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天津初中男生做引体向上平均值不到两个?何原因导致该结果出现?素质教育是否应加强体育方面的管控?

[复制链接]
奥运传递者镭 | 2021-10-31 07: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校没有一个练背部肌肉的器械,体育老师都不知道引体向上是背部发力,学生都能及格就有鬼了。
汪歪歪渴 | 2021-10-31 10: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二,这个问题我会答。
) }' f0 P: O$ t  }$ G<hr/>引体向上这个东西和长短跑投掷跳跃类不一样,有的人只能是0个,有的人就是20+7 J' p6 h: n* Y0 ~5 M) T; \
在初一第一次引体向上的时候我们班有三个人有成绩分别是1个2个3个,剩下的男生其余都是0个。初二比初一好一点但几乎百分之七八十都是0个,但初三不一样了,北京体育引体向上和实心球二选一,有些人就去选择练引体向上,中考前七个月的时候是年末,冬天大家几乎都达不到满分线(13个),都只能做几个,但是开春之后渐渐做满分的人就多了,最后单单引体向上的满分率能达到80%。
, O4 u- K  {& K, e1 p5 [讲这个故事我就是想说只有让学生让学校清楚引体向上的成绩影响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才能有进步。这个东西只要坚持练十几个很容易(有些体型大的当然不包括),但你不练就是0个。孩子们每天学习学习学习哪里有时间搞体育活动。就连素质教育高的北京孩子们每天的体育课也在期中期末被剥削掉,练跑步的机会都没有,谁会去练没用的引体向上。
6 }: J% N( K+ {# m& F  w而且平均1.几个,估计都是. e& M, r; J! }. f5 X; B
0 0 0 0 0 5 0 0 0 1 0 2 0 0 0 1 0 0 14 0 0 21 0 0 7 0 0 0 10 0 2 0 0 3 0 0 1 0 0 4 0 3
' p( D% q$ E& V* s) ], O, Z班里的成绩大概就是这样。
+ i7 {7 D! M5 ^8 ^' d$ y<hr/>我初中是一个体育生,但我引体向上不会荡,所以只能标准做13个左右(高二的时候),不标准的倒是能二十多个三十多个。但最后我并没有选择引体向上我去选了实心球,因为引体向上练的狠哈哈哈哈哈哈哈,实心球也能满分为什么不去实心球。
9 W7 ]: c& J- j% _& Q& H% ?: w- A<hr/>综上,就是大家都没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毕竟应试教育成绩优先。
123459855 | 2021-10-31 14: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1.7,3.7,你们觉得很少?是不是惊呼:天哪现在的学生都没办法一口气拉十几个引体向上,我们的青少年怎么了!我们的体育教育怎了!这是教育问题!更是体制问题!8 y; r  s3 e: e7 \' i: V. N: _1 Q
我说句大实话,如果,如果天津青少年真的能达到这个平均水平,那真是少年腾飞,身体素质跃进!为什么?因为引体向上本来就是很难的项目!& a% \2 l6 Q0 r! ~0 C1 `* q0 x
真正让人对全民的身体素质之落后、健康知识之匮乏感同身受的,恰恰是那些扯淡的考核标准,和对这些标准的难度毫无知觉的旁观者。8 L: K% O* v; Y# w0 W
(我知道知乎是人均30个引体,但请各位放下键盘,暂时忘掉曾经动辄几十个引体的光辉历史,现在就找个单杠,用标准的姿势,标准的速度,别蹬腿借力,下半身别晃悠,别利用牵张反射,别自由落体,起来的时候别像个乌龟一样伸长脖子去够杠,下去的时候也别胳膊锈住似的都打不直,搞什么纳米引体,先连续做4个引体向上,再来谈谈感受。前提是你做得了的话。)6 s$ U# `: h( M1 f7 @
