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

[复制链接]
查看8771 | 回复5 | 2023-1-6 23: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限于小轿车类别,本身不是很熟悉车子,但是经常一眼看过去都大概能看出一辆车的档次,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差别这么大的外观呢?汽车把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
123464388 | 2023-1-7 01: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外观所谓的廉价感是造型美感(精致)vs. 实用性(各类空间/人机工程)vs.  法规要求 vs. 大批量制造难度等等各方之间的博弈权衡与妥协。
2 w/ E; V; ?5 P5 B% c1 c很多概念车都是很精致的,造型阶段都会有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重点突出品牌的一贯性符号和认知。以沃尔沃举个例子:
+ {6 G( w* z8 \" ^* t3 O4 ?& m. R# \" q4 I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1.jpg   l" A9 t$ ~: ]4 `( t
3 O+ b  I% j$ i1 ^
概念草图) V: L; A/ \! z3 O/ m% }
3 d; q: K" Z! }
在概念手绘草图阶段肯定会以重点特色线条为主,先勾勒出核心特征点。这些通常都是品牌有一贯性传承的,也就是造型上的品牌基因,反复强化之后给消费者的固有印象。比如一看到双肾造型就想到宝马,一看到雷神之锤大灯就知道是沃尔沃。! {& }+ Q$ o- x$ K

' V$ E; I9 u2 I$ z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2.jpg
$ \* w# x/ h$ l5 M0 Y" }) e
2 T7 a# z0 B& T; t  }4 K草图之后的一步步细化润色
# {: E# G) Y# U% V4 T% j+ |0 g" E! q4 y
勾勒出核心线条之后你看这造型是不是很精致和帅气!让人看了一眼就有想买的冲动。% [2 ^7 E0 ~- x$ \" N' @( ?) o/ C
但这时候各方需要合力博弈以及努力的点来了...
- M. S; A0 J* w/ X& \" y7 L比如法规要求车必须得有后视镜满足法规要求呢+ ~% B1 c! s! {, B
✓ 加大了后视镜,车变丑了,看上去精致感-1
6 K( T' Q% J% l5 i4 c精致感最终面向法规需要妥协
5 g' d5 B8 q) n4 M  _* Y比如设计说这么大的轮辋,这么窄的轮胎,对乘坐舒适性,成本,室内空间侵占各方面影响都太大了。8 N3 a) F$ `& J! E1 {/ U& N
✓ 减小了轮辋,从市面上选择轮胎,看上去精致感再-1
* }; j* s8 R$ v, L- F. L8 E比如设计说这么窄的车窗,车内乘坐的视野太狭窄了,开着视角盲区太大了,不安全。
  ]  w4 ^' t: m) P$ @0 d✓ 车窗加大了,视野变开阔了,但精致感再-1
& O% \. j/ P& `2 O比如没有门拉手,实用性有点差呢...
6 d3 l2 Z; G- l4 y  {* O✓ 增加门把手,精致感再再-13 S# Q0 C$ ], V) ?, ]! a
还有比如室内头部空间,膝部空间等等...各种妥协和博弈在,就不一一列举。
" d0 n  Y, a+ R  W; u; o6 V精致感最终面向实用性需要妥协1 i, X, g8 j2 T# ^1 z% _( Y
造型向法规,设计实用等妥协,达成了初步一致认知后,这时候工程制造可行性也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4 s& i) v: D& v* |1 f
比如这车身侧位的特征线和弧度太复杂了,冲压容易开裂,生产节拍好难上去,大批量生产咋办...
& W( J& u, ?8 ?$ F! u: N✓ 锋利而又精致的线条就变得更圆润简单了,精致感再-12 I# J/ [1 D# K" {+ t
精致感最终面向大规模量产可行性妥协% R, |  s8 e2 t
大规模量产的汽车终归是个商品,是需要满足多方需求的。而满足多方需求的,最终都会变得适当平庸。多方博弈之后,实车就会会和概念图有所差异,至于差异多少,就看车的定位到底是怎样了,越贵的车,越舍得付出高代价获取美感:
/ Z: j2 {0 [4 A5 L- X' s7 r. _" |( [" K7 G, R4 P; e# R9 K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3.jpg
, j7 P0 @, O5 Z2 K7 f* I9 |  @! G8 d" X2 f* G+ a
概念车, E( x# T4 r7 d) M  ?/ C" P
( |. c7 E+ Z* ]5 e! ?6 I/ z' x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4.jpg
" `+ I( u4 ?9 V" P6 C% c* H3 E% r
6 M4 ]% |6 V  S5 z7 z9 f量产车; @2 M, C( w* M& L% \# E8 K  ]: @, h
9 M* Q1 J- n# R# O
什么样的车或者什么样的人会不在乎车辆实用性,追求极致的精致呢?1 y, X5 G7 }$ ?6 B/ N  ]
那就得提各种不需要大规模量产,只适合于小众人群的超级豪华跑车了:
3 w: q$ Q' l4 U2 {1 ^✓ 品牌方为了完美造型精致感,可以付出足够多的成本5 b3 q& F; b) t/ j4 n9 X+ ~0 G4 `
✓ 消费者可以为了完美造型精致感,可以忍受极差的车内视野- M9 C, S1 B/ U; E6 @* M
✓ 车一共就造几百辆,工程可行性也不会为了大规模生产而烦恼) I7 c- i- [" h& R. q  D9 ~
几方一起为了“艺术品”的精致感而努力,消费者又愿意为精致感买单,所以才有类似三大神车的存在:
" T# x, ]/ z' r8 \4 F, n* G
0 A9 D. M8 H7 @5 J* @# u- O  I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5.jpg
' v* ]: ]& S. C- G2 n2 e/ P% @: r! U4 I% B9 ^' k# j" d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6.jpg ; W1 m) O5 V& t( `  O" s
; i# U* P. k  S6 T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7.jpg " ~+ a$ _' J# p$ {  s9 t; E9 {
欢迎关注我,一起聊聊各种汽车的故事:
! W: V- n" U/ U- L( M蝈蝈一直都在家
" v3 U- C4 H7 h, u* l为什么电动车都突破 800 km 续航了,还是无法消除里程焦虑?7 m/ c  X) s$ u$ X
如何看待雷军称小米造车需挤进世界前五,年出货超 1000 万辆才能成功?0 d) B/ v8 H' R2 s+ ^
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人后悔买新能源汽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套克克j | 2023-1-7 07: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涉及到行业内一般称为“感知品质”的问题。一般汽车外观是精致感的塑造需要在比较好的工艺基础上叠加很好的设计。个人接触这个领域少说也五六年了,也编了一些公司里的标准什么的,有一些经验、有一些心得。虽然现在因为各种原因也不再直接负责感知品质了,借机把这几年的积累分享一下好了。 / e, l, A' l7 S% j. I5 j4 F
概述
  l7 \; U! Y- B. L# f4 X2 w" Q7 P5 I+ @. |( j

