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上班都是在求着年轻人上班?

[复制链接]
黑黑黑黑黑黑kg | 2021-11-17 19: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年轻人知道,他们也知道: C+ h" ?& l& y4 r% j8 P
“这点钱我很难帮你办事啊。”
7 z) y- d9 W2 K3 K5 Q0 C4 x7 a所以只能打打人情牌,道德绑架一下了。什么躺平不利于社会发展啊,不能良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啊。/ z( w. u: @) i2 U+ N& A
拜托,要韭菜生长是要施肥的,你对着韭菜说好话是没用的。
快揍有人 | 2021-11-18 04: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吗?那为什么对35岁以上的中年人不屑一顾?- c, u- K3 S! X0 V0 s. u! Z
明明就是求着年轻人的企业犯贱嘛
月痕迹月h | 2021-11-18 13: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跟玩游戏接任务一样,我做任务的成本花费都超出我的报酬,你说这任务我接还是不接呢?
123461970 | 2021-11-18 18: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是错误的,并没有看到这种情况。) R! A# G, l, q; M/ t
周边的几个小例子:  q) x4 y! W1 B
1,天津某个区,事业编招人278人,结果报名人数达到5万多人,真正的百里挑一。这只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事业编,一个月工资4、5K的那种。剩下的95%还是要找工作的。
& ?2 A; g# |, p2,现在连大爷大妈都知道大学生就业有多难。用他们话讲,大学生遍地都是,没啥用。周围很多大学毕业去送外卖,去跑滴滴,不是野鸡大学,都是市属的重点一本大学。还有研究生去跑滴滴,考了6年公务员没有考上,去企业应聘月薪只有4000,还是看在研究生份上给的。无奈只能跑滴滴,赚的还不少,一个月6000多。6 A1 R  G9 I: t6 H& K3 p0 ~
3,我原来的老东家,某个世界级的科技巨头。现在招聘实习生,必须要清北的本硕。什么意思呢?就是本科硕士必须都在清华北大,硕士清北而本科非清北的坚决不要。因为还有更多的世界级名校竞争,可见卷的多厉害。
8 f" q: n, X% A7 e4,前几年在天津,一个小企业月薪16K就可以招到天大南开的硕士,而现在,月薪14K已经就有N多天大南开的研究生投简历了。
竿子营 | 2021-11-19 00: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你被大数据洗脑了
4 [2 ^, a% I2 E# A7 i7 p$ R+ _你没发现一边说毕业=失业,一边说内卷,一边说求着年轻人上班,既然求年轻人上班,为什么还会毕业等于失业,还需要内卷呢?
博海一粟怕 | 2021-11-19 06: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发现什么地方会求着自己的员工上班。
) I" ?( G( P; }- d5 w% p题主能不能告诉我一下这单位是哪里,我好去应聘。
爱烟美女群宣弦 | 2021-11-19 16: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店大欺客和客大欺店是永远会共存的实际上并不矛盾的一对现象。1 M2 u+ A, Q& D6 g& p8 N
假设这个岗位均薪1w,你开1w5,开2w甚至开3w,自然会有一大堆人抢着来,你就是可以挑挑拣拣的这个不要那个不要,挑来的还能对人家挑挑拣拣,因为这个人没了还有下一个。8 t5 {+ ~( w4 [& N
如果你只能开到9千,8千甚至5千呢?别人但凡没啥大问题为什么要来你这里呢?现在信息又那么发达,大家都知道市面上有大量了1w的机会,为啥要平白无故每个月少赚几千块钱呢?但是你又不能说开不到1w我就去“自杀”,那可不就得求着么?笑脸相迎,好好伺候着,如果不这样没人来亏的更多啊。
3 j6 u. u5 g" ]  {# S6 D当然,这个是极简模型,要增加变量的话就是市场因素:工资只是整个体系里的一小部分,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当年我父母的工资一个月才500,但是房价一平米也才500,一个月一个人生活的不错也只要100块钱,那500就是非常高的工资。现在某些城市一个月1w,租房4000吃饭3000交通3000,再加上一些水电煤气通话什么的活一个月怎么都得1w1甚至更多,那做一天赔一天谁干啊。
- {# C+ `3 {. K! S+ J8 g- [2 k& X0 T
记得大四找工作的时候突然传出一个笑话(?):阿富汗翻译,一天一万,包吃包住不包活。当时我们讨论了,我们一辈子都挣不到1天1万,但是没人打算去,再怎么求都没人打算去。
