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真的就相当于踏入半个上流社会吗?

[复制链接]
查看237 | 回复5 | 2022-12-30 23: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国留学真的就相当于踏入半个上流社会吗?
德降发 | 2022-12-31 02: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中产偏上去留学一趟还是那个阶级,你甚至没法和真正的上流社会的人做朋友,阶级不一样就是玩不到一起,你费尽心机伪装的光鲜亮丽在他们眼里就是稀松平常,用尽全力才能摸到别人生活质量的后脚跟,这哪叫踏入?
/ O: a0 \2 l9 ^3 i* t1 V7 B. Z! }不会真有人觉得出国留学就可以实现阶级跨越吧?那个鸿沟没见过真的想象不出来。上流社会掌握的资产和平民完全是两个次元。我来描述一下我所见到的上流社会和我们这些平民的差距吧。& U7 S% I4 z3 [0 {
别人父母能花三个亿去办理家族信托,保他们家族一笔相当稳定的资产,孩子年龄比我小,下半辈子就算不工作,这笔钱都能养活他,几百万让孩子试试水完全是小事。我的父母也算是事业有成,家里总资产也有千万,但是离亿还有不小的差距,而且在他们退休前都无法触摸到。. q' q" O% i+ |5 W* b& A3 K
煤老板的孩子,和我同龄,家里至少47套房子,本科时候就是纯玩,吸毒,群交,什么都玩,女人各种换,刚入学卡里就有80几万美元,我都不知道这是怎么来的,中国每人每年能换的美元不是有额度上限吗?% S# Z1 P( x4 t
还有医药器材公司老总的孩子,18岁生日礼物一辆Urus,父母和市公安局局长交情匪浅,牌照说有就有,办理护照签证永远是论天算。一路靠作弊上大学,上研究生。托福 sat全是作弊考,本科上课全是代写 代考,几千上万刀保自己高GPA,GRE赶上疫情,那也必须代考了,最后上了耶鲁,现在快毕业了。之前暑假,女朋友在证券公司实习,为了给她冲业绩,自己卡里提了60几万出来。在读这个回答的人,有多少人家里面能拿出60w的?反正我没这条件。5 {" D: M: l5 S9 T# L" z
出去留个学,该咋样还是咋样,能不能踏入上流社会,全看各位父母本事。见识过上层的人都不会觉得外面走一圈就可以实现阶级跨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司又莲 | 2022-12-31 07: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题目问的4 E7 _7 [* d5 G; I) \3 I' g: j

) Q/ I. J3 i5 T- |6 y什么是上流社会?
7 M4 y" M; b- e! ~9 A当什么官才算是上流社会?
4 q6 K5 c' d# S# f+ r达到多少财富才是上流社会?$ ~, V$ U/ s7 m0 O3 ]% r/ s
有多少个头衔才算上流社会?
; ]; A7 q* s' F; D3 g祖辈多少代都上流才能是上流社会?! A( q, k! B, [/ k# a9 R+ q% y
4 C0 b( R0 p1 m. }( D( l
什么又是半个上流社会?
" N1 d( b2 U& @" v4 `把官爵去掉一半是半个上流社会?3 H( Y2 m2 E5 u' y
把财富切成一半是半个上流社会?
5 H" ~- X% r, g, m2 X/ s* ?" {2 R把身份拿掉一半算半个上流社会?7 _1 P# c' V0 X3 b! i
把上流的祖消灭一半是半个上流社会?
/ Y8 |( x5 E/ w( p7 ^5 ?. Y2 T0 z1 C) t+ U# v: N
什么又叫踏入?) m5 T+ T% w( L0 @
官官相护叫踏入?
& Q8 @5 s  u+ `7 l3 N* e4 ~( K替人存钱算踏入?- F; Y$ T2 D8 O4 e
嫁入豪门算踏入?
* j8 x& w, M6 p8 Z- k# G给上流当保安算不算踏入?
5 E$ @4 ]/ }3 h. q. X2 f, d% K! V, j# n3 {
没有定义就说上流社会真下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想施鹞白 | 2022-12-31 12: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努力融入,那就是。留学最需要明确的就是你出去一趟的意义,其实留学和在国内读书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留学对我来说最大的好处就可以将时间花在自己身上,真正让我感觉很值的是收获了一种「踏实的获得感」,这样感觉可能有点虚,其实说白了真切的体会到了付出了才会有收获,收获可能不尽如人意,但起码不会很差。
5 t( ?' G$ b6 o! U" x/ N. ]所以我觉得不少人拿什么赶 due、熬夜复习、选课、搬家、打工、essay 举例,这难道不是作为学生的本职工作吗?
