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临崩溃、想放弃却苦苦坚持,那些中国留学生独有的心理困境 ...

[复制链接]
查看359 | 回复1 | 2020-9-4 1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 KY KnowYourself0 c$ S  U0 S9 m
0 s& b( G1 b4 `4 n0 p
KY作者 / Celia、Mikasa
0 C; Z3 Q7 _+ m! e9 \+ p1 ^$ r
! u  H, S7 Q! L; i0 _: n数据 / Mikasa$ [5 V6 J$ s/ j5 j- B) s
( W2 {/ s8 ~8 w9 `" G+ ~
编辑 / KY主创们2 @/ y8 N* c5 D- x6 P  `8 V

# ]8 [' |  r5 [0 e% U. b8 w2 S% ]大家好,我是KY媒体部社恐程度最高的作者Celia。. `" _# j6 q1 l! `7 J4 y
! Q. H# E+ b' u5 r# ]( M
前两天我分享了一些留学期间的经历后,有个很久没联系的小伙伴找到我,和我聊起他的近况。
( \( w% W8 m6 b1 z; X( L. l& Q/ n+ ]) t$ Q3 N1 K: h
这位朋友一年前到日本京都读研,却遇到了很多预想不到的困境:当地没有多少中国人,且老龄化严重、没有多少年轻人;娱乐活动很少,每天就是实验室和租屋两点一线。一个人待久了,他一度感到情绪低落、什么都不想做……
4 w$ s5 C2 h" V
& f; u# N8 s( f. P* X3 `$ t他说,现在他每天都濒临崩溃,很想放弃,却又感到对不起支持他的家人,也担心自己回国后的发展,所以仍然苦苦坚持。# b% t8 j$ \! B- @. e
+ j% _' Y# y+ M9 s
情绪崩溃、想放弃……这样的心理困扰,在留学生当中有多普遍?我们向有留学经历和留学计划的KYers发起了这次的留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 V, d! _& `. ~* B  R0 q$ D9 p  J0 w9 |! p* U5 X$ h& X. P' q3 b" n: j
我们共回收10707份有效问卷。其中,女性被访占86.27%,男性被访占12.10%;大多数被访年龄介于18岁-30岁之间:18岁-25岁(含)的被访占68.84%,26岁-30岁(含)的被访占23.96%。1 n3 P$ ^# \& d1 r+ i) y
5 g. U! Z2 f# w4 y2 C& m
在所有被访中,正在留学中的占53.01%,留学生活已结束的占28.36%,18.63%的被访目前处于留学准备或行前阶段。
6 S6 ?# |+ Y" j% n
3 {( P& a4 q9 P9 k) c调查发现,高达83.95%的被访在整个留学过程中经历过至少一次心理崩溃;44.58%的被访想到过放弃,但其中的绝大多数(94.59%)还是坚持完成了学业。- |, E1 c# t, Q+ e8 e  z
, _( }8 Q2 a5 }4 n% c: E' U0 Q( f
中国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究竟如何?Ta们又遇到了哪些独有的心理困境?来看今天的文章。2 I8 E8 E: B, t- i* O6 Y

9 g6 U  U) o+ {  V! a
U5WR5AD9rio8lR98.jpg

4 P' u5 h& r, T. X

* K7 G# a& @- r6 E% t" @01.
: x# e, Z- o  j- w# E- b' h4 X% [
有钱并不能让心理更健康,但有爱人可以,! X- E  g  }# X# Y/ r/ ~5 ^( ?

