 g+ ]4 i2 ]% ~. c) P( y
5 E, ^) \; d0 m: G) P
6 y2 c, v0 t5 N; p" y( h4 k1 ?三. 薛宝钗怪病之谜" M6 \" h1 k6 G3 o
' ?" {0 }2 b/ l& N
薛宝钗进贾府后并未真的入选为妃,原因竟然出在她身上的一种怪异疾病。当时曹雪芹在描写这一情节时,笔锋十分含蓄,只是说薛宝钗"患一种怪病,须常服药方可"。关于这种病的具体症状和根源,作者却有意隐晦,未加明说。) }" J2 F" q+ q: p
$ L" I* ?# g9 q不过,后来有一位名叫"脂砚斋"的评论家,在读到这一情节时豁然开朗,指出曹雪芹所指的其实是薛宝钗的"凡心作祟"。所谓"凡心",就是对红尘情爱的私欲之心。这位脂砚斋直言不讳地说,薛宝钗此前乃是太虚幻境中的一位仙女,临凡时不慎带下了"炽热的凡心",故而在人世间时常受此私欲之祟而发作怪病。
/ \( X" x0 a2 l# P/ W9 R5 s8 e6 N' t& R
2 y0 F' x$ G3 d! d- g" P' {6 E$ O, ]2 B9 m2 t
虽然脂砚斋的揭示听起来似乎有些荒诞,但不得不说这番解释确实与《红楼梦》多处情节相印证。比如,作品中多有描写薛宝钗时而娇羞无依,举止放浪形骸的情景。书中描述她独自一人居室,只因患上之症又犯,不得外出的情景。甚至还写到她有时沉醉于神游物外,形态恍惚间,竟似缥缈仙子下凡一般。
+ c( c5 a8 z5 c
5 A; _9 ]7 E" e- n. }0 e更有一段情节,曾写薛宝钗独自一人在房中,见一朵绚烂的牡丹开遍,顿时心驰神往,欲将牡丹拥入怀中。只是待近看清楚时,才发现原来那牡丹并非真花,不过是飞絮之作罢了。得知是假花后,薛宝钗竟不胜失望,恹恹欲绝。这一情节无疑已接近于作者对她私欲之祟的生动写照了。: j; ~6 E: R( ]
k, @! B: y* }不仅如此,就连薛宝钗的那副雍容端庄的仪表,以及她与贾宝玉之间有情有义的交往,都似曾昭示着她的前身是从仙界而来。只不过在降生为人后,这种高洁的情操终究难免被红尘气息所染污,使她时常遭此私欲之祟的困扰。是以当朝廷欲将她选入后宫时,为了避嫌祸患,最终还是婉言予以拒绝了。& G- [+ I3 p& g1 O/ o
* d& Q6 R3 i* Q1 S3 f* w
, e2 s* t& q+ ]. @ E( h
四. 薛宝钗前世今生因果
& ]1 i. j0 G1 g" q# @
; Q, l" j4 \; u- K! [. {; k据说,在薛宝钗之前,她曾是太虚幻境中的一位冰肌玉骨、气质婉约的仙子。那时她尚是出尘未染,纯净无瑕,宛若天界的清莲一般。
, [1 O: U( \( D# U4 d
( G2 V& X* p0 U( c4 _' L y( L只是后来不知何故,她一时心猿意马,竟生起了想要投胎入红尘的私心。于是,在昆仑老祖的垂法之下,她附肉胎而降生在了人间。
5 Y3 w" a w/ D2 c) u. T! v7 N. v! k
6 @. N: s& ?5 n J
! C( _( H3 P- K0 w3 y' i
这一前因后果,可谓是薛宝钗今生之祸根所在。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原本高洁脱俗的仙子一旦带着红尘的私欲投生,势必就难免遭此世间的尘缘所累。. p9 n( u4 B( y9 ]( D: m
- }6 c& z2 t8 V8 l! ^: h在降生为人后,薛宝钗虽保有先前仙家的容颜气质,但她的心灵已然被凡尘所染污,私欲之心愈发熊熊炽盛。记载中说到,她时常一人独处,或神游物外,或情思恍惚。面对朵朵精致的花朵,她竟怀有想要将之拥进怀抱的凡心。这些都预示着,她的心灵已经被红尘所污浊,与原本清净高洁的仙子模样大相径庭了。
