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博士国内求职月薪5000没人要,出国后年薪1.2亿美元?本人详细回应来了

[复制链接]
查看4134 | 回复18 | 2022-9-24 10: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经记者:杨煜 每经编辑:段炼,董兴生! W  O' d" |7 X: w$ y4 Y4 p4 Y
. W4 h3 w/ Z% i8 u7 ?
当网络上盛传“失意博士”已赴美工作,年薪1.2亿美元,还拥有一片庄园时,当事人刘本良正在北京的家中埋头于自主研究。
7 o/ b) l! z' w' B- T( k% F: P  R( ]  T0 ?2 O% P  d/ v7 n3 Y# h
这场不知来由的网络炒作,让人想起了4年前刘本良参加的那次电视求职节目。 ! g$ w( ^9 F5 |) Z0 g- J

. h, Y/ f' h, ~2018年初,35岁的刘本良,正面临人生中最困顿的时刻:在北京,没有工作,积蓄所剩无几,又恰逢第二个孩子早产。于是,原本一心扑在研究上的他决定参加那档节目, 所求不多,月薪五千。 众多评委纷纷表示出对于低薪水的不可思议,并对其博士身份进行质疑。
- z4 a+ a6 k/ D- d* w2 o: v/ K  T" c. }$ q: r8 F$ h4 s: |
据悉,刘本良有着光鲜的求学经历。1983年,刘本良出生在山东,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 ,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 据了解,刘本良博士论文题目为用贵金属增强光场场强,偏重于制造贵金属纳米共振单元。博士毕业后的刘本良曾一度在北斗导航公司工作,方向是研究“传感器材料”,因为跟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完全不相干,所以一年后离职。2 I+ \' z/ N8 W& c9 E

% Y0 N. o2 H" B2 x2 R* i# h
80后博士国内求职月薪5000没人要,出国后年薪1.2亿美元?本人详细回应来了-1.jpg
8 S" i5 d+ n! H
& d+ d2 {! i1 N% \" p( S9 g' j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p) `# n: ?3 w0 ], h

) _  U4 P) e0 \! ~多年来,刘本良执着于破解能源问题,在节目中,他阐述了在外界看来堪称“疯狂”的科研方向:未来,一块5号电池足以驱动一个家庭数十年之久。也是因此,在节目中,他遭遇在场老板的几番奚落。 节目播出后,刘本良甚至被视为求职者中的“异类”。
) P& Q2 H$ |( j* D% x0 z
. U$ ?# r* b4 d& b( f6 h, |) I雄心壮志和窘迫现状形成的反差,使得刘本良成了大众口中的“落魄才子”,而“年薪1.2亿美元”又契合了外界对于他“复仇之路”的期待。一时间,由自媒体率先炒作起来的“爽文”传言快速传播。
3 B) J& u8 C1 w. q
+ L+ y0 S- O3 \$ X
80后博士国内求职月薪5000没人要,出国后年薪1.2亿美元?本人详细回应来了-2.jpg
' h! L5 Q$ P" M% W1 U

0 s* e7 e* t6 y/ W6 s* S! {9 _图片来源:网络
, Y7 @% @2 y* |# ]$ M6 q2 Y0 Y$ g6 j& ^' K! q5 v& u& l
“突然间,(同学群里)就有很多人来加我的QQ,给我发信息说你怎么去美国了,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8月30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
# o% u' F+ l. U& q4 q8 O
7 c( `; Z/ z! N& D, r* [+ E刘本良称,眼下他的自主研究方向与在节目中阐述的一脉相承,他孤独但满足地走在自己选择的科研道路上。面对关注者的关心与不解,他自称是“捕鲸鱼的人”,并希望大家能理解,“对一些人来说,除了金钱,还有另外一种激励方式”。
9 Z- u  |9 C  c5 `* J
" r. Y  ]9 ~, p# [$ Y同时,他也认为, 人才不会被埋没,只是需要空气和水分扎根生长。“给我一段时间,我会证明我是不是人才。”
3 @* `$ ^$ k* w
& E" ?' f' t$ S: l辟谣“赴美工作,年薪1.2亿美元”仍在国内坚持自主研究
( q. M+ ]6 a$ `- T6 i
. r" S5 ?/ |5 w9 s2 h' }: X) |* Y据澎湃新闻,2018年,出于生存压力,刘本良参加了求职节目《非你莫属》的录制。% d9 z0 I) W4 a2 _; @