, A5 r* b+ E) |% @) b) E社会支持也尤其重要7 ^  d" w$ q3 T) |$ a
) b7 K$ ?* P& }; x3 T
被访们自评了留学期间的心理健康水平,结果显示,留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并不乐观,总体均值为5.74分(满分10分)。
  T3 L* ^+ o3 ~" ]
8 E" u$ b- Y5 G8 ?2 E1 m
Xnvz0uef0qANaUq1.jpg

2 e8 M6 a4 \1 P9 c) [: Z- \% j
3 j9 i8 X# Z# V2 @" s1 N* T
在留学期间,33.20%的被访家庭年收入少于20万;同时,超过半数的被访(53.89%)有奖学金或依靠打工兼职赚取生活费。(觉得留学生都是家里有钱出去“镀金”游玩,可能是一种偏见哦~~)
4 a( x# r% f( I  r8 E" e8 x+ K" |) W, c, T; k7 [
我们发现,家庭经济水平和留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并不相关。换句话说,无论家里有钱没钱,留学生们可能承受着程度相当的心理困扰。
* I! G5 F( Z! V) d9 C- v! f; r0 t
*有爱人、有亲友,心理健康水平更高。
4 t4 w* }$ `/ Y) L1 G
' Q1 h6 \% {! z+ B留学期间,一直处于亲密关系中的被访的心理健康程度(5.96分)高于一直单身的被访(5.68分)。9 s1 `4 F0 }7 q: Z6 Z

1 n, ]* w+ I& Z: i& d8 R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与社会支持有关。49.14%的被访每6-12个月与亲友团聚,31.54%的被访则要间隔1-3年才与亲友有一次见面聚会。在这组对比中,团聚频率更高的被访心理健康程度也更高。/ b( [! e* z# b
) N) j) D, s0 n# W
特殊时期,团聚变得更加艰难。但幸好,发展新的社会关系也可以让异国生活不那么难捱。. S; K' h, |; |7 a! K# |" Y$ L
, j2 `5 R2 ?2 R* B$ \6 l
大部分被访(98.76%)都在留学期间发展了一些新的社会关系(包括朋友、同学或邻居等)。而与新认识的人关系更密切的留学生,心理健康程度更高:几乎没有认识新朋友的被访心理健康程度仅4.25分;有新认识人并且建立密切关系的被访则为6.25分。, t- o' V0 i" s% }; ^

6 p& _7 {$ B- U3 W  I6 D( r* P/ O*压力和焦虑是最普遍的负面情绪。
+ @: L# S" h8 o, e% f+ _2 |$ J: i/ O, C
出国学习和生活意味着新奇、未知和可能性,这也使得留学生们的情绪体验更复杂。我们的调查发现,留学生的正面情绪中,情绪水平最高的一项是对事物充满兴趣/热情(6.57分,满分10分);而压力感(7.63分)和焦虑感(7.32分)则比其他负面情绪水平更高。) l8 s1 G! v* |) a9 v$ W8 j
2 O& q! E5 x, I+ J! l" l! L
RHhVlbu3048H5u86.jpg
8 @9 K6 m% ~7 Y9 ]" ]! D% s& M+ A
* s5 _4 Q# B9 |
Vv7TxUvMOoRPMEVX.jpg
/ m7 h1 k6 F% V# k2 G2 O- @
( q; V1 U* w& f# s
“整体有很多新奇的体验,但压力很大,时常焦虑”,或许是留学生群体的情绪画像。
4 ~* P3 i/ X: N- O
# B/ b: J2 I, P& Y8 x# _6 H02.) i+ A) D) W7 a) r

( O  j8 z9 }! J+ i' q2 L1 H- r语言障碍还不算什么,
2 j% `+ ?/ }$ h/ X  U9 \0 Q  e$ z0 H+ F
交不到朋友和学业压力,才是更严峻的挑战。
' d3 x7 Z( Q0 ~" n
8 }" |8 m, T/ k: b有研究认为,留学生除了需要应对学业压力(Rice & Dellwo, 2002)、个体发展问题(如心理自主、经济独立、身份形成等)(Furnham, 2004),还面临学习不同语言、适应异国环境和新的教育方式带来的额外压力(Khawaja & Dempsey, 2007)。
) |% t" r3 s% i
# Z) A  I3 Z& i9 U" z, m$ \8 R而在我们的调查中,留学生产生负面情绪或心理困扰的原因前三项分别为:学业(71.90%)、社交和人际关系(52.93%),以及语言障碍(45.90%)。0 f- u% h) a2 Q+ g

