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2011年以前的大部分的论文、书和视频,我在大学的时候都读(看)过了。
' J+ Q6 C; v- ~/ `他的出镜率一直很高,只是以前他谈的话题大众都不关注,比如通货膨胀、市场化之类的。& ~( h& N5 T g4 U$ L& H
学术方面,樊纲编制的中国各省市场化指数、企业经营环境指数,也被很多研究应用。3 r9 a. B0 d2 s* P
他最近这么引发争议,主要是因为一些房价言论。/ Q( |4 L0 t3 @. L# d
其实,樊纲之前的研究不涉及房价和城市化,主要是一些宏观研究和发展经济学(具体来说就是转轨制)研究,所以樊纲早期对城市化和房价的看法并非基于自身研究。
3 G. H2 ^* T5 i8 u. h, o我想他2015年以前关于房价和城市化的看法,应该主要基于他老搭档——王小鲁的研究。
* Y5 P/ q4 `* Z& F' v3 T" X, T( @很多人不知道,直到2015年以前,中国经济学界(甚至国外学界)关于中国城市最优规模是有争议的,而不是像现在大家都比较认可大城市规模还不够大。
. i! [: ~9 O, Y0 G$ U) n9 U/ A比如,王小鲁2010年在《经济研究》发了一篇论文叫《中国城市化路径与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分析》,龚六堂2015年在《经济学季刊》发表了一篇论文叫《城市规模与劳动生产率:中国城市规模是否过小?——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研究》。* v# |0 _" q/ R; B( [
具体计量方法就不说了,他们得出的部分结论都是部分城市的人口规模过大了。
# |4 I+ i0 K% E+ ~( T, |4 ]樊纲和王小鲁一起编制过市场化指数、企业经营指数,所以他当年的思想大概受王小鲁的影响,因此2015年左右他认为中国部分大城市房价高估,其实并不奇怪。
+ j% ]$ ~0 x. R, v7 ^' N然而,2016年的时候他在写《中国基础设施存量的再测算》的时候,发现中西部地区基础实施回报率很低,未来人口流出的背景下,应该减少对西部基础设施投资的倾斜。
8 M, x }& ^, g4 d: |8 y这个时候,很显然从基础设施汇报率测算的角度,得出了和陆铭很接近的观点——“由于距离大港口近,利于国际贸易,中国东部地区大城市的人口规模还不够,要想高速发展,应该鼓励人口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
- H8 E# Y+ ~8 r同时,2017年陆铭的《大国大城》出版了,他的学术观点出圈了,很显然也被学界和政界广泛接受了,所以2018年后国内经济学顶刊发表的基本都是关于“城市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各类效率”的论文。
- i$ u% q4 E- f- p樊纲自己2018年发表了一篇论文,就是《调整“城镇化”偏差,明确“城市化”战略》。文章的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是:
) D) l$ O' |6 f最近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两极分化恰恰是"城镇化"发展思路带来的不良后果。当务之急是调整"城镇化"发展思路,确立"城市化"的指导思想,放开对大城市发展的人为限制,以人口流动的客观规律为依据科学预测城市人口规模,合理配置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以特大城市为龙头,以城际交通为纽带,带动城市群、城市带的发展。而小城市和小城镇现阶段的重点是做好生态与文化的保护、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改善,为未来"后城市化阶段"的人口回流奠定基础。
6 j+ k5 Y; y7 y8 [所以2018年他提出“六个钱包”理论奇怪么,今天他又讲“中国总体房价涨幅有限,主要是一些资源集中大城市房价增长很多”奇怪么?7 s& x& m- u- x) a
这些都不奇怪。2 u5 t7 b4 n; O( E3 N% u: q
陆铭2014年发了一篇论文,叫《理性还是泡沫:对城市化、移民和房价的经验研究》。他研究发现城市迁移人口数量对房价的影响很大,弹性可能高于1:也就是说,人口净流入1%,房价上涨超过1%(反之亦然)。* Z) K# W! y: J$ W
根据他的研究,我们很容易推论:+ k1 z( i+ k0 A; v
在中国人口总量增长近乎停滞的情况下:一些城市人口快速增长,意味着另一些城市人口必然快速衰减;那么自然有些城市房价高速增长,一些城市房价停滞,甚至下跌。! \( Q1 I9 Z" E' a X( d' T2 v( ^
如果你把我的文章读到这里,就能明白樊纲2015年前后修正了自己关于中国房价和城市化的想法。! i) Z9 [5 z* V) M0 Z
其实大部分人很难像樊纲一样,根据新信息及时修正自己的观点。
@, p( { `" v; ?我们大部分人都受认知失调的影响,在事实面前往往都强调“错不在我”,回避现实。1 I- x# [0 c `! |
一二线城市房价长期一直再涨,我们还是觉得这是“泡沫”,很难接受是自己预判错误,觉得这是虚高。# p( S0 R8 k+ Q; a
我们更容易接受一些老龄化、生育率之类的房价未来崩盘的信息,避而不谈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比例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