( x* E2 q6 Z6 k6 s不过就是把赶作业写课程论文换了个英文单词而已,在国内不也得干这些,学习、生活、工作本来不就是学生该做的?说白了,国外比国内也就多一个搬家比较麻烦的事情,但国内一个宿舍碰到个事儿精也不好受。4 _, A! n0 _$ r- h
我发现在国内读书和国外读书有一个不太一样的点,就是国内读书其实跟寄宿生是差不多的,本质上还是营造一个你除了学习其他都不用操心的环境,同时一群人会被分配一个辅导员来管大家,你所需要的就是听话和服从。
) n% P. X' K. Q: s1 y; _; R3 c3 H我后来参加了一次我幼儿园外甥女的课程之后才猛然的意识到,我从幼儿园念到研究生,不一直就是这么一套模式?并且我感觉自己从小学到研究生,反而是越来越乖了。我外甥女或者外甥他们好歹还会懒得做作业,老师也不能拿他们怎么办,毕竟义务教育,总不能让小孩子退学吧。但是高中以上就不行了,你要不听话,是真会叫家长的。
# P+ X' s/ b" t, ?7 B更别说大学生了,简直是最听话的一批人,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哪个大学生不得乖乖的,东北某校连上厕所都得排号。因为不听话的代价太高了,记过、处分、退学,这些是真的会留在你的档案里。除非以后不打算考研、考公,不然就得被吃的死死的。
6 N" U  P8 z7 G, ]) R( o4 y" A国外读书基本上是没有具体的一个人管你的,办入学,你得看好时间去国际生处;办住宿,你得自己拿好材料去住宿管理部门;上课,你得好好看下课表,看看这周的课都在哪个教室,同时上课之前还得看下邮件,因为会有老师要去参加足球比赛,所以当天的课取消;写作业,你得消化一堆课件和课后阅读材料才能写个看起来还凑合的东西。0 V( ?* E9 e! m5 l0 }$ y1 X
这里面的每一件事情都没有一个「管理者」掺和,没有组长,舍友,学习委员,班长,辅导员来提醒你干这个干那个,所有的事情你得自己留个心眼。  g; R! t( y! B' h* q
对于留学申请也是一样,国外大学的申请流程、入学的成绩要求、需要提交的材料等等信息都在官网上写的一清二楚。特别适合自己一个人 DIY,同时也可以把这个当做自己留学的开始,一切东西都靠自己来。不过对于学校以及专业的选择,多听听第三方意见总是没错的,比如下面这个留学交流群。, p& z# E; H1 u5 `8 V- r& o) |" k

, f3 p! L9 ^" A& G; `$ @6 ~* o
5 ~$ \; x7 Y& v; f4 T& d4 Q再补充一点儿,很多同学有点太焦虑,焦虑没钱,焦虑申不到好学校,焦虑自己最后留不成学,但往往这部分同学有个共同点:那就是语言成绩都没有。怎么说呢,大多数准备过语言成绩,尝试过这种考试的难度,并且坚持下来拿到合适成绩的同学,往往不会焦虑,因为他们具备了留学的几个基本条件:一个合格的学历+语言成绩+克服语言困难带来的自信,其实自信很重要,因为语言带来的自信可能会让你在准备留学申请的过程中带来很多想象不到的惊喜,甚至是奖学金。' v' q& a' f/ y# K7 ^+ V' V4 i
所以我建议,想留学对吧,别空想了,先去准备语言成绩,拿 conditional offer 并不难。9 r6 ]# N+ {/ w8 V: Q) {
我记得以前在上大学时候,上课的时候宿舍 6 个人会一起起床,一起走到教室,一起占一排座位,然后一起玩手机,课后一起去学校外面的小吃一条街吃饭。现在想想,我那时候基本上没啥自己独处的时间,大多数时间都消耗在了集体活动中,其实我本来可以不用跟舍友一起去外面吃饭多花那 20 分钟的,而那 20 分钟我就是看看小说也比等他们吃完饭要强吧?