+ Q: n! O2 W6 [" n# N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1.jpg 1 H+ h8 X8 t$ N! C& e  t
我个人理解感知品质要做好,也就是让汽车的外观更精致,减少廉价感,涉及生产设计两个环节。7 Z+ c5 ]) c1 e( _
生产——主要是基础工艺方案,行业内虽没明确划分,但我个人主要会把它分为两个派系:一个欧美系,一个日韩系。- T. |3 x, z7 P. o% [" ^4 A& R
    1 ^# c/ \0 {, i; C" ~
  • 欧美系,更关注性能和品质,在车身钣金上多采用五序或以上的冲压,一般采用整体冲压的内门板,一般也都采用激光焊接一些外板(奔驰、宝马的顶盖除外),在内外饰塑料件方面多将整个系统打包给一流供应商(如佛吉亚、延锋等)做结果管理;
    4 A! g  P7 B+ h0 ]8 G; @
  • 日韩系,更关注成本和可靠,多用四序冲压,一般用辊压窗框,也很少用激光焊接,在内外饰塑料件方面,多是自家供应商,更注重过程管理。: y2 j, t+ |1 ^+ U
设计——也分为工程设计和造型设计两部分。: z$ A: p4 O/ f. m& S

    0 I' e8 J* T2 S5 E) u8 b1 a
  • 工程设计中的方案选型与基础的工艺方案相关性极强,所以基本也可以分为欧美系和日韩系。最肉眼可见的区别比如:欧美系多用锻造(铸造)铰链而日韩系多用冲压铰链;欧美系的胶条多用短唇边(奔驰除外)而日韩系多用长唇边;欧美系的水切在中高级车上多为铝合金冲压而日韩系即使高端到雷克萨斯也只会用不锈钢挤出(或者冲压)。工程设计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就是B面的设计,也是很多公司做感知品质的重点
    , e8 s# z3 w' N2 Y* ?/ f8 I: d
  • 造型设计分为A面设计和一些细节和匹配的截面的设计(DTS设计、间隙面差、匹配设计,有很多叫法)是感知品质设计的另一个重点2 m  K, [7 j5 ]& @/ W) l7 h
有些公司工程的B面归造型设计,而匹配截面设计归工程部门,其实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我这种分发是我觉得效率最高的。比如B面让造型用A面团队去设计自然最好,但有点大才小用。而让工程部门去设计间隙面差,有时候会忽略设计本身的意图。
需要注意的是,最后的工程B面、造型A面和截面设计等,在上面的思维导图中看似没有展开,但其实是最重要的(工艺和工程方案一般都是既定事实和企业标准,极难推动改变),也是各个公司的软实力。
1 b$ F& R1 m/ X5 D8 X$ P' p7 \& h工艺方案
* ]; J! u: x& x2 ?: R
! H) v5 |/ c7 ?! l! |8 x8 U而这些工艺方案和工程设计中的方案选型呢,对有些底子好的厂来说可能从来都不用纠结,尤其是从欧美系合资那里做起来的自主品牌。而对于从日系合资或者开始从对标日企起家的自主品牌来说,很多还是用成本相对更低的工艺方案,在这种薄弱的底子容易造成“廉价感”。要改变这种观感在设计上要付出十分大的努力,还不一定见成效。$ \! V* @. [0 [! u& U( _- o
五序冲压 vs 四序冲压/ N6 _- a7 \7 R6 `/ y

  F# o4 z. g3 ]: Z- X6 m冲压的问题特别复杂,也不是一个工序数量就能决定工艺的好坏的。只能说一般情况下,用五序冲压的公司能让钣金的边边角角更有自由度,会让整体钣金的品质更好一点。这些在其他答主那里有更专业的回答。总之我们控制型面不变形保持光影顺畅、控制滑移线保持特征犀利上花了挺大力气的。3 @% x- x  Y2 b3 F! t9 a$ {
我这里另外说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对整车姿态的影响。对于日韩系车企来说,四序冲压使得侧围在后轮开口除的翻遍只能沿Y向(水平朝里)拉伸,而为了避开后车轮的向上跳动,通常后轮开口与轮胎的间隙在Z向(上下)和Y向(左右)会大一些。采用五序冲压的车型,在这个地方可以通过增加的工序让翻遍向上折,这样可以让车轮和车身开口的间隙尽可能小一些。如下图所示,上面的帕萨特比下面的凯美瑞,其车轮和车身之间的间隙小得多。
/ z* t4 s* `5 l7 |" D
1 ?6 y: n4 N" h+ @" l  x! B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2.jpg
+ U( A% ~, U/ k6 v; b, p& X& H0 f/ ^; G0 v3 I0 L
帕萨特 vs 凯美瑞 整车姿态对比,帕萨特车轮和车身关系更为紧凑、精致5 ^/ ^( Q- c* j& I

) I5 R6 R6 ^% a这对整车姿态的影响非常大,也是在造型设计刚开始时最重视的要点之一。更小的间隙会让整车更紧凑,更扎实,从而显得更为精致。
6 {; D% m3 x& p2 w) h0 y2 ?这里只是举个例子,说明一个冲压工序是如何影响到整车姿态从而影响到消费者看车的第一观感的。其中联系一般人很难直接感知到,但却客观存在,这也是感知品质的难度所在。6 U- P/ _" K& v% Y- h4 h
当然即使四序冲压其实也不是无药可救,也是能做到紧凑的。只需要在冲压以后的焊接环节再增加一个包边工序,把本来Y向的翻遍往上翻折,从而避开车轮跳动就可以了。现在新的车很多都用了这种方法。
整体内门板 vs 辊压窗框0 L* s' L* m3 l6 K/ I- y
+ u* s4 F! d: e% H, h, }
如果说冲压工序多少对外观观感的影响没那么直接的话,那这个窗框工艺的差别是肉眼可见的(当然普通消费者不一定关注)。如下图是凯美瑞的车门,用的是辊压的窗框,需要和本体焊接,因此在车门中间红箭头除会有明显的焊接(二保焊)痕迹。此外,因为辊压窗框是一段一段辊压出来后再焊接成一个框的,因此在车门上部红箭头指的尖角处也是有焊接痕迹的,一般会有胶条挡住。( [" C. {) F. ~! K( ?

! V7 W/ k& S, J& N$ N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3.jpg ! K9 a; v& }3 [7 p
而下图是迈腾的车门,采用整体冲压的内门板,窗框和门板主体是一体冲压出来的,没有任何焊接痕迹,顶部的过度也没有尖角,而是圆滑过渡的。再加上钣金上极少功能性的特征、堵盖等(这个涉及到B面设计),整个钣金看上去自然、整洁,比上面的凯美瑞的精致感自然是高了不少。1 T8 y. e5 p/ |" Z) h# U! L

