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家庭教育促进法」,要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及校外培训负担,有哪些积极意义?

[复制链接]
刘阳206 | 2021-12-4 17: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出处:中国新闻网
2 b7 {+ F) C% t# _原文链接:https://www.chinanews.com/gn/2021/10-23/9593186.shtml
/ J) ~/ `$ j: `% t' n) b6 a9 q: S  |' N% U# {4 }/ E% j6 N
  【#权威快报#|#家庭教育促进法表决通过#】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23日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法律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为呼应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要求,法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畅通学校家庭沟通渠道,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记者胡浩,海报设计张晨光)
/ G) P+ g$ g/ s9 F- E* {5 p* r9 {+ M' J9 x! \  j! ?

3 ?4 o7 c3 h: Z( U5 m1 c 【编辑:刘欢】
zhme24 | 2021-12-5 05: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极意义隐藏在字里行间,尚不知实践当中收效如何。
1 ]& i0 b, \* j' s来看看法条:
/ V: u+ W$ R0 K/ F- r3 f
第十二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为家庭教育事业进行捐赠或者提供志愿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依法给予税收优惠。
' \4 G; `* G0 o$ R( ]. y国家对在家庭教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如何定义“为家庭教育事业进行捐赠或者提供志愿服务”?为了确保员工更好的陪伴孩子,坚决抵制加班,要求所有员工按时下班回家并且多雇员工完成工作。能不能算为家庭教育事业提供志愿服务?, p; t. Y$ Y9 C, w: I
如果算,税收优惠能否大于招聘更多员工带来的运营成本?+ d1 |( K. B1 l6 x4 o: j
如果企业多招人,且全员按时下班不加班的收益比逼人加班更高,那心智正常的企业都会选择多招人不加班。9 x9 D- D( P' r* o* m6 E) s
再看一条
9 ^  ~3 ]6 G  z) T. i
第四十八条 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单位,以及中小学校、幼儿园等有关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发现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拒绝、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或者非法阻碍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的,应当予以批评教育、劝诫制止,必要时督促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 q) P6 U6 ]8 U* g* v! j% ]!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委托他人代为照护未成年人,有关单位发现被委托人不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责任的,适用前款规定。

) p7 G; L: Y. Q* I, h& [9 M4 s/ y这条最有趣,一公司员工996修福报,每天孩子没醒就出门,回家孩子早就已经睡了,别说家庭教育,几乎阴阳两隔啊。" b" b/ ?+ p2 g/ \9 s8 k4 V* U( Z
妥妥的拒绝、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单位写封信给他责令他整改?
3 L9 Z& ?2 I: q: \4 a好意思吗?3 ]+ v1 ?* T3 F# ?8 x! C

) i9 ~' _+ ]" l& g* E4 ~- K7 ?: Y所以,现在应该关注的是,该法如何监督实施,如何营造让大家都能遵守该法的社会氛围、物质基础,不会让法条变成一纸空文。+ G; P6 o3 J% [9 J0 K8 M$ L
有钱又有闲的父母,有几个不愿意好好陪伴孩子教育孩子的?
  c( n% q, J; P7 ~% ^/ b. l人穷事儿又多,你就是想搞好家庭教育也是有心无力的。
d45juju | 2021-12-5 08: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双减政策持续推进铺路。8 R5 P4 m; w4 f) Z
以下观点,是双减政策刚出台时分享的,尽管到如今,部分观点已被打脸,但依旧不妨碍核心看法传递。社会公平、财富公平、教育公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奠基石。4 A' d4 _& O/ ?
1. 教育行业的整顿,既跟出生率下降有关,也能跟社会公平、财富公平、教育公平有关。结合房地产行业、互联网行业、教育行业的整顿,本质上都是为了确保3大公平;4 {+ l5 ~. J: R
2. 接下来可能会整顿的领域,就是医疗和养老了;$ d$ f" k- Y# u+ b( S8 Z0 i
3. 教育行业发展到如今,真正产业化、资本化时间,也就不到20年,但这20年间,尤其是近5年,大量的线下、线上机构崛起,引发全民焦虑,加剧社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_4 P( n3 s8 f" T  o) `7 B6 ~2 h. b
0 U) z! M! J) y) X7 ^4 A8 `4. 高考作为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既照顾到了底层劳动人民,也平衡了中、高层人士的需求,在短期之内也算是较为低成本的阶层逆袭方式。一旦教育机构横行,本质上是堵住了大部分国人向上跃迁的路径;
* y1 H2 |) K6 z! @" G2 g, x5. 在疫情期间,以及后疫情时代,教育机构还在大量增加,同时在线教育的肆虐,实际上也加速了行业整顿。对于学科培训这种破坏教育公平的产品,迟早要遭到清算。# l: _* o3 X- Y) r+ y
6. 以及机构的跑路,消费者的投诉无门,都是在暴露行业的弊端。疫情作为机构倒闭遮羞布被扯去的一天,终于到来了!- e: h$ d  {, T1 \" m
5 g8 D/ z  D2 v% p0 G$ t- s
7. 行业流水进的快,不压款,不垫资,导致阿猫阿狗都能做机构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接下来的入行门槛、经营门槛、运营门槛被大大提高。一些单纯趋利的投资人,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G1 g2 M' n) s8 D' c1 A: {
8. 而真正拥有教育情怀,教育大爱的人,会与教育永存!行业利润降低过后,能够存活下来,且坚持下去的,才是赢家。当然,我们还得继续拭目以待!
( _. A  X0 v9 J! Q; @9 s$ M  G2 y" Z

