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河南 12 岁男孩为了摆阔气,两个月给同学转账 8800 元,其中一名同学家长拒不归还的行为?

[复制链接]
我又一次流泪泪q | 2021-10-24 22: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题目觉得不还钱的家长不对,看问题,原来钱都被拿钱的孩子玩游戏花掉了……; f& a, `6 q4 O# i
也就意味着别人家长还钱的话,就得家长损失5000多,而不是题目以为的,把别人的钱还回去就好了。( ^% W! ]0 C  k1 |6 M
9 f# |* m: s& ]3 H0 u
如果我来调解,我大概会这样:没花的钱退回,花掉的钱一家一半的承担。$ h$ h: K) l" I. _
PS,7 [4 q8 b$ g8 J: L/ |2 c1 ?, W
我们家娃也有个阔绰同学,高峰期(也是12岁那年)每周请喝奶茶,有时候一周还不止一次。
" x- g- f& n: D我让我娃问了一下情况,对方孩子每周200的零用钱,家长不过问使用方式。(我是觉得家长应该要求孩子花钱报备,以培养合适的消费观。但是,也就是观点不同,没严重到要去找对方父母)* F& d; d9 A4 V7 S+ K/ q
而我们家自己是限制饮料的~
& M  G  V4 h/ e" W7 g; Z# M/ ?后来我勒令我娃两周才能接受一次请客,并且告诉她,这样单方面接受请吃喝是不对的。
0 W. b% B4 a( t2 T9 V, e# f8 L5 c然后娃说这个孩子请吃喝都有理由:考试好了,今儿高兴,等等…
3 {: a6 S# G8 T# }* W- X6 X* D8 x, A: i: H

# [+ @3 p. r; ]( y+ f% B3 O我现在在思考,这孩子的父母要我们还钱的话,我还还是不还?9 J* ~, q+ j) S7 i$ \; H- Q% \& b
<hr/>这个问题有意思了~
9 a/ |, m; s0 g. \. H& q9 u( L如果你想教我礼尚往来,不如先听我说这个故事,最近新鲜出炉的。
, E$ h# y* ~8 i0 v, W& A某天,某团队小领导找我和他们团队两骨干谈事,中午请我们三吃面条。
- @. Z7 W1 x7 y0 e然后骨干A抢着付钱了。
7 l- U3 U4 c6 E1 W8 E第二天,骨干B,郑重其事的请我们再去吃面条。
  y/ Z+ v8 |& K  s' A2 K* x因为昨天A请的。
123460044 | 2021-10-25 08: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表明身份,我是开学校门口文具店的。- O# j' B1 y* W! }
经常看到孩子们间的“友情”表达方式,就是请客。# a- c' R5 t; \0 N: `+ T3 h" G
有钱的孩子被一众小孩簇拥着,进门要这要那,有钱的孩子们就受着一众小跟班的追捧,像个老大。还随手撒票子,关系好的多给点,一般般的拿钱拿捏着。一两百的给,几块十几块的也给。跟这个事例非常像,只是从线上转到了线下。( d& V: q6 N7 a6 J( N# N
那么这种事,在线下怎么处理呢?
