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硕士一枚,进房地产好还是设计院好些?

[复制链接]
埃及小孩拥 | 2021-10-25 20: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去地产还是地产吧,什么先去设计院锻炼一下之类的话千万别信
欠债赖皮大王挠 | 2021-10-26 00: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设计院,技术练的精,但在目前过剩的设计攻防市场竞争环境下,却很容易让画图匠们练就太单一的技术,太狭隘的思维方式。
  ^! f% v/ N" C, y# i在房地产,也要分情况说:高标准化率头部企业里,技术不重要,因为每个人,要么照本宣科做好鸡血运转的执行者;要么长袖善舞左右逢源润滑人际小团体(俗称“山头”),讲个心到脑到话到;民营小本经营的小项目公司里,就要真正看一些技术积累的实力了。没在设计单位接触过从建筑结构到幕墙景观等的全方位打磨,还真的不好扎得稳脚跟。9 [: m1 z' U; o# r& {/ R: k
一个设计师如果在这样的项目上,是需要有点万金油能力的,当然不是说耍滑头玩两面三刀,而是碰到上峰瞬息万变的项目发展定位决策时,作为较上游技术支持条线的关键一环,建筑设计管理者应该能对初步的策划定位给出明确的技术信息支持。( N" c% n& c! A
举个例子,比如最近所服务的小型商办项目中,老板举棋不定,先期略显冲动拿的地块,随着开发的深入,才渐渐发现没有经过早期慎重的财务测算和方案必选和优化。时至今日,开始后悔而考虑重新引入潜在的金主来支持开发。而金主的操盘策略更倾向于改弦更张到自身擅长的业态,即养老公寓。这么一来,老板就面临着一个大的方向选择问题。毕竟原来按照商办做的施工图并且满开挖的地下室已经施工完毕,临时改为养老公寓面临很多设计重新报审以及大量拆改和加固论证直至后续改造施工的问题。
* r: a1 c( F0 ?9 y, O但是老板作为制造业起家的外行,并不清楚会有多大流程和技术障碍。往往决策时间不等人,设计部门不能完全让设计院和顾问短时间到位承担初步论证。老板一声令下要求设计部门马上给出参谋意见,这个时候,就考验设计管理人员的技术积累的厚实程度了。
) |/ Q* Q. [( t5 D7 t% K# Z. \具体这个论证的情况,是纯粹技术的干货(具体可以进一步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ELI考工例”看到,对地产研发及其职场生态、设计专业领域小有钻研,伴有大量设计专业求职的经验之谈。)但在拿捏给老板汇报提供技术信息支持的措辞上,也有很多不同于设计院里一是一、二是二的策略性话术。2 _6 ?6 X  E2 c. e, G
<hr/>喜欢我的回答,可以借步关注我的专栏“ELI考工例”或者同名微信公号。有大量干货文章专注建筑方案评析和落地实施优化+地产设计职场答疑解惑,不唯劝退,尽指明路。
一念149 | 2021-10-26 06: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01工作主要性质的差别
; T  C. ^) k3 L6 \( X6 V! m) ^% ~
设计管理工作关键词是:汇总、协调、沟通, o* f" ~' t* b; F5 j6 t
这个岗位对人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作为设计管理最核心的能力,是要有效的组织协调甲乙方资源,准确地起到桥梁作用,并能够按照公司节点提交成果,以及可以将建筑产品使用情况给予及时反馈,为公司调整产品模式提供支持。+ R* J2 J) |# G, }: D0 D
地产建筑设计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设计工作受到的外部不可控因素非常多,例如国家政策、市场变化、客户需求等。能及时根据这部分因素的变化调整决策会让管理人员消耗非常大的精力。
& N8 `6 o2 n* G% r: z" U% h' h/ m另外相对稳定的一部分因素,例如技术规范、工程周期、成本限额等的互相平衡也让决策工作并不容易。在这么多的可控和不可控因素中快速推进项目,不仅仅是随机应变的能手,也是玩平衡的高手。2 v' l0 q+ q. {1 ]2 w: k
0 f+ K. L1 |# Q
初入职场作为具体执行人,更多时候是需要把公司的决策转化为设计语言要求,并且准确地传递给设计公司。
& q9 _; v- D2 L" M* Z2 ?随着职位的提升,综合能力的要求就愈加凸显。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可控及不可控因素中做出相对正确的决策,并能够将决策与各个专业部门衔接,支持本部门及各专业部门的执行,使得最终落实方案能有较好的结果,以及在落地反馈之后不断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
  d0 x. V" I& U% D; b  d7 F在设计管理工作中,单纯的技术路线发挥空间非常有限,或者说有足够深厚的专业功底,能够方便管理者与设计院对接,在技术语境下做出准确判断。
& U* n" n; x/ I+ i但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技术不是核心能力,而是决策、管理、沟通这些核心能力的重要支持。1 S9 r1 [$ u1 y  P/ ?
