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班是坚持还是放弃,要看孩子是不是真的“不喜欢”?

[复制链接]
查看5400 | 回复1 | 2023-7-25 10: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暑假到来之前,孩子们畅想的暑假可能是这样的。. v6 `# f' ^7 C7 `6 B

  @+ C7 z( h, ^& m/ [2 Z
兴趣班是坚持还是放弃,要看孩子是不是真的“不喜欢”?-1.jpg

% k; B# H- p( }* X
) T& `  i1 g# X2 a放假回家后,发现自己的暑假其实是这样的。
. N4 F$ u1 e0 e5 G4 L/ C3 @; f' T$ a3 i! B
兴趣班是坚持还是放弃,要看孩子是不是真的“不喜欢”?-2.jpg

. S; t2 g. v2 F6 }+ J  F7 u8 q
+ n6 ^4 R9 @5 h) t很多家长想趁着假期的时间让孩子来个“弯道超车”,兴趣班什么的多多益善,因此有了“月薪3万撑不起一个暑假”的说法。& \/ ]) d/ n+ L  [
5 v1 x% V6 m* [3 K; a$ m
不过3万已经是过去式了,今年涨到8万了。最近一位家长公开了自家孩子接近8万的暑假账单。
* H9 q0 ]8 j. T# [1 a
7 o+ ?# x4 c5 [3 x( n% E# k, j+ i. J
兴趣班是坚持还是放弃,要看孩子是不是真的“不喜欢”?-3.jpg
. V$ u' {4 v$ |6 q4 s! |* q. C8 A

$ a" H  K: e* j7 j这个价位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可能是一个人一年的收入了!只是钱没少花,兴趣班没少报,但孩子不认真学,不喜欢学(太正常了!),你纠结不?抓狂不?, ~5 ^+ o1 M6 e& ?

, k9 D4 I9 e# ]% T有人说:“兴趣班嘛,有兴趣才是第一位!”
  e7 f1 s5 U4 b/ X! s+ v2 f
4 y: R9 U1 A* I0 C但是仅凭兴趣就能成功吗?当然不是!
. F7 k. w0 J( _2 M0 b8 b& v6 h* S: Z
17 S& G# @* L+ T& Y5 O# ~
3 C4 H2 T$ }. o% s/ N
兴趣并不决定人能否做好一件事
3 q: g; Z' \2 X3 N& D" `2 m+ v/ I  V- S$ k9 l) x2 P& S
心理学界有很多人试图解释人做事的动机,其中最有名的是两位美国心理学家Edward L. Deci与Richard Ryan。现在这两位老爷爷依然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心理系任教,继续研究着人的动机。两位学术大咖早在1970年就提出了“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这套理论从人性心理需求的角度分析,总结出人如果持续有动机做一件事情,必须同时满足三大心理诉求:# E  A/ T5 P' E( j( d$ T
$ J: w" ~  `# |; F2 T! N1 W
自主感autonomy
" I& m6 t1 e) n5 u+ \/ m& A; C
# G7 D. {9 J6 U: e. }3 [胜任感competence/ ^2 b& R2 \3 n. z2 f

, X; j' n1 a; Q需要感relatedness9 p* h5 w3 t+ _$ Z/ o5 \

9 d+ y4 X" T% V7 X而这就给家长一个重要的启示:想要让孩子积极、持续地做一件事情,需要的不只是他的兴趣,而是三样东西。
& J: {/ n+ W# R$ g6 \
3 k) a/ m# E) A& i这三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兴趣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越有兴趣,人越有更强的驱动力去做得更好。% w1 V: h; ]! }% B0 ^! O0 _2 c
3 B' B+ c1 a9 a- I" i
兴趣班是坚持还是放弃,要看孩子是不是真的“不喜欢”?-4.jpg
$ C0 c3 A6 G) m
0 f8 T0 i0 P' }" W! P% _7 x
1、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 l2 R. a4 y* z' h- m