, j5 W1 N* n% A" M% r孩子是记不清给了谁多少钱的,而且他们手中一旦捏了钱,是一定要花光的。
; Z1 P2 S4 G# w+ C$ @- t2 w所以,在线下是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送出多少,就别说怎么退还了,能找到的反而是我们这些商家。
! o' A7 [2 Q. A. [+ a  u处理过几次类似的事件,家长把孩子送出钱后其它孩子购买的东西统统要回来,然后到店里一次性退货。我是全退了,其它店主有不退的闹到报警,警察也不支持退款的,毕竟单品价值不高,有些又拆开影响二次销售。我退也是觉得家长可怜,赚钱不容易被孩子那么糟塌,不退有些家长一生气还揍孩子。眼睁睁看着一个妈妈一脚把她闺女从我们店里踹到马路上,当时我都快哭了,这得多疼,钱赶紧退了让别打孩子了。
8 i3 V. A% ?. V! h同时我也真瞧不上那些拿别人的钱和东西的孩子,跟屁虫一样像大哥后边跟着的小弟小妹,各种求求你给我买个啥,女孩子更复杂,今天和谁关系好送了,明天吵架了又要还回来。何必那么没自尊的去讨要那一点利呢?简单一件事就能看出一个孩子的品性,为了要钱要东西,自尊感是非常低的。
- q( c6 c* _7 R' h0 [' S( {更何况此次事件中,被对方家长要上门来,还拒不退还。法律角度是赠予,十二岁也算有认知,确实可以不退还。) ^& C) m" I6 J. P4 e
说到这我再说个,我家孩子班里有个大姐大,来店里让我找零后,直接给别的孩子钱,出手就是好几百。别人找不到家长,这个班级群还是能找到的,赶紧联系了她妈妈,告诉她孩子手里好几百,自己花就算了,还送别的孩子。其实这个孩子钱也是偷拿的,我问孩子她自己都承认了。她妈呢,说是给孩子的零花钱(大约七八百,当时二年级),先否决了她不知情,我可以理解。然后谢完我就把我拉黑了……- n4 Y5 X  r6 p% f- b
但是这个孩子拿不到家里钱了,开始在我店里偷东西,再想找她家长拉黑不加我好友,我当时真想在班级群里说这事,但毕竟是一个班的,顾忌太多最后作罢。/ P9 D5 a! X5 p" o: R/ @" c& t
被赠予方的,我都没敢联系,但是其中有一个家长找到我了,问我她家孩子包里的东西是不是那个孩子买了送给她孩子的,担心孩子偷东西。得到我确认后,当着我的面教育孩子,就算是送给你的也不能要,明天还回去。' K; Y3 T  P1 G8 k# U7 Y  u
当然每个人的教育方式都不一样,或许那些家长还沾沾自喜孩子能从同学身上获利呢,那还回去就更别想了。/ P* K# z$ U3 m! c* c) O5 h
所以能怎么看,此次事件就算男孩家长告也告不赢的。女孩方作为获利方没准怎么心里偷着乐呢,自尊有五千块贵吗?为何要教育孩子不接受别人的礼物和钱财?凭本事得来的钱凭什么还回去,给就拿,傻子才不要……
$ k1 j" u9 ~- i看看几个回答都理直气壮的“不退还”就知道了。% O$ x' S4 t9 D- }8 t
——更——
6 k" u. v% `( Z' x男孩也装大款了,也让虚荣心满足了。回过头,收了红包的全给我吐出来。实际上男孩及家长是一分钱都没有损失的。8 @. n/ H+ O- H6 o- Q/ c# _
造成的后果就是,其它孩子把这个钱花了,家长再把这钱补出来还给男孩家长。9 u7 b9 X1 V0 `; n+ s, w2 r" }
我认为教育和道德更重要,为了自家孩子的价值观,也因为自家孩子轻易收了别人的钱财,付出相应的代价吃点亏算长一智。3 E# k' _, w3 j' L; W
但评论区,很多从法律层面说,这钱必须还,还怼我造谣,不懂法。( ]7 r& G& j) P) r- U0 q
目前这个话题下有两位法律人士,持完全相反的意见。
0 ?- p; j. V, K/ x( v- j4 a8 G# P! |; r+ L1 ?6 J. x) U, b. ]) {
如何看待河南 12 岁男孩为了摆阔气,两个月给同学转账 8800 元,其中一名同学家长拒不归还的行为?-1.jpg
  r  u( g2 i# V5 y1 e( Z' _4 R: |' u
如何看待河南 12 岁男孩为了摆阔气,两个月给同学转账 8800 元,其中一名同学家长拒不归还的行为?-2.jpg , V8 T. E2 o! }/ {5 N
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这两位的回答,我比较认同第一位。虽然从道德层面我坚定的认为应该退还,但在法律层面我也认为不该主张退款。
  W- K2 ]/ k4 p% U5 J& q第一:单次金额并不大,新闻中用的图片是红包200,就现在新闻的尿性来说,如果有更高金额的噱头,不可能放个200的。
* a. Q7 T7 P' W
* m% y8 e/ ^. @' g3 ^ 如何看待河南 12 岁男孩为了摆阔气,两个月给同学转账 8800 元,其中一名同学家长拒不归还的行为?-3.jpg % E  P; v3 y* l) ^( W$ p
第二,这是个抢红包群,男孩也抢了。他肯定是源头,但金额也在流转,具体多少怎么算,得具体对待了。7 f) a8 x" s0 m% [- g

, @1 [* q$ V  ^, w8 f+ P; l 如何看待河南 12 岁男孩为了摆阔气,两个月给同学转账 8800 元,其中一名同学家长拒不归还的行为?-4.jpg   `: ^* J2 [( t& R) _1 R
第三,这个手机及大额银行卡是家长主动给孩子绑定的,也就是从家长的角度,是认同孩子有支配这些金钱的权利的,不能按“盗刷”对待。
5 }- ~8 s4 j  \$ E6 |' C第四,如果一次性转账5000,不用说,肯定是超出孩子现有的认知能力的,但这个实际分批次以抢红包形式发出,金额0-200,以单次来说肯定不算超出孩子的认知范围和能力吧。那么金额以多大算超出?抢红包以第几次算超出?是以累积金额算还是以单次算?
