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前,先说一说自己的背景吧
& @7 i5 a5 l* Z+ [美本top 30 经济辅修数学
2 r2 i) J$ M& \& X5 F b4 M0 [6 q硕士加拿大top 1 商学院 商务管理& e j+ r0 C' u9 Y) ~0 T1 f6 n# t
海外工作两年,加拿大最大通讯运营商市场营销部门负责竞争对手洞察 (个人认为不太transferable的工作经历)+ }0 i$ L5 }! \5 d% q' i
世上海归千千万,如果笼统的叙述找工作的方法及感悟不一定能适用于所有海归,这边我想针对以下背景的海归给回到国内找工作的一些不成熟的心得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 n4 r* \7 _# [0 y" X2 j S1. 商科背景
4 _" ?- p8 F t2. 在国外有2-5年工作经验,但回国想从事跟之前经验不对口的工作0 D0 u5 r# h% p* s3 Y' P
那么海归找工作到底难在哪里?
$ R% `0 ~" O3 h( d! W1. 不知道在全新的市场如何给自己定位。( ]4 S3 }1 ?% I: `& [, O6 Y
国内和海外的就业环境天差地别,国外的就业市场相对国内,更加有秩序、清晰;一般留学生就业的行业、公司甚至是function相对集中。但是,回到国内,一下子发现可选择的范围变广了很多,从行业、公司、和可选择的工种来看, 选择一下子放大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由于国内的市场market player较多,且只有一小部分是reputable的big name,其它的公司很难仅仅通过名字来甄别好坏,需要更多地尽职调查去深入了解
! _9 Z1 x6 N% K9 L! R& {$ v- O; Y2. 国外经验和自己回到国内的定位不匹配。) j7 C0 v9 S$ t9 w
在国外可能因为可选择的function比较少,再加上文化和语言的障碍,导致没有在职业发展初期进入自己最想去的职位里面。很多留学生在国外会选择偏数据分析类的岗位,这类岗位对语言要求相对client facing的岗位较低,也比较容易拿到工作。但是实际上回到了国内后想彻底更换行业/function,去做偏client facing的岗位。比如,之前在国外是做数据、分析岗,回到国内想转成BD岗,会遭遇到一些尴尬。由于经验的欠缺,无法通过之前积累的经验以投递简历的方式获得面试4 P' t, S! u. z
3. 由于信息不对称,教育经历和工作经历无法被本地的recruiter/HR认可。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说吧,在加拿大辛苦找到Bell的工作,回到国内后没有人认识,心里苦! s$ Q6 j1 V. \/ y) ~3 Y
如何解决我说的以上三个难题呢?
5 w! _8 Z1 b6 C, Z/ Z9 w- l3 C1. 关于个人定位
9 Z+ u/ n2 O0 p如果说外界的环境让你眼花缭乱,频繁受挫让你迷失自己的方向,那我的建议是关于回到国内第一份工作的选择一定要从自身出发。有一个大致清晰的目标很重要,这会大大提高你的求职效率。因为你只有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你才能说服HR和招聘官给人家一个why should we hire you的合理解释吧。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最根本的product market fit的问题
6 L9 B* R8 E# u iStep1 想清楚你是谁?你与身俱来什么样的特质、优势、劣势?你感兴趣的行业或者发展方向是什么,先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也许,由于不了解国内行业、公司内部的职能划分,你只能给出一个描述性的笼统答案,还不能落实到某一个行业某一家公司上面。这没有关系,但首先你要保证你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s7 a2 [6 d7 f; F k* o
Step2 Be proactive真正的把你自己融入到这个大环境中,在最短的时间尽可能的去获得更多线索,来丰富你对这个市场的理解,也绘制你的地图。那么,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线索? 很简单,去和人接触。去见朋友、校友、去实习、去面试,通过一次一次的信息交流,你会对一些行业players、公司文化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了。找工作是个概率问题,所以一定要尽可能的把所有可能的渠道都开发,因为最后你会感谢那个没有错过每个机会和可能性的自己。在一次次的测试和了解过程中,你的目标工作画像渐渐清晰。
) Z1 {6 w: ~( ~: T7 b: H你的工作画像的纬度有哪些呢?2 u6 K9 O* H, @
比如:行业/公司在行业中的市场份额/工作内容/收入水平/公司文化(是否海归友好)/地理位置/上班时间,是否需要加班。在这些条件细化后,你会发现你的目标更加具体了。7 W8 N) V/ o% V
如何跨越经验不匹配的鸿沟和generate leads?