引体向上是门槛很高的动作之一,毕竟体重在那摆着,现在青少年个子又那么高,再瘦也有50kg吧。平时搬桶水你知道重,怎么放到引体向上上,就对负荷没概念了呢?说到底,大部分人根本就不运动,就算运动也是休闲,健身的还是少数,玩竞技体育的更是少数,对各种运动负荷根本就毫无概念,能摆上去两个引体就把自己nb坏了。- z- J' a% M! K( g& l6 }; w" a1 e
对于引体的难度,我觉得玩街健的人应该最有发言权。就我个人而言,我纯练力量,65kg的体重,蹲120,推80,引体11-13,也就是个小渣渣,但问题是99%的高中生没功夫没精力没时间健身,推到自体重都很难。而引体和卧推一样都是进步比较慢的项目,很可能练了两个月背,引体就增加了2-4个。如果这期间还增重了,那能增加1-2个就不错了。, ~2 B; Q3 \8 B
我们体育课程的设计很落后,贯彻执行更是基本为零,体测结果取决于老天爷赏了多少饭。1000米这种憋着口老血还能冲进及格线,坐位体前屈可能还有一些天生柔韧性好的,但引体向上,自重门槛在那,你肌肉力量不够,上不去就是上不去,使出吃奶的劲的也上不去,除非疯狂借力。更别提很多人自身体重不算小,更难了。也就一些瘦子能沾个自体重小的光,勉强拉几个。; L% _0 C* d+ P% V
所以说这个1.7和3.7,你要说这是天津青少年的真实水平,那我会觉得你是在开玩笑。尤其是高中组的3.7,我觉得现场应该是群魔乱舞。严格要求的话大部分人一个都起不来,起来也不算,哪来的平均3.7。真要平均将近四个,那至少三分之一的人能拉五个以上了吧。这个水平能让很多打算玩街健的小白馋哭。; l6 q0 Z4 h+ w+ S* l! y: ^
而如果这是真实的水平,但在现行标准下,作为最基础的体测都远远达不到及格的程度,那我更觉得你是在开玩笑。咋地,这是要全民入行街健?1 p" g. p0 P$ R" d$ |6 y. o
所以这件事里,我最怕的还不是青少年运动素质堪忧,而是相关部门会把这玩意当成刷政绩的工具。
$ _$ \1 F4 E; s- J5 ~! c7 b8 U本来引体向上应该是运动素质改善的结果,能做五六个就相当不错了,平均能到4个也没什么不好的,抓好这4-6个引体的质量才是正事。但这玩意要变成一刀切的硬线,整个体育教育和考核缓解就会变成政绩工程。回头人家给你整个本末导致,没人去好好安排综训课程,天天就练测试的哪几项,结果引体向上达标了,但运动能力改善的没几个,也学不到什么运动健康知识,最后负担还是加在学生身上,到头来还是个工具人。
伴脱烈项美 | 2021-11-1 00: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为什么现在大学评奖要求体测得优这个标准对男生不公平吗?
2 G8 G! D. j7 ~2 p' u7 g因为绝大部分男生,都做不了一个标准的引体向上,大部分男生也做不了两个不标准的引体向上。; g" w4 r( z7 c1 |3 i9 P
拿哪怕天天运动的男生也不行,因为这玩意就不适合做体育考察的标准。
东方硕 | 2021-11-1 04: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体通常只分两种,10个以上,和1个都做不了(正手上杠,下巴过杠,不算往上蹦窜的一个)。所以展开来看可能是这样的。一个班20个男生,10个人一个都做不了,6个人能做一个,3个人能做四五个,1个大哥能做十几个。平均下来每人差不多两个。这应该是每个班的常态。
2 n  \' A0 h3 j6 b8 l1个大哥应该是校队的或者单纯的爱好体育。做四五个的属于上了中学,知道了这个项目,为了考试努力在练习,但是刚刚开始练半年,量变还不足以产生质变。能做一个的属于想练,但是练得不多。一个都做不了的,可能跟我一样230斤往上(其实180往上都很困难做引体),我高中老师都不敢让我做,毕竟学校杆挺老的了。也可能是身体真的虚弱(因病或长期根本不运动)。
/ D, z* X9 k: y) ~4 b% |$ ~拆开了看这个数据就清晰多了。8 R; q% C9 q& U7 z
原因当然很简单,很老生常谈。1 W  `' z) W4 z1 a