! E. C: ~! y. ?5 R3 ?/ S
tXOUU2chgVCSekHc.jpg

, k) }/ j- I& j7 J0 h* m" q; f& i4 p3 M
! u5 q# f: y% Q' b5 |5 a! R
我们和一些被访聊了聊ta们的真实经历——; q7 g/ w$ L9 o9 b' t: F. {
/ n6 x5 v  U+ q# s. Z
研究生第一轮申请是我自己独立准备的。因为提前毕业,需要同时正常完成课业和实验。申请的压力也影响到了学业,就觉得很难高效完成所有任务。
! k% i& q% H) L/ c# l3 j# @" a" k, K0 n
等待offer的过程中心里特别焦灼,很担心结果不理想,父母也在催问我结果如何。感觉自己一直被多方面的压力和焦虑包围着。9 o, o5 T, u5 w& `

' T# k! m9 u* C1 ^" i—— Stella,23,女,本科在美国,研究生在英国,留学5年  ]) }! m+ t3 g$ Z
( c( Z5 T$ \4 t% P& _. m9 n
法学院每周阅读量两三百页,上课老师会点名提问,每门课要自己总结上万字的资料,期末考试三个小时要写两三千字。课业之外,还有很多和找工作相关的事,了解行情、networking、准备简历、面试,等等。每天都觉得很疲惫,时间很不够用。
; F+ ^' a7 X. P* ^# J
' _$ S7 P7 v. p, j1 C—— 傻狸,28,女,留学美国3年7 b! G8 Z% k; T' o! E
9 j% v8 h( o% i; I; w& @
除学业挑战外,留学生们也可能难以适应新的人际关系,或是遭遇同辈压力(peer pressure)。
1 X9 Z: l9 Y2 ^
& @# L+ p, R, o6 W$ T" f( N前几年参加活动,遇到过有同学因为你不够会打扮、没有背很贵的包而不跟你说话、不在社交网络上放跟你的合照。其实大家家境差距没那么大,我只是不习惯用这样的方式去social。- l8 X  }/ z6 o" k
% h2 v2 E9 I' g/ v. h1 v+ Y
那时觉得很不甘心,想要在提升成绩的同时也满足这类“社会的要求”。但后来发现,一旦我花时间社交,成绩多少会被影响到。那时我感觉很沮丧,觉得学习和社交无法平衡,努力了也没办法都做到最好。) n8 m% K# o& D; w! q5 c- z

