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政策——很难!
4 F* k& m' B0 \" s$ i+ V: [) l! m% p, ?2 `: _# }/ J- z
无论我们是当热闹看,还是觉得和自己无关,但势不可挡的是教育市场化的时代已经终结,取而代之的是教育回归学校和家庭的时代全面到来。
: \( I9 ^& \9 ?
8 K" I/ b' Y* g0 O- D7 Y$ p- i0 J7 r. v' F% Z
! x+ n6 j. P( ?; [
这次,“双减”内容除了以往这些,重点是拿和资本有密切关系的“学科类培训”开刀,
8 I1 a: U2 ]5 a( @. x8 f8 p1 |比如:
4 |0 y* `# ~. @( N; G% S1、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不得上市融资,不能资本化运作。4 H7 |5 P& O9 w+ {- ?. D/ @
2、节假日、双休日、寒暑假不得组织学科类培训。
y, F- r' P% D
- g+ r! `& p. V: w9 [- L政策将资本和家长一起按倒在了滚烫的锅盖上,双方都要开始想出路了。
?- T, J$ k5 j9 }4 R q" u* V! ^ ?8 h- w
以往每一次减负都是“以学生为本”——这是为孩子好,是为广大群众考虑;而这一次的减负,是“从政治出发”——要为国家考虑。所以前者掀不起什么惊涛骇浪,后者才带来真正的劈波斩浪。' x% j; B$ l% r% w' A Z s. A, y
1 a7 U1 |7 P/ p. h$ \
<hr/>第一,现有教师队伍不可能完成“教育回归校园”的目标。
/ H" K0 g8 j. K0 f( A( X0 i O我国经济发展并不均衡,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工资高,能吸引大量优秀教师前往,这些地方实现“教育回归校园”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三线城市、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工资水平很低,不可能吸引优秀教师落户,很多小县城甚至整所学校都找不出一个正统师范大学毕业的本科生、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艺术生教语文数学的事情,指着这样的教师队伍提高学习成绩,这似乎不太现实。
y& d# L% l1 B- L& t/ G$ f# x
/ Y3 K% D, Q" n" v; b$ f第二,换一种方法内卷。
7 K( ]' V6 y. |! f7 w1 Q$ D发布会上的说法是,不能教学是沙子、考试是沙漠,言外之意就是要降低考试难度,可高中录取、大学录取的最基本规则是按照报考考生的成绩排名录取。如若把考试难度降低,每个学生都考得挺好,这不还是提高分数线、还是在内卷吗?
+ ]; |8 ]5 R( x! D) ]- l最要命的是,在高难度考试中,最起码还能考出一群“考试家”,可在低难度考试中,很多中等生是可以考出高分的,甚至连差生都有瞎猫碰死耗子的可能,这对于那些勤学苦读的学生来说似乎也不太公平。
- [ l7 ]" Q1 r8 O, L' v: B8 j! ]; C8 u2 Y% L% Y2 S
第三,没有家长愿意自家孩子上中专。+ q; X4 N7 n( R1 k% s5 y0 L
有些家长只能看得懂抖音、快手,所以他们只知道“双减”政策,可稍微有点脑子的家长都知道另外一项能够决定他们孩子命运的政策——高职一比一,即一半的孩子上中专,一半的孩子上高中。
) D! E$ I( }6 x中国的核心文化是“父慈子孝”,望子成龙的思维早已浸入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任何一个中国父母都不可能希望自己孩子成为中专生,所以他们一定会想尽办法把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搞上去,甚至有可能把“双减”玩成弯道超车——你家孩子的培训机构关了,那我就高价请一对一教我家孩子,你家孩子成绩下去了,我家孩子成绩上来了。6 b0 Y8 z0 X: T4 j
2 B* v! S! K* p' D. S第四,教育机构不可能等死。9 Q: O% R2 `! A, o
一句“双减”就把培训机构关停,培训机构的老板不可能等死、培训机构的教师更不可能等死,他们只会想尽一切办法将这个行业继续下去,因为这是他们的谋生手段。
) y; K Z4 e+ \9 _+ X很多天真的网友认为,关闭培训机构后会有大批优秀教师进入校园,可实际情况是,真正优秀的培训教师月入两万只算保底、年薪百万大有人在,学校里开出的那点工资人家怎么可能瞧得上眼?
: e/ i, x5 ^, @+ o; o& {- Z: D/ L- \. O4 C! r) D
第五,学校是否真心配合双减?
! x6 T2 R" n) D# `一个学校的升学率,关系到校领导的乌纱帽,一个班级的考试成绩,关系到老师的名声与收入。当教师队伍质量无法完成“教育回归校园”的目标时,教师的心态就会失衡,他们会表扬成绩进步的、训斥成绩退步的,没几个家长能扛得住这种冷嘲热讽,最后还得补课。; ?4 H& H8 u' z9 X/ H
, k% |2 X' ?; R6 a# L) c! m
第六,地方教育部门会被“狗咬狗”现象搞烦。
# M$ r8 S4 C1 g `: ~" u+ w早在两千年前,孟子就用一句“不患寡而患不均”概括了中国人的人性,这句话放到教育中来,就是不怕我家孩子考零分,就怕你家孩子比我家的强。
7 N% K" I- O1 U2 g; m
$ Z3 z, p7 g* u$ c" l7 m! w' ^当一个学生因为偷着补课而提高成绩后,其他没补课的学生家长要么跟着补、要么去举报,地方教育部门接到的举报投诉会越来越多,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当这个工作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教育部门可能就不会查处那么及时,慢慢的就会变成不管。
8 e* @6 Z5 H9 I+ }8 ?4 s<hr/>教育里,谁是最伤不起的人?答案是:城市里“中不溜”的人群。( H4 p. u3 h K( v c/ C. V
条件好的高阶层,根本也不需要校外培训,他们本来就有私人订制形式的教育方案,走的大多是体制外路线。; c5 q. |. {: K U! e" ]3 `
( D& d" w& J3 b, r9 \7 s U) ~
条件不太好也没太高追求的,也不会热衷于报班,他们既不太关注培养,也不想付高昂的成本。3 g0 y& Y5 N) s. p
7 b8 I6 }7 i" o# b中间的大部分人,是受影响最大的,也是最伤不起的。
+ K; x6 _, M) s8 y0 M+ k' X1 \! \: q. H! o
继续教育“内卷”,那就意味着家庭压力会很大,一对一,小班制,一定是一笔不小的支出。2 Z4 ~; C0 t+ H6 ]* L; Y5 J. w
: O7 ?6 s4 @9 r9 s" I9 |: \2 |要么放弃这种高端路线,自己来教,这将意味着消耗大量个人精力和时间以及体力。如果孩子是块学习的料还行,否则太费劲,毕竟家长又不是专业老师。1 _$ A0 z ?( S" i7 {
3 J2 N$ y* U5 D: j
要么坚信所有人都能回归统一起跑线,谁都不在校外补习,对孩子顺其自然,静待花开,就想看看这样下去会发展成怎样。: ~8 [: ?8 ~4 F8 y3 Z) w4 O
9 f0 N) W& ]- F0 _* g/ D无论哪种选择,又岂能让家长轻松。; {( B0 X4 @; k8 ?' A
- q1 W5 [# \4 t+ \) E! c: s' x0 D# m `# s
( n/ w/ }7 |6 z(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