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教师拿一批批学生当做教育试验品,后将研究成果转嫁到自家孩子上是否可行,能培养出天才吗?

[复制链接]
游遍能 | 2021-12-31 10: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得多大岁数生孩子,65?
宠物店打杂郝 | 2021-12-31 17: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题主想得好简单。
0 e: g0 P' u5 K  j* ?8 A. y一、该实验是否具有推广意义?
! U" f( m  J& d8 F1、一个教学实验“成功”,能简单地归因为是“实验”吗?* Y, W: z8 t* [# j, ~
教学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者个体素质)等等,即使有成果,科学家也多说“相关性较大”,而较少说教学成果好就是实验的作用。
5 |. u7 |: j" Z3 C我们国家已经进行了多次教改,每次教改大都会基于专家老师的教学实验和教学科研成果,并且经过专家论证最后才得以全国推广。这些都是成功研究成功推广后的结果,可你看,学习效果依然千差万别。, w6 f( G+ a! E% R
2、实验成功基于多大样本?
; L5 j" U: ~! {, q+ ?二、即使具备推广意义,是否具备推广条件?
* ^) T/ q! R3 R) y: ?# X! n比如在城市做的研究,不一定就适合农村。
' z. J/ z2 F: d$ `* @, X" R; o) [+ ]; {  J& `) P+ {! h" E* a
" \" {8 ?3 v; T$ |& a5 o

8 M( C9 N) |* U$ {图片来源网络
  v) x( r' t' a: `; ^, z+ @1 t' D
三、教育试验的意义在于提供参考和借鉴,而不是照搬。
. i8 y' m  u( \3 x( D. l. R0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的主动建构,学生不是空着脑袋上课,而是带着自己的经历和自身资质条件个体素质等上课。$ {. E9 ~7 n+ Z  U( z
所以,与其追求培养天才,不如追求帮助孩子获得个性化成长。
+ Y/ f9 G3 B; m9 g) o) L3 ?我是 @燕掌门AngelWu ,每天和你讨论儿童教育话题。
山水707 | 2022-1-1 01: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我有限的阅历作答。
  h/ @$ A2 [8 x4 r我关于育儿的经验心得,有从书本学习的,有网上流传的,有电视报道的,有身边鲜活例子的,有我自己带孩子实践的。8 F$ i5 Z3 g9 i( L
等等等等
" b) g9 y2 C$ b. S/ s最后我总结:怎样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完全是玄学。
卖炸药的小的l | 2022-1-1 09: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天才是天生的,他自己能学。而且是抵抗过了教育的抹杀并崭露头角才被大众认识。4 u* R0 c/ p/ Z: D# P) D, `
我们目前的教育不是因材施教,是一块模板往所有人身上套。好处是蠢才的能力可以被拉高,坏处是天才的能力会被拉低。
你不能把小麦培养成水稻,也不能把水稻培养成小麦。
3 H: I9 k7 F" b" Z. I. Q你只是能把小麦培养成小麦可以长成的样子,把水稻培养成水稻可以长成的样子。
5 W2 C$ @6 p1 g当然,不正确的培养方式容易让小麦或水稻长不成预期的样子,虽然如果不是不正确得太远,偶尔也有生命力顽强的小麦和水稻。
西西306 | 2022-1-2 02: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市面上那么多教育天才的书,题主随便找几本试试呗。看看你孩子能不能成为天才。
% j6 M( V/ V; Z$ W- G$ Y( B
7 P; k) \  w$ u1 R' f6 m<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435260446781263873">" r0 Y1 K% A4 F1 G. _% H
看吧,给了你提示你也不会去买。
* E: b; G2 d7 a# R& B- T8 @那么,你自己都不信,不会买来看,觉得假,干嘛要提问呢?钓鱼嘛?还是完成知乎给你的发帖任务?
; B( U- I: _$ q8 w/ l8 Z# |5 S如果有一种教育方式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变成天才,你觉得还轮得到你知道嘛?这种就是家族秘方,概不外传的。就像股市里那些叫嚣着自己要把几十年赢钱的秘籍毫无保留地送给你,只收9.9包邮的大神。能教你赚钱,他自己干嘛不独一份呢?