而对于有了丰富的设计院工作经验后转到地产设计管理朋友来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角色转换
; E# W: K9 f, u" H  g! Z& |$ V' I因为人经常会执着在自己比较擅长的区域里,如果在设计管理岗位的时候依然陷于设计师的工作内容,就会让整个系统角色错位。汇总信息、沟通、决策的工作没有更多关注形成缺位,通常情况下会有更高层领导补位,或没人补位造成项目推进缓慢及多次返工。" i$ }( j2 j( l3 b# Q" D

# X9 N' v5 ?7 N' l而过多参与具体设计工作后,造成设计院成就感丧失,配合消极。这种情况最终会造成系统里所有人都非常不舒服,工作进行也会困难重重。
7 f7 ?4 W% |$ g所以选择好值得信任的设计院,汇总好自己公司内部各方面的信息,提清楚需求,将技术工作交给设计人员,做好自己的角色转换就极为重要。(设计管理工作具体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可以参考网络上的资料。)
3 Y" O7 u( @; l. p# f在设计公司做一名规划、建筑及相关专业设计师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情况,这里不多描述。不过近些年来设计行业不断在转型,更多拥有自己“产品”的专业型设计公司涌现。设计师不再是什么都会一点,但是又不太专业的半吊子全能选手,而更趋向于在某个领域更深入探索的专业人员9 T& K2 T6 a0 Z' X. p) M/ V
举个例子,有的设计公司专门做教育类建筑,对教育的相关政策、不同的教育理念、教学特点,以及各年龄层学生的心理、身体特征都给与广泛的了解和关注。
, p, U% t2 Y, r4 a2 h5 f1 C# R. u9 N有的做社区建筑设计的设计师就要更多了解关于社区治理,社区营造的知识,以及熟悉人在社区里行为习惯。
2 x+ f2 X1 ^+ R$ B! h设计不仅仅是眼前的图纸,更是前期对建筑使用者的了解以及对后期健康运营的关注。这里有建筑设计的知识,同时囊括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等相关学科。也就是设计对象的方向可能有所收敛,而深度却要求更深。% c0 {. w9 h) I
- C: A7 u* g3 i: U6 F4 A
02工作对接的人和部门的差别' P/ q# a# z) W
多数房地产企业使用的是矩阵式管理模式,而设计部或者产品研发部在众多职能部门中应该是核心部门之一。在进入设计管理岗位的后,会发现公司内部几乎所有职能部门的人都会在项目线上有所联系,而同时公司外部又要分别与建筑方案公司、施工图公司等外部单位产生联系。
8 R0 O( z" a' I! T
; ~3 t* r5 r' ]7 m# A4 A这个可能是很多同学或者设计师转入设计管理岗位最不适应的方面。一方面要针对项目进行流程和节点管理,一方面因为要衔接各个职能部门,每天会突发很多需要配合或者执行的事情。
/ }5 V4 a' X1 [2 ?4 C+ G: X$ p. A5 C- I9 G4 S7 ?