) Q  s) b0 Z5 U* M) ]% O2 y在这期饱受争议的节目中,刘本良在台上称,自己正在研究的方向是冷核聚变,其还称,自己正在发明一种5号电池,能够供一个家庭10年使用。“自己做科研是为造福人类,不是为了挣钱,但是家庭需要经济支撑,爸爸和妻子需要生活,5000元足够了。”刘本良说。* w0 ^, J* |- p- w% {5 c: `
0 F4 i& X* }7 X/ Z- E1 T$ l
自我介绍后,众多评委纷纷表示出对于低薪水的不可思议,并对其博士身份进行质疑。一个评委问, “什么是EV?什么是ph-EV?”刘本良表示自己不知道。该评委说,这是目前最热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概念,刘本良回答,“我瞧不上新能源汽车,我比它的电池超过一个数量级,是文明级别的差别。”$ H( i/ r, O' P- `+ |+ H3 {
. b! ?% H, j3 z0 B- |" D
随后,又有另外的评委问他“能不能说几句广东话(因为他在香港学习很多年)”“你读博士的时候住在香港哪一条路”等问题。刘本良表示自己都不能回答。
" O, D6 m+ i5 Q' x! b3 Z. b% e0 o( H# C  n8 |/ c
回忆起这期节目时自己的表现,刘本良也承认,“多少还是有些吹牛的成分。”$ K9 @& X! x' ^+ l! x' s2 }

: Q( e# H9 m5 Z, K, q5 C) f/ Q$ `NBD:当时为什么要参加求职节目?3 {) h7 s; b" j9 ~- |$ M0 H

0 i0 o$ u$ z# X! E刘本良:节目是2018年1月录制的,当时老二(第二个孩子)刚出生,家里积蓄没有了,老二早产还花了七八万。那时候是我最困顿的时候,我就感觉自己整天处于一种非常难受的状态。没办法,就去录那个节目了。$ \8 ~* w$ l' [$ P& u  X: t7 Y

. q. _# N) M2 V! g/ l. l6 T0 r- I录制的时候也分好几次,第一次先要初选,选一选你的故事,然后再去培训,第三次才是正式录制。节目是当年4月播出的,中间经历了几个月的剪辑。录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求职失败了。 2 A4 K3 ]+ G/ w- n. [  j

7 b1 B0 y9 A* b- m) A8 a
80后博士国内求职月薪5000没人要,出国后年薪1.2亿美元?本人详细回应来了-3.jpg

/ j9 V) [( f3 K) u6 @9 d; Q+ a$ Y( N& n, p+ m" B( `
参加求职节目时的刘本良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1 j) u+ @6 x4 w& B% ?. }
7 r0 i- g/ \" d2 [" c. v% D" G3 v
NBD:2018年节目录制结束后,工作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4 ^; q+ m: F9 B+ i: a2 O: `2 b  F) c, q1 r" Z6 _1 M
刘本良:(参加节目)求职失败之后,我就被同事拉回去,去我之前(所在)公司的研究院上班了。去年3月份的时候,公司把研究院撤了,我就又离开公司,继续自己搞(研究)。
0 A2 L; [% F5 y* w/ ~" l
( @4 w* G$ {  |# Z, O2 dNBD:网络上传言你赴美工作,年薪1.2亿美元,你的现状是怎样的?
+ n1 D* O2 d) E/ J( m  m" |# N$ x, B! S* z# R
刘本良:我去美国这个事是突然之间炒作出来的,我实际上一直在北京,从来没有离开过北京。近十几年来,我一直没有去外国的想法,以后也大概率不会去美国搞这个研究,因为中国已经足够我发挥能力了。2 f1 \( s) ^1 w) g