王卫明 | 2022-1-2 13: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照这样说  总统和科学家应该是世袭制了
疑骨景姑告 | 2022-1-2 16:5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乎不可能。
& H. C) n' J: A人和人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这个迁移是十分困难的。
- ^- b5 F' b- P6 y即使可以,对学生和对孩子的态度也是完全不同的。4 L& J7 s4 _2 Q# P8 e4 b
再退一步,就算态度一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的经验就可以用到自己孩子身上吗?你跟一群普通中学生练出来的篮球技术能打NBA吗?
平淡744 | 2022-1-2 19: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这个模式可以成功,不仅他的孩子会受益,他所有的学生也会跟着受益,再经过经验推广,全世界的孩子也都可以成为天才。
9 T2 w% @/ o2 K0 p3 h2 k' v但是,到目前为止,学生的发展还是良莠不齐,天才的数量少之又少,说明这个想法只是异想天开,无法成为现实。
- {6 R4 L/ Q4 i. Y7 h  |, h% N事实上,教育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既需要老师教的好,还需要学生学的好。学生要学的好,不仅要有强烈的学习意愿,还要有足够的学习天赋。
) d) z& S5 g: P% v% w3 I) u但是,现实世界中,每个人的天赋秉性各不相同,有些人擅长学习,有些人不擅长学习。对于不擅长学习的孩子而言,再好的老师也无能为力。
% v( h1 N7 ]) v8 w: d, |4 |' |而且,因为天赋秉性的差异,每个孩子接受教育的方式,也不一致。同样的教育方法,对于有些孩子有用,对于另一些孩子则没有效果。- g9 p$ }& ?, K$ O! @
比如,同一个老师,教育出来的学生,有好有差,就是这个原因。好的学生比差的学生,更适合老师的教育方式,所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5 ?: \: l) |* A9 x) O& N% J; o所以,老师即使掌握了很多优秀的教学成果,也不一定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培养的更加出色。天赋、秉性,以及对于教育方式的适应性,都可能改变最终的教育成果。
8 g0 y# L8 p% X- V; Y5 s8 h4 J实际上,不少老师因为自身的工作,反而常常忽略自己孩子的培养。一方面是由于身心疲惫,无力教育;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对于教育的厌烦,想要区分工作和生活。) b4 x; z! i. d5 P2 B5 ?
因此,这种想法更加不现实,纯粹出于对老师工作、生活的不理解,还可能是一种心态失衡的表现,嫉妒老师的孩子拥有超过普通孩子的教育优势。
/ ^% ?% A! \( ~5 a$ I4 v' P# e8 x7 J- o实际上每个老师在教学工作中,都会进行一些有意的教学试验,尽量在不影响学生教育质量的前提下,摸索研究出一些有价值的教育成果。既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学生。
9 n# }( j8 ]3 S: P6 m' z# F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学生确实部分承担了教育实验品的角色,为老师提高教育技能做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但学生自身的学习也会从中受益,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5 B/ a$ ?! }1 X+ ^
无论是从道德层面考虑,还是个人发展的需要,老师对于这些教育成果的利用,不会局限到自己孩子身上,都会尽可能广的扩大受众范围。
9 M4 P# i: `# d0 L基于传统的师德要求,老师对于自己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倾囊相赠,绝无保留。老师只会担心自己教学生的不够多,而不会担心学生学的太多。
1 S& |" _' j* L0 j5 @+ }而且,学生的学习表现,体现老师的工作业绩。只有学生受到更好的教育,取得更优异的成绩,老师的事业发展才会更加顺利,更加辉煌。2 A4 ^% J" I: y2 m2 Y4 Q
所以,对于老师的教学研究工作,应该肯定和支持,并应该相信,老师所有取得的进步,会使所有的学生受益,不局限于老师个人及其孩子。
北街之杉涡 | 2022-1-3 05: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妈应该不是语文老师。天才这玩意能培养吗?培养出来的叫天才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