但是真的不是体育课多少的问题。中学尤其是高中没了体育占分的考试之后,体育课就是散养(自由活动),和大学的那种完全不一样。这种体育课只能让大哥更大哥,但是在最后1个都做不了的还是做不了。
0 {+ Z# g, H( i+ }) N至于说占分之类的,其实没用。比如说我中考的时候,引体我一个都上不去,那就是零分。但是引体和实心球选一个考,我选实心球直接过满分线好几米,这不香吗?# Z7 x2 R# e4 ~* B/ e. ^
说到底引体这个项目,只能自己练,老师也没法看着你,这跟文化课老师留作业不一样。平时体育课也不能排队一个个来,天天挂着,单杠少效率低不说,体育课更得被学生烦。
* v' h- m0 R3 B9 p至于说应不应该加强管控,我觉得体质这种没必要。智人打败尼安德特人靠的是交流,中原打败四夷靠的是农耕和冶炼,近代洋人打进来靠的是枪炮,新中国靠的是制度和思想。
) T, v+ Y* C* [' \0 L; ^人类早就点出了身体之外的强化方向,非要搞身体而放弃文化,这才是本末倒置。) x4 n& F' k% a; b) O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开始,人类就有了每时每马力四斤煤的机械,今天的机械力量更是强大的离谱。靠人力(物理意义上的力)作为生产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1 j$ K4 h& {  Y1 M& a
今天的强壮只是兴趣,而非全民发展的方向。
. i% M& [# y! v至于说强健,强和健是不一样的。强,只是强壮,你有多大力量,能跑多快跳多高而已,和健康没有必然联系。感冒发烧跟强壮与否无关,甚至越强壮的人,感冒发烧后越严重。至于各类筋骨的伤病,越是年轻时玩命练的,老了之后越严重。# |2 j) m* T  M0 R! W4 m3 |
况且咱还有医疗呢。
' M2 P# T! I  V真的,体质当个兴趣就挺好,没必要当主线任务做。
焦子懿 | 2021-11-1 14: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我们的体育课,所有的训练项目,几乎都和引体向上没有任何关系。把引体向上选入中考项目,就是脑子里塞了大粪的决定
: @3 Q8 c- `" _9 c( i8 J! N/ F——5 P3 u! @: j6 I. \: z
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说吧
' U0 p$ I7 `9 N: [0 n首先明确一点:为了孩子,着眼未来$ e: T5 Q4 Z) r* m8 R. o
引体向上做得好能证明一个人身体很好,但是引体向上做不好并不能证明这个人身体很差,而做得好不好都不能证明这个人运动能力如何。毕竟人和人体质差距是很大的。- \$ L9 B, J6 z
当然作为曾经的一线教师,永远的运动爱好者  }1 ]- l, O" X% ]7 z# o& n
我认为大多数地区体育考试的设置想法是合理的
" O* [) v6 [& Z, w  x3 U上肢及核心力量:引体向上,实心球,仰卧起坐5 g+ O% v9 G% i$ c5 f. a
下肢及核心力量:立定跳远,短跑
- m8 Z8 q. U" j0 E耐力:1000米/800米,游泳0 s5 q( J! [9 t5 f) s
运动技巧:足球,篮球,排球* H) d( @+ _- c1 b4 R$ w( J4 z5 [
但是,我同时认为所有的体育中考考核,满分的标准应该是体质达标而不是身体倍棒,更不应该选择技术门槛过高甚至是对身体有伤害的动作。
4 |9 p9 k' a) M8 H& r5 h5 `最突出的体现在两个项目: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
5 U# y* P: x- Z8 U* U/ k: Y; I* E但是这两个问题性质不同,必须得分开来说
: P9 j3 W# |, }& i, i  [先说引体向上9 O1 g* t# @  c* x