  _# S1 g( J) L市场经济,一切都能转化为经济数字,达不到这个数字你就是因此要跳楼别人也不会救你,只会跟你说:活该,谁叫你要下场的。
522012352 | 2021-11-19 22: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现在的辞职成本低,老板开的几个钱也不足以吸引人留下来。
上是中国二筛 | 2021-11-20 06: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班和工作完全是两回事
, c$ S( D# G& A; l7 O# W6 F0 g首先需要明确一个观点:“上班”和“工作”完全是两回事。大部分人说自己“不想上班”,其实并非“不想工作”。这是谈话节目《圆桌派》2016年的一期“呆着:不想工作怎么破?”时陈丹青说的。
" v, G1 J2 d- L0 R# w0 j0 [/ P“上班”是一种个人与公司之间的“商业交易行为”,公司付费购买你的劳动时间,你就必须按照公司规章制度在规定时间到规定地点去做规定的事情。
& z  J5 {) A- z8 V! X而“工作”则是一个人安身立命或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之一。
: k+ `8 r  ?$ s5 J1 s8 f简而言之:上班是为别人做事,而工作是为自己。# R0 V4 \' b0 i) q( K) q- ]0 P5 f0 j
在《锵锵三人行》的百度贴吧里,某位网友对“上班”和“工作”的定义,我觉得形容得非常贴切。
3 V! o3 N; n5 h上班 = 带有一种勉强的、不情愿的、被动的、单纯为了不被带上耻辱的“无业者”帽子的那些家境一般的、又没有什么特殊才能的青年人、中年人所做的事情。
% \$ Z! O$ E3 A) g工作 = 带有一种积极的、并不单纯为了不被别人歧视为无业者的、有奋斗目标并能结合自身能力的、想要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并能乐在其中的人做的事情。2 a! Q- P* m  G6 r% X9 a
所以千万不要混淆了“上班”和“工作”的概念。6 ]: K( _1 l5 \( I6 f
那些整天嚷嚷着不想上班的人,可能只是不想上班,而非不想工作。工作有很强的驱动力,陈丹青说,他也不喜欢上班,却可以像虫子一样醒来就工作,一直到深夜。+ W, E9 U8 D4 v+ A0 R, s) U
那么界定清楚了“上班”的真正含义,我们就来看看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想上班。- m( l6 X5 N/ h3 w; }4 A
互联网的发达* E9 f! p% j/ ^/ [
让我们看清了彼此的生活
5 a" S5 M3 ~# z! t; ]; K其实,大部分人并非生来就讨厌上班。否则为什么职业倦怠症一般都出现在那些已经工作了几年的人身上,而不是在应届毕业生身上。
% N+ m/ O0 X/ z6 M往往是工作越久越发现:上班的本质其实还是为了赚钱谋生。幸运的话,它也许还能给你带来金钱以外的成就感;不幸的话,你就单纯是在做一笔拿时间换金钱的交易,所以才会有人抱怨“上班就是在浪费青春”。
7 e& V/ G, M% n4 E$ E但是生活在一个物质社会,一个人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牺牲点什么去换取金钱。而牺牲时间,可以说是每个人都天然拥有,且成本最低的买卖。所以上班赚钱,成了这个社会约定俗成的一件事情,它背后所折射的含义是:你要生存,就得上班。# v. x' E% ^7 |2 a* K" o$ y2 o. a
所以大部分人哪怕上班没那么顺心,或正在做着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也只能忍气吞声,日子久了,倦怠感自然而来。
" _/ r' u* o& y1 x上班所带来的倦怠,相信每一代人都感同身受。但为什么父辈母辈那一代,就从来没听说过谁谁谁不想上班,就干脆辞职了呢?
1 G  c) Q, r7 X4 y- a《圆桌派》里的观点很有意思:这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有关。
0 s3 G& k- u4 T. |在通讯和互联网还没有那么发达的时代,人们的生活相对贫乏简单,那时他们工作和生活的重心都在自己所在的圈子里,并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8 a2 j6 F0 M/ f$ k3 D但互联网时代,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大到世界,小到身边,你可以看到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
3 A" H2 s. k  j谁谁谁出国读书了,
& _- @+ O' X  m" m/ B谁谁谁辞职去创业了,
; b2 X" L$ a4 d" c谁谁谁一边环游世界一边赚钱了...