$ Y" l! X. J; c  r# x% Y0 c7 Q; B
对于个人来讲,时间管理就变得尤为重要,分清事情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可以让自己在有条不紊的情况下进行。
4 ^6 X# ]. G2 T! I% F8 S( d5 l相对来讲,刚刚进入设计公司时候的对接工作比较简单,主要是项目内的同事以及领导。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升至主创或者更高层级职位,对外与甲方协调,对内协调各个部门,各个专业的工作量会增加,但是相比较设计管理岗位,依旧是以技术为重的工作。" o' h9 \( w1 H7 [- w0 y' @) e5 U

: |* J0 u- x( k) M5 G03未来发展前景的差别& Y) ~& r) W- \0 m/ L0 u
7 W. W3 F2 h- b( s9 y' l
正如上文所说,设计部是上下游多专业联合的部门,所以是有拓宽自己的能力空间,跨界管理机会的。具体上升途径可能会是专员——设计部经理——设计总监或项目总——主管设计及其他部门的副总经理以及更高职位。当然有人是直接进入集团或者区域公司,相对一线城市公司的上升途径就会有所差别。也有可能转入其他部门,例如工程部,营销部等。总之职位越高,所需要的跨界综合能力越强。
* W) _9 _9 D" L+ f; P, ]: t1 z. F" P当然也可以走专业技术路线,在某一产品领域深入研究,做到行业领先(例如著名住宅设计师逯薇早期在万科集团做精装研究)。之所以在地产公司呈现这一发展途径,也是因为作为甲方往往更具有客户角度,研发新产品时候视角与设计师不一样。/ l, V* Q/ q  P  s$ x0 k5 R
当然正如前文所说,也希望更多专业设计院能够拥有客户视角,可以更好与甲方衔接。$ t3 N; j0 r3 S6 x8 ?6 z& Y1 o
设计公司的职业发展相对简单,主要途径还是技术路线,也有人会转为管理岗位。当然也可以跳槽到房地产公司的设计管理部门。" c$ w. e7 d6 L9 f, I
2 e# n9 z4 H2 [. p( \
对于职业选择来讲,往往没有好坏对错,更多的是需要选择自己喜欢而且适合的岗位,考虑双向需求,眼前利益往往很难支持自己走得更远。
; l# p8 M0 h& ^) R5 |, e. i稻盛和夫说过“工作就是修行”,希望每个人都有个好的职业发展,支持自己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成长。
多多婷婷妈 | 2021-10-26 13: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头地产5年从业经历 ,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6 _, \  H5 S! D首先,
# `  {7 I6 w; \$ q9 B; U01 职业规划
$ n( C  o+ C- J+ ]. \% X9 s4 A+ v+ N1 b. Z3 C
      建筑施工单位成长路径大致为:
( @2 _4 E$ ^, A: n+ M; z5 i1 q      施工员——技术负责人 ——项目经理) \  U+ |, c- ~
      设计院比较理想的状态是:  h# U/ z3 A' }' g+ m
      画图狗——审图狗——行政狗
5 Y" U' k$ I$ L* v, w$ E) A% r      值得提出的是,两者都需要时间来积累,也需要去考一些专业证书来作为自己的说话权力。相比建筑施工单位成长为管理层的经历而言,设计院从小小的绘图员成长到管理人员可能需要的时间更久一些。
) ~4 x; k* X6 o6 M" B      对于甲方而言,房地产或者工程投资单位。有两种职业发展方向:一来是从事技术岗位,成长路径大致为:3 X' P7 L$ c4 v/ @: I, |" ?( ]
      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6 \! T' u9 K5 m4 U8 {5 t: L      二来是从事管理岗位,成长路径大致为:- t& `2 h. q- Y  d: b
      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项目经理——项目总
8 B7 V: \3 @% `9 E      一般来讲如果是从事技术岗位的话,能最终走到高级工程师也基本到头了,再往上走就比较难了。管理岗位而言,再往上走的话可以做工程总监,进一步可以做城市公司/区域公司工程副总,再往上走的话就可以转其它岗位,负责成本、设计、甚至营销等相关岗位,最终成为一个综合的高级管理人员,也就是我们平常经常所说的地产公司职业经理人了。4 f* B  c9 |  C
02 专业知识
8 E( ]: n6 [' G     就专业水平来说:+ }8 p- Z+ }0 x! h1 F, i, j& E