* ?" v! l9 D. @0 q6 i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4.jpg
. a+ w7 U6 F/ p% b$ [激光焊接
1 Q. k6 c+ ~7 n/ s
1 h0 f! h* H3 o! _3 E4 x; g激光焊接可以举两个例子,一个在顶盖上,一个在行李箱盖上。/ t- {6 A; u7 q4 S' A3 z* L
先说顶盖。多数日韩车型顶盖和侧围之间都有根胶条,这个是为了遮住二者之间的焊点的。
( Q( g; z, G1 _7 F* D3 r% T8 a5 W4 ~/ ~9 ]7 m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5.jpg
. \8 x; h6 b% X+ T7 X' K% }& p而欧美车大多都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这个地方就比较干净且精致了。
$ _6 s: j/ g4 t5 y, a' }; f( t2 k' Z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6.jpg 2 G* z0 Y+ ~, s, L. l5 s% v2 h
不过最近日本车也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了,比如本田的雅阁就开始用激光焊接了。
& f! r5 H+ s- h; c$ p9 L. n不过,这个问题两个比较有意思的例外:欧美车里品质代表的奔驰和宝马反而是少有的不在顶盖上用激光焊的品牌。但他们为了不显廉价,肯定是不会用一个胶条去挡焊点的了。宝马7以前夸张的时候是用一根从A柱贯穿到C柱的电镀色的亮条的。一般的宝马车型则使用和车身同色的塑料件来遮挡,乍一看和激光含差不多(塑料件上还会有装行李架的开口,不得不服宝马物尽其用的本事)。而奔驰多用高亮黑色的饰条,质感都要比一般日韩车用的胶条好得多得多。当然这两种做法成本也是高得多得多了。
4 n2 l* U1 g2 p2 N/ Q& Y另外还有个明显不同的地方是行李箱盖。日韩系车百分之九十在行李箱盖上都有个装饰条,这不只是为了装饰,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五序冲压和激光焊接共同导致的。这个地方按照法规要求是需要安装牌照灯来照亮牌照的,在没有五序冲压的情况下,行李箱盖上面部分的钣金在这个地方无法向内折来安装牌照灯,并且没有激光焊接的话,点焊的焊点也需要用另外的零件来遮挡。这个亮条既是用来安装牌照灯的,也是用来遮挡焊点的。
" i0 |* ]) K; k6 X4 u5 s5 h- w% s# I1 T  Q/ R. ]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7.jpg $ n( |8 t# z6 D5 J( r8 j
3 w$ r. |: X3 \2 E4 A0 S  N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8.jpg ! w7 {% r* m6 B& A" S; C0 [
二者结构的区别如下图,左边为日韩系多采用的,既无五序冲压也无激光焊的方案;右图为欧美系常用的五序冲压加激光焊的方案。
3 E& {( ?; S6 j5 C- f+ P: r$ G7 X6 A8 q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9.jpg
* B/ F& F+ A" h& h- ]当然的这里也有例外(宝马当年也是会加个小亮条的),毕竟多个亮条也是精致感的体现,只不过因为没必要向左边断面那样包住牌照灯和焊点,欧美车如果加亮条也会做的比较细,也就更显精致了。
1 e# D# l2 K, i( S内外饰工艺! Q# @4 i2 C) b8 C
* Y" u- i7 E. Z
内外饰工艺本身倒是没有多大区别,基本是一分钱一分货,区别比较大的我认为是对供应商的管理方式。其实有个现象比较有意思,就是那些叫得上名号的供应商(内外饰供应商),什么延锋啊、江森啊、佛吉亚啊都是欧美系的。日系的还真没几个,给人的印象日系的供应商似乎都是小作坊。就我个人理解,欧美系对待供应商更多像是合作,给你足够的开发费,给我足够好的东西,给我的东西不够好,我就不给钱。而日系对待供应商更像是指导,给你这点钱,你按照我的要求,必然能给我我要的东西。' _* K0 t7 `9 B% U! g5 W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本田的一个叫SPECLA的活动,是specifics clarification的简写。意思是澄清我要的标准。那份文件里会细到供应商的模具的刀路怎么走、用多大的刀头、步距是多少之类的。这样能保证即便是水平非常一般的供应商,按照要求做,做出来的东西也大差不差。
) N& @, K; d# Q) q0 ]; V$ A! b这是随手在网上搜来的本田给供应商培训SPECLA用的材料。( V' |# q; p2 {9 Z% h2 m

, |" x* ^3 ]) V* j6 q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10.jpg . z' B. ^2 O, f4 T$ l
但我个人认为这样虽然能保证全球供应商不论水平高低,做出的产品质量相对一致,但是太耗费主机厂精力了。而且,如果供应商就是水平不行,会出差错的地方简直防不胜防。所以反而欧美系那种和大供应商合作的方式,发挥供应商的优势,让他们把表面质量控制好的方式,在我看来是更有效的。
9 d- {1 n6 N% n* N6 Y$ [这里说欧美系和日韩系的差别不是为了说欧美系就是好,或日韩系就是差,只是想通过本田的这个SPECLA说明要控制一个塑料零件的品质是有多麻烦。而对于水平一般的供应商,或者钱没给够的供应商,别说在模具设计和加工的水平有差异了,随便换个便宜点的材料,内饰质感立马掉价。因为很多便宜的材料的光泽度会很高,会让塑料件看上去油亮油亮的。比如下图的高尔夫,也是欧洲车,但下IP的光泽的也没有控制的特别好。; [, K: v( l/ d

) c$ w6 I: c  {. G$ _, C- U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11.jpg
* j: P+ s6 k, v( O" ?# P+ H所以我认为在供应链体系不能被改变的情况下,一定要狠抓光泽度。只要光泽度下来,内饰就不会太LOW。当然,还有一个自主品牌更喜欢的方法,那就是——干脆不用塑料了。能用皮的地方都用皮,能加电镀就不用喷涂,能用喷涂就不用皮纹。对消费者自然是好的,质感确实好,但是对主机厂来说成本就很难控制了。0 R6 ?$ w- D3 l+ s+ w
设计环节
7 s$ v7 J' Q$ X( l% P: ~+ H5 b, T# {) ~8 K& B0 o9 y
以上主要是在生产环节中,不同的工艺方案可能产生的对精致感的影响的一些举例了。接下来说说在设计环节的一些主要影响因素。
6 c# U( X% I+ k4 g工程技术选型——铰链' X: E$ K& d; w5 x- C
2 |' S2 O" t- I6 j5 d  t/ u( J
在铰链的方案选型上,欧美车多用锻造(铸造)铰链,即使低端到高尔夫。而日韩车就算是雷克萨斯ES(LS才用上型钢)也用的是冲压铰链。. x0 ^4 `, m& |% }+ h% v) _

) T. z9 D( [7 h* |( y9 |7 I; m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12.jpg
" K. N) Y; Y) b! X7 H8 {; D0 S$ r( ^: q, S; e/ u6 K& b! t8 f
高尔夫的锻造铰链( b7 B/ P6 R) p6 g0 p7 k

( O+ e8 \; ]$ K8 r; w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13.jpg
& h, o& {# A/ f% a4 @1 z7 [3 G! d4 {) l; s7 z2 O
雷克萨斯ES 依旧是冲压铰链
" ]" e) B) c! ?7 l1 |
* G# ]/ M  s: J欧美系那种铰链主要是强度比较好,悬臂可以更长一些,这对加大车门开启的角度或者增加车门外表面造型的丰富程度都是有好处的。而日韩系常用的这种冲压的铰链,悬臂不能太长,通常会限制车门开启的最大开度(这个各位可以体验一下,奥宝奔的车门开度大多比雅阁凯美瑞这些应该要大一些),同时也会让车门外表面的起伏更弱,更不容易做出凹凸有致的曲面来,设计上更平淡,也就不显精致了。另外欧美系的那种铰链更小巧,本身也更整洁干净,安装在车身上时,比较容易做的整体感更强,也就没那么廉价了。+ H) x9 R2 o$ R1 x3 ~0 S
工程技术选型——胶条
" S  A/ B/ X! ^5 T+ S! r+ g6 A2 \& \+ ]8 O9 l, ^# S
这个是当年跟很多人纠结了很久的课题了(底子薄的时候要把感知品质做好实在是太难)。一般用户可能真没察觉,但我个人每每看到都十分难受。如下图是凯美瑞的胶条在门槛处的搭接情况。因为日韩系多用这种长唇边胶套,在门槛处容易被踩踏或踢掉,所以在门槛区域,会用塑料件盖住这段胶条的唇边。这样就出现了下图这样的一个转折,我个人是十分不喜欢的,不干净。
% i, `: e; n( m3 X9 u  t1 G' D
$ d! M) h- U8 v; ?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14.jpg ! I2 h: d+ }9 |9 \$ h