" o3 T5 Z8 z: e! ?% L  p首先在兴趣班的选择上,家长切忌不可“一言堂”,多征求孩子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喜好、倾听他们的心声。
0 [; _9 {7 T4 {0 t" B" L% w, T# F2 @- r8 S: b$ X& ]8 e
简单来说,就是给孩子“自己当老大,自己做决定”的感觉。单这一点就满足了促成动机的第一个方面,即自主感(autonomy)”,
0 L0 Y+ s" s% q+ b' |1 ?2 v% \/ _
当然风平浪静只是假象,用不了太长时间,父母们便开始面临一个新问题。你充分征求了孩子的意见,尊重了他的兴趣,上了两节小提琴课,但很快,有一天他突然哭闹着说不想学了,这时你怎么办呢?1 a$ N0 G0 d$ m' i. S. S
, w! j* @/ Q8 v  `
兴趣班是坚持还是放弃,要看孩子是不是真的“不喜欢”?-5.jpg

3 J% ]" N/ D/ c5 k% k$ c  ?' A  T
+ `) o# f: @2 e. e5 j, Y+ [继续尊重孩子的意愿吗?恐怕这时家长们的心态就没这么潇洒了吧,更有“前瞻性”的父母可能开始忧虑,他说不学就不学,他说想学就学,那上学了怎么办?要是对数理化不感兴趣,怎么也学不好,还就不学了?! z/ z' E9 @5 O; {8 J8 a3 |
+ N3 ]$ [/ o& e# l5 C/ c2 T
可见,光得到“自主感”并不一定能保证孩子有持续做事情的动机。这时就要谈到第二种心理诉求——“胜任感” (competence)。
+ M  E# {2 U0 E/ I/ N. t( X7 x) s8 a8 N+ p
2、让他觉得自己真的很棒+ F* F7 Q) L: f

/ U2 R# l3 f2 t: e/ T4 Z! f* ^在孩子失去兴趣的时候,孩子最容易说的理由是“我不喜欢”。这并不是真正的答案,只是很多时候孩子不知道如何去表达。3 T% N: Q7 f4 h2 D( z0 N# s