. j# v) W/ U$ L6 e) L- L9 u( ~既然两位法律专业人士都有争议,自然有律师争取和法院审理。3 J: }8 P7 D# |  u
我并不认为我开文具店就不能去讨论法律,律师都各持己见唇枪舌战,具体事件具体对待分析。这就是我的观点。2 T; n4 E7 y! b7 M3 i
还有一点,这里面的钱,有些是借钱,这部分不用说,肯定得归还。
无止境游走靡 | 2021-10-25 19: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新,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小孩们之间有个小群,每天晚上都会发红包,这多像微信红包刚出来时的红包赌局,这么小就会玩这些,长大了之后呢?想想真是可怕。
( M2 @) s+ a2 c; e% {两方父母都有责任8 o7 a! }$ a- G, x8 I# q6 R+ R" g
但除了钱的问题,对两个小孩来说可能会有其他问题。男孩给女孩转了好几千块钱,这种事到了别的同学耳朵里,要是出现些传言,就不好了,甚至会造成小孩子心理阴影的
123459807 | 2021-10-26 04: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事真有槽点。男孩家庭不管控男孩的消费,而这个男孩又听信了社会上的忽悠,认为摆阔有面子,然后自己掏钱买认同感。另一边,那个女孩子家的家庭教育,更是不少当今社会现状的缩影:只会索取,不会礼尚往来,就喜欢拿不属于自己的钱,这种行为和心理是从小就学会的,而且也是由父母传承过来的。
8 m+ a3 m1 v) w' V1 D; ^/ e0 n+ m
: `; |' i3 ]7 T1 y比因为贫穷而导致基因更可怕的是什么?就是这种劣等思想的传播。这个女孩的家长,很明显是纵容,并且是有意培养小孩从小就要懂得索取,去拿别人的东西心安理得,这样长大了之后,她就会成为微博或者知乎那些苦主的一员,问怎么现在的人都不付出的?这种思想的传承被大范围打断并且难以传承下去,我国国民才能真正地进入工业化社会。
! b1 r. A3 r! ~" q9 S
" P, t" |* D; t; B# ?8 s8 H另一方面,这个男孩,摆阔这事情,对于广东人来看是十分避讳的。摆阔只会招来一些不好的事情,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摆阔。很多人看待摆阔的人,并不是带有一种崇拜的心理去看待的,而是以一种冤大头的心态去看待的,你阔,所以你分点钱给我,显示你的阔气,不然,你赚那么多钱,仍然是小气。运用一系列PUA的话术,让别人把钱掏出来给自己,以换取认同感,这套玩法经久不衰,那些精神世界贫瘠,又活在别人世界里的人,很容易中这个套。
4 h% t8 c) h7 P& u, ?