3 K3 C  K! s  M3 [# [- q% e凯美瑞:门槛包住了胶条的长唇边,且与B柱为“搭接”关系% ~, S2 ~6 U, f( u& A& N# `3 d

/ U7 s/ [. {) v( a反观欧美系车型,如高尔夫,多用短唇边,一般也不怕被踢掉(门槛面会高于胶条),也就不用门槛来包着么一下了,这个门洞就比较干净,没有像凯美瑞那样的转折。
% c  i; k( V0 V7 _9 {
2 W. {$ O. L- c/ A7 `* H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15.jpg
; s+ ]; q9 |) i
0 W- g2 M7 p  q. h! M' b6 [9 O高尔夫:门槛不包住胶条的短唇边,门槛与B柱分缝在B柱上
8 S; P9 t. D! ^! M4 D2 }; T1 p4 R' U
而在高端一点的如奥迪,胶条连唇边都没有,就更干净整洁了。
8 s2 J$ p. U5 C, @2 [+ n" A# N# L& v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16.jpg
7 M% S% d# Z$ e6 ^% e
: P# t; t/ P6 f1 M奥迪A4:无唇边的胶条,门槛与B柱“对接”有一个较大的缝
" n2 _6 t- U! E4 x. v# ~8 [8 y" z" I1 H
这里还有个比较讲究的地方是,如果用欧美系这种胶条和门槛的搭接情况,那么门槛段和B柱或者A柱段之间的匹配间隙需要稍大一些,来吸收公差。而日韩系那种搭接形式使得门槛本来就高于B柱或A柱,因此没有这么一条缝隙。一些欧美系车为了解决缝隙的问题,会把门槛和B柱的分缝分到B柱上。我个人认为是没必要包住胶条的(即使是长唇边也不用,比如奔驰就是长唇边,但就是任性不包),对接的间隙只要均匀就好,搭接只是在测量上名义间隙小,但实在是有点累赘。7 A& i4 P, i9 K- ]9 C
小小一个胶条和门槛的搭接方式竟然有如此多种不同的设计,你说做品质难不难。但更难的是人的思维,只要是以日系为基础做起来的公司,天然觉得包住胶条防止踩踏并且让间隙名义上更小是天经地义的,但我觉得这就是迂腐罢了(一段气话,也只是个人观点)。
8 \# \  p" @" y2 h' V3 |工程技术选型——水切
) P% d3 W; u5 f7 n5 K8 P: k* F2 e/ q- }/ Y" v- W- l7 ^( [
欧洲的中高端一点的车大多用了铝合金水切,一般也是用冲压的,因为铝合金的拉延性更好,水切的两端不需要一块黑色的堵盖。另外型面和颜色都更饱满有质感,与车身的配合外观间隙也可以很小(因为是后装的,与车身的密封胶条在内部另外的骨架上)。
/ N! }) b2 X( K6 j# i
+ H+ I' a) h( d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17.jpg
+ C4 G) k5 p! b- l而日韩系的中级车大多还是用的不锈钢挤出的水切,因为不锈钢拉延性一般,所以两端需要裁切后用一个黑色堵盖堵一下(现在有些不锈钢可以稍微往下拉一点,不用端盖了)。同时因为和内部的胶条是一体挤出的,和车身配合之间也会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间隙留给胶条,车身也有留一个不大不小的台阶面。另外不锈钢的型面和颜色都不算太有质感。7 |: Y+ N3 K9 m. t- g

- _: p/ O3 p. t/ L5 h% m+ p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18.jpg $ T% V. r! s5 z5 g& X
综合来看,铝合金的水切从质感和匹配的紧凑程度都碾压不锈钢的,当然成本也就蹭蹭的涨了。有时候廉价感,确实就是真的用了便宜的方案罢了。
5 I5 _8 O' B; o2 X0 A: f5 l  ?工程的B面设计和造型的A面设计
9 Z  ^% V3 G; b' \, ^8 E! b" i& G0 x/ k8 `
之前的部分其实一个公司从开始选择了哪条路线后,基本也就定了,后人很难再去改变什么,更多的努力就要放到设计方面了。而其中B面设计的学问最大,难度也最高,也是品牌件最容易拉开差距的。(造型的A面设计现在全世界各品牌其实水平差异也不那么明显了), U0 f# g% }. Z, w* v
这里面大众集团的产品一直都是标杆中的标杆,直接放图感受下:. M' U1 b% h$ d6 z5 K
这是多年前我在法兰克福车展拍的大众的ID3,B面设计的干净饱满,显得没那么“功能化”
! q, w2 R0 F! O/ }) d0 Z8 {. }! @! F4 L3 E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19.jpg ( }) V2 R. p+ X+ o  E1 H