这个项目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背部锻炼动作,也可以说是最终级的背部动作之一。但是,这个动作好不代表这个动作适合出现在中考上。人类由于进化的原因,背部肌群的能力通常情况下是被闲置了的,如果没有专门的训练,这部分功能很难被唤醒。对于要参加中考的中学生而言,很多孩子需要刻意训练才能够掌握这项技能。而且,引体向上满分的门槛并不低,我在陕西省的时候,满分的标准好像是13个(有点记不清楚了),如果做标准引体,这个数字我是肯定达不到的。% [2 z& b9 b% e" q; a

1 D$ n" _1 y$ t- s1 c$ _, ` 如何看待天津初中男生做引体向上平均值不到两个?何原因导致该结果出现?素质教育是否应加强体育方面的管控?-1.jpg
" V" P  K. x! E; V: k0 C: v# T先贴一个自己的照片,我这个身体不能说很好,但是我相信作为一个大部分时间需要工作赚钱,只能拿出极少时间锻炼的中年人而言,算是还不错的。很多要参加中考的学生党,未必能达到我的身体素质。下面是我做引体向上的视频。7 x* \. k0 `7 N) m3 l( R
如何看待天津初中男生做引体向上平均值不到两个?何原因导致该结果出现?素质教育是否应加强体育方面的管控?-2.jpeg ) X( R* c' t' L5 e' d6 H% u
我就这个水平
- [4 I/ P# a3 ^  x) ~) y9 ?https://www.zhihu.com/video/14321096787135979529 A' p, A: _8 A' k) B. s
; P! n& J0 {0 ~1 x8 T9 i
如何看待天津初中男生做引体向上平均值不到两个?何原因导致该结果出现?素质教育是否应加强体育方面的管控?-3.jpeg . b1 w' _- g1 f6 R6 ?9 B& ~
还是很吃力的
- \% L+ o% j( @- y% ~$ thttps://www.zhihu.com/video/14321103271905730576 j5 v) B" f- a/ W9 L& R' Y  J
可以看得出来,我做引体是很吃力的。
+ ~( w" M/ Z8 z7 u* L这还是我健身差不多半年之后的水平。每周最少练两次背,一次较高强度一次较低强度的练。如果不考虑做组,只考虑次数,一次性可以8-10个,也就是刚及格多一点的水平而已。现在的学生,真的有时间这么针对性的练背吗?而且每个人身体的情况也不一样。有些孩子真的就是下半身非常优秀,跑跳能力很强,但是上半身相对会弱一些,这样的孩子上半身的能力未必不如那些引体向上很棒的孩子,但是做引体肯定是有很明显的劣势的。忽略个体差异而把专项训练很强的引体向上作为学生的考核标准,我认为是非常不合理的。% l9 o9 ~! d( u& I- P% ^, I; F# R. K. I
我的建议是增加可选项目俯卧撑6 w8 s# [# J% Y8 F0 i
原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对推的使用频次是远高于拉的,所以我们的肱三头肌和胸肌的发达程度通常远高于我们的背部肌群,肱二头肌和前臂肌群。以俯卧撑代替引体向上,并不需要太多的刻意练习就可以熟练掌握。然后设定一个相对合理的数值,比如一分钟做30个上下,我相信这个门槛比引体向上要合理的多。而且,俯卧撑对于体育课也相对友好。毕竟,俯卧撑不需要借助任何器械,随时随地就能练习。体育课上几十个人一起练,完全具有操作性。同样的时间,引体向上一次能有多少人练?毕竟单杠是有限的。但是练俯卧撑,铺满一个操场都行。当然,俯卧撑的弊端其实也是存在的,而且是非常非常明显不利于考核的:都不说高度不到位的事,很多人做俯卧撑会变成x地板……所以,俯卧撑相对而言引体向上会在考核上增加一定的评判难度,所以用引体向上就成了考核的选择。
: t6 {- t0 @( P1 b# N' E下面说仰卧起坐