     设计院最强调深度,对于专业上的东西要求高很多,所以一般设计院会要求研究;! `/ h5 r: F# r: [' l
     地产最强调广度,不仅专业要懂,要想有好的发展,就一定要财务战略人事什么都要懂,往职业经理人的路子上走;
- F4 c8 @+ G2 Z, g& y, ]8 R6 b     施工单位我感觉是介于两者之间,同时“混”的能力要很强。
& s  D8 @$ J2 E, z! L% e+ u" B# e03 综合素质. G/ F- f( J/ p$ S
       这里的综合素养主要是指情商方面的,比如沟通能力、交流能力这类的。
" R5 H8 y, J, \% C9 P' N     相比之下,设计院其实这方面其实要求并不高,设计院人际关系相对简单,技术工作也都有相关规范、标准等等明文规定,所以如果你是那种不太会与人打交道,喜欢自己做一些技术工作的人,还是非常建议你去设计院工作的。
/ Y1 ]* V1 B( z     再说建筑施工单位,因为施工单位要打交道的公司非常多。除了常规的业主、监理,你要打交道的还有运渣土的运输公司,给项目上供应钢筋的材料公司,你可别以为下面的工人你就能掌控,你不和工人搞好关系,工人照样整的你头皮发麻。
+ c" U" m# ^" p: u" u) U# `6 M  l9 j! D     同样道理,业主单位(甲方)你同样面临着和诸多人打交道的问题,重点是,施工单位只用管施工,业主单位前期报批报建要和政府打交道,中期要和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单位打交道,后期要和市场运营业主打交道,真的是非常考验综合素养的。所以房地产在面试的时候,幺蛾子特别多就是为了考验这方面的能力。, f& T% J- F% H: B9 ^
相信    C6 x# l6 ]  q3 k9 i
     其实对职业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少选择,而是放开眼界,听从内心,勇于尝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才能落子无悔。
百年孤独308 | 2021-10-26 22: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条件界定都不清晰,一群人吹什么劲?你们是认真的吗?
( q+ X7 b" n, l+ i房地产概念这么大,就算简单归类为房地产开发公司,也有top10,top100和不知名地产的区别。连top50里都有等差,你要进的是哪个?
# a( G" V" X7 D1 L) N3 `设计院更不用说,有历史悠久出过大师的国企院,有年收入节节高的新锐院,还有几个人就到处揽活的小摊贩院。你要进的是哪个?$ `! j6 O0 P) g
所有的选择,必须要有边界条件!( m. C2 T4 E5 x' i
: y* m, B  c4 O$ O" p
在分析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这个问题下的大多数回答,还能说的头头是道,这是吹牛逼,不是回答问题。
! X6 u& y- j  U" l" G6 {! j! X+ [2 x如果你真要问如何抉择,起码把条件罗列完,说清楚决策困难点。
糖423 | 2021-10-27 06: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更
1 P7 b  C1 z- ~8 M$ {4 i) i7 M) l% s有个答案,截了我的观点一条条怼,我也不截图了。& H$ Q. y: k5 Z
他说了一句,在设计院是积累经验,在地产就不是积累经验了嘛。
8 ~. L+ J& n. O' S$ M: F这个我想拿出来说一句,在地产,积累的经验具有排他性。排他性的经验是减分的。( c3 w# E( Q, I: @3 ]: V9 p! q- X
最直接的,在碧桂园干过的,龙湖不要。
( r( ]1 {7 q, S: u但是设计院干过的,无论好坏大小,都是认可的,这才是有效的职业经验积累。
, P0 i$ |& H, j4 q; a<hr/>谢邀。
. D) \( g! {( e, P+ U" b# s我们讨论的,有个先决条件,就是普通;5 D) p0 ], b5 D* Z' p: }
那些占有资源的不普通,一般去读经济或者商科;在工科的大军中根本可以忽略不计;, m) ?2 A) a) I! y0 Z; J
而工科,是一个普通家庭孩子,大概率成为社会小康群体的最佳路线,6 v% x$ X( m% v5 w6 U' L
因为工科工作对上一辈资源的依赖度相对不高;' m8 q- G; O# A  Z
<hr/>所有跟建筑设计这条线出来的工科生说,“还用想吗?肯定去地产啊”  j* f+ ?, ?. {) ?
不是坏,就是没有长远的眼光;
7 g# V, r. S% E& L4 c7 Q% K为什么?