' x' s6 p0 M0 b4 ?+ L- S
80后博士国内求职月薪5000没人要,出国后年薪1.2亿美元?本人详细回应来了-4.jpg

2 T) C$ p6 O7 f% d/ j
+ [* ?$ e! p1 V! H2 f5 s0 i刘本良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少婷 摄( K7 A1 A. S# C* _  w) H& t/ l# i. Q
6 i# f: D! f. I5 I; w9 n$ n
“民科”还是“奇才”?5 ]7 Z3 `) ]& @
- Y* U& t& b" o! R7 x; W
对小鱼小虾的课题提不起兴趣
3 ?: c- t5 B3 ^
$ `, I2 u& V. m5 n" L5 N据澎湃新闻,针对刘本良这一特殊案例,目前沸腾的网络舆论大概有两股声音。一股声音仍然是对刘本良研究方向的质疑,称其偏离了专业方向,沦为“民科”(民间科学家)。“冷聚变博士靠谱程度约等于水变油博士。”一名网友评论说。
1 ]5 K0 e0 u- a
& v& ~' v2 t0 M$ A据了解,核聚变通常需要千万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这个温度是为了让原子核有足够的能量,来克服相互之间的排斥力,从而聚合在一起,产生更多的能量。! r0 a* O! i6 A# _2 J* ~7 ~) ^
+ [. `) g2 ^% T3 z0 T
而冷聚变,即不需要高温(1000度以下)就能进行的核聚变(μ子催化也可让聚变温度大大降低,但通常不算在此类)。据了解,冷聚变在上世纪80年代末火过一段时间,化学家Fleischmann表示在用钯电解重水的过程中,观察到了异常高的能量产出,声称实现了冷聚变,但后来证明实验不可重复。
' {! n. h9 Q9 @) ^
, w- S9 }) D- n3 ?0 L& G6 e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抛开冷核聚变的可行性,刘本良的另一理论即“一节电池供全家使用10年”在物理学上确实有根据,即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一块五号电池的质量如果全部亏损确实可以放出巨大的能量,不过现在人类研究和技术手段还太过粗糙。现阶段初级利用原子能的手段只有热核裂变和热核聚变。”; q' p" q5 @; M4 Z( [& C
2 j: X5 v9 t6 q, @& F* o, J  u: p
NBD:这几年还在做哪些研究?, u& G6 Z% ^8 G( N& R