! \0 g3 u: `" N- r4 J9 E& }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20.jpg
0 b+ n. p/ ?8 t, J4 d7 R而这个是同期展出的魏VV7的车门内板,当时长城的感知品质已经是国内相对好的了,但在B面上(如车门右下出,和车门锁处)都会有很多非常生硬的特征(一般是为了冲压防塌陷变形之类的),显得就非常“功能化”,没有什么设计感,精致感上就不如大众他们了。# m" V! h- L; E; Z
4 U. M* ~+ R) U; m: A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21.jpg * D: b$ J1 K# B, C; t. l
B面设计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其实就是用一些A面设计的技巧来构造一些圆角和型面。我做过一个简单的对比,可以简单说明下。
1 o- x9 g; E% J9 G+ I( h2 j
9 C  c& ]+ X. H8 t; N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22.jpg 3 Y# S0 f. W, b5 g8 J! `
左边是一般工程做倒角的方法,两边都是纯平面,然后直接倒了一个等半径的圆角,如果打开曲率梳(红色线条)会发现在平面处曲率为0,而到了圆角处会突然变大。而右边是比较常见的G2连续的圆角的做法,这样曲率梳是从0开始逐渐变大的。二者的区别就反应在的光影的变化上:左边那种圆角的高光是突变的,而右边这种高光变化的相对均匀一些,这样会更有质感一些。
. R& f, g! v0 p" }# ?. t7 U% D$ j( S! C5 o/ o! y" D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23.jpg % ?: ?% j  w5 p: c7 @
两个圆角叠在一起看其实大小微乎其微,肉眼几乎不可辨识,但是呈现的光影和质感却有微妙的不同。因为实际的钣金特征穿插的很多,用这种手法去设计B面,使各个特征倒角变化更均匀,会让整体的观感没那么杂乱(可以简单理解为磨皮了)。
8 S% F1 v; r' g# |" r) J苹果之前公布过他们的图纸,他们处理倒角也是这样的,如果照着图纸一模一样地还原出来,会发现它的四个倒角也并非一个“正圆”,而是一段曲线。. @8 G$ p1 l. \8 X8 n
5 D  Z2 n& m0 I% r7 b& F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24.jpg
% ?$ k+ l  {2 C8 `4 @' B) H当然现实情况远比之前说的“理论”要复杂的多。下图是之前做的一个实例,左图是没有经过优化的B面,绿色线是我们建议的构面的方式,右图是修改后的状态,光影会比较顺畅,流向也比较清晰,这样质感会好不少。
) C& r( M5 _. a$ H; \7 `" E: \
' `& P9 e4 k; \4 g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25.jpg
$ h: V4 l; N9 \* E5 f. l9 r7 o/ i要让一个B面设计的好,需要协调好多专业,既要美观,也要保证性能,还要保证冲压时可行的,有时又甚至时需要去调整很多硬件(比如门锁,铰链等)的布置的。4 C2 Y5 Z% n- k" t5 w
至于A面设计,行业里基本已经没有做的特别差的了,而且和设计本身好美丑关系也比较大,事实上时比较难单单用感知品质去衡量的,就不细说了。% c# O/ f. C! s
造型的匹配设计  Z4 I) H7 j# J
" n* Z% J( R* ^: i( G
匹配设计也是个巨大的课题,几乎车上每一处零件之间的分缝都存在匹配设计。有时候也有欧美系和日韩系的区分,但越来越不明显了,所以在这块也就不分开说了,就举一个我也是比较无奈的例子吧。9 T- T3 d: A& l; \
以车灯与保险杠的匹配为例,很多车(日韩系居多)都是喜欢在保险杠上留一个平面来和灯配合的,这样当保险杠装配有前后偏差时,也看不太出来。
6 E0 c9 B. Q9 U$ b: C' {0 X0 Z9 S% W5 y! b" t& g- y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26.jpg
; U& m/ X/ o; p- j  m% X% a9 H- C而如果看奥迪就会发现,他们的灯下面鲜有这么个大平面,他们是通过隐藏这个平面来避免装配公差的暴露的。我个人认为奥迪这个更为合理,观感也更为精致。因为从一般观测角度来说是从上至下的,而我认为离人眼近的件应更为突出,这样可以遮挡住匹配间隙,从而让整个装配观感上更为紧凑,也就更有精致感了。% t7 l5 [+ B% ]0 Z

8 {* O) ~4 E4 ]' Z/ E8 M5 V! E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27.jpg & h/ W, I# K- H* _; g! |
两种匹配设计的对比如下图:
3 b- ?( |% y( K& I5 r+ n: h8 {- Q  h+ G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28.jpg ; K% j4 R7 m% V, N7 v' q3 p
最后一点牢骚! U! }9 w& v5 B4 f' D7 l

' |- v9 K  f! V: Q% U  i! g% ^总之感知品质要做好,涉及的要点非常非常多,而且很多在最开始技术路线选择时就已经注定了。索性现在自主品牌,尤其是新势力造车大部分都走了欧美系的路线,感知品质已经有很好的基础。再加上自主品牌一般都会让出利润,增加材质本身的价值,感知品质自然是要比日韩系好得多,甚至是可以超过欧美的。然而,对于选了日系路线的公司来说嘛。。就任重道远了。0 r3 P  Z/ q! Z0 ]  p5 P; a6 d
你要说到底会不会增加很多成本呢,我认为是会的。很多感知品质的专业人士可能会反对,比如上面那个B面设计以及大灯匹配的例子,和成本无关,确实只和设计的能力有关。但是我觉得如果在工艺方案选择上就已经选偏了的话,要花费极大的力气才能弥补一些不足,就别说超越了。雷克萨斯本田等都已经开始放弃原来的技术方案了,也说明他们也认识到了之前的工艺虽说有成本优势,但在感知品质上的瓶颈是很难突破的。而这些工艺方案的选择基本就是成本的差异。(另外,找到有设计能力的人去弥补工艺的薄弱也是一笔钱不是 )
8 q4 ~! U6 n2 Y  \# H+ S9 n另外,既然感知品质里有“感知”二字,就必然是主观的,很多时候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且涉及的专业领域特别多,能给意见的人也特别多,如果没有一个极有能力能一锤定音的人以及一个极强的体系做保证的话,基本其实就是在内耗了,如果还没好的底子的话,就是难上加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哇咔咔123987 | 2023-1-7 14: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廉价感是一种整体的主观的感受,它可能来自于结构、设计、用料与成品的质量等。而外观做到精致也并非一定需要增加很多成本。" \% Y/ `$ Q; R& [% \5 }
如果大家经常有看汽车测评类的内容就不难发现,许多汽车媒体会将车型设计的好坏,以及其内外饰观感的优秀与否归结为主观因素,即我们常听到的“好不好看大家自有判断,我们就不展开讨论。2 W) f/ K% ]* H
4 j6 x1 G6 `  n; G( `- G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1.jpg
4 x' Q2 ~: D7 e5 N5 j) I1 v但事实是,汽车设计的开发流程和其他工程系统一样,是极为完整、严谨、复杂且困难的。消费者端能够感受到的任何设计元素,都是经过设计师不断的反复研判才最终落地。因此,某款车型公认的美观与否,很大程度上与品牌的设计能力是直接挂钩的。而从整体到局部,我认为一台能让大部分人都觉得好看的汽车,一般应该具备以下这些特征:; v; z% i/ f2 o
1.各结构比例与车型定位的协调
2 D& J# ]9 v9 D/ E5 ^+ c2 i) g7 F$ g+ I& `& E9 {, S6 _( _' T6 b- |
由于市售车型的种类极为多样,而不同车型对应的使用场景和功能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针对不同种类车型的设计评判标准也是有所差异的。换句话说,好的设计的最基础标准,就是在比例层面把一台车设计成它应该有的样子。
* N1 [9 w+ h$ |1 l  D4 D- h; d
# a) j2 ^1 u, w3 B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2.jpg
) z4 I2 _7 u+ t% M& ]4 ?; A就以运动向和行政向车型的设计举例,前者受制于工程上的限制,为了带来更好的车辆动态属性,一般都会为车型布置更低的车身重心和更稳定的运动姿态,在设计层面的反应则是更低趴的结构比例、更大更宽的车轮以及更锋利的线条设计。而在结构上,因为需要更低的风阻以及更少的风景(并不),运动向车型的A柱、C柱倾角需要设计的较为激进,同时其窗线的位置一般较高用户给型面设计提供更多的空间。( N$ }* V1 Z9 n* U* ?) H. k
6 s1 F) Q# ?# `; I0 B# I4 P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3.jpg ( U: h0 K/ I7 Y2 ^: X+ e( z' x4 I
所以,看一台车运不运动,就看它的低不低、宽不宽、窗户小不小基本就能确定。反之,如果一款车型主打运动化,但车顶高、AC柱倾角小、轮毂还小,就会出现难以形容的违和感,比如这样:% r" M3 f4 @; m' V  k
& O6 M$ }9 \' q  k1 k, p- i& p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4.jpg - }  N7 P, l% U6 H
而行政或是豪华向的车型则基本是和运动向车型完全相反,因为舒适性的首要地位,这类车型并不需要考虑运动性能和风阻。所以它们有着宽厚沉稳的身形,秉承着能大则大的信条对每一个结构进行极为夸张的演绎。其中包括拥有顶级动力总成的硕大发动机舱、提供奢侈驾乘空间的硕大乘员舱,以及甚至包含了酒杯和露营装备的硕大后备箱。
7 R; d6 e/ h) L# S由此带来的,则是极为温和的AC柱倾角、极为下沉的窗线以及一体感更强、更加圆润的线条设计。从容,稳重,就是它们的设计主旋律。) O+ r* S7 t) @0 l