6 f8 [/ b) O- j再加上各类媒体、广告、互联网产品每天都在变着花样供应各种生活方式:精英就该喝某品牌的咖啡,戴某品牌的表;中产标配就是一房一车,一年两次国外旅游;月薪两万的女孩每天一颗牛油果;不油腻的中年男人周末都在健身房挥汗如雨...  X0 k* l. x3 t" k# [
一方面,不同阶层的人毫无保留地看到了彼此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社会也越来越鼓吹同一价值观和成功标准。渐渐地,所有人都被挤到了同一地方,向着同一方向奋斗。! X, a. r: v" f. }3 x
看似选择很多的年轻人
0 P# ~- ^7 y6 j" V, B  \其实别无选择
9 G( ?& H9 b8 R8 P虽说现在年轻人不工作可以做的事情比过去更多了,但如今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生存压力也比过去大多了。
5 N0 _8 y: n1 b) M特别对于家境一般又不顾父母反对,义无反顾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工作的青年来说,衣食住行的生存压力与日益膨胀的物质欲望,都让他们在许多个“不想上班”的时刻犹豫不决。, K% Y5 r; Z( G) ?/ b1 [1 g# ]
既得不到父母的支持也没有承担风险的经济实力,看似选择更多的年轻人实则根本没有选择。于是只好一边抱怨着“不想上班”,一边继续埋头干活。
# V" R3 ?$ T7 D! [# V, Q2 J所以“不想上班”对当代青年来说,其实是一句十分沮丧而又无能为力的话,它背后隐含的是除了上班别无选择的无奈。
4 p# g/ b' _4 `* K# I1 n9 ]如果以上描述的人群是“不想上班”群体中的大多数,那么真正做出辞职决定,不再上班的年轻人,可以说是这群人中“真的勇士”了。+ m) x9 @( g+ O
不上班 可以做什么?1 ~6 {4 t1 k+ C* c$ z# P! t$ Y
消极选择:混吃等死家里蹲
4 T6 \% s0 O: `! y在不上班的人群中,有这么两类对比鲜明的状态:7 ^5 W: l2 T2 d* J) R( H! }
混吃等死、得过且过的消极状态;# e; W0 f1 {5 W) C3 e# P$ o
和破釜沉舟、放手一搏的积极状态。$ `  ^, T& }8 W; V' k% W  B
消极状态的常见表现有:回家啃老、家里蹲、变卖已有资产坐吃山空(这种现象多见于家庭条件富足者)等。
2 _: G$ n# T$ y  a% W+ ^" y, L在“啃老族”已不是什么新鲜概念的今天,“蹲族”这个新概念又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之中。
0 Y' }' T- `6 K' v0 k“蹲族”,顾名思义,即不上班、整天蹲在家里无所事事的无业青年,多存在于北上广深等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 I7 D& g3 u) U+ y
在Knowyoursel里这样描述:% R+ l' `/ R6 f: d) O! J/ }$ j
这群人高学历、无业、既不热血也不奋斗,他们在一线城市里租房混日子,回不去家也留不下来,终日无所事事。: r) s1 R8 }' ]6 g: i+ Z
“蹲族”这一时代的产物,充分验证了那句“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真的好舒服”。. U; `) G% ^  L' O
《圆桌派》里,窦文涛讲了一个辞去教师工作后回到家乡“蹲着”的年轻人,连饿了吃东西、渴了喝水的欲望都没有,整日在家蹲着不出门,最后很长一段时间没见他之后,村里人发现他饿死了,这应该是“蹲族”的极端了。
. v. @5 l! t# f9 q0 @* D# j, z# k陈丹青说:
$ V: V5 W1 X1 r6 C0 ]有些人天生就对这个世界不感兴趣,却无法选择地被生了下来。他们看了看这个世界,发现没什么可活的,于是选择了离开。) j8 ~% `  |+ ]' O% Z; o4 m4 _
转过头来看现实社会,无数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哪种生活的年轻人,和奋斗的大多数一起涌向了北上广,却发现那个竞争激烈的世界好像也不是自己的家乡。可是来路已不能退,于是只好在北上广做一个“蹲族”,但蹲久了也有坐吃山空、蹲不下去的一天,最后还是得出去重新找工作、重蹈覆辙。