( h1 P$ z$ q% T+ o; r) t因为地产对资源的依赖度很高,天底下最适合干地产的中国毕业生叫什么?
* E  A6 ], d1 g, m9 _* t2 e+ r叫陆涛,《奋斗》男一号,一个规划局长的后爹,一个地产老板的亲爹,点到为止;
7 K* @- i/ W: ^8 ~" a* U<hr/>我讲一个最贴近生活的例子,干过设计院的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
( z; a  @" l9 O6 T, `. O“先冲一冲”
3 \9 m- X8 P9 u6 z$ _是不是很熟悉,干过项目的人,几乎都经过吧,冲的是什么?
/ n6 {" h# k2 m  S6 K7 |5 P# C冲的是规范的擦边球,冲的是监管的缝隙;
. g, B$ {  B) ^: M! k! E为什么,因为这就是地产工作的最核心,在规则的灰色地带争取更多的资源、更大的利益;6 F. b- U, ^7 {6 n+ K2 S
设计院知道这个审图不会同意,那个消防肯定有意见,甲方不知道?地产设计部的人大概率知道。
/ M1 C; u4 F; N9 t( `, G但是甲方就是要冲一冲,而且是每个甲方都要冲一冲。奇怪吗?6 `- u/ b5 H5 l  H# T" O! m
我常和徒弟说,甲方不可能比设计院笨,明知不可为,偏要为一遍,甲方是在做自己的工作,也是在为了体现自己在地产岗位的价值,工作做不下来那是政策和法规的原因。: X, }+ s8 A. r6 W
工作做下来,那才是他的本职,那是他的价值。/ N! h' W" X1 {8 Y0 T5 A9 U- L! Y  H$ M
而一个普通的你,去地产,
% ~6 e& _; I( f你的个人社会技巧和资源里,有多少可以撬动额外资源和利益的能力?
, w& k3 I: O' \( V& ^* `这种能力决定了你在地产可以待多久,走多远。
# ~/ O# _# G' d% I- J7 Y5 e不理解,我也只能说到这里了。
" {" h* O6 M: P& j9 A1 r# @$ a9 |<hr/>推荐地产的,十之八九不在地产,至少也是没有深耕地产;9 `4 ~; ~0 r) j2 w; d
而我推荐,普通工科出身,无论适不适合干设计院,都要先从设计院干起;
+ J6 d6 b" U8 _/ N/ }. r离开地产 离开设计院,绝大多数的人拿不到在地产和设计院的钱,
. ^, W& n6 N# ?! ~. M& K只有干过设计院,你才有一个可以回头的机会。到35岁被地产淘汰的时候,你再去重新适应和理解设计院吗?7 _7 b* J$ |" @3 A5 ]. u- t
毕竟,大多数人是要一个月一个月拿钱吃饭的。8 w; u8 Z! H( O9 U
<hr/>地产能力之外,我们讨论一个问题,
, K, e/ C% H# }进入一个领域,成长线性可期是不是一个权重很大的判定其好坏的重要选项?1 H/ M. \' |3 w
答案如果是肯定的,当然,它必须是。; v8 J9 o, b1 }; T/ b$ _
那么,地产的线性成长在哪里?可期又在哪里?
0 j) l4 L: \" e$ I; B4 a在地产,线性成长,几乎是不存在的。: _- i& t2 W; j$ Q# v& C7 u
那些自以为的,不过是平台的力量,根本算不上是自己的护城河。# _% c: v( \. X1 ~) Z
有的最多只是眼光,而眼光不是护城河;
% q5 s/ }* v5 E. |7 L这就是为什么,地产拿掉一个设计部的人,对项目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下一个萝卜完全可以填满那个坑。
9 x8 P! ?4 M5 B- i6 Y& m* g如果不是实力特别强的地产,设计部可能是跟着项目走的,没项目,就没设计部了;
7 L, ^5 {& z& I: {0 F或者领导看的不顺眼,一个理由被拿下了,而你的离开甚至不能对项目轨迹产生一点影响。
# T$ x2 y) h- w7 n6 A3 @恰好你又很不幸的,正好在一个城市拖家带口熬居住证熬买房资格,
2 h, [2 ]8 c1 S* _2 h2 @+ ~; g连续社保你到底保不保?