# U" M: Y" z" e7 N同时,也可以看出,舔狗的培养,差不多可以说是无师自通了,你不去管你的小孩,杜绝他变成舔狗,在学校都会有一堆人去诱导他变成舔狗。12岁时都已经这样,到了15岁之后,你都不知道怎么管了,那个时候就开始性欲变强,轻而易举就被攻陷变成舔狗了。6 w2 B$ h6 J9 t
) z, d5 E, M& _2 \% n! G
这事儿如果能通过法律解决,也好。但不要认为法律解决了就万事大吉了。这背后所折射出的文化糟粕,本来应该在2010年就要抛弃的,现在已经2021年了还存在,通过生娃的方式进行传承下来了,颇有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感觉。
$ S5 n0 `  Y+ ~0 h
9 J- D7 s' Y9 b 如何看待河南 12 岁男孩为了摆阔气,两个月给同学转账 8800 元,其中一名同学家长拒不归还的行为?-1.jpg
6 S& }4 Y, \6 u' U  @. `; Y# s2 }4 Q在这个社会上,越是过得成功越要懂得谦虚,而不是摆阔,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因为人都是希望别人过得不好的,你比别人过的好,就说明你脱离了他们的阶层,他们也再也得不到你的帮助,因此大多数人都会希望别人过得不好。关于这种心理,可以看下下面的解说。( }+ a* k2 S# G2 B& F
如何看待河南 12 岁男孩为了摆阔气,两个月给同学转账 8800 元,其中一名同学家长拒不归还的行为?-2.jpeg # l4 d, s( ^9 _

: f0 b4 @$ }* f3 M2 |& \5 a; ghttps://www.zhihu.com/video/1424052570411544577
: w4 q7 R( i! v9 }" e视频搬运自抖音科普博主Ethan清醒思考(ID:EQLQ),一个心理学科普博主,对两性心理,情感心理和个人性格,成长方面有很深入的理解,值得一看。$ _- K: b! ^# ^' ^" B
/ B* t5 ?# \+ A
如何看待河南 12 岁男孩为了摆阔气,两个月给同学转账 8800 元,其中一名同学家长拒不归还的行为?-3.jpg
趣如东 | 2021-10-26 09: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支持不退。8 Q  \3 ~$ U  K. m% L  A: ], |
但是如果是我女儿我会退钱,我不想让她养成白拿别人钱的习惯。
* \% \' u8 y, B0 F( w/ E因为我深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也永远记得我白吃别人两顿饭之后付出的东西。
6 j$ c: u2 e- ]% m1 i我是男人,男人如此,女人也如此。
半天半地蕾 | 2021-10-26 19: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是女孩的父母,我不在乎还那5000元钱,但我更在乎因为一个家长的监管失责,导致他孩子带坏了班里其他同学的价值观,对我的孩子造成的难以抹去的成长影响。4 g3 [/ V2 d7 j4 D3 z( _
这里有个逻辑问题
, l& {$ ?: r# Q: ~4 Q  X+ `9 q
. c  e* G* U( g. W. M假如同学A父母疏于管教和监督,导致A将手机里五千元作为”红包“,转给了同学B。
( Z/ N. x( N" X! V9 M- T+ o同学B平时管教比较严,手里没有现金,但认为这笔钱是A给的。拿到钱也就自己花掉了。
- s2 J  c: U( \' K; v( }# R8 W0 J" G现在A父母发现了,要求B父母要偿还。
$ {3 X. N" ]/ i) @+ B3 M那么B父母尽到了作为父母的责任,监督限制了孩子的金钱,结果依然因为A父母的失职,导致自己的孩子价值观被带歪,还花掉了大笔金钱。现在还要把钱偿还给对方。
* o9 x2 P. |0 s: Z而A父母对自己孩子看顾失责,即没给孩子树立好三观,又放任孩子卡里有过多现金,现在造成的损失却需要B的父母来补偿,你要是B的父母你愿意么?
- u$ [2 s# \4 F, f# [5 w! P$ B% M' c说个不好听的比喻。
' y- }0 t8 T! U" [! Y: M这相当于有个孩子偷了父母的烟,自己不抽,分给其他同学抽。等他父母发现了,又向其他同学的父母收烟钱。你是同学的父母你给他么?
