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小了,房产税本身就不是为了影响买房人决策而诞生的。
" S7 Y& P8 Z2 ~我国房产税正好是在10年前的重庆、上海开始试点,一直到2020年都是干打雷不下雨,为什么今年突然开始“积极稳妥推进“,说到底,就是被出生人口的断崖式下降这个全局性问题逼出来的。' _ L% L, B3 J" X9 Q
反过来讲,其出台也是冲着解决调整财政收入机制乃至于整个分配机制,从而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保留元气而来的,买房决策只是其中一环。
9 j1 |5 w1 S6 B; b, x$ K6 o, u+ I) ~( z5 _+ ^3 X2 m, E; W/ M" `
5 _& H- z/ q. [% a6 R# I而哪怕没有房产税,一切都按照既有轨道运行,买房者决策决策难道不会发生变化吗?
7 c5 k: U( X# } ` ~一场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是,我国面向儿童抚育的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容量是每年服务1600万,因此常年处于满员且偏紧张的状态,通过学区房等方式分配优质公共资源,正是我国房地产最为直接的动力之一。1 u4 c% |' ^4 N$ D6 F/ B5 {
而肉眼可见,一切如果没有改善,那么中国出生人口会在极近的未来下降到800万,也就是1600万的一半,这会导致什么结果呢?
8 Q4 v* }/ m) K) i9 P/ ^2 Z每个学校减员一半?7 D# P. r; \+ `+ g
每个妇产科医院接诊数腰斩?
# C9 R1 ?! L& l, p& t当然是局部系统性塌方了。
) R1 a O1 ?0 ^0 a9 L! y毕竟大家都会趋利避害,北上广甚至还会挤破头,而更多的医疗和教育机构则是从满负荷运转,在短短五六年内变成无法维持自身存在,根本不会给调整的机会。这样结果导致的社会经济结构变动无法预测,而大部分地区的土地财政游戏失去动力是最基本的一环。* f4 T6 h8 E! i4 G! L6 K5 o2 m$ m
市场经济本质是信心经济,当出生人口断崖的时候,天花板已经近在眼前,无论有无房产税,买房人的决策逻辑会彻底变动。
5 u( B9 t$ d7 Z% Y" L! g而楼市持续调控,可以说是“固守待援”,维持住当下的房价,寄希望于趋势发生变化。实际上在十月一,就有不少中介打出了放水的消息,结果十月一之后,还是马照不跑,舞照不跳。. Z( K4 p W! T" j
* G7 h& a( f. w+ F' N1 H# H
$ \! p* G: B% ~' D$ E, h
Z% q, [9 A2 N; C0 ]抗通胀,抗谁的通胀?反正不是我的" H5 Q- ^+ u6 w: l c c# k
7 ]- v) I! n+ R- u! N; p! z! m我认为,如果有余地,任何人都希望继续放水维持繁荣,但是2016年时,恒大债务“只”有8000亿,一轮完整的土地周期之后变成了两万亿,继续放水,怕不是准备变成四万亿再解决?
9 n8 G4 `2 G5 s你续杯到了最后一刻,就不能怪店家关门的早。- c; {5 F8 ~) Q4 S% G8 J/ i
- Q5 t+ @, d/ h-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