, [& v! m% Q# o4 p& k  |地产一个萝卜一个坑,稳定优质的地产说找就找?
/ [0 h0 i  L4 S# m: v最后大多数普通沦为一个在各个地产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无聊平庸。0 f& ^$ }6 y" i6 {
以上的问题,设计院一个也没有。( L6 T* R! F* }  q" V/ b4 G$ G# h: _
<hr/>
; z9 t* ^, r$ C& q8 `8 J. `, X 普通硕士一枚,进房地产好还是设计院好些?-1.jpg 5 F% q- V0 b$ ]6 K
插入一个题内偏话,) o, v- W2 w9 _1 `" }
有个留言,说“讽刺的是下一页的回答就是你所担心的”
8 }8 O- M0 j! x$ y2 L我不确定它说的是哪一条,我看了其他答案,讲真也不知道哪里就讽刺了;) ?! `2 I3 Q( l: V+ g2 q& C, {
我截图了一个跟我观点完全相反的答案,但有意思的是,他的答案反而从另一个角度赞同了我的观点;. w. ~& p3 U. D% R6 y
“本科毕业,14年进入设计院”,那就是14年7月毕业就去了,18年去了地产大概率是5月以前,如果11月12月离职去地产的话,不是人傻就是被设计院淘汰劝退的,毕竟再过一个多月就拿年终奖了。- Q9 y. Q1 H7 d' E2 e- M
就算7月走的,满打满算,在设计院干了四年;! a# \' ~( i& N5 G( C) z
四年连个工程师的中级职称都没有资格评,顶着助理工程师的职业资历就能去了地产做PM,还对接形形色色的设计公司;  I6 S4 I! l% j+ Z
是不是从正常逻辑就可以判断,地产设计部对专业资历的要求不高?进而判断对专业能力的要求也不高?更进一步判断其职位没有护城河?所谓对接形形色色的不是能力使然,更多是地产的资本平台给了你一个放屁股的位置罢了。% M1 |& I1 N7 H% ^! m& S+ V! q
“设计院管理混乱,普遍没有管理意识”这哪里是在说设计院不好啊,简直是在表扬设计院。
# _8 d& R0 y2 B5 C% D8 F我们都见过facebook员工的随性自由说散漫也不过分的工作环境,也都见过富士康的管理严苛到相继自杀的尴尬;
( v: D( s  a7 S: k/ M不必多说,“松散”反而是一个公司有护城河,靠真本事难取代的外在表现形态;
9 t6 h6 J' i' g6 J当然我猜测这个不过是答主自己八九点来上班的的时候发现设计院早上找不到人的牢骚罢了;" K: \& v  |1 E
最后一句,设计院已经是时代淘汰的产物,时态逻辑混乱就不说了,都已经被淘汰了,您还对接形形色色被淘汰的产物也太埋汰自己了;" {# x" L! e, G3 @
说句题外话,我了解的恒大上海在没有搬家还在仲益大厦的时候,无论几点下班早上8点半必须到岗打卡,如果这就是您说的有管理意识并且发自内心的有荣誉感,
# X5 I) q: M+ ]" K( Z8 n我只能说一句,佩服!是在下输了。- u7 b+ h3 Z6 G( `5 v( V3 d) z
<hr/>评论里有很多“老子根本不想跟你扯,去甲方还用想吗?肯定对啊!”+ c; k( U: t  ?