# }8 r$ J! I4 Y1 p! C这动作,我相信爱好健身的都懂问题是什么。俯卧撑前半程腹部发力,是很好的腹部锻炼动作。但是后半程呢?后半程是腰椎在发力,导致这个动作很容易造成腰椎的损伤。至于这个动作导致的悲剧,大家随便搜搜都能找到,我就不说了。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很多人起不来的时候,最喜欢干的事是用手用力掰头。这个动作也还会造成颈椎的损伤。所以,我认为仰卧起坐不应该作为中考考核项目,理应直接取缔。
- D4 B, g' k' V* b替换选择卷腹或者举腿
! e3 ~, v2 ~9 Y4 J这两个动作都是纯粹的腹肌发力,不动用腰椎,不扳脑袋,对身体友好很多。卷腹可以采用和仰卧起坐同样的标准。举腿可以设置一个低一点的门槛,这样会更合理一些。- U0 k4 b/ m6 p  h/ N4 z3 g  z/ N
说到底,体育考试我认为还是有非常多的问题存在,尤其是现在要把体育考试的成绩提到跟很多科目一样的高度。体育考试具有非常高的偶然性。如果仅使用一次考试来决定中考成绩,我认为非常非常的不合理。一个会被偶然事件大幅度影响的单次考试来决定孩子的一生,我很反对。如果非要把体育满分搞这么高,我的建议是每年最少两考,取最高成绩录入中考,已考核满分项目则不需要再进行考核,直接计入。当然,这样会造成很多组织上的麻烦,我只是希望能够减少偶然性事件对孩子终身的影响。- {1 ]- L; u; c3 _- @
还是那句话:
* H* J6 O" B. {' x& M( V为了孩子,着眼未来
一根棒槌挠 | 2021-11-2 01: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先拉5个标准的再说吧……, q1 E# E: @9 S4 W0 }& s
这动作难得一批,标准正手引体向上对力量和体重要求都很高,日常生活又用不到背肌,能拉几个啊?& b" }0 |" Y' g% h3 c% O
哪怕不考虑胖子,175cm150斤的人拉引体向上差不多就是用双手拉70kg的东西,日常生活连抗两桶水(40kg不到)都觉得费劲,就别觉得这动作简单了。0 f2 k0 O. I& k
还是说反手加跳一跳晃一晃摇一摇?别骗自己……
风寒轻拢 | 2021-11-2 03: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
3 H1 \6 B3 k! C& a3 P, a介事儿嘛,咱就得功利点儿。. {' @" q( C7 ?  {5 j+ I
以下在抖机灵,勿认真。
: z' d- s. n  ]) G6 r' P' K作为天津考生,我从小到大引体向上做不了几个,到武汉后看到瘦小的男孩子们上单杠8个起步羡慕死了。
) z  f5 h' h: {( Y1 M不过我173,62kg,寻思着自己也不高,也不重啊
7 @: r) b$ f+ o0 V# L. e做引体向上确实很困难,但我有一方法,能让中国学生人均多做好几个。
% l! _7 I/ Y' G1.将引体向上纳入小学,初中升学考核标准,为及格制,既引体向上少于7个的,无法升学至优质初中。
( l$ F8 @; [& I6 J! ^: W2.中考体考将引体向上纳入必考项目,15个满分,占比50%,体考总分与语数外单科分数相同。做不到5个的无法报名普通高中和公立高中。. H' T& Z7 M; [" n1 }/ A
3.新高考要求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可以规定高考引体向上为必考,占150分,采取时下流行的赋分制,赋分区间为0-150,采取正态分布曲线。机器测试,且高考录取同等分数下对比顺序为引体向上-语文-英语-数学。
9 Q: |6 Q+ N" b' {; Q* a# n4.大学体育课引体向上占至少5学分,30个满分,3分一个,挂科影响保研,且作为公共基础课算加权。
3 W9 t" h8 o2 P' ], J5.考研/保研初试增加引体向上一项,35个满分,20个及格,及格方可参加复试。
& }8 _! }9 C/ m* c. l6.字节,腾讯,阿里,baidu等互联网大厂员工年终奖以及升职情况与当年引体向上考核个数直接挂钩,并且采取排名制,既后50%员工拿出工资为前50%员工颁奖。如果连续两年排名后20%被辞职。" O& D! g$ R% @$ n, Y2 M9 h5 @