4 d2 T, i& J' |! |8 }( V9 r# V
9 F! Z( j& G& b+ z到了后期,薛宝钗的私欲之祟更是达到了顶峰。书中不断出现她忽而放浪形骸,举止失态的情节描写。有时甚至会因为病发作而无法外出,只能闭门不出。这无疑是她内心欲望无处宣泄,最终转化成了生理上的异常反应。8 A. O8 h5 }8 k! T& Q7 d. o/ x/ q% O
1 ?; p( S( {0 H0 J/ J$ l- c7 ~
7 e% G. j; P d, w7 a5 A) Q& }& u- D+ ~( t+ `8 J( J
在当时那个禁欲主义的社会环境下,薛宝钗的这种行为可谓触犯了重重禁忌。虽然她表面上仍旧一副高贵大家闺秀的模样,但内心的凡心却日益无法抑制住了。
: I: e0 c& n9 i ~4 ?" w1 N0 l+ C4 G" L
终于,在被选入后宫的关键时刻,朝廷还是婉拒了她。据说,正是因为察觉了她身上的这番异常,为了避嫌祸患,所以才做出如此决定。可见,薛宝钗前世今生的因果已经到了无可回转的地步,注定她难逃一个凄凉的命运了。
' x& _$ i, q; ?, `0 ]5 ?6 u9 Q' I4 C五. 薛宝钗最后的结局
" e5 g3 x" W W/ i9 o* s) i6 {9 T; z6 ~
3 R7 c6 Y/ M! Q/ M- \2 p' ]
; l1 y# I; k) t( k曹雪芹在写到贾府的大观园时,对薛宝钗的结局只字未提。直到后来,另有一位也许是作者本人的笔记,才略作了一个交代。
5 x) `8 j t& X7 X: w$ a
" e4 G1 F6 a3 |+ o7 h5 p8 Q2 W2 g3 n4 m" W据这本笔记所言,在最后的几十年里,薛宝钗一直独居在荒园之中。大观园早已人去楼空,曾经的繁华景象不复存在。她就这样默默地度过了余生,直至八十高龄方才离世。7 C4 Q/ u5 G0 k/ P* z3 d
. Y3 N0 `1 `! n+ u1 I那时的大观园早已是一片狼籍,到处荒草漫生。唯独薛宝钗居住的那一隅,还勉强保留着几分曾经的模样。她独自一人在那里晨昏起居,种花养鸟,过着清苦而孤独的生活。3 f" h! ]# f7 i: f2 K
' E3 f6 m: d" `" c9 E偶尔有路人游荡至此,见到她的容颜已是风烛残年,却依旧清丽脱俗。当时薛宝钗已年过八旪,但那仙风道骨的气质却是丝毫未减。她依旧穿着水青色的衣裳,梳着一绺青丝,恍如几百年前刚从天界下凡的仙子一般。
) f7 W9 l- R6 R. ]2 [) f2 } Z! K: m7 Y8 R- @! m& t
只是近看之下,就会发现她的面容已是满布风霜的痕迹。双颊的皮肤松弛下垂,眼角眉梢到处是皱纹的印记。昔日那温婉贤淑的神韵,如今已全然一去不复返了。. \3 ?% `8 ^# X$ w2 ]
4 C# X$ k- }1 C7 Z& P% o
在最后的时光里,薛宝钗把全部的心血都放在了她独自一人的一亩三分地上。她亲自辛勤种植,将那里打理得美不胜收。还会偶尔读一读诗书,或者弹拨一曲清音幽远的箫曲,从中寻找些许慰藉。% h3 W/ }9 {! k7 i
, w# ]# P1 Q' r1 B
她的生活虽然清贫,却也过得心满意足。因为正如后世有人评论所说,她已熬尽了红尘的纷扰,最终还是走上了返本归真之路。当她年迈垂暮时,早已消除了内心的一切杂质,恢复到了最初那种纯粹无瑕的仙品。
+ q/ P1 p8 k2 W# R. a# G# ~2 ]5 P, b- k q
正是这样,薛宝钗最后才能摆脱"凡心"的缚扎,重拾前世的本真面目。并以一种超然物外、出尘脱俗的方式,等待着最后的归真圆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