" J% I$ {' U/ @* d) W1.投简历5 `; |- W1 n( o! n: [4 D
如果你过往的经验和你要申请的职位没有一点匹配的地方,那我建议你不要用以前的简历来网投了,那样不会有丝毫效果。这就好比,人家明明是颜控,你跟人家说,我很丑但我很温柔。如果有一些弱关联,还有可以弥补的空间,那可以根据别人的job description来适当修改你过往的经验,提高关键词的匹配程度。通过阅读job description和在求职App上面和负责招聘的经理/HR沟通,也是一个获得信息的过程。沟通的过程中,请你一定要根据职位和对方的喜好来tailor 你的message。这样可以提高一个消息的回复率,和更加了解对方的需求。这个找对象一个道理,第一次聊天得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答题,懂吗?+ P5 M. [7 W, b& x" X/ z* E4 K
通过修饰你过往的经历和tailor简历可以获得一些面试,但是风险就是,面试完发现匹配程度并不高,面试通过的几率比较小。没关系,毕竟人不能永远伪装自己,最终目标还是找一个合适的。但是没关系啊,每个面试都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你会了解更多别人需要什么,别人的公司文化你是否能适应,更快地来绘制自己的地图。也许通过一个面试,又获得了另一个更适合的面试。完美的利用每一次与人产生深度沟通的时间,看看有没有再别的更适合的机会。
0 v6 W* F3 G& `6 K& ^推荐使用的求职App: Boss直聘/拉勾网/猎聘同道/卓聘
$ t7 C* a6 X+ [' ~1 S, O& l: [2.找校友背书! K7 `. ^5 r# X4 w3 U# Z' ?
更有效的方法是去和有决定权的人去pitch自己,让他相信你完全可以胜任新的工作。这样越过HR通过过往经验筛选简历的过程,让decision maker去推荐你,给你背书。其实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是过去十几年二十几年经验的累计,过去一份工作并不能define你是谁你可以做什么事情。这点需要你自己去证明。如果你真的知道自己是谁,并可以证明自己可以做好一件事情,我相信对方是愿意给你一个机会的,毕竟这是双赢的事情。# z! z7 ^9 a) f$ {# q
那么去哪里找这样的人去给你背书呢?去找认可你留学经历的人啊,第一个路径就是通过的校友网络。你需要通过参加活动/发 linkedin message去获取第一播种子用户,我其实觉得线下活动效果更好,因为直接从获取用户跳到了激活用户这步。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建立信任留下印象效果肯定比发cold email好多了。
; R4 |1 }) N: u& \8 T 3.coffee chat的文化国内有没有?
% g% z, |; i8 N' g在国外的时候,为了找工作,相信不少人都有过约coffee chats的。到了国内,由于大家可能工作都比较繁忙,个人的一个体验是会回复coffee chats邀约和有时间出来见面的人变少了。这边还是建议通过认识的朋友校友来直接推荐朋友或校友认识,通过熟人的关系来打开社交圈。
) a b" N5 r# x: O2 S9 M说了这么多抽象的理论指导,说说自己的个人和身边朋友回国找工作的感受吧。 U4 N" R& {0 D9 d6 r1 k
17年11月月底回到国内(有offer),入职一个月后觉得不是很适合,辞职开始找新的工作。当时我的目标还是想找一份互联网方面偏市场营销的工作。原因如下: t! j9 u* T2 x3 v" C" B8 K* n
1. 互联网行业发展很快,薪酬水平相对较高,行业流动性高,比较适合我喜欢改变和新鲜感的性格
3 ?. ?. i1 p6 w; G1 z3 e* p) y5 }$ _2. 之前从事的通讯行业实在太过传统垄断,自己实在不喜欢在大企业里面做螺丝钉的感觉,希望国内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可以发挥自己更多能力的和有更多尝试空间的。这也是我没有投递一家大厂的原因。另一个原因是不喜欢996。
