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未来的世界,大家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一副画面呢?在广袤无垠的银河中,人人都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空间站,每个人都可以驾驶着宇宙飞船在星际中穿梭。或许,我们还可以去“星际公司”买下一颗心仪的小行星……当然,要想实现上述目标,人类文明无疑还需要数次科学技术革命,“前路漫漫,道阻且长”。但如今,中国科学家的实际行动,正将其一步步地变为现实。
0 F5 ?. g; L1 b$ h( j3 F+ E% j! U1 Q! [4 m: P. o( S4 y" L
; ]& ~: x N b1 W0 f% M2 _
3 v5 S$ i* H* l8 A据光明网报道,中国科学家提出了一项“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以期望发现首颗太阳系外宜居类“地球2.0”。目前,该项目已经启动,计划在2026年底前完成卫星的建造和发射工作,并在第二年夏天开始科学观测。让人倍感骄傲的是,这是国际上首次专门在近邻类太阳型恒星周围,寻找宜居类地行星的空间探测任务,中国将创造又一个世界第一。. h h, S0 n, B2 v
% C2 B4 w$ ]5 v2 M( C+ Z! I
) g6 N- o* f% F+ |- {8 C+ _* G% ^
) c( n( g& S, H/ f3 V, j说起新中国的航天之路,从“一穷二白”发展到建设空间站,再到如今极其前沿的“探索星际移民”,我们走了整整六十六年。' K7 R/ H, S- C- U% L
3 n) C# K4 ~# D; t9 D4 p& R
- h$ @' i3 }0 M( e( Z4 G
! X/ Q7 H) e' u在很多人看来,航天工程不仅非常“烧钱”,且对经济和民生的回报率较低,很难立即对社会发展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我们知道,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经济发展落后,一度遇到许多困难和阻碍。许多人认为,对于当时贫困的中国来说,发展航天工程完全是划不来的“多余之事”,甚至是“赔本的买卖”。然而,中国在“困难模式”下,依然坚持发展航天技术,现在看来绝非是为了“满足科技好奇心”那么简单。& ~1 K7 w, s* Z B1 k. x
a' s8 l% ^6 J1 d7 F1 R+ o X6 R% r0 e; ^1 B
" C# E+ ^6 d8 k2 p- P& n当前,地球总人口在70亿左右,未来有可能突破100亿大关。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定将进一步消耗和利用地球的资源,且文明越是发达,对资源的需求量就越大,而这颗星球的资源早晚会有枯竭的一天。由此想来,蹬到人类在地球上“找不到出路”的时候,再想起探索宇宙,恐怕为时晚矣。: s4 C# S' d k+ b' \
# O! Z8 n& T: T3 e% h, Y
L6 n( z4 B0 H' Z
% ~8 W$ l8 g" s" S因此,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完全称得上是对地球之外的“大航海”。要知道,正是15世纪到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将大片未知领域的陆地和水域联系在了一起,整合了各个地区的资源,才刺激了工业化的发展乃至人类文明的前进。今天,关于航天领域的发展,就如同当初的“大航海”一样。未来,各国可能要在月球和火星建立基地,乃至移实现星际移民。
3 |, b$ b' E3 E7 ~" {0 h5 C. G$ _" d- X/ l8 o
8 I0 @1 o- g! x( `+ I7 |
$ H; J/ V. F1 m) Z9 X当然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还需要花费上百年的时间才有望实现。但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这一过程中,谁最先拥有先进的航天技术积累,谁就能占得开发太空的先机,对本国和本民族的存续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说,新中国在当年国内经济和科技水平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依旧毅然决然地发展航天工程,足见这一决定的前瞻性有多么强,眼光是何等的长远。# c9 G7 Y6 T. s( [6 c8 t. p6 P( {
7 q+ m$ I! J7 g3 k0 @7 G4 j
% s$ y5 W3 J# Z+ ]& o. @3 ^( t: Z7 ?' H; V3 y! _0 Y _" M
今时今日,或许我们可以大胆地做出预测,中国在未来有可能成为第一个实现星际移民的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