* {( z; o" D2 F—— 我有一朵小红花,24,女,留学澳洲5年
' i" k" x9 t; m0 B2 l' G! ^) d+ t7 k0 _/ S& ]2 V
而对于一部分留学生来说,语言障碍也是造成ta们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 H; R( v5 u+ f) V$ u. y
2 j1 O7 q/ |4 h
我的英语阅读听力写作都很好,但一讲口语,就会浑身颤抖、舌头打结。我只有确保自己说出来都是对的、准确的,才敢开口。所以和人交谈时,我只敢挑自己会说的,而不是自己真正想说的,感觉特别痛苦。
& q8 s1 f2 V9 F/ t  n$ F9 P4 t. M# a; _% @6 ^2 ]' p; T
我看完了市面上几乎所有能找到的语音纠正视频,努力练习,却还是没有什么提高。久而久之,我越来越封闭自己,也越来越不自信了。
! x: \3 v9 c  T9 J* ^2 W* c! {- s5 x8 h  X* v) I* ?% f8 Y
—— 七七,19,女,留学美国2年半
$ v3 b0 T! j) M6 f+ g5 O8 h4 J3 V
: f; J# {. m7 N7 t值得一提的是,经济情况(42.20%)也是留学生产生负面情绪或心理困扰的重要原因之一。
  R/ e9 O, T( |# K7 n4 v. G+ S# i; A/ n4 b8 z1 |
其中,最造成困扰的是学业方面的经济困难(30.01%),包括学费昂贵、书费贵、奖学金申请困难、贷款受限等,其次是住宿方面(28.24%),包括租金昂贵、交租手续繁琐等。
1 }, l9 v4 @, }: m$ v$ _# W, f; f! Q" d# V
出去留学才知道,打车费贵不贵,要看你运气好不好。有些当地的出租车司机看你是外国人,就会乱打表。像有一次我打车,去程司机收了我30欧,回来的时候同样车型的出租车,收费变成了15欧,我才知道自己被坑了。虽然钱好像不多,但就特别生气,还有点委屈。类似的情况发生多了, 就不太敢轻信别人了。
5 O, G5 S4 F( a" Y+ L7 z8 }
( M( i7 ~. E' S9 w—— 未知子,27,女,留学欧洲2年; X9 h; h9 {5 Z% W
$ _+ \( A% p) v5 A9 ~7 Y8 U0 V
hZ15d5M05eW3E55x.jpg
: U$ l7 Q2 V7 ^) G) Q

; ?2 p! Z$ }% l6 l* x0 e& R, e03.& L* C1 W  ?  O/ z4 O
8 {2 ?; U9 X5 f' ?5 K
跨文化经历,带来更深层、更复杂的心理变化& G6 Q4 L1 l5 p* |2 S/ G
( [8 T2 ]5 z4 H# a+ |& a
在过去的文献中,“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是经常被提及的心理挑战(Ward et al., 2001)。但最近有研究指出,仅将留学期间的心理变化概括为“应对文化冲击”,是过分简化了留学生在跨文化过程中的复杂体验(Jæger & Gram, 2019)。
) N# M( c: Q5 l3 l) D5 L1 S0 g0 c  T9 ^
我们询问了一些被访面对文化差异时的具体感受,而后发现,与其说留学生们是因为某种“冲击”而感受到压力,不如说是有差异的文化环境引发了ta们对跨文化身份、价值取向、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而这一探索过程,也伴随着独特的心理困扰。
8 O( w" u: I4 ]' [8 ~2 d5 l6 T: ]5 N& j. Q; e" V
在国内和美国,我分别有很稳定的社交圈子,但我还是会感觉在两边都没有归属感,好像哪里都能去,却又哪里都不属于。
/ z) h5 t+ F5 `8 _! b- ]
: k, }# _3 n4 U+ Z  k每次放假回国和没有出过国的亲友聊天,都觉得我们三观有很多不一样,很少能有深度的共鸣。而在国外,我的朋友虽然不少,但毕竟彼此成长环境不同、有文化差异,我也不愿意为了融入美国主流文化而丢弃掉自己的东西,所以,我和大部分的外国朋友都难有深层次的交流,关系也难以长久。
: z; E5 C8 D' \% I4 B3 M& x1 _  n/ [3 \; A* P7 L' @3 r' M) Z1 ?, e
久而久之,我觉得一切关系都只是暂时的,没了就没了,也不会太放在心上。我也不再期望能够维持长久的关系。悲观一点来说,我除了过去和现在以外,好像什么都无法确定,也不一定有办法能够去拥有。
& V" l! G8 k# F9 b  c$ y
3 e5 X* D8 S6 I5 U—— Jackie,21,男,留学美国6年" C& K# m4 v$ Y* X- c

0 h, S3 m7 g  t+ M) t) n04.
1 |$ B6 [9 J# [: |8 `& h5 v8 ^! v0 Y! w" K! E5 F6 Q2 y
过半数人选择自我调节排解心理困扰,1 K& ?5 D7 \4 b1 B: h
5 O! j" G& W7 H0 r
但更有效的方式必须在关系中发生。/ U" c/ A7 m% r( J  k; O
0 K. p5 w$ d4 B
研究显示,不良的应对方式是加重心理困扰最关键的因素(Khawaja & Dempsey, 2007),而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对于缓解心理困扰至关重要。. ^+ A4 t: [6 v3 H4 c