/ e/ Q" R  w) b- j9 O/ i% }; `+ M<hr/>既然成立了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
, C1 R5 _1 ~% c3 _( o' k9 Q就意味着接下去的所有政策都是为了整顿教育行业!  B1 a. E/ V/ I0 K  M. {# W4 Y8 _
而整顿,也表明行业还是有前途的。
0 B. \1 g! N) U, w! T
0 y. y1 k' M4 i3 _这种整顿,会利于行业健康、良性的发展!
: A$ d6 I. U: E但本质上会带来资本的退潮和行业入行门槛的提高。9 g( \% z) y8 r( T4 B8 a  `  `9 _+ d
所以,这次整顿,可以理解为正中行业七寸。* M) B8 a  W( r% f# ]7 b
一、政策合规,所有机构都必须办理办学许可证,就能刷掉一大波;
$ w" a( W! i. c: R! W二、收费合规,一次只能收取3个月学费,又能刷掉一大波;9 M, B! L" Z+ U4 P1 y+ O+ |- s
三、教学合规,教学内容不能超纲,明确超纲要求,还能刷掉一大波;
! g! C- P( {$ U( G作为从业10来年的老司机来看,这3点是行业七寸。+ A% s. L9 N4 ^5 ]0 _9 Y( K
一旦实施下去,线下培训机构基本上将会整顿得较为规范了。. k3 F: e0 @+ I1 `# I9 g, i
# u7 ?) I6 K1 ]/ z
接下来的教育行业将迎来资本退潮期,与每一位从业者和企业主都息息相关!. Z( N" `+ d. _' T8 F0 n6 o* D
财富公平和教育公平,会是接下来的主旋律。
5 d0 I9 _# {: A1 O; d/ f; _当然,教育行业依旧存在机会,比如:兴趣特长培养、学生成绩补差,5 d- q1 u. U9 E
在基于:1.合规办学;2.内容同步;3.合理收费;虚假宣传等四大核心诉求的情况下存在,
# ]- b+ K& B" Z- e4 i* r. `& S并最终变成学校教育的补充。
- b+ n9 w' ]7 d: O
& O' u8 s; Q  N3 |( |4 e一言概之:教育行业的商业时代已然过去,接下来进入的会是百花齐放的教育时代。; `& F* d% S0 M
还未办理办学许可证的,还在继续超纲教学的,
0 `1 J2 _3 p9 }) n7 D还没适应一次只能收取三个月学费的,请一定要注意哦!4 l4 O! c, H: A: B  M
资本退潮,进入门槛提高,对局内人有好处,但仅限于你真的是在做教育。
) O* s1 ^- z7 p6 v$ j# g3 V同时,请千万要去留意账户上的现金流与未耗课是否对等,/ O, P) ?2 b# Q# t# ?0 z
如果有缺口的话,那过往欠下的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要还了。- P% p- z* R  Z& j4 O7 f! K! A. @; @2 ~
规范运营,控制成本,比持续招生,持续教学,要重要得多!
& J% z: t: O) ]1 z: P5 S6 C! x" P5 s0 U0 c0 F" ^' E) ~2 |