7.国家投入专项资金为边缘地区村镇建单杠,要求一个镇级单位不少于30个单杠,其中必须有10个能够符合少年儿童的身高。
* ?8 [- t0 B5 F7 O  n1 _8.提高重体力劳动者工资待遇,定期举行引体向上大赛,提供至少20w的不菲奖金。
& j5 }4 t- _8 m3 W9. 加强营销:在地铁站,公交站,商业区广告牌上加大引体向上相关体育器械推销广告所占的比例,就像某城市广告牌上的医美,人流以及汽车广告那样。潜移默化改变民众价值观,将做引体向上的能力大小与成功与否,婚姻家庭绑定在一起。  B- P' D7 n' n6 ^3 p" Y$ M
10.以上各项,女生数量标准为男生的60%$ U* G" t* ?& R
根据我在天津生活十几年的经验,以及最近春节期间疫情防控14+7+7政策,我相信天津市政府做到这些,轻而易举,有手就行。- z0 z% V/ Q0 o
最后...抖机灵抖完了。
' r' j( \4 q; T3 U" ]下面是正经的回答。我认为中学生大学生引体向上水平过低,一个原因是他们缺乏锻炼,更主要的原因是,没有人对他们进行系统性的指导,教他们如何去锻炼背部肌肉吧。
3 [) i$ w' y# H2 C4 N---来自一个大学体测1000米3.14(3.17满分),立定跳远270cm,50米短跑7.1,引体向上4个(5个开始给分)的大学生
时尚美女啊俑 | 2021-11-2 06: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常现象
% y0 y  K5 t8 {9 Q. f1 z我大概分析了一下原因
* ]$ }$ G0 N$ J6 b+ W+ V1.人高马大的学生越来越多,身高在初中就达到175甚至180的大有人在,而身高高通常也意味着体重的增长以及臂长(或者说引体向上的做功距离)的增加,难度呈几何倍数提升
9 O. f/ k- t; g& I6 l; Z' X. H2.营养越来越好(发达地区可能相当一部分营养过剩),而且没有正确饮食的习惯,导致体重增加,从而引体向上更难了  f4 O6 n" @; L* t+ `; D. W: o
3.运动习惯不好,显然中学阶段学生对于体育是不够重视的,而且引体向上作为上肢综合肌肉力量的一种体现,不同于跑跳这类动作,这个动作是需要一定程度的针对性练习才能练好的(或者说练到过得去的程度)
3 J6 a: b5 N- A3 m0 G1 V/ }9 ^4.引体向上评分标准太过跳跃,我不知道是不是设定评分标准的人太拘泥于数字了,非得按几个来划分。) B* `+ m2 @" X: ]& {1 ^
做一个类似的比较,例如说测试一倍体重卧推,按类似标准,推4个开始有分拿,推9个及格,18个满分,进过健身房训练的人都知道,推4个和推9个的人在力量水平上未必有多大的差距,但是按照类似的标准,推4个几乎拿不到分,而推9个可以得到60分,这在成绩的反映上是差距巨大的,而且,最关键的是推4个并不是一个很低的水平,但是在这个水平之前都得不到分,这严重打击了积极性
123459300 | 2021-11-2 08: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题目的回答真有意思,业内专家或者有健身经验的大多觉得做不了引体向上很正常,倒是见到不少人表示自己基本不锻炼也能满分。
# ]1 V: H- p( ]9 Z2 i反正我作为一个真菜鸡,85公斤体重,健身房锻炼2年多了,只能做4个反手引体,正手目前还是一个都做不了。而两年来观测同健身房的各路大佬,但凡是体重大的,极少有能轻松做8个以上引体的,目测过100公斤的,基本都是减重做。
* s& e* t* ~# N  M- o2 l这个问题沦为争论引体好不好做实际上是很浪费的。你一个瘦猴,或者身体条件好,能做十几个引体很值得骄傲吗?我小学阶段所有课本开学发到手就全看完,我能因此说大家都不要学了直接考试就可以吗?那凭什么学生上体育课就做做操打打球,连引体向上怎么练都不知道,就莫名其妙地要考试过关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