% c0 m5 s- B/ s% X- |& x在本次调查中,被访选择最多的三项应对方式分别是向恋人、朋友或其他人倾诉(71.98%)、自己一个人睡觉玩游戏进食排解(55.42%),以及自己进行一些身心练习(38.69%)。
7 }/ F# A; n9 _3 F- c6 G& f
/ X, h/ K! A0 V3 k# O
vFdWLNMWWfv4LK7G.jpg

1 p5 w) {6 q9 v; }) T( U7 W5 U

; P3 H+ f2 }2 `- V9 x# w0 }) a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很多人“选择”自己一个人排解,但被访们对其有效性的评分是所有方法中最低的,仅5.84分(满分10分)。4 \6 i, X4 F- z3 S9 c/ r

) }. H" X' [' v; M* K尽管咨询专业人士(7.02分)、向导师或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求助(6.15分)等应对方式更加有效,选择这些方法的被访占比却较少。
& N3 \- i  A; S& _$ T6 L
& \* ^* _, C# A8 y( f+ a! l而选择人数较多、且有效性较高的措施分别为:培养和投入兴趣爱好(7.65分)及进行身心练习(7.26分)。
0 ?% [/ o( n; R1 P% }
) z1 Q2 K1 x: l' a5 l2 A
dbeh2MI4Sv9vNAYW.jpg
2 b& V* m& \" w. R4 E  s
$ K$ H6 w$ {0 M( _" w: m7 A
刚开始异国恋的时候非常不适应,从什么都是两个人一起做,变成了什么都是一个人做。我在异国他乡非常没有安全感,觉得没有男友在身边,留学也没什么意思。
- S1 Y& l! D. W4 }" r* B; W0 e8 \# F5 R8 p
后来调整心态的一个契机是,我开始学习自己做饭了。在过程中,我逐渐感受到了新生活的新体验。一方面觉得学做饭很新鲜,能让我从积极的视角去看待一个人在国外生活这件事;另一方面,技能的增长、创造的成就也让我觉得很踏实,给到我一种“我好像也可以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信心。
& m- A0 n+ A  w; B8 D$ C5 M  s, i5 F  t- P% H7 a/ o; H
—— 阿妍,22,女,留学澳洲1年/ W! L2 V: h3 s- p
( r$ R! B- B0 ^/ B
PqR7413F2PRR9D40.jpg
2 G1 F1 w6 {1 ]4 R$ Y+ s
+ ]  B' ~( s* d8 c: |
05.* X9 O+ @0 X+ ?

/ l/ n1 {% {; n/ N1 Y+ t留学在外,如何维持更好的心理状态?
. z  R- c7 r" s! ~! o( m; q* z# j( o& _
在文章的最后,我们想要结合自身的留学经历,提供3个实用的小建议,帮助大家维持更稳定、积极的心理状态。, j1 o7 c& ?5 y9 ^

  u/ j; m' h1 S1 V1 [7 R% @  {建议一:临行之前,做好会遇到心理挑战的准备。
) T. p# A( l4 M" \/ J6 b' ^
$ n% C7 I: p1 l3 o从决定留学开始,我们主要关注的都是学校排名、师资、校园环境等方面,却容易忽略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心理困扰,也容易低估心理压力带给我们的影响。(作者Celia:本科就读的学校就是出了名的压力大,去之前我根本没当回事。后来?后来就是无数个通宵啃paper的夜晚555……)) l' s& P/ c+ e2 J* l6 K+ Y