$ L8 g; K  L8 p, B! K! u& Z  `+ w刘本良:我现在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之前在节目当中说的(解决)能源问题。我在这儿澄清一下,实际上那个不是(通过)冷核聚变,是属于量子运动输出能量,通过对真空环境性质的改变来获取能量。它背后的能量,现在我们还不太清楚,只是通过现有的物理学定律推导出来,一定会有这种装置。
- i. v# ~" g/ @+ |
% r  F0 x( T" [. H3 E7 Q. |* D另外一个是, 我一直希望做一种能够解释随机现象的算法,能够通过这个算法来研究我们这个装置成功之后对空间的改变,看看能不能够获取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数据。比方说,能不能够探测几光年外的星球状态或者是某些事件的发生
0 o' p7 F/ B; ?- }! r
2 G5 U: R) r/ ^* q9 WNBD:外界对“冷核聚变”的研究很关注,你是怎么接触到这项研究,又为什么没有再继续做了?
6 A/ D8 x* K1 w$ P: }
6 S5 R4 p. V( D5 a$ E3 {4 i刘本良:我从香港来北京的时候,实际上就在研究冷核聚变,当时我还同时开发一个其他的东西,是一个雨伞一样的东西,它可以汇聚阳光,我想做一个工艺品之类的先赚点小钱,开发了一年时间。但是我突然就醒悟了,那时候博士刚毕业,30岁,是我精力最旺盛的时候,我就决定要解决比较困难的问题,不要在这些简单的,像赚钱这些事情上花太多的时间: j& C* ?% y! n( t
6 v0 j7 u. y) w1 j- x6 B- m/ I' O
冷核聚变是我读硕士时听说过的,接触冷核聚变是在2009年的时候,当时还在香港。离开香港之后我还琢磨了一年的时间,后来我突然意识到冷核聚变不是我想的那么简单。总结来总结去,我觉得这个事我要干是没有希望的,所以大概2011年底我就决定不干了。
& B4 W* t/ J2 K' J4 W, J4 y# a9 {
! M$ n) C! A+ s5 G事实证明,我当时不干可能是对的,因为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干了一辈子也没干出来。但冷核聚变让我认识到 可能存在一种理想的能源形式,容量巨大,没有核辐射,非常安全
- ]. }2 P4 u& K2 O5 e% W( g
. a$ U9 G+ R2 tNBD:你现在的研究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或者会有哪些应用?
/ p" t: m# [0 h( K8 A' v" n  ?) R' K6 G6 _( E3 x
刘本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用量子运动驱动一切。它会带来一系列的效应,比如改变空间性质,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来做新式的交通工具,比如说实现反重力或者人工力场。这个都是后话,最关键的核心就是,我们找到了一些从理论上看起来跟现有科学定律不矛盾的一些方式,来实现量子驱动一切的目标
4 k% q9 j( u* u- m2 V3 R* ~2 Y* l; F3 t' J% ]9 e
2018年上节目的时候,我当时觉得“固态器件”已经成功了,后来又过了两年,我感觉里边还有问题,然后又重新思考了一下。 % C) m# e- Q" f# `8 x
) S2 z# _9 {2 ?8 N* j/ j
NBD:你的研究领域听起来都要耗费比较多的精力和投入,为什么坚持研究这些“大问题”?
4 ^6 F4 u8 j# B3 ]- s/ x: T# `3 z& z8 _* y9 W6 A- l
刘本良:我从本科的时候接触到能源问题,心中就种下了要解决能源问题的一个想法。尤其是我本科时接触了一些老师,他们就说我是他们见过的最好的学生,这句话给我的压力特别巨大,但是这么一个种子就种在我心中了——要做一些特别的东西。
" u/ y! S* P8 I& v! \; j/ H) x! k0 b' o+ ]
(后来)做硕士毕业论文的时候,要研究某种材料氦泡的演化过程,我当时刚接触这个课题大概几天的时间,就对氦泡怎么演化、怎么聚集有了一个图像。后来做完毕业论文,发现跟我那个图像很吻合。我就知道了对自己的认识,我原来是擅长这种图像思维的人。   D" p+ V9 [9 K6 P