; _6 k" e% L$ x; ]5 d) i3 A在这个新闻里,“大量疏于监管的现金”和“香烟”一样在危害孩子,只不过一个危害健康,一个危害孩子的价值观。
/ r) J- u. X% s0 R; V, m其他孩子的父母,可以还钱。但也应该向学校投诉该同学父母,因为监管不当给其他学生带来的价值观负面影响。
; B3 W: m7 K# M5 G9 h$ m4 v要求学校请心理辅导老师,帮助受到以此事件影响的同学重新树立正确价值观,相关费用由造成影响的学生父母承担。
梅香胜雪 | 2021-10-26 20: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思聪表示我太喜欢这物资的世界了。
$ @3 t" b$ x* S1 w$ W赵公子说,全场我买单,女孩我都要了。; }) k: N7 @( S$ l7 k! k! p$ p+ C0 c

: I3 x- y! `1 p/ O: M" {$ C几千元倒是小事,
! Q- m0 o' {& V* `如果我是女孩的家长,我绝对会退钱给对方家长。
. r0 A' I% v, e+ _0 {因为每一分所谓的“礼物“,背后必定有代价。
+ g/ t% c: N2 F6 H. Z" u; i  [# d' [( @: h9 x0 i
前几天一个小富二代和我说:“
! Y) j8 u1 [: h" X贼喜欢现在少数女大学生了,喜欢接他送点东西,时间长了,就默认成为男女朋友。”/ l& ]7 ~  F$ J+ T' ]" E
后面开房上床自然成为小富二代的节目,
0 `; }: |1 `( t3 a这些女大学生自然成为小富二代的猎物。
: g, m" F* M; P3 p3 Z( z: a, I5 o+ X" j- ]* J
毁掉一个人最好的办法,2 P/ F8 O1 b; N1 F8 w; r8 ]
是让她享受超过她收入的生活,
$ Y6 ]& G. {! o% q% U) o9 z当她承担不起信用卡的时候,$ Y0 c+ J/ t6 O3 G1 s: J& o1 f
她就任你索取了。6 D, T  U( c- Y' U! H( d3 P8 m

5 {9 e& G# R* b1 T6 M' n0 C4 R几千元对于普通家庭是什么含义,
8 M, i* g* {& M. P+ J. S6 k成年人两个月收入。
! R7 ?8 h7 ?6 `小女孩家长竟然觉得是小女孩应得的。6 x6 L* m' M. I5 n

" W- z( j7 X, o0 e: F2 p接下来只需要简单几招,这女孩就太容易变成糖果女孩。
" d; R; u- x- t, e1 U6 @% ]) k9 k6 I! q2 [
有人竟然觉得这钱该拿。
" y$ E2 }& `+ d9 B3 u' s王思聪表示我太喜欢这“物资“的世界了。% N. P8 F# z4 f: Y4 A

- d4 k) V0 W- L( X: z以前看到一组数据,说西方名校超50%女孩因为学费太高,成为糖果女孩。# O. z. G( @2 Y. Z
前几天滴滴师傅给我说他人生愿望,以后开豪车去大学开滴滴拉美女。
冰释若尘杜 | 2021-10-27 01: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男孩爱摆阔气,男孩父亲给男孩几乎上万元的支配权也同样是在自己孩子面前摆阔气;
1 L4 p7 `$ P% b8 M4 x8 S1 a: x男孩需要反思自己的错误,男孩父亲也同样需要反思自己的错误;
5 R! }/ @* t5 X4 Y3 n* l7 \男孩父亲在管理孩子钱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U0 u& S8 [: `4 H" Y) U$ c
普通人家都是按照孩子实际需要给孩子钱,根本就不可能让这么小的孩子拥有这么大的支配权,
# Q' q5 X* i' @4 B  A. I: Q5 m男孩父亲给了孩子几乎上万元支配权,就该能够预知到会发生什么事情;
毛孩的小猪良 | 2021-10-27 10: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觉得这种破事儿和某些某些人脑子里奇奇怪怪的观念不无原因,譬如说:
4 }) b& n5 F8 ?6 k8 J9 K
对于一个未成年人来说,对于金钱没有概念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
请问这位记者哪里正常了?哪本书说这正常了?4 x3 L5 y5 y! k; B+ z- K
; f3 [8 e3 C4 P
恰恰相反,小孩不仅仅对金钱有概念,还很有概念,否则为啥会用钱来摆阔呢?4 C8 x$ E, M5 \! v; Q
$ p$ H, s$ j' ^+ M( `0 U
要我说,整个事情包括记者在内里面没有一个正常人……
! G) m, e! i" a( y* @( U! K6 y9 i  y- K( F
男生家长认为小孩给多少钱都应当如数返还,女生家长认为小孩给的为啥要还,记者认为小孩不懂事太正常了……你们都在自己的逻辑里面正常,而在我看来都不太正常……
* X; U  W* }5 v. \7 M- z* i
& k& H" @7 U4 @最后,小孩之间的这种财务往来的烂账,如果只拿账单来说事儿我觉得也是有问题的。到底是借款,还是赠予,还是购买,还是赔付,还是什么别的,先搞清楚。正好也可以做一波民法科普。从聊天记录来看水怕是比较深……; c  V" ~1 e* D8 q+ U  z/ d  A8 C( X% Y
反正不管怎样,一个绑卡给儿子乱花钱又去要回来,一个觉得小孩对钱没概念的这俩人肯定是脑子哪里不正常。" c5 [2 W+ U+ s8 f1 B; p
最后,现在都是手机支付时代了,微信支付宝为啥还不推出少儿支付软件从根本上杜绝这种问题呢?
