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略”分别是:
: @5 D0 ~5 s0 X; \4 \一是坚定不移、全力以赴实现复工复产保交楼;2 m1 U6 k2 ?5 i) a: z1 {7 p! ^
二是全面实施现楼销售、大幅压降房地产开发建设规模;
* r& a, m, q, F1 e5 ]2 M三是10年内实现由房地产业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转型。4 E4 U' L8 Z0 j$ H6 m1 n
这仿佛是许皮带表个态,我恒大还活着。9 z2 P z a' S# `/ [$ F+ N I
接着来看这次会议透露出来的最有营养的一个信息是:未来没有预售过的楼栋或项目今后要全部改为现楼销售。重点来了?没预售过的项目实行现房销售,那拿了预售证但还没卖的呢?怎么办?大概率是上头已经给它下规定了,必须现房才给他预售。所以这个发声是顺水推舟。; X) G2 v& a# a b& e* A: N
为什么这次恒大强调了未来以新能源汽车为主,房地产为辅,结合我的以上判断,就是全部项目达到现房销售的话,房地产对它来说就没杠杆了,没搞头。所以,干归干,但是恒大已经知道自己在房地产这块干不大了。既然干不大,不如自己主动说不作为主业,给自己也留点面子。而且主动向公众发声“未来现房交楼”,还能博一波好感。! D; l( b) E4 e6 ]2 I( A, ]8 o) \! W
不禁感觉这招真的是太高了!9 O3 ^) y$ Y: t! k$ a% W2 Z( t9 v
跟去年疫情线上打折卖房那样吸金又吸睛。
7 E( y. r* M, m5 t6 x! S% ]8 K
* J! z$ [$ u( o3 O0 V2 i因为恒大的期房还真没人敢买,但是现房就不一样了,即买即收楼,所见即所得,精装修交付,购房者看得见的性价比,
1 ~/ u; `) h. g5 T q( j也许有人会问,皮带哥,怎么会那么有钱呢?9 E9 ]& W; e1 Z+ A# c6 C- Z
+ t, [4 }" N2 m, U" Z
是啊,总部大楼没卖出去,物业也没谈成,怎么还换了几次利息了呢,
. x3 K9 [" Y- p7 j3 K% ?
/ ?- j4 j- I4 [ U& x$ s很简单啊,救了还是救了被,保交楼是第一要务,4 R4 w; K% t; Y2 S) p8 A% f4 P7 Q
部分银行还没有对恒大失去信心,特别是在央行表态后,. l( K! @8 C4 {# }4 m
某大2万亿负债再多,人家也是有资产的啊,土地,房产,物业,其他等等都是资产啊,在找些新的银行抵点被,反正央妈也发话了,批准了,全力以赴保交楼,我把抵的钱,不去扩张,全力保交楼,先恢复人们的信心再说。
$ c* J" S0 d2 ]! D5 c7 d2 F& z2 c3 B# `6 W6 u4 e0 p
当然这也是上面的意思,上面的要求!
& F' J" ]2 F2 j# v, G1 O4 X接下来,就是皮带哥的转型,造车梦,每一个房企都有一个造车梦。
0 m$ J' ^1 |7 B8 b: S
) c$ R" L* \6 G+ u' U% e-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只有复工复产才能让恒大运转起来,
, J/ g9 R2 c! N- D5 L6 K8 \
6 F8 B# h8 j6 o甭管做空不做空,其他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都有钱了,社会不就运行起来了, 人们的信心不就恢复了,房地产的秩序不就正常了。7 W9 ?; l0 V, A. T" E. ~* Q
% a3 R5 t) h2 O0 v
而这个时候留给购房者割韭菜的机会是不是不多了。- C/ I$ c9 X3 n1 O1 q* M' [
恒大事件并未烟消云散,在“硬着陆”风险缓释之后,引发流动性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率已经极低,可是恒大事件对宏观经济的深远影响却并未散去。0 j5 Y g& Z; C0 h. w* ~5 N% r
从短期影响看,债务偿付压力引发“资产价格下跌-实际债务率抬升”螺旋的流动性风险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缓释,但是地产行业“去杠杆”和商业银行“降信贷集中度”依旧会引致信用紧缩;从中期影响看,由于恒大是地产行业重压之下的一个缩影,“恒大现象”改变了“拿地-开工-施工-竣工-销售”的高周转模式,房地产行业周期性见底的时点被推迟,且无形中或触发了房地产行业加速出清的机制;从长期影响看,中国经济增长“去房地产化”和“房地产去金融化”依旧是政策调控坚定的方向,尽管我们大概率从2021年四季度至2022年迎来本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小周期的高峰,房地产信贷政策的调整时点决定着地产销售和投资的下行斜率。/ ]% x8 s9 k. c( [, J" L
皮带称恒大要全面实施现楼销售 ,全面压降销售规模,其实不无道理。' z% Y# M. }8 D# c9 a8 o4 T- l& n
房地产依旧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从投资带动经济增长来看,房地产行业带动建筑、钢铁、水泥、家电等上下游产业链条,在国民经济中依旧占有支柱性经济地位。截止2021年6月,房地产占到GDP的7.50%,和金融行业一起占到GDP的16%,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依然超过20%,房地产企业贷款余额占比维持在25%以上。房地产行业本身的债务问题和杠杆压力,在经济去地产化和地产去金融化的背景下被凸显。从“恒大事件”发酵以来,市场持续讨论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会不会趋向宽松?$ ^+ _! u0 q! K( f0 {5 N
从长期政策基调看,“两个坚持”之后才是“两个维护”,房地产长期调控基调不动摇。“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是在9月末两次会议上均出现且强调的重点,表明房地产的“两个坚持”始终未变,在两个坚持的基础上,要做到“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短期政策小周期调节不代表长期基调的变化,当前中国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挤出效应已经大于带动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净贡献已经出现了由正转负的拐点,当前或许已经到了必须降低经济增长对房地产行业依赖的时点。
: C/ q( y; a# m1 k7 T在这里风险提示一下:
0 a' k5 h9 M' \& [3 K(1)恒大债务偿付危机继续发酵,地产板块风险溢价外溢超出市场预期;
6 _. z: h5 k3 r7 m% v- E' U(2)“房住不炒”政策定力下,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导致市场期待的政策微调落空;) |2 R' o" _. e6 c: ?: n/ F& G+ Q
(3)四季度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难度提升的情况下,牵制货币政策的因素渐增,挤压货币政策腾挪的空间。9 S& U5 T' d+ E1 @/ c6 {
( K% p5 }8 ^. X. y, }0 k
, u0 ~* B2 _' p3 ^滑稽一下,想不想跟我有同款皮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