6 {& u1 U f' \( p F# ]4 H+ d# l3. 继续选择市场营销方面因为自己觉得还是相对有兴趣的一个方向加上已经有两年经验,也不想从一个小白重头做起8 e6 c2 j( M$ J, q* A
回国后受到的打击:
, O/ \! Y2 ?3 V8 C& W0 ~6 n1. 投了很多互联网的工作,除了杳无音信的就是面试完杳无音信的。毕竟经验不对口,这也算是情理之中吧
1 _4 k- A6 z3 m' ~2. 面试过程中,感觉和面试官各种气场不合。感觉面试官对海归有偏见对我以往的工作经验有鄙视。愤愤不平好嘛,虽然自己也认同之前的工作确实没有太大value added,但是毕竟也是top 1 Canadian brand好嘛。。。你以为这份工作很容易找吗。。。说多了都是泪,此处省略一万字
" K! [ A3 G% ?" ?7 J3. 面试过程中碰到一些公司觉得非常不正规,里面人员素质也差强人意,有很强烈的不适感( w9 {* N2 ? ^+ _$ k( X
4. 碰到一个本科的校友,一开始想找我去他们公司的(一家小创业公司),各种打压我让我不要有海归光环,把自己当成名经验的毕业生,从0做起。喂喂喂,不想给工资直说好嘛,少来套路我) z8 S1 u0 t" s% k; L) n
好吧,经历了这么多打击,真的挺迷茫的,但是我知道自己的价值,不放弃继续投继续找呗。我开始改变策略,从海投(成功率低)变成请朋友、校友帮我推荐。过年前,参加了加拿大校友会的一个年会,意外的是,校友会上都是大佬。什么瑞银VP,平安信托VP,中银大佬。。。。。。虽然对金融不怎么感兴趣,但是还是主动reach out了一个大佬级校友,校友非常平易近人,直接约了在办公室见面聊。这位大佬也是在多伦多工作了多年回来的,他必定很能体会我的出境。这种共鸣和认可让人瞬间能建立起信任关系。校友特别实在,直接给我开了价,还说看在我有两年工作经验的份上给我多要点工资。说实话,工资挺高的,非常心动。
9 L. P: U$ |, u) {* T2 f回家后,虽然很开心,但也没有只是等着,还有再投别的互联网方面的工作。又接到一个面试,结果发现招聘官是多大的。也是在美国和加拿大都有过工作经验。一上来就对我的教育背景和职业背景非常认可了。加上我面试过程中表现的很不错,当时聊的特别好。直接根据我的经验和我的兴趣来create一份新的工作。当时投简历投的是海外市场运营,最后offer给我的是做产品经理。聊的非常开心,企业文化也很符合,说实话已经不太想去金融的那个机会了,虽然金融的机会加上bonus的收入是这份工作的2倍。
1 H' e; Z: _* X一是觉得金融的那份工作自己不是很感兴趣,不适合自己的性格,工作内容可以发挥创意的空间比较小,不是自己喜欢的。二是感觉总觉得是一个资深校友对自己的施舍,不知道自己能否真的创造价值,真的被认可。好吧,那就决定去那家互联网公司了。
( |. t1 q T4 I- `办理入职手续前2/3天,又接到了现在公司的电话,让我去面试。这家公司是之前一个朋友推荐的,来面试之前,他有介绍过这家公司非常喜欢招海归,老板之一也是外国人。公司文化非常轻松开放,地理位置也很好。来了以后,真的是这样。面试我的经理,完全没有纠结于我过去的工作经历行业是否对口,二是基于我这个人的谈吐、说话逻辑性、各方面能力来判断,聊的非常好。这份工做偏growth marketing方向,跟我自身的兴趣有高度的吻合。公司环境我觉得非常好,经理说话也非常懂礼貌很尊重我。我当时表达出已经接了另一家的offer,这两天就得签字。经理立马请了副总裁来给我面试,第二天就把offer发到了我的邮箱。我觉得就是这家没错了。' Y8 q5 U3 ^6 s! K
工作解决了,我又想着手解决一下海归social/交友的问题,建立了一个微信公众号,日常组织海归分享会。邀请优质嘉宾,如Forbes 30 under 30的海归们来进行创业、职业方面的分享。给海归提供mix & mingle的机会。 想了解的朋友们可以加我微信 HIMU-seaturt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