- D, U5 z4 t3 _, ]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5.jpg 6 q9 E2 h2 U! I4 r7 t; b
同样,如果一台车型各方各面看着都像一台运动向的产品,但却声明自己主打的是行政享受和豪华,那么这样的设计从起点开始就是注定失败的。
2 e) Y8 J2 m; g" P4 ]二、整车设计元素的统一3 z/ `6 T. ^# {& _- g2 ^4 l- f, |
- C. i$ U+ z# S0 p# G+ [. z3 [% J/ \
整体风格之下,一个好看的汽车设计所必备的特征,就是整体统一的设计语言。这一点其实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一是型面与功能结构的线条轮廓是否统一和谐,二是看各个结构之间在设计复杂程度上是否有着统一标准.+ @, G# N. t! f+ ?0 e0 y
具体来看,线条和轮廓的统一其实相对比较好理解,那就是如果某款车型的设计基调本就是以方正、硬朗为主,那么这个风格就一定会在全车的每一个细节上出现。还是以劳斯莱斯库里南作为例子,不难发现其从车头至车尾,每一个设计元素,从灯组到车窗再到细节装饰,无不充斥着大量的横平竖直的线条风格,从而营造出了整体感极强的硬朗几何风格。
. W! j6 J4 `$ x% K( O
' O  _% r& U  q$ \# R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6.jpg + Q& p3 l' O' d8 |, j+ Y6 w
但是,绝大部分车型都没有能力和勇气选择库里南这样偏激的设计风格,而会选择更加折中的设计路线,因此在普通车型上区分设计元素统一与否的最佳标准就是头尾灯的轮廓设计是否有连续性。好的设计,头尾灯在轮廓、形态、布局上都存在着和谐的相似性,从而做到首尾呼应,为一台车奠定最基本的设计基调。比如凯迪拉克非常经典的钻石切割灯组:
, y( \/ D6 l5 c1 A0 l6 K0 t/ o: r" N6 C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7.jpg
% t: H- y% {! t
- y- o; I% G" c) t# A' E% l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8.jpg : \; g- `9 O, e' g- C' s9 p
而缺少呼应的设计,则会让车辆前后的视觉感受出现明显的割裂:( O  S( l3 R* x5 o+ l/ `
( `2 V0 W( |1 T3 e1 j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9.jpg 4 n8 [' e# k& z: z) H

0 j; U8 ^% w, K% ?5 X, E, E  m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10.jpg
" E$ G( n+ q* _: h狗头保命
7 a/ n. |7 |1 r三、型面具备丰富的起伏转折与光影层次
5 W& v" ~! M( P8 ~( G: {9 E& u: [: e
  N$ S. \' N' G  E# Z+ f外形好看的另一大表现方式就是高级感,很多车型的设计之所以被认为是优秀的,就是能够在人们第一眼看上去的时候,就能够带来无需细节衬托,足够高级的整体质感。想要获得这样的效果,最大的秘诀就是利用好光影。
2 }# l: R4 t: K8 n  N( y
* I" f' I; e- J- H! V# w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11.jpg
" u: {6 _# ?8 b8 t8 m' u光影利用守则第一条,创建足够丰富的型面反光层次。不难发现,在许多超豪华品牌车型上,光在型面上的反射对于整体高级感的营造起到了非常大的贡献作用。因为在光的支持下,凸出和凹陷的型面都能获得更加夸张、明显的结构表达,即使是较为平淡的过渡面,也能因为光的影响而显得不再简单。3 N1 ~& p. q. z9 u  M" J4 p
* x: C3 ^8 P5 r/ w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12.jpg
8 I2 u+ ~3 f" B" ^: Q3 y5 g当然,丰富的型面转折和覆盖件的加工工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越先进的产线能够带来更激进的冲压r角,也就对应了更多的型面转折可能性。所以,越贵的车越好看,其实并无道理。
! ^* Y0 ~2 ^# i; q- e; ^光影利用守则的第二条,就是最大限度优化车漆质感。和型面转折用于展现结构美不同,车漆的用途是赋予车辆看不见的神态美。层次足够丰富的车漆由于能够将光线在层次间折射或反射,所以能够带来更加厚重且有深度的颜色质感。
& d) i0 v: [. p* \; }! Z6 g# z/ `7 A- o* ]3 [% x( T  H+ b6 N0 b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13.jpg & e7 ]) r$ L" h3 l' [* C
这里还是要拿出劳斯莱斯作为例子,当其他车型还在将亮蓝色归为非主流色系时,劳劳的蓝色却已经能展现出深邃、优雅的不凡气质了,这就是优质车漆的力量。
0 H( I& w/ Z) H* a" @. S* J四、新,但不是完全新
  h  V# \6 Q2 b, R0 L* A9 G, a' V
; w% p& ^) \* L9 R* \" Y, }这一点在设计界其实一直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争论话题,那就是人们需要的究竟是不是新的设计。按常理分析,设计的迭代在产品进化的过程中是一定会发生的,毕竟美学需要和其他硬件层面的更新保持步调一致。但就像标题中说到的那样,一个好的设计是需要公认作为前提的。. O. D( R5 A8 w& y; s0 V% p
) X3 r7 S" y. R7 p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14.jpg 5 S3 q6 |5 j9 I; Y& d# `6 y
而公认,则需要长时间的市场和口碑积累,甚至需要像我们今天回过头去看宝马E46一样,数十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好设计的出现与认可,和时间积淀画上等号。当这样一种创新与传承需要兼顾的情况出现的时候,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出现了,那就是大胆的做创新,但也不完全做创新。
# Z2 T  E  Q- @& M* z* ^最好的例子或许就是宝马的4系,当年采用大鼻孔设计的新4系一经问世,收获的意料之中是劈天盖地的吐槽声。对于传统宝马双肾造型以及4系车型的彻底颠覆,几乎让4系在亮相之前就达到了讨论热度的高峰。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对于4系大鼻孔设计的争议已经几乎归零,反倒是说它越看越耐看的声音占据了舆论的多数。神奇,但并不无道理。! x0 ^$ Q  U8 ?' [% O* B

