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大区治理:安心才能安家

[复制链接]
查看4395 | 回复1 | 2022-6-30 09: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是我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20多万人从西海固地区陆续移民至此。因“锅底人群”多、移民习俗差别大等因素,当地基层治理一度面临挑战。对此,红寺堡区创新治理模式,破解信任难题,移民逐步对迁入地形成家园认同。
9 E. G: b. |( a# w- e& n( B" o* }9 C4 C; K" z/ |: |6 L

7 l, T1 y! i5 Q( c& z9 e
“即便秉公办事,村民也不买账”

7 A( t) g: K4 j
/ s. q: K' R7 c% Y
) i" [: u0 Q4 e$ o9 w
回忆起过去的村风村貌,58岁的红寺堡区新庄集乡康庄村村民何兴满连连摇头。原来,该村原是远近闻名的“上访村”。“那时村务不透明,即便村干部秉公办事,村民也不买账。”5 P! M! S: X# J! t: O
过去,红寺堡区各村移民身份复杂,有的村住着来自10多个乡镇的移民。地域观念较强、风俗习惯不同的群众不断产生误解和纠纷。少数移民对迁入地生活缺乏信心,想返回老家。个别村的移民发现低保名额分配不利于自己,动辄要求“推倒重评”。
* u0 z* {% |5 B0 P
. L9 J. G1 n4 t1 ~; L  o  G
​移民大区治理:安心才能安家-1.jpg
& x! `& l. x4 h; E5 k6 H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一角 冯开华 摄

, I% \7 C6 C8 ], I5 h, J$ q

9 W& m3 h+ e- S6 H

  r) r( |9 I2 Z基层干部表示,移民搬迁后,群众原有的家族支撑体系弱化了,遇到难事时更害怕吃亏。只有基层党组织和政府部门主动作为,才能让移民群众安心,进而破解融合难题。为此,红寺堡区鼓励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充分发扬基层民主,积极撬动社会资源。
: x7 f( ]8 x$ `* _1 b. Y* ^. e* k. A

' |4 F8 j: t5 Z' }# g% w' m
多举措击破信任及融合难题
/ }% m3 J$ {4 ]# N3 |6 X
9 g: S4 o* d. ?4 {
; `5 ?" r2 H2 z/ r+ |: E
“菜单式”矛盾纠纷调解机制让社区矛盾“不上交”。2018年起,红寺堡区探索由公安派出所牵头,安排民警主动到基层走访摸排纠纷,进行现场调解;如不成功,则由矛盾冲突双方选择共同信任的基层干部作为调解员,将矛盾化解于萌芽。
, w5 W; C. a8 X6 y  V, X( P9 D: F罗山社区是红寺堡区建立最早、规模最大、人员构成最为复杂的城市社区,曾因频发矛盾冲突、治安案件被挂牌整治。红寺堡派出所罗山社区民警虎亚东说,新机制推行以来,共调解婚姻、地界等各类矛盾数百起,调解成功率超过90%。1 A# N: |5 K3 T  |$ v* c
“55124”治理模式激发农村群众自治活力。红寺堡区民政局副局长马宗成介绍,该模式由“提出议案、民主议定、公布告知、组织实施、监督管理”五步工作法组成;每步工作均登记在册形成“五联记录本”;上级部门统一提供1张“20+X”议事清单,划定村级民主议事范围;“2”指“乡村二级监督”;“4”指乡镇、县区、地市、自治区四级联动督查。; K8 R, Y( c0 l) c7 ?% u: i: h" c8 c. w
“以前总觉得干部骗我们。现在大家一起商量,也相信村干部了。” 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玉池村村民安生亮说,村里按照村民居住区域划定范围,每15户推选1名村民代表。凡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代表举手表决。
% Q8 k1 O0 l+ z/ [群防群治破解人手不足困境。红寺堡区组建“红袖标”义务巡防队,将辖区各村责任心强、热心服务的村民纳入村组群防群治队伍,负责片区夜间巡防、困难户走访、疫情排查等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以拥有598户2261位村民的大河乡香园村为例,该村两委班子成员仅6人,却有40多名“红袖标”参与村子治理。热心村民主动参与村级事务,进一步凝聚起移民的归属感。
  [  ~/ U4 z* q- Z
" \7 v. B7 a7 t( E; `1 x# M6 w6 F" H% R7 f! i) @" g: t/ d
真正把移民区当自己的家

  w  Y. j1 K* I5 G- L

  w4 O# s+ a$ U% f6 S, G, Z

/ i! ]7 f$ _! u1 w( t" V“很多时候不是干部不公正,而是没有带动群众参与、了解决策过程。” 红寺堡镇弘德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克银说,自从击破信任困局后,村里拆除上百处违章建筑无一人上访,村委会动员常住户每家出10天义务工绿化村庄,村民自发前往,无一人旷工迟到。
" Z' I$ I, N0 T2 S+ I此心安处是吾乡,对移民群众而言,居安、业安、身安、心安的地方就是家。最近几年,大河乡党委副书记杨万里感受最深的,是村民心里家的位置变了。“以前问村民‘家哪里的’,村民会说‘隆德的’‘海原的’‘西吉的’,现在基本都说是红寺堡的。”杨万里说,简单的问答折射出移民心态变化,也体现了移民区基层治理的成效。
) ~' ?' a  K! a* L

* S% j7 Q4 G7 r2 X( s

5 l& x3 U4 b$ ^3 ~, y' {来源:《半月谈》2022年第12期
7 x# A' B. i0 z半月谈记者:何晨阳 马思嘉 | 编辑:徐宁
泪飘雪傺 | 2022-6-30 15: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4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