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调研了一圈机构,对汽车板块的热情越来越高了。/ ], V8 R1 W0 F w4 Z) N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下注长期显得十分困难,大家对短期交易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主要是跟踪高频数据,以及对新车型的预判。5 B1 g0 t1 m1 O
大家对传统车企的关注度仍在下降,智能化和出口是讨论最多的主题。. }) T6 q) V+ r3 y U
2 D" r0 L. V, X: {0 h4 f! T0 K
7 U v& f4 Z$ E4 @
1 {+ k. h# D2 X# U& s8 d01& U4 c$ h; n4 f; f9 M
明年竞争格局更差( Q; c- E* G+ m( u9 Q6 T
尽管今年的汽车销量大幅超出年初的市场预期,但对明年的竞争格局仍十分担忧。1 ]% [% s1 k5 p$ i$ c4 F+ @9 S, }
预测2024年,中国乘用车总体零售销量在持平至略微下滑之间,而批发因为出口的增长或略有增加。主要因为对国家的刺激政策预期还不明朗。3 g5 H* X6 t- i$ O K
根据明年新车规划统计,明年将有140款新车,其中80%是新能源车。燃油车产能利用率下降,可能会引发进一步的价格战。4 p: ?; y5 j; P+ N5 N
因此,明年的竞争格局会比今年更差,尤其是还有新势力进场,比如小米和极越,传统车企也在不断推出新能源车型。# G1 x. e. e' U O9 C6 u! @& B
目前还是无法判断长期的赢家,不能有特别强的信仰,更多关注催化剂带来的波段交易机会。6 }, _1 e/ Y0 V7 C# i z
行业会不会完成供给侧改革,传统车企会不会淘汰出局?$ I& I4 b* }6 b, U! M! T
现在看,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不能太乐观。
/ t( I5 d5 s5 @9 Z( t无论是新势力、传统民营车企、国企,还是外企,都有一定的自身优势,没有人愿意退出市场,这也会让汽车行业的周期底部比之前想象得更长。
# S' t. X2 w6 q/ C+ h+ `+ R/ R因此,明年竞争格局堪称,判断长期赢家的难度也增加了。1 H" P( i. s: Q8 }( j9 W
02/ M& ]! g3 O+ V# M* W I7 V
唯一的投资机会/ c% {9 w; p4 y) B& _. O% h% ^
也有一种变数:智能化的进程加速,会让车企在产业链上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从而加速整合。# [4 X3 S2 q5 ?, C5 H. P
前些年,关于智能电动汽车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电动化」层面,补能才是大部分人的最大焦虑。. B, P! m+ u8 L3 F1 r& S3 x: S
今年国庆前后,随着问界、小鹏、宝骏3家厂商释出的一些销售数据,智驾终于开始成为行业里值得讨论的真问题——新款问界M7、小鹏G6、小鹏G9 2024款、宝骏云朵这4款车型,智驾版本订单比例均超过50%。1 J& ^! D9 S3 e" D# z' r# _ y
以上4款车型,跨越了从10万到30万的不同价格空间和目标用户。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用脚投票,表达了对智驾落地的信心。# p* T y2 K0 K7 o6 a1 Z
智能驾驶这项技术,终于从小众极客圈层走向大众。( h3 e7 }4 b$ d8 {8 P4 G/ h
今年底,小鹏、问界等率先落地城市领航,智能化迎来质的提升,将加速电动化提升,预计24年国内仍可20%增长至1110万辆,欧洲20%增长,美国40-50%增长,全球预期电动车增长近25%至1600万辆。
: Z! A7 }! p8 B智能化是公认的发展方向,但目前还缺乏二级市场投资标的。2 ?! ?$ J4 Z% o, i( M; J
目前国内,智能化做得最好的是小鹏和华为。小米马上要推出的第一款车,智能化水平或许能进第一阵营,但也不太确定。
, W& C9 T& K' m) O: |智能化方面,华为目前的布局是最好的,不管是V2X还是舱驾一体化,都可能在智能化竞争中占据优势。
7 }' f& f8 ?/ ~: Z5 J6 k* V供给端,车企已将智能驾驶作为核心发力点,打造差异化卖点,从今年到明年将迎来“标配智驾”时代;
, P# I$ _, A, k: f需求端,智驾目前已经有效影响购车决策,未来能够找准差异化卖点、技术领先的头部车企,将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差异化,并保持2年以上的领先优势。, r$ t- V$ y8 I1 D* O
03
" y. I' O. @- W整车的价值更大
/ f" X5 U. Y, I2 g9 l. J1 S有一说一,智能化的投资标的并不多,除了华为,还有Momenta、地平线、大疆等,但都还未上市。* J1 d/ Y- P+ Y! k2 J8 D3 t* u
至于智能化硬件tier 1的公司,长期的产业链价值并不高,实际价值不如整车企业。整车厂价格压力大,Tier1无法独善其身,为推广产品价格有压力。9 n5 V0 [1 H8 _" T2 D. l
出口方面,增长最快的时候已经过去,那些最具购买力的国家,都面临进入的壁垒。; f' }# ]$ B% x6 x
最近的新闻,则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j1 |4 `- W" u/ R3 p5 N" @! `8 A
Stellantis集团计划投资15亿欧元收购零跑汽车约20%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双方还将成立名为“零跑国际”,负责除大中华地区外的全球市场的出口和销售,以及在当地制造零跑汽车产品。0 p9 J5 N+ @ r# Q: j/ `9 f
海外汽车巨头正转变其策略,大众、奥迪等巨头陆续选择与中国本土车企合作,加速电动化和智能化进程,这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走向全球的机会。
5 m% C: \: e4 X# w& B4 p) P I•END•( U/ B: p$ C0 ?7 g
2 O% r5 R J/ ~$ |6 F2 {! \
2 r/ L8 H) B; @. K( Y9 B h& z4 R1 T% B
个人观点,仅作参考,不作推荐。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