8 i- u: r# O, t* f' b8 W& w5 w% {所以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去观察、去找到实际上他为什么不喜欢的原因。
8 B; U5 n* \- Q" w1 q; \
, f% u: l+ w5 Q! Y! B  b5 t一旦找到原因就可以采用具体的方式给孩子建立“胜任感”。
* H6 T+ R% K8 }' s) ]# a. B" e8 M# {* L4 s% c. ?" ?! k
这种感觉通常有两种获取的途径,一种是从内获取,孩子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厉害,有能力;还有一种从外部获取,像是别人点赞或者得奖。
6 [7 \0 a* j/ t5 o/ Y
" K2 u' h1 b7 T用拉琴来举个例子,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一定是被表扬声包围的,自己也是信心十足的。可拉着拉着,新鲜劲儿过去了,紧跟着的反而是枯燥的练习和背谱子,手型不对、拉错音更是常有的事。孩子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做好,出现了畏难情绪。% f: O9 W2 L# q# ~( y$ N8 X# h
% Y3 V0 ^- t) d( h  _6 ^+ ~5 J5 I
兴趣班是坚持还是放弃,要看孩子是不是真的“不喜欢”?-6.jpg
, G3 T8 i% i7 t2 t$ }
6 f# J. a+ M3 d* ?4 \
这就是帮助孩子建立“胜任感”的好时候了。可很多父母往往在揪着“自主感”不放,急于与他争辩。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当初可是你自己想要拉的,怎么可以现在就打退堂鼓?学东西不坚持哪儿行?”但他们不知道,基本上,这话对孩子起不了作用。
) X$ n' c8 c7 ^# W, O/ M- T- i7 `1 K/ D( `8 H5 `
那父母该怎么从“胜任感”上找突破呢?
# Q# Y: F4 _  ]. Z; F
  p5 G% c) d/ m: i% v2 _% _比如,你可以让孩子当你的小老师,教你小提琴,让他从你身上找到优越感,从而获取“胜任感”。同时你还可以接纳孩子沮丧的情绪,试着帮助他平衡“胜任感”。比如说,“孩子,你是不是觉得现在拉小提琴有点难了,不像以前那样很有成就感了?那这样,以后练习曲子,我们搞个混搭。不要老练那些新曲子,也拉拉简单的,你练得熟的,或者你喜欢的曲子,找找自信。自信被加满的时候再去拉那些有点难度的曲子。”2 ^$ t& o+ N5 y
9 F; W( S+ l- h  K3 v3 [- N$ \
不光鼓励他“加油”,更要教会TA方法去解决问题,才能帮他重新找回“胜任感”。
! ?6 {5 |- L; f& Y& u7 }
+ v& `7 b/ N7 ~8 {) b2 [
兴趣班是坚持还是放弃,要看孩子是不是真的“不喜欢”?-7.jpg
3 P: Z& A& _. |3 G
9 a, D; L" t% T; w7 s& d- _8 B: O
光有前两点,能不能就让一个人全心全意地积极投入了呢?还不够,人是社会动物,所以特别需要“需要感”(relatedness),而这也是常常被我们忽视的。
! g3 s6 D: c  u; f, t5 Q- R: q8 p4 O$ w7 T" s
3、人最大的需要是被需要
2 q5 }# }- N7 U9 ?
" f2 U0 Y  g  S2 w就拿我自己举例子吧,比如我每周写专栏,需要查海量的论文,有大量的思考,这是我喜欢干的事,因此我的“自主感”得到了满足。同时我是一个特别自恋又自信的人,我相信我有能力写出有质量的文章,而且常爸也不会给我出诸如“如何摆平婆媳大战”“养孩子,就是一场风淡云轻的旅行”这类我不擅长的难题,这样我的“胜任感”也得到了满足。! ?* O+ {4 ^/ O# r" r  I
  o5 F; Z$ ^5 O: X, _+ H6 K0 y
可是问题来了,假如我信心满满地写完一篇文章,却没有人喜欢读,每一篇的阅读量都很低的话,我就会开始怀疑我做的事情是否有意义。纵使我使出了洪荒之力,也感觉不到周围人需要我,这时我的“需求感”就会严重不足,继而失去写文章的动力。$ w# \# o" Z, l  n0 D* o& n
+ h$ b7 E, k- R/ Y" i7 u
兴趣班是坚持还是放弃,要看孩子是不是真的“不喜欢”?-8.jpg

7 o' A+ h7 l4 m* a# [3 a+ ~9 x$ ?7 v4 E
所以,当孩子告诉你他讨厌拉琴的时候,你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我是否认真地当过他的听众?有过由衷的赞美?还是他拉他的琴,我嗑着瓜子玩手机?
' p& k* N% {( F' l3 y
1 ~3 X& a; N6 I0 d0 w2. q1 U4 i+ R5 ^" ]! z
5 @, m0 q9 S3 ?6 x5 ^2 G' @
光谈兴趣并不好使
% Z; K( {2 w4 ]* j& J  s+ q0 P9 k: J9 A9 p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发现,似乎一个人做事的动机和他本来的兴趣没什么关系。确实是这样,在自我决定理论中,学者认为“兴趣”只是一个切入点和催化剂,或者说是一个人成为某个领域大师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
2 M6 x# x, C$ m( p- X
& k3 m9 c2 e! D$ q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对某一领域有兴趣,也不一定就能成为该领域杰出的人,而想要在一个领域做到卓越,这个人必须要有强烈的热爱才行,这种最高境界的驱动力叫做“Intrinsic Regulation(纯内在驱动力)”,而这种驱动力的来源就是我们刚才说的:自主感,胜任感以及需要感。
2 c, ^  ?) E- _+ L8 ~# c- }! s6 [! e7 n  `- T2 p. G# }5 X1 F( q$ E
兴趣班是坚持还是放弃,要看孩子是不是真的“不喜欢”?-9.jpg
: k8 m, j6 \4 [: @: [8 c
  \1 H4 O7 z- |
所以,当孩子说对什么有兴趣的时候,我们要从这三个方面去鼓励;
4 F0 W  Q5 U; ]% `  ?8 ~0 [3 j" s4 s5 ~$ v$ l2 N- l
同理,当他要选择放弃的时候,我们第一时间考虑的,不是想当然认为“他没兴趣了”,而是看看他的哪些需求没有被满足?
% ]+ {+ y( p. G' c; j
7 H, @& C. s- w0 l" g* ?- s* e比如你是不是忘记了倾听使他没有了“自主感”?
; y; [: b8 o$ O3 z$ d
& Q5 c- P) o* W' I是不是只顾着抱怨,没有与他一起解决问题帮助他重获“胜任感”?3 M  `8 b+ t9 T0 X