8 \, o, R$ v, P6 B( |. ]+ @& H6 D6 ]. h
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家庭教育促进法」,要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及校外培训负担,有哪些积极意义?-1.jpg
3 l& z& K, K$ }0 d* ]! C/ S3 v, ^% H" \( t& l
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家庭教育促进法」,要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及校外培训负担,有哪些积极意义?-2.jpg " q) c% u: d/ j8 ?+ O4 A
- D! Q. ?5 a1 c: H7 o* D1 |+ g
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家庭教育促进法」,要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及校外培训负担,有哪些积极意义?-3.jpg
1 N2 m, M1 n! p8 I  o
$ Y5 i' t* g, U! m 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家庭教育促进法」,要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及校外培训负担,有哪些积极意义?-4.jpg
: F$ E8 b2 \, k. \<hr/>1.   监管司的成立,实际上明确了教育行业整顿的主基调不会是一刀切的做法,而是通过政策来对整个行业进行规范。结合过往教育部门发言来看“不允许校外教育机构再造一套教育评价体系”。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现有校外教育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教育的公平性,到了必须要整顿的时候。所以,个人建议,无论是企业主和从业者都不能有侥幸心理。. g, A' T: {( U7 b( O
% G+ `. s; Y+ i7 ^, h" g+ b  E
2. 对于已经在局内的人,政策落地之前也没必要焦虑。因为焦虑也没有意义,一切都等政策清晰后,根据政策所述内容去做调整;而对于未入局者,今年建议观望到年底,目前入局不是明智的选择。9 y0 c6 Q. d, }+ M; B
- Y6 N. u2 v) X! E
3. 从《通知》来看,有几点需要注意:
. [7 ^$ G0 b! jA. 监管司主要职责是对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管理,既包括中小学生,也包括幼儿园儿童,也就意味凡涉及3岁到18岁业务的机构,都在管辖范围之内。
8 Y& g2 v* W+ a. M5 vB. 从目前教育行业业态分布来看:素质教育、学科培训、出国语培、出国留学基本都囊括在内。个人看法是在这些大业态中,又会区别对待。1 F5 z0 a2 ~' k* h
C.少儿英语、思维数学、幼小衔接、学科培训、大语文等直接刚需或间接刚需类项目,可能会规范的方向是:证照合规办学、教学内容不超纲、收费周期不得高于3个月、不得进行虚假广告宣传。
- J  r1 L" \$ ?% Y0 g$ ]$ k8 D同时,与之配套的细则会有关于各年龄段和学科教学内容超纲的定义。: l" R: |0 W% g/ x  B8 C
以上业务板块的机构,建议关注政策落地后的具体细则,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1 c$ S; d) y# K) w7 H' Q" t
D.素质教育规范的方向:收费周期不得高于3个月、不得进行虚假广告宣传,会是两个主要方向;在证照方面,不排除不用办理办学许可证的可能。7 M4 s: R6 l9 y+ m
$ R+ X" Z" A1 r' M$ Z* a( I1 R
个人看法:5 B+ W& [8 z0 N& n
未来这些领域的机构,尤其是以学科为主,或许会回归到补差市场;& ~" m, P% o, }# g/ p  S
培优和拔高,会逐步演化为名师工作室状态,打游击战为主;/ r. m& P: C* l; H
少儿英语和思维数学类型机构,会演变为专项科目补差;
# S5 k+ c: D8 k一旦政策落地,机构最大的风险点是:收费不能超过3个月。教育行业一直以来的状态是寅吃卯粮,尤其是经历了疫情以后,大部分中小型机构已经追加几轮投资。落地后,不排除继续追加投资的可能。
- s6 U6 Y' V2 i$ g6 G; k2 o
! P- g: n6 n+ V( ?- b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的修正,相对而言不会是难点,毕竟大部分机构都是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只是在限定时间内调整教学内容,对机构来讲不会是致命伤。目前之所以焦虑,在于政策未落地,一切都是未知。
1 B! S' C, w) i; k同样的,对于美术、舞蹈、国学、棋类、体适能等机构,或许会构成间接利好,学生时间可以重新分配。但在教学内容上,一定不能去触碰底线。
) B( T& s- u) \. j" ~. |$ }! c6 F' K& O& d7 V* v
4.   “指导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党的建设、拟订校外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这些事情实际上部分已经在实施了,尤其是对于已经拿到了办学许可证的机构来讲,内部装饰、师资和价目公布等内容,包括一些大型机构内部建立党支部,都是属于基本明确的内容。个人认为,出现问题的概率不会太大。% e- f  l: T* t" _6 Q. h& c& c% ~8 D