" M/ a* X- ?3 W/ _- p; R+ _% U- R* Z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15.jpg
! C( J& X4 ~  \- W' O5 ]5 P其中自然包括人们的审美接受程度随时间推移而上涨,但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4系在设计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抛弃以往宝马的设计思维。依旧肌肉感十足的车身型面,依旧犀利且杀气十足的天使眼大灯还有同样性感的造型曲线,都有效中和了大鼻孔设计的冲击力。换句话说,宝马在4系身上做的就是人称“打一个巴掌给一口糖”的设计PUA,通过缓慢的改变,逐步落实全新的设计语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morningqi2017 | 2023-1-7 19: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随着汽车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剧,现在几乎每个从业者都在从事着车辆成本降低的工作。2 a7 c0 B2 t* G* Q
我从另一个角度说说。- \( S; `! }5 O1 G/ T
看到之前这么多回答,我就先补充一些关于车身工艺的。大家知道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长久以来一直占据着中国乘用车市场的销量一二名,但是大众车一直以质量和情怀著称,而通用的车往往走低价路线。( k7 W+ q' ?2 s- ]9 ^# _% @
仅仅从车身工艺来说,就有很大差距。! _9 }$ C! n5 S9 h/ j  z# c3 |
0 K! s# ^' G4 b: U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1.jpg 8 z" m; n4 k% k# m: C' ]* l
大众底气很足的激光焊接,宣传了二十年,二十年过去了,技术成熟,焊接外观精致,工艺过程更加简洁;而通用,近两年新建的制造工厂才有了激光焊接产线,不是因为技术能力不足,而是因为引入产线成本,几千万的成本不是说来就来,焊料成本更是会直接分解到每台车辆上。顾客压根看不出激光焊接技术与普通点焊的区别,这些成本增加看似根本就是无用的,但是,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生产效率和焊接强度、质量上的些许提升,对于生产效率与客户质量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 u& u: ^4 X* o大众冲压工艺为六序,简单来说就是完成一个车身覆盖件最多分成六道工序,而通用为五序。有什么区别?同样的圆角大众能做出通用做不出,看似锐利的筋线也不是五序冲压能做出的,保证车门之间3-5mm的视觉间隙,避免接缝区域老鼠洞,避免过多的吸皱坑等。尽管一般人不会怎么抱怨这种问题,但是一旦你开始意识到这种问题,对车辆感知质量的评价就会下降。# U! `' `! N8 s/ ?% _( y7 L0 R0 o
即便大众和通用这样的主流的合资品牌,还有很多这样那样的差距(不是黑通用,通用也有很多厉害的地方,比如静音处理)。而且,看似只是工艺上的差距,还有非常大一部分是实施更先进技术的经验积累差距,别人做了二十年的激光焊积累了多少专业技术,恐怕其中的深度也够你吃好多年。
3 o. |7 W& E% j  f$ H4 y) q9 T
! b& n! @, Z7 j# L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2.jpg 7 U$ Y% ~0 R0 m2 w
在一些技术方面的细微差距可能随着时间被放大,举个例子:CT6车门特征线在边缘附近,冲压圆角过大、精度不高,水性漆的使用放大了这一问题(汽车之家盗图),还有表面的橘皮,我已经看不下去了,照片竟然能拍的这么清晰。。。。。。+ M9 X% `3 \; {
其实,看似以为多花一点钱能做的更精致,其实,压根就不止是钱的问题。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所有自主品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沈爱芸涟 | 2023-1-8 04: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汽车冲压模具从业者来从模具方面说说自己的看法,纯粹个人感想。与排名靠前答案有些看法不一样。! ?) e' }  Z- C1 G3 M$ ?
本人工作中接触了很多国内汽车整车厂,包括大众通用奔驰这些合资厂,吉利奇瑞这些自主品牌也有合作。相对来说大众通用奔驰这些车型是要比国内自主品牌高端一些,但是近些年来从外观而言国内自主品牌也不会比合资公司的差了。9 A8 c4 z1 v; F2 x8 `. m
首先我从50W以下量产比较大的车型开讲。
8 N" v! e  S, x( U+ E为什么从50W一下的车来讲,这个50W并不是个很死的界定值,而是通常而言50W以下的车型年产量通常较高,在自动化线高速大量的运作下零件冲压精度会变得越来越差,这些车型在模具的制作过程中精度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同时也要求模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较好的鲁棒性。反而高端车型由于产量低,冲压稳定,模具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经常调试,制造和工人调试难易度稍稍低一些(精度要求通常高一些,但是由于冲压稳定,鲁棒性好反而有时候调试难度低)。3 q/ O% Y, _# i" H! i9 C2 `" M
以个人经验而言,并不是总是越好看的车型覆盖件冲压越复杂,很多时候反而越丑的车型覆盖件冲压难度越大。决定汽车外观是覆盖件中外露的A面,而很多情况下决定覆盖件冲压难易程度和模具制造成本的是遮挡住的B面。模具本身的制造成本并不会对汽车外观有太大影响,个人认为汽车在空间上的尺寸是限制汽车外观美感的主要阻碍。6 |" U' Z9 w' O# A( H( N
很多时候我们分辨汽车高端与否都通过汽车的外形尺寸来判断,从小型车、中高级车到最好的高级车都是外形越来越大,轴距越来越宽。越大的外形和越宽的轴距使得车身设计的空间越大,零件与零件之间匹配关系也有着很大的调整空间,同样的由于合资公司拥有非常多的设计经验,工业设计水平也较高,通常可以设计出较为成熟的零件即外观优美冲压较简单的覆盖件形状。题主说的外观很丑的车型通常是那些体型较小的国内品牌,他们由于汽车整体的制造成本导致了外形尺寸较小,加上国内设计公司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从高端车型中提取出设计精髓导致了很多汽车外观就是非常的丑。' s* F1 z: r, _4 B
合资品牌的紧凑车型是不是也有很丑的,比如说翼博。4 M7 {  p% {+ C+ r9 i

& g! g1 n  Z5 @4 k, S1 J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1.jpg " b- J, p5 p3 V6 R" _+ U
2 G  Y0 E# n" j; w( |) @' D. r
除了外观尺寸上的阻碍,还有一点个人觉得影响较大就是冲压件使用的材料。冲压使用的材料价格在单价上可能差别不会太大,但是乘以50W的总生产量,价格的差别就很容易达到亿这个级别。通常来说自主品牌使用的材料是较为低端的,而合资品牌通常使用宝钢首钢出产的较为优异的板料,国外客户使用的欧洲标准的材料更是甩国内材料N条街。这种从成本和整体技术上的差别导致了低端车型使用的材料质量差,冲压难度非常高、冲压尺寸精度低,国内品牌在吃过多次亏之后再进行设计时就往往会规避掉一些复杂形状尽量使用简单线条和平滑曲面,这种状态下汽车外观就很容易给人以死板、没有活力、线条单一的感觉。棱线设计也是体现汽车设计水平的一个重点,这不仅仅是从三维设计而言,更多是从制造上考虑。因为很多情况下3D模型的棱线很好看,但是由于材料差,模具工艺水平低下导致棱线精度差,棱线模糊等缺陷会让汽车外观大打折扣。
0 \7 r2 O, B8 d: l- z-----------------------分割线--------------------------
0 i& W: {1 ?0 d# y0 O2 ^( i. D2015-03-13补充: [: i" h9 A, a( e) b
      大家总是说国内厂商在山寨国外汽车是怎么会那么丑,那么不伦不类的,我不妨举点小例子,说明一下某些国内汽车厂商在模仿国外设计时很容易出现的问题。
- w& ^$ X" Z+ e( G9 A/ E: M. ~; f1.棱线设计7 W2 x2 r! c, X& f. \" r! X