: Q! U" R& r) \5 [$ W0 f是不是只让他独立练习让他丢失了“需要感”?- g5 t, }! r0 D  V

4 t* {& x0 q) t; k: B2 L即使,最后用尽洪荒之力还是没有扭转孩子想要放弃兴趣班的想法,父母也不甘心这样放弃,因为不仅要考虑到孩子的发展,还要顾及为此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那这时应该怎么办?$ {2 T2 ~5 A4 E0 r* @* O( [# T

  n9 E( m/ {- M- f9 ~5 p4 B# N30 N! \+ r. H0 M
4 U1 ?5 m; A* B0 {; y- ?  E
坚持,还是放弃,这是一个问题  ]; f3 q1 u/ u( R
/ z8 z$ ?9 W! e4 ^7 c: p
首先家长要清楚地知道选择这个兴趣班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选择了足球、舞蹈、钢琴?毕竟孩子的时间和衣服、鞋子不一样,这些东西不好了可以扔掉再买新的,但孩子的时间花出去了就没办法再回来。所以各种课外班,兴趣班的选择上,也不应该是一个一拍脑门就做的决定。1 h1 o; w/ U8 V4 b# h3 Y' p6 T
. ]( K# r7 Q5 p5 K6 a: i. a
而在最初选择兴趣班的时候,除了考察兴趣班本身的水平资质外,父母们还要围绕三点来权衡:8 h) x6 ?/ Y9 q) y. m
8 n1 v7 k+ z  C
1、考虑孩子科学的成长规律8 p3 q3 u$ [3 z6 D
" R) l, F' G8 ?6 \
就是孩子当前的年龄正在发展什么?你的选择可以帮助他更好地成长吗?孩子出生时没有带着说明书,所以这方面的知识需要父母特别去学习,很多优秀的书籍、讲座都可以是你的良师益友。2 w( |9 f  U( e* _; v8 A

& ?) m0 j' J8 |  t5 f2、符合孩子的特点、天生气质
' W* L  [2 Q1 M( i4 r* Y2 F7 K$ `9 T* s/ T1 s4 V2 |. J
硬要一个非常内向的孩子参加小主持人或表演班,和天生爱表现的孩子同场竞技显然不合适。
9 M  p$ n5 V* `: v9 [/ x% n5 X
8 q1 O& k* f6 G& D) ?2 g3、整个家庭的氛围是鼓励,还是反对?# T' ~) p" r4 a' Z: Z, l5 W
! x. c# y  [1 K  ^! K
家里的其他成员对这项才艺或爱好的接受程度如何?比如一个爱好体育的爸爸在无形中给孩子传递出的信息就是运动是一种习惯,比“别宅着啦”之类的苦口婆心的劝说更管用。
* `/ `4 T) m) @  p2 w/ f& e( `8 a( {% r& S! l5 @  R
同理来说兴趣班要不要停,你首先要回头去重新看一遍当初的出发点,即你们的选择是对的吗?如果你发现它并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那这个时候家长就要主动叫停。; q, {9 R' ?; h. n
5 y( [* O% M% H4 E$ ^- n/ b
最后,言归正传,说一千道一万,兴趣班是坚持还是放弃,需要父母把思路捋清楚了:到底孩子是不是真的“不喜欢”?还是有更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那怎么正确地去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其他更好的途径能培养相关的能力?这个“世纪难题”,没有简单的答案,最终考验的,还是父母的智慧。# ?, J. `: c7 B

" X( L1 x% q7 M: N9 Q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谢岳 | 2023-7-25 13: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7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0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