9 P2 ^3 a2 W! I% w(之后几年)我经过风浪的锤炼,确确实实掌握了一定的捕获大问题的能力,而且我现在只对这些大问题感兴趣。 我觉得我是捕猎鲸鱼的人,你让我去捉那些小鱼小虾,不能提起我的兴趣,我不感到激动,没有兴趣去做。我宁愿穷点困点,我要去捕大鱼。
. N, I$ p' w) V8 N: i, o& s0 ~% N2 ]2 ~0 a
NBD:毕业后有想过去科研机构工作吗?3 D  W1 ?" x4 J/ P7 `
0 f- P+ U3 S4 S9 a% ^2 J( V
刘本良:其实我不是不想去,(但是)我算了算,我如果去一个老板的手下,我一定是做老板指派的课题。我是忍受不了的,我已经见过大风大浪了,那些课题真的是小鱼小虾
' Z% @2 ?; K- \7 i+ c
6 D* p1 H  s+ R4 k3 `# u基本上,现在的科学研究平台,我看不到能够给我很大机会的地方。比如说,我没有花精力去发很好的论文,那么我进不了一个比较好的学校或者是研究单位,(能)让我自主的研究。我一定在别人的手下做,他们就会分我课题,我就会浪费(时间),我到现在还没解决我的“大鱼”问题,所以我只有这样,没有别的选择。
# P5 B4 n/ s- y0 `' C$ f: G! r% f$ E" w7 d! E6 ~% ~- G% s  N
NBD:你现在做的研究,需要实验仪器和投入的话,怎么办?
7 p- e. f9 B1 y$ R$ {1 L$ \7 f' k
' E6 i2 n* @/ i: Z. Q1 [刘本良:这个东西就是穷有穷的办法,富有富的办法。穷的办法就多动脑,富的办法就是又动脑又做实验,这个东西我不觉得它是重要的。1 ?/ m, D) C7 p. n  X( q5 r

: ?4 w* ^* ?6 o9 \* @5 A) f现在我主要做算法,就没什么花销了,我电脑都买了,也不做实验。算法成功的话,什么样的仪器我都能买得起,所以我努力地把我的算法开发成功。我觉得我肯定能行的,我还是有点自信,但也很困难,也是经常感觉这个事行了又不行了,又行了,反正也经常反反复复的。但是我觉得,这个事只要不违背科学定律,基本上都是能成功的,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只不过是得花很多的精力去做。
6 t4 a1 ~- S5 y" R5 `  l8 I; @, f; j7 B) L5 R
“整个世界都应该理解除了金钱还有另外一种激励方式”% i- K9 s* c" d/ n3 d

1 Y/ l- n  Y6 P! q7 S) XNBD:你预估过你的研究大概多少年后能有成果吗?
: J5 \- r/ h6 T7 J
; x) H' k0 ~9 y7 P" B刘本良:其实我搞这些东西对我来说是有特殊意义的。我搞(研究)的时候那种快乐,就像那些钓鱼的,他“啪”钓一条大鱼,他又不缺鱼吃,他钓一个鱼就特快乐。我钓那些“大鱼”就感觉特快乐,所以我不太愿意把这个东西(通过)论文发表出去
8 a) o; z( H1 k% G& ?; \8 I) |6 E
* p5 M' T* F0 R0 V4 G2 q1 z( a很多大学教授都在发表论文,他们有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我的理解就不是那个样子。我认为搞科研是一个人的快乐,只有激励自己不断奋进,最后形成一个体系,才能够输出。搞了一通发表出去,感觉没意义了,感觉那个东西已经不快乐了,你还有动力搞下去吗?
/ T/ S. B4 |5 E
9 Z- A2 E3 Q5 L/ Q7 ?7 D5 z6 T所以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应该理解,除了金钱还有另外一种激励方式,对那种“钓大鱼”的(人的)激励。我允许你好多好多年都不发表论文,你就去搞自己的研究,一旦形成体系,你再发出来。因为你没形成体系,搞了一通发了就没意思了,感觉别人整天讨论你的事。   O, E8 S6 S2 Y8 R0 }

$ d9 e9 T% Z  ^有一些非常高超的创造,你要允许它保密,允许它属于一个人,让他完善、发展一下。 就像牛顿一样,他感觉整个体系都形成了,就“咔咔”全都告诉世界了2 N. a. I; U) q# E