( {$ }1 y4 C/ Q7 C2 L' S+ j而对于那些出身在大城市,或者家庭富裕到即使不工作也可以衣食无忧的人来说,不上班也可以靠已有资产舒舒服服地活着,再不济在北上广卖套房,也可以支撑个好几年。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她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存在。  H! }; `6 w/ y( z* a. g2 w
以前她一直好奇为什么他们整天不上班也有钱花,有一天实在憋不住开口询问原因后才知道:原来他们没钱花了就卖套房,卖个几百万又可以过个好几年。' h! t) d9 N- Z4 _" d
“但是长期这样也不是个办法,总得有个生钱的源头吧。”朋友说。这种坐吃山空的不上班,其实也算比较消极的状态了。
$ A# T+ D1 K# F2 J3 g. d积极选择:自己给自己打工3 O, h) A/ G" h! H2 T* U8 U' u
积极的不上班的状态就比较复杂了,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从“为别人打工”,转变成了“为自己打工”。大致这几类:
, V6 d/ I0 w1 }" r3 c- C5 g. e• 创业
0 G2 Y5 j; W3 C6 M/ j这类人中男生居多,他们大多目标性强,不喜欢被条条框框约束,不一定性格外向、有领导力,但大多不受约束、渴望财务自由。  {' x) @6 ~1 {; T( _
创业比较适合那些有一定人脉资源和独立想法,并且抗压能力较强、接受充实忙碌状态的人。
+ T( }9 ?: _( T* Q5 {& f* U+ n•开店做生意8 v5 Q+ }: |; J$ w& h7 r) @
开店做生意的朋友中女生居多,她们开的店也多在餐饮行业,并且她们都有一个同样做实业的男友或老公,两人一起打理店铺或扩�基本规律:前期投入越高,回本越慢。8 b! b. R  T" [: {" H. ~* H
所以开店对一个人的资金积累要求较高,如果完全拿自己的钱去开店的话,风险还是挺高的。
4 M" {+ z, @3 u/ _. p•自由职业# l% f4 s5 v7 j3 L3 Q
比如自媒体人、自由撰稿人、旅游达人、自由贸易者、沙画师、饰品手艺人、摄影师、糕点师等等。
8 e# |8 b% p* ~( r) O+ G自由职业也是一种职业,它更多依赖于一个人的某项特殊技能,基本上那些能靠自由职业生活的人,在自己的专属领域都有一定人脉资源且极其自律。但混得好不好,就是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了。
+ v( ]( y9 q' t9 s; x0 i% q2 p" z• 斜杠青年0 a3 o1 f- E" G6 e4 ]1 C
“斜杠青年”也是新时代的产物,即同时做着好几件事的年轻人。时代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元,互联网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变得更加便捷,远程办公和线上工作的便利性使一个人拥有了同时做好几件事的可能性。
9 C7 F2 M0 A" N  E' c身边那个白天看上去默默无闻的同事,也许下班以后会在家继续捣鼓一些别的酷炫事情。快节奏的生活和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越来越不安于只做一件事情。
8 {! X1 j' S7 q/ S有一边上班一边运营着自己的自媒体的,有自由摄影师同时开着一家手作淘宝店的,也有一边开着咖啡厅一边运营着广告工作室的。& K4 R/ |4 i! v9 e+ b
一个人的精力总归有限,但之所以能坚持下来,一方面是时代变化太快,谁也不知道自己现在所从事的职业,哪天就成了夕阳行业,或受政策影响、面临淘汰。
& q3 k0 C6 t" h2 ?% S/ B另一方面,兴趣广泛且好奇心旺盛,在现有工作无法满足自己兴趣的前提下,总想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弥补工作以外的空白。
7 l5 g$ }+ w2 Y5 Q7 z  n" n7 x; Q/ w3 Y8 X
为什么现在上班都是在求着年轻人上班?-1.jpg
雪567 | 2021-11-20 15: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不愿意出钱啊,只想用情怀叫年轻人上班,那可不是得求着么?
. E: y: Z1 [: ?) c4 L1 ^你看那些高薪岗位,哪个不是应聘者供过于求,钱给到位,年轻人求着你给个机会工作。
$ n7 P3 I7 V. x9 H+ I6 c7 r相反的,有些企业想用五千块招人,干一万块的活。用一万块招人,干三万块的活。年轻人也不是慈善家,那可不就得求着年轻人上班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