$ c5 D2 v" e" t$ i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2.jpg ) j6 T( ]" U! T3 B2 T' c
      上图是大众朗逸,虽然大众车型较为死板的家族脸在很多人看起来是古板的代名词,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个前盖的外形设计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对称的两根尖锐的棱线是较为突出的特色。; x% H8 C% ?4 {
国内某汽车厂商(下面简写为A厂)准备模仿该前盖的棱线造型,但是在制造无法获得预期的形状,公司也为此大为头疼,下面简单描述一下这个问题。
: `" A, o1 X8 v: M      首先,A厂产品部门领导决定模仿大众前盖尖角棱线设计,于是乎叫来了手下的设计师和冲压部门的人员来商讨这个事儿。
9 P, T2 _' _  m* n. u3 c# H此棱线有一个较为明显的特点就是R角极小,为了达到这个棱线状态设计人员就有了下图这样的想法(简笔画不要介意)。
9 W- o/ P6 t& B7 \, R& m8 f# t, v% X4 Y# {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3.jpg ( M/ @- [, v  y0 h3 ^3 K, j# q9 O
     棱线曲率变化比较平缓,夹角不大于150°,棱线R角小于R3。此时冲压人员立马举出反对意见,这样必定会出现开裂缺陷,推荐使用夹角在160°到170°之间最好。此处省略争吵画面,总之最后使用的是夹角小于150°的R3棱线设计。- S  r) n1 X' m. M
      模具制造出来板料试模并没有开裂,但是棱线不清晰,没有大众的那种尖锐的感觉。这就是冲压没有达到特殊工艺要求的结果。这样生产出来的汽车外观就比较低端了。
) O9 F0 H+ `- n$ Y& fA公司领导当然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去大众的冲压部门取经,得到的消息是此处的棱线的确是有一个特殊的制造工艺,是德国大众的标准(商业机密就不展开叙述了)。
! `0 h8 w2 K- C8 l6 j# n3 |; j3 |      当A公司按照大众提供的特殊工艺方法加工出模具后,冲压结果让A公司冲压人员大喜,开裂了。对的,就是板料的成型过程中,棱线附近的材料直接裂开。此时冲压部门底气足了,领导也直接同意了夹角在160°到170°的R3棱线设计了。4 _$ J3 i' L) ?

& p8 J# M, B* I) h  s& w6 c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4.jpg
& F1 H8 H/ l( L% e  T. _(上图为随便找的,只是为了表示一下)+ A( V# L& j) u
      该车型前盖的最后的结果就和上图有点类似,有棱线,R角也很小,但是仍然很低端和廉价的样子。- o- Q4 m; c0 g/ i6 j

( c) q: b+ a8 t4 a: _! W' f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5.jpg / Q5 ^8 {6 C1 Q; C2 Q/ y8 `  W
最近与该公司工程部有聊过这个事情,后来他们也发觉了问题所在。上图中就是大众棱线设计的特点,棱线附近初的夹角很小,甚至小于100°,但是棱线较远处的夹角很大甚至大于160°。这个时候棱线附近的曲率变化剧烈,视觉上就有很强烈的动感。同时,棱线的曲率变化大的区域是棱线材料流动方向这一侧,这种情况下材料在成型过程中就不容易在此处开裂。同时大众对于此处棱线的滑移线有很严格的要求,综合产品设计、特殊模具等一系列要求,才造就了朗逸那精致的棱线。
8 I* z2 M  Z1 O( @) r. F# @-------------------------分割线-------------------------9 _- _% f* g. J2 t3 ~+ M
2015-3-16日添加
' t% _$ |& {" c# ]*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非常非常地激动和高兴。临睡之前来说一说好车上冲压难度非常大的零件,举例说明下常见缺陷。' `, i0 ?' A/ g' b
. }' l2 D3 K4 d7 Y/ F) Q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6.jpg $ r, A$ H$ z% c1 ?# r
我又跑去汽车之家借图了。上图是奥迪Q7的图片,汽车之家上写这个车指导价格再80W到140W之间,是量产公路车中高端的了。这辆车一眼看过去,贯通翼子板、车门、侧围的硬朗笔直的腰线实在是吸引人。那今晚就来说说这腰线的起始--翼子板。翼子板与侧围是汽车外覆盖件中冲压难度最大的两个件,而个人认为翼子板尤其之难。
9 K+ E. B+ ~, u! U6 u9 G首先翼子板在外形上要求高,它是腰线的起始,同时又与前盖曲面相融合,在需要突出运动感的时候也需要与车门上多条棱线相汇合(Q7是没有的,但是各位在平时生活中注意观察可以看到某些车型会有多条棱线在翼子板与车门连接处交汇),这对冲压表面精度与质量要求是极其严格的。
/ x! B; x3 E. m其次翼子板前有大灯安装罩、下有轮罩板和前围,后有侧围和玻璃三角区、上有前盖,同时这些连接都必须隐藏在外形之内,导致了翼子板内部的搭接状态异常复杂。因此翼子板对于搭接的尺寸精度也有很高的要求。5 N8 H/ T* c' p
      Q7的翼子板形状可以说是难度很高:前大灯位置靠后,翼子板被分割处一块内凹进去的三角区域,业内有人喜欢管这个地方叫“死亡三角”。这个区域不仅冲压工艺难度大,而且尺寸精度很低,有心的朋友可以留意一下国产奥迪中类似这种情况的翼子板,摸一摸大灯处与前盖间隙(这个间隙说的不是零件预留的间隙,而是前盖与翼子板高低方向上的间隙),通常来说是大小不一的,这个是国内冲压技术不够到位的原因。
' O$ b/ n! ^1 j& s# {  F. t      在前盖风窗与翼子板搭接的位置(靠近后视镜那块),图中Q7有一个变化剧烈的内凹。这个内凹不仅仅是弧线的内凹,外观形状也是内凹的,同时内部的搭接面也是内凹的。这种三维内凹的叠加很容易造成冲压件在外观上遗留一个凹坑,这个凹坑程度通常不大,但是通过不同角度观察还是可以看出,手感细腻的朋友可能手触也能感受得到,这种问题在冲压中叫瘪塘。这个问题在很多国产车中都能够见到。
$ ]8 T/ E( Z6 o: D2 k) s0 D3 p) R2 m, }( S; z" H2 C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7.jpg
6 \/ p3 g9 J9 z% w        迷你在覆盖件设计中,有一惊艳之处,从下图中可以看出,迷你是没有翼子板的,翼子板部分的形状全在前盖上。$ I6 i) q" T2 P% y( S
. \' G! C- N* m- l) h& w/ V. v
汽车的外观为什么会有廉价感?汽车外观做到精致会增加很多成本吗?-8.jpg
* l+ b, F$ y  W/ @5 U  T        迷你前盖这个形状设计的确让我觉得耳目一新,我不懂汽车内部布置,但是这种独一无二(我没见过其他是这样的设计,我姑且这么说)创新的确很值得我们学习。
% ~% o: p- @$ A) _" ?0 M------------------------------分割线--------------------------------
6 G0 k- E5 D9 ?/ P! _6 e2 v% F后续还会讲一些汽车覆盖件中大家可以看到的一些常见缺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95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9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