3 K/ c, ?% V  I1 E8 A5. 监管司在一定程度上是为这个行业建立规范标准和进行督办的部门,于大部分中小机构企业主与从业者来讲,是好事。这样的洗牌会利于行业规模重新打散分配。也能够让所有机构找到直接上司,而不是任何事情和证照的办理都陷入踢皮球状态。
( A  q) i4 e7 ^: M  m; v/ j# g, N% B3 u
6. 当然,从内容描述上来看,监管司主要还是停留在标准制定和监管执行的状态,具体执法还是由其他部门负责,只是能够为执法部门提供依据。所以,未来各地的整顿,依然可能是城管、公安、工商等多部门分工合作。(刘一一,“深学邦”创始人,专注提升教育机构的综合盈利能力,微信号:sxblyy02)
1 {: x+ \& ?6 v: G( y! x$ \, M$ d2 C* \7 Q5 P
) J" R4 _. R( X1 |
<hr/>对于未来政策落地后的教育行业看法:5 Q, @7 ?+ E: \
1.政策合规是大趋势,但不是机构生存的致命因素,大部分有证的机构,也会难逃倒闭的厄运。7 E  p/ K9 y6 m7 F* l6 b1 Z) I

) ]5 y: @$ I3 w; R2.教学内容合规,无论是哪个类型的机构,实际上都是可以做到的,且能完成转型的。毕竟,这是机构的看家本领,换汤不换药的事,还是能做好;
" z; G" F+ _9 \- E8 N! u* {3 ]& D/ k7 Y& u
3.虚假宣传,那是可以规范的。尤其是那些一直标榜是以转介绍和续费为主的机构来讲,不管整顿不整顿,就一直没宣传过;
% M: Y& m! G- a, a. w/ J/ n
: m5 D* a) Z" {4.致命伤是一次收费3个月,且要监管流水!请注意!这才是大招!一旦落地,大部分机构会长期面临追加投资,长期要死不活!当然,素质教育机构也难逃此劫。7 v" E9 x- |' r* X* C5 k% L- M* ^. U

) i5 }" {! j6 ]2 t& s5.资金监管是行业七寸,入行门槛大大加高,投资总额增大,周转资金变多,追加投资周期起码以一年计,机构扩张速度减缓,盈利能力变弱。8 }4 v. M5 p. _7 b, H, [3 J' K