' B3 X: Q1 ^; R针对留学生群体,有关心理健康的信息往往是相对不足的(Hunley, 2010)。因此,我们更需要尽早做好准备,主动去了解学校的课业压力、生活节奏、在校生心理健康水平、可能遇到的心理危机,等等。% |$ |6 F) U$ R# l

2 j3 w3 R- }8 M  E建议二:做好基础的自我关怀。, z0 E4 n" d' B% _
  Z+ y) x7 u) d1 d2 ]+ Q% s) N
在日常生活里做好自我关怀尤其重要,这样在压力集中出现时,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心理学家Christopher Willard建议留学生注意避免“HALT”——别让自己太饿(hungry)、太生气(angry)、太孤独(lonely)或太累(tired)。(数据作者Mikasa:一饿就不开心本人,在香港的时候曾一边大哭一边炖肉汤,喝完就活了~)8 e+ N1 B; m+ }7 D0 t5 ^
  N/ N0 s1 U+ Y/ }5 O  m
建议三:主动获取多面向的支持资源。
& S+ x: Q) ?2 h$ m0 E! m. O* Y! [- k. Z: _0 i( o$ ]
有被访表示,“平时心情不好,出去玩玩就缓过来了,但是赶due的时候只能在图书馆通宵,就特别压抑”。单一的支持资源往往是不够的,因为一旦它暂时缺位,我们就可能陷入无助。0 n/ d( N6 a4 M7 k
# q, k* T7 Q. }( @' h6 C) n( R
我们建议大家,主动去为自己量身定制“心理支持资源包”,其中的支持资源可能是朋友和恋人的陪伴、兴趣爱好、能带来慰藉的小物件、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的专业咨询服务,或是心理互助团体,等等。只要对你来说有效、可及,就值得你去探索和尝试。
; T& S8 s" D4 I9 [1 [' K
9 v) t( q- q+ P, C+ f. [/ r以上。
" {2 }6 }0 K3 {% u# W8 r+ S# g& i  a
References:7 K7 ~: Y3 |; ]* D: C/ c
! Y; B5 L& L. ^3 Q; q
Furnham, A. (2004). Foreign students: Education and culture shock. The Psychologist, 17(1), 16–19.
; _& Z# {* [, k9 v7 i! o$ X: R, E2 b: Y/ Q* k
Jæger, K., & Gram, M. (2019). Enduring not enjoying? Emotional responses to studying abroad among Danish and Chinese students.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1–15.
6 R" v, v% k9 M2 z# S& a# J- l( I9 i* z4 ~8 `9 F. _- L
Hunley, H. A. (2010). Students’ functioning while studying abroad: Th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loneline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34(4), 386–392.
; C: Q; J  a  z: B, A: k( O
) `# \, z4 m2 c0 v* [  N& CKhawaja, N. G., & Dempsey, J. (2007).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tudents: An Australian study. Australian Journal of Guidance and Counselling, 17(01), 13–27.8 @+ {) z% t1 {' O
( P! m, k1 _9 B+ ?
Lagerfeld, N. (2016). The mental health costs of studying abroad. Vice.
  \" G0 n- T$ k7 N$ \0 q( x# t) ?& `6 {  I  f, t, s( T
Nerdrum, P., Rustøen, T., & Rønnestad, M. H. (2006). Student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 psychometric study of 1750 Norwegian 1st‐yea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0(1), 95-109.
% N1 ~! Q# G" U4 \0 w
1 F; M8 P, Y8 Z0 J- [Rice, G. H., & Dellwo, J. P. (2002). Perfectionism and self-development: Implications for college adjustment.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80, 188 – 196.6 r6 q+ Y/ E+ r4 a0 ]

4 _) q' x. O$ r1 A' A' w4 \7 {Ward, C., Bochner, S., & Furnham, A. (2001). The psychology of culture shock (2nd ed.). Routledge.! u9 r( ~2 J1 N, D/ J
6 Z1 V4 ^4 l- G1 [3 `: `5 ^
阅读原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