可是没有一个人,说一句为什么;
" F( x/ r) b1 \1 s# T$ v我周围还在设计院的同事这样想的也确实大有人在,0 m7 [0 e  L6 T! j1 C2 b
但有趣的是,, j% g$ q7 y- ]+ c7 m
我没有看见设计院有成群结队去地产,大多数在权衡利弊以后,还是安稳的在设计院;# ^6 M. J7 S$ s, j' B
我也从未听到一个甲方跟我说,来甲方真他妈值,真对,真好,从来没有,: H9 M/ {' @2 X
说的最接近这个回答的是,有得必有失吧,加班少点;
. w6 Q- j0 I- t8 ]" [8 _<hr/>更偏向去甲方的典型?两类
, W8 q# ~& ?! Y* V# ]9 z( k一类是毕业生,
% z( c4 S& H) I$ T+ n+ F地产的起薪可能比设计院的起薪高,
4 K3 {, N2 B6 F9 J而毕业生是最容易把平台能力和个人能力划等号的群体,
9 w& t$ N' O6 x1 @. S在加成一种三年总监 五年区域总 八年王石的幸福感容易让毕业生欲罢不能。9 |- }- l/ h8 r: q
! h8 Y5 Z7 f( f
另一类是确实画不动图或者特别不认同画图的人,性格上坐不住的人,在设计院也没有上升通道的人,毕竟换岗不换行,也是一条路线,设计院确实加班多,对体力和精力的要求高。
, b) ?" N% E2 O+ ?" y7 a+ P可惜的是那些在院里即将突破瓶颈的那段最难熬却没有熬住的人。
$ p0 N: P* s* D. ?. j0 h<hr/>我在某地产前十的企业遇到的真人真事。。。( z; b0 l! q% `
P地产9 G: ]/ k5 T- W4 m- S+ a, z* F; k
有一次去开设计会,人不多,三五个,那种对接甲方内部自己标准执行的例行会。
+ |0 U/ s: L2 ~" c( r) W会到一半,来了一个领导,找了个椅子坐下来旁听,
8 j9 g& r# b8 m6 G我看了一眼,那人灰色小高领羊绒衫打底,外面套了一个颜色相近的小西装,版型很贴合,定做的感觉,大概判断应该已经不是一个在企业做具体执行事务的人了;0 g/ c# `( h: S% Y* T7 p" {
他看到了一个图纸上的处理,问了一句当时为啥这么做,和我们一起开会的地产PM抢先解释,开口还没五个字,那位领导,胳膊没离开桌子的抬了抬手,指了指他,说了这么一句,几乎是原话,你别说话,我等一会再来骂你。很严肃,PM脸色也非常不好看。( `3 O0 t- e, W% z! y) x# p
我打了圆场,给了一个合理解释,领导走后,会没多久也草草收尾。
2 e* w/ I- K9 o* x* H/ s一个多月以后,她就不在我们这个项目上了。4 l, q2 c+ J2 p* C
以上是没有任何艺术加工的流水账。
/ [. w) ]0 E: ]6 _# b0 s9 g<hr/>
秭圻520 | 2021-10-27 12: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题主对设计没有强烈的兴趣,建议去地产。
8 A7 L' y5 ^8 b  U; t7 ^9 C本人普通本科建筑学毕业,14年进入设计院,18年进入top5的地产公司设计部,对两个环境都有一些了解。$ U$ b  V  z) q$ Q4 r
因为工作要求,我到地产公司后对接了更多形形色色的设计公司,接触的设计单位越多,越感觉设计院管理普遍混乱,而且设计院领导层普遍没有管理意识,特别是很多大型施工图设计公司,技术上没有优势,只能一味的压榨基层设计师,基层设计师苦不堪言。
5 @1 U' x# y/ b6 A8 ^- F设计院已经是时代淘汰的产物,刚毕业的大学生非常不建议进入设计院工作。
深蓝如水猛 | 2021-10-27 15: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居然还有人推荐先去设计院 不是蠢就是坏 现在房地产的发展和设计水平 是设计院能比的么 钱多的地方就是能吸引到优秀人才 设计院骨干人员大量流失到房地产 普遍设计质量下降 房地产实行的模块化生产和系统化管理  还有调动资源的能力和视野平台 都不是所谓的设计院能比 请记住设计只是房屋建设中的一环 可能连核心的一环都算不上
浪漫文珊 | 2021-10-27 23: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能进地产就进地产——来自一名进房地产没成功而即将在设计院做画图狗的忠告
123464670 | 2021-10-28 05: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房地产现在冲进去,如果走技术路线,估计以后很危险啊。
! W& U4 r! a' K% [, L0 b. f% z$ }能去国有大院还是设计院吧,设计院的经验适应性强,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6 Q8 k7 @  b+ V7 ]4 m! t% A如果去房地产要做好准备,以后几年我国社会可能会发生各行业波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