1 E$ @1 }9 O; A( V8 J8 Z6.如果你还只是在焦虑是否能办到证,教学内容怎么整改,基本上就没看懂这个行业。你需要关注的是账户上还有多少余额,还剩下多少未耗课?投资款是否有收回?账户余额和未耗课是否对得上?如果有缺口,怎么来回补?: Z  X2 b$ Y9 e8 P
1 [6 d* c  n7 t0 ~, Q
7.当下,招生越多风险越大,尤其是找招生团队来做这事,无异于挖坑埋自己。毕竟,资金一旦监管,进退两难喽。  I7 ^9 t" i2 o( X
2 R: \. r8 R- [3 ]
8.最后,个人不建议这次低估整顿的决心。未入行者要谨慎,哪怕你想做的是素质教育,也一样等政策落地后再动;已在局内,有照无证,无证无照,都听天由命;已在局内,有照有证,就让子弹再飞一会儿,所有内容明确后,依规整顿就好。【内容来自深学邦刘一一,仅属个人观点,转发请署名。】(刘一一,“深学邦”创始人,专注提升教育机构的综合盈利能力,微信号:sxblyy02)
歌助农落按 | 2021-12-5 16: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婚不育,远离不幸。
) S4 C4 a& `  t/ e! T7 G6 ~# |无儿无女,幸福自己。
123459886 | 2021-12-6 00: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得全部被删了,删两个回答一个想法。
- `/ p" M. a1 U2 v( T同样内容放微博一点事没有。
3 U* F; r" q2 I) t8 ?1 C  y5 P小管家威武。
诗雨636 | 2021-12-6 04: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6 n$ h' x1 A6 \2 H% D
为呼应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要求,近日公布的《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
$ F2 [* o# W- x' O& e从法律层面保障“双减”工作的顺利推进,将减轻未成年人的学习负担上升为国家意志,足见未成年人的学习负担问题已经严重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b# [; ~) }, C& [但未成年人的学习负担问题确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并非一写进法律,便会迎刃而解。如果“双减”缺乏强有力的跟进措施,那要实现未成年人学习减负的目标,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k6 F" W4 Y" w$ k8 B5 C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减轻未成年人过重学习负担的“牛鼻子”究竟在哪里?
2 s4 t+ G& I( b8 f. o- S让我们一起来刨根问底。
& Z1 ~- f- t7 t
" Z( h- W0 V. X2 l  O$ c/ r7 E- F1 v# B3 \( T4 u( \- f
“双减”之前,学校老师布置的超量作业,过多的校外培训班学习,无疑是两座山,压得未成年人喘不过气来。; }' n7 [/ D, h/ E
实施“双减”政策后,国家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并以雷霆之势整顿校外培训,“两座山”基本夷为平地。
* _, |- ?, _( K' S6 c, p+ C那是不是从此往后,未成年人就翻身得解放了呢?* N; w8 X- X9 g5 S7 |
从媒体宣传上看,“双减”的成效确实是立竿见影,孩子们轻松了,家长们高兴了,皆大欢喜,一派祥和。; m$ v4 ^; g* N) z" g
但不少地方的真相并非如此:+ t" e9 h& g5 \8 N
“双减”之后,来自外部(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的学习压力减轻了,但来自内部(家庭)的学习压力或许是不减反增:0 U0 a" ^$ o5 C8 }
何以为证?前阶段有一起闹得沸沸扬扬的事件,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x! M9 \( ?. \4 ?3 L
说贵州某小学二年级某班有39名学生,有1名学生的家长反对老师布置过多的作业,与老师发生冲突,其他37名学生家长支持老师并联名向学校“请愿”要求其孩子转学(有1名学生家长没有在请愿书上签字,算作是前述那位家长的支持者吧)。) j  ~: `, K3 g9 B" ~, b
算一算,2÷39=0.0513,转换成百分比,为5.13%。- M! x' Z8 D. E4 |- F- M
也就是说,5%左右的学生家长要求给孩子的学习减负,95%左右的学生家长持反对观点。
! r# R! f; l( p+ ^( p4 s. o& Y4 o这个数据当然不一定有多少代表性,但每一位家长可以扪心自问:# a. K2 C" H3 @, X7 y
现在国家推行“双减”了,我愿意不愿意自家孩子的学习从此往后一直轻松下去?我要不要动脑筋想办法给孩子的学习加点餐?& `6 ^, u6 ^: x( e, |
答案可以不说出来,但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本账。
, J# `4 Z! d) _6 e真实的情形就是这样,尽管有些残酷:8 M  y! }& z& {+ L; B, O  x9 L& c
“双减”政策实施后,有条件的家庭,会通过聘请私教、高端保姆或与老师“暗通款曲”等形式曲线救国,来为孩子的学习加油助力;: Y; `; ]5 V$ ?) Y7 b: x4 `# d
条件一般的家庭,请不起外援,家长会赤膊上阵,现学现卖,拼了命也要托举起孩子将来升入“好”学校的梦想。5 W: S, H1 r- J& l3 n
人心都是肉长的,按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享受天真烂漫、轻松自在、朝气蓬勃的童年或少年生活,而现实是很多家长都像中了蛊,毫不手软地给孩子的学习加压,逼着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即使孩子成了小眼镜、小胖墩,也不会善罢甘休。
; U* c; s. ~. U家长为什么这么对孩子下狠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 H9 T$ Q: w3 H看看这样一条逻辑链,就不难理解家长的苦衷了:
5 a3 Y; t; m2 p: z: P+ U幼儿园学得好→升入好小学;小学学得好→升入好初中;初中学得好→升入好高中;高中学得好→升入好大学→找到好工作(意味拥有好待遇、享受好生活)……) z( @# x+ _3 N) T6 k0 J
正因为有这样的一条逻辑链,所以每一名家长都不愿意躺平,不管不顾自家孩子的基础、潜能与愿望,一个劲地赶着孩子登台阶、攀高峰,朝着最高的目标(即找到好工作)努力奋斗。3 |, a) N' [2 n9 l& F) o- T
