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只来了七位爸爸,真的很正常。教书十年,去朋友圈搜了一下曾经加的学生家长,备注为「xx妈妈」,一共有207位,备注是「xx爸爸」的,一共有69位。) j* s5 r8 p6 E# |! V
: N; ?% H. o! X$ m" E4 a
8 D; I' z$ f5 g/ F, t「妈爸比」接近3:1。& P# J w, d2 F3 A
之前看东北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中心的一组数据也显示,不到三分之一的父亲会照料孩子的日常生活,不到五分之一的父亲会以买学习用品的方式参与到子女的学习生 活,且有近三分之一的学龄儿童父亲表示从未参加过家长会。
}+ Y @ e+ {为什么?, I3 O. N( V1 U, f: O! V3 d
总体来说,一是经济压力大,很多家庭父亲是挣钱主力,真的无暇顾及孩子;二是父亲也缺乏科学的育儿方法作为指导; 三是其他家庭成员不支持父亲参与,觉得带不好,干脆就别带。
+ [! ^- \$ M- ^/ v这里面第一条应该是主因——双手搬着砖,那能有空抱娃呢?
0 x; A6 ^, f5 k8 J$ G下图为不同职业的父亲参与儿童教养的得分情况。
5 g8 {, i" S m T* I
: Y5 k6 c8 k- H
1 R' D0 c" ]2 Q1 k3 P. J N* X可以看出失业人员和企事业机关人员呈现「双峰」,得到高分。9 \7 J; U( `6 z. Q
失业待业人员必然有较多的闲暇时间;而企事业单位人员工作时间相对固定,大体和孩子上学时间重合,下班之后也有时间参与教养。
) o/ k& y& j8 c( G. C5 r而农林牧渔水业从业人员的分最低。9 L( B% K7 i" g" s; _
社会还是有普遍的认识,比如男人应该把重心放在事业上,如果放在家庭上就是“躺平了”,就是“不求上进”。
, z: m- w1 V4 w" O( @/ b a上班主要不就是为了赚些钱,改善生活家庭幸福和睦么?为什么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d1 o: \1 A( L4 r8 p, W* D. g
“陪产假/育儿假”执行到位,各部门给予有孩子的父亲一些照顾,让他们少加班少出差,进一步削弱酒桌文化,重塑父亲亲职教育观念,让他们少些应酬,多些和孩子相处的时间。' P' _7 O- A# w& H# d( `
对了,从父亲自身来看,学历较高,育儿参与度越高。一方面是教育观念、育儿能力和育儿知识较丰富,另一方面,学历与经济收入也是成正比的。7 F8 {$ O+ T2 H( P
9 U" | ^# k; x1 ?) ^& |" N# I
3 F1 W' I8 q3 G$ u' K@知乎亲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