# ?, T9 ]7 S: H: u# V: \这种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共同点就是集体活动的时间严重依赖于最拖延的那个人,如果+ H+ a$ F" f; \! o, F
你不是那个人,那么你就会被无端消耗。0 n* z& G1 |: `( H8 f
第一年的留学我是在读硕士,免不了有时候得跟一些同学有些交互,但基本上都是点到为止,约定好时间,时间到了我就撤,没弄完,不好意思,下一次再说。
) s6 e, C$ b6 x' k以后就是博士了,我变的更加独来独往了,基本上没跟同学一起做过饭什么之类的活动,第一我在硕士体验过,挺无聊的,就算是春节一起做饭其实也挺无聊的,并且低效,获得的快乐还不如我自己看一部电影。第二更加珍惜自己的时间了,因为越发觉得时间的珍贵。1 n) D- `* y+ Z
时间是如此的珍贵,以至于一秒钟也不愿意浪费在跟自己不那么相关的人或者事上面。+ ~6 ^$ l8 m/ U7 E' z3 X' j) B
那么如果你一直生活在集体中,以至于从来没有想过单独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我觉得留个学挺好的,在一个几乎没人 care 你的环境里,专注于自己,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1 a3 Q. Z$ \* {+ n- [最后留个福利,留学交流群,看看哪个国家哪个专业适合你,流通的信息才是信息,否则就是一潭死水。9 z6 s% _, Y% I: q1 ]0 x- E' }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edu-card" data-edu-card-id="1583852489996161024">5 i! Z8 v3 L1 n  j1 ?
最后,别焦虑了,大概确定个国家就可以了,先把语言考出来,不求雅思 6.5,起码你得到语言班的底线吧。
$ y/ \+ T$ m; j9 `原文作者:平凡3 f/ D6 D! \+ l" d7 y; t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 Y+ \6 R( y1 I.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460472 | 2022-12-31 23: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家境一般的留学生,留学圈子,可能是毕生中最能和上流社会产生交集的群体了。# z" k- I/ V. G
但是问题在于,这个交集不一定产生的出来。$ N. e( ^9 E4 m3 u
我在最初出国的时候就在想,想借助这个圈子提升自己的人脉水平。如果是男性朋友则以后回国是个照应,女性朋友则还没准可以上个车,当时只是初期幼稚的想法。但是我在实现这个想法的路上一直在做背道而驰的事情。
% O2 F0 S( ]! w% l' n. c+ ~因为家境一般,贪图学费便宜就去了给奖学金的学校,结果学校排名知名度下降了。而国内的上流群体人家对于学校的牌面是无比在意的,一下降低了好多结识的概率。! S% S9 v/ B' P5 R' j) \
为了节省住宿费就住了学校最便宜的宿舍楼,结果室友都是东南欧、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国家的,中国人少之又少。家境好的中国学生都住得带厨房浴室卫生间的单人公寓,很少有人去住学校的各层人混在一起的flat。/ Y  ?$ I% s+ [  G' f
我学习的是以后更容易找工作的计算机专业。时至今日回想,我就没有见过哪个富家子弟会有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少数结识的一些家境优越的朋友,一般学习的都是设计、艺术,甚至是法律、建筑,以及他们专属的奢侈品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学理工科的基本没有。
' j7 ]( w0 `9 C/ h  b$ p  ^8 k出去旅行,住的都是青旅或Airbnb,坐火车和廉价航空,Ryanair的纸一大打。而人家是商务车私家团拉着在一个国家深度游。
" z3 m' \+ _$ y* J( _) @4 P1 f所以说,人虽然给摆在了一个池子里,但是每个人的特性、习惯、思维还是不一样的,有一层在国内沉淀的天然的隔阂存在。如果没有条件去打破这个隔阂,其实和那些上流社会的群体压根就没有发生任何交集。
& @. ^& {& Q+ ^) T当然我们也不鼓励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实现阶层的跨越,这可能都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事情;跨阶层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甚至可能这不是一件好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华哥110 | 2023-1-1 03: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差远了。留学现在普通的中产家庭也供得起。即使出国遇到了几个富二代也都不过是稍微有一点钱的暴发户罢了。: z9 M! C; a8 h6 j4 j
在中国,成为公务员比留学更有可能接触到上流社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5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