相隔lsg | 2021-10-27 11: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看待河南 12 岁男孩为了摆阔气,两个月给同学转账 8800 元,其中一名同学家长拒不归还的行为?-1.jpg
( i7 r2 p' m0 m3 `& d分为法律和道德两个角度分析看待。
# R; g4 C- I1 Z8 F3 g7 e一、法律角度:4 D2 ?. k) S' {6 P8 Y0 H) |- U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 
; S& Y) M" f8 z: c- [( Q" {* R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7 p* |, Y9 R: F; O
新闻中男孩12岁,未说女孩多大,假定同为12岁。均属于第十九条规定中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但是该报道用语用词不详细不准确,事实描述不够清晰,故有部分事实描述笔者自己假设
! ~# c5 I- q0 g0 o! y, d“就是为了向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的家庭条件,他们几个人有一个小群,大家每天晚上发红包”“有同学拿他的手机玩,发现他的余额里有很多钱,便向他提出借钱,他便同意了,一次转账小到50元,大到200元”、“原来钱都是被儿子发红包、转账给花出去了。”、“大概有四五个人,都是儿子的同学,一共转账8800多元。”“他发现儿子给一个女同学先后转账了5000多元。”7 F, o! y; M. }2 K2 X% _
事实认定来说  ^6 g. Z7 l6 x* }: h2 z
1.这些信息存在不少的相互矛盾的地方,该报道通篇用了“借钱”、“红包”、“转账”三个不同词,但强调最多的是“转账”一次。模糊了很多细节,一笔钱,如果是“借钱”,相信不论父母还是12岁的孩子都懂借钱是要还的;如果是“红包”,一般不特别说明该行为性质的话默认是一种赠与,没有追回的法理依据(当然多大数额属于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就取决于最终法院的认定);“转账”这个词就明显模糊了太多,是“赠与”?是“借钱”?还是“对他人某种行为的报酬、补偿和打赏”?而且“他们几个人有一个小群,大家每天晚上发红包”这种描述明显可以理解为比手速形式的“赠与”行为( C& ?. O7 E8 d5 }- Z
2.金额问题,该报道中间涉及多个数字“50”、“200”、“5000多”、“8800”,目前有双方争议金额为“5000多”,但是这是汇总数字,合理推断应该是分成多笔,且部分属于红包(第二段对话截图),部分金额很难判断到底是什么性质。; A6 c9 h; }( u
3.结论:不考虑双方最后妥协的情况,大概率能追回部分损失(当然实际上双方妥协也是差不多了,各让一步),但是要付出一定成本(起诉、往返交通、如果有律师费的话更搞不好经济上反而亏本)。
5 H, j8 N1 `! X/ k; _二、道德角度:
6 }# N) N' M5 y2 S! X$ m我们社会的朴素道德,自己要为自己及自己未成年子女的行为负责、买单4 `" z% k5 R3 L& u0 w5 o' V( g4 E
文中朱先生明显没有承担好监护人(父亲)的职责
" J1 Z; Z! {" q3 A- L( I- L9 @! w1.给未成年儿子绑定大额银行卡而不考虑他乱花钱的可能
( n, L5 {9 `9 P! t2.在发现儿子给同学“转账”后不愿经济上承担一部分自己的责任(“朱先生也先后联系了各位家长”且除一名女孩家长外,其他家长“了解情况后,就把钱转给了朱先生”;考虑到“他们几个人有一个小群,大家每天晚上发红包”合理推断,朱先生拿回了所有除该女孩外所有的红包赠与且凸显其他家长愿意为他人的过失买单的大度和慷慨);7 m7 x9 P, T$ `" q& H% S+ i
结论:朱先生维护自己利益,但是不愿意实质上承担属于自己的部分责任。道德上难免被人诟病,事实上不够大度和大气,寸土必争,懂得用法律武器争取自己利益,去从事商业谈判应该很有前途。但是此事过后,朱先生及朱先生儿子再去交友往来,恐怕会难度比之前大上不少,尤其是他儿子,把自己发出去的钱又要回来,装完那啥还跑了,最后还将同学告上法庭,恐怕以后校园里难过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