" V  Z: N6 E/ [5 j4 c8 U! ]* FNBD:对当前的科研生态,你有哪些建议?
6 V, F' r+ Z8 R7 q$ S6 x  s) a5 ]4 \
刘本良:我觉得不同的经历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最后产生不同的选择。我们现在大多数是把科研体系当成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我投入了,你要给我出几篇论文,做几篇专利,要获得什么成果,这就是一个资本化的东西。但是我认为,真正的创新不是这个样子的,它包括了你对个人生命的成就。一个科学家逐渐变老了,但是钓到了“大鱼”,就把自己的生命永恒化了。要创造条件,允许他拥有这种激励方式。
: S3 x7 a; [9 [4 n5 {
1 p7 Z4 r: }, I2 [5 o+ T  K& z) T1 C像一些数学家,他可以持续地高产,因为数学家更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但物理学家就不一样,物理学家会感觉到自己掌握了“上帝”的秘密,他会比较珍惜,就是另一种心理状态。
# q$ ~* e  h- a4 K2 K7 `  N# Q" o' K0 X7 W
我觉得整个科研体系,还有一些要改进的地方,现在已经比以前好很多了,但是要更加人性化一点,不要那么物质。科学研究是一个巨大的生态,需要各种各样的“物种”,也需要一些变异的分子,跳出局部最优,实现更好的科研效果,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这也算是给自己辩解:允许这些变异分子存在,让他们去安安静静地搞研究,发挥他们的优势,发挥他们的特长。
  l) r2 F& W& `: c1 L8 Q8 N( S
2 |9 F  G( `+ N0 U: x(实习生雷晴岚对本文亦有贡献)
$ O2 y3 d+ A# P3 P8 G8 V4 u; \9 j' O$ M' X+ O, b  I
记者|杨煜; B8 r" p5 i  k! D1 ?5 d

' ?2 T; T+ x6 U0 |编辑|段炼 董兴生 杜恒峰
6 f0 ~7 B5 Z9 p  X
, J: i' C* U+ j9 |+ j. H  W4 t4 W校对|程鹏" c' B# r4 M/ {* W4 ?4 J& X

% E1 O: o# T2 B, b4 r7 S2 \部分内容综合自澎湃新闻
" i' e3 e( P6 a. c. @: m+ ]( m: @$ w0 I: S) S% U4 S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 q" }6 W, Q) N) G2 E) I
" K7 E+ k8 V7 b/ N0 f$ c2 r& b5 t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 A6 v7 x. @7 d# q4 u8 c$ p( B

( C4 g/ R7 E# L" }2 G+ c每日经济新闻
敢问637 | 2022-9-24 16: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一颗赤子之心,不为金钱只为使命,这样的心是老一辈科学家才有的,现代人太稀缺了,希望政府重视这样的人材
123477205 | 2022-9-25 00: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对博士类人材应该有保底,让他们生活无后顾之忧才对!特别是工科博士,能熬出来肚里都有点货的!给他们一定科研系都能出成果的!
用心编织未来珊 | 2022-9-25 10: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单纯的只是想做科研,而寻找新能源又是当下最为迫切的,不论成功与否都该给他机会试一试呀
赛区古疑默 | 2022-9-25 20: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这样的人才没有机构用?国家要帮助这样的人才,什么时候外国的科研人员和我国的科研人员都争相回国了,说明我们的科研环境就好了,国家就能强大了。
夏荷桃子夏v | 2022-9-25 23: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刘本良求职的视频,我难过的哭了……,在这个充斥着金钱物欲的现实社会,没人能理解那些艰辛埋头搞科研搞发明的人哦!
恭喜发财947 | 2022-9-26 10: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我也不懂你们说的,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吹牛,但能沉下心去做科研的人都值得尊敬,我们这个社会目前就缺具有钻研精神的科研人,生活所迫都想要快钱。
冥阴魔狼L | 2022-9-26 16: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非常支持刘博士,他的遭遇也能解释为什么人才会流失。目前科技发展电池续航确实跟不上,未来一节5号电池能用十年算什么天方夜谭,十几年前有人说未来手机可以当电脑用不也被人说成天方夜谭吗?
更有甚者躺 | 2022-9-27 00: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博士目前收入多少
Kenna12357 | 2022-9-27 03: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应该努力营造科研环境留住更多的科研人员[微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0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