结果是千军万马挤向“好”学校的独木桥,即使发生踩踏事件,也要勇往直前,绝不后退。
& q" r* w0 [  I8 i. ~由此看来,如果不斩断这样的一条逻辑链,写进法律的“双减”,估计也难以得到家长的普遍响应,孩子的学习压力也就难以真正地减下去。
1 J0 S7 N3 c1 V! N那有没有办法斩断这样的一条逻辑链?( O6 Q; J& v* F7 c% D3 {$ V
& _7 R0 P' |5 x" c: D7 j* [- {
0 `/ U" @0 t, w5 o( p3 H
前些天,《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双元制”模式为主体 毕业生极具竞争力》的文章,称德国约六成的学生会在初中毕业时选择接受职业教育。. Y+ Q9 h" J. W  z
为什么德国年轻人不追求“高学历”?文中给出这样的答案:7 Y- V, D' `, `; p& v+ k; I  M
一是德国对技术工人非常重视,技术人员社会地位很高。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后,也就是16岁左右时,如果选择“双元制”职业教育,立刻便可以有津贴收入,19岁可以拿到正式收入。如果继续读普通高中,再一路读到硕士,则是在26~27岁时才有收入,而且收入只比技术工人高20%~30%,硕士学历的学生,可能到50岁,在总收入上才能追平“双元制”职教生。9 {3 S: L+ y" b: Z. r7 s
二是“双元制”教育也已实现了与高等教育的贯通,进入具有“双元制”教育属性的高等院校即应用科学大学,学业合格者同样可以获得硕士等高等教育学历。: ?' P# H0 m+ y
三是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模式,强化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等值对应,不断增强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同时还规定了学生培训期间的最低津贴及每年增幅标准,确保学生的权益。
+ R3 f/ f; y. k/ i- f——德国年轻人不追求普通高等院校的金字招牌,原因可能还有很多,但毫无疑问,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双元制”职教生相比就读普通教育类学校的学生,在各自职业生涯中获得的总收入不但没有很大的落差,反而可能还要领跑几十年。
/ l* m/ F- r9 N9 p+ O反观我们的职场生态,蓝领与白领的经济收入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社会地位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8 s/ N% L- n. m+ x$ g, U. X也难怪绝大多数家长都在逼孩子把普通教育类各个学段的名校作为奋斗目标,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为的是将来能够手持名校文凭,成为白领队伍的一员,拿一份高收入,过一种好生活。2 E( V3 t8 u6 @% ~) m- T
如果我们的职业教育也能够像德国的“双元制”那样具有很高的含金量,能够吸引大批量的学生投身其中,那上述的那条逻辑链自然不攻自破。
6 i$ p" V0 f! `! |其实,这么多年来,国家在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上也是动作频频。早在2014年,国务院即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今年,中办、国办又联合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到2035年“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大幅提升”。有些地方的职业学校努力学习德国的“双元制”办学模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 ~( {4 Z3 n0 V, v但实事求是地说,目前我们的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还远远不够。
0 P8 W6 X/ S& M  W, W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如: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不大,职业学校的实训设备、场地设施水平滞后于企业发展的步伐;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不强;部分企业对校企联合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等。
! _$ j( ?; x$ f4 U8 Z  O2 T' x这诸多原因导致的后果是,职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与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定位与要求有脱节,入职之后的收入待遇非但没有优势,反倒比普通教育类院校的毕业生差一截。
, N' @  a7 r% n$ @因此,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与气魄,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让我们的职业学校毕业生也像德国的“双元制”职教生那样,拥有与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相比毫不逊色的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0 f8 y' {$ o: g! {0 M
到那时,一定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会权衡自家孩子的学习基础、发展潜能等实际情况,来正确选择孩子今后的求学方向,而不是盲目跟风涌向普通教育类名校的“华山一条道”,那假以时日,未成年人过重的学习负担就会渐渐地冰消雪融。6 }; h* z" v% u1 ]5 t- Y& u' G
好,行文至此,很多网友肯定已经发现:原来大幅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才是减轻未成年人过重学习负担的“牛鼻子”。2 x- K8 O+ X& c1 Y8 z

2 t# a2 _& u1 R/ d1 T# d
' c4 o1 D# p4 a9 n( P4 W' ?% a2 R: f$ A3 m) q& I6 L4 n
孩子顺其自然成长,家长轻轻松松陪伴。——《状元爸爸的教子笔记》作者吴恒祥感谢您的阅读!6 K6 x8 r7 k4 Y* I6 I
关注是